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析写作技巧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乙】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
2、,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节选自梦溪笔谈)【注】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粲:鲜明。题目: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3、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选自旧唐书魏征传,有删改)【注】固:使稳固。远:使流得远。浚:疏通,深挖。人君当神器之重: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居域中之大:处在天地间最高的位置。题目:比较分析【
4、甲】【乙】两个语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题目: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陈尧咨和卖油翁之间的小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的道理。B.文中主角是卖油翁,写陈尧咨射技
5、之精只作概括交代,这样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C.“睨之”“但微颔之”都运用了神态描写,刻画出一个沉着自信、不动声色的智者形象。D.文中“取”“置”“覆”“酌”“沥”等动词的运用,准确生动地展示了卖油翁精湛的技艺。 (四)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回答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
6、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选自(后汉书郭伋传),有删改)注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野亭:郊野外的亭子。题目: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乙文侧重叙述。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7、。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文章第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C.文章第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D.作者描绘庭中看到的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
8、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题目: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注】诵:背诵。方:正在。辍然:突然终止的样子。喧:因分心而遗忘。裂:割断。题目:【甲
9、】【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冠而多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
10、椎髻仰面,左手倚一横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节选魏学洢核舟记)【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节选林嗣环口技)题目: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
11、一主题,作者采用了_说明顺序;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运用_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刘恕,字道原。恕为学,自历数、地理、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
12、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不知名。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节选自刘恕传)注刘恕:筠州(今江西高安)人,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信:确实。殊:特别。题目: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主人公的好学勤学,但写作手法各具特色,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谪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13、,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4、。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题目:文章第4段写景优美,描绘生动,请你结合本段内容,简要分析其写作手法(至少两点)。(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
15、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有老树,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剌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注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罅:裂缝。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
16、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剌泼:鱼击水声。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题目:【甲】【乙】两文作者都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水的清澈?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加以说明。(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青衣捕盗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公鉴其诚,纳之。公夫人御下严,箕帚而外,课以针指。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后公以挂误,解组归。时枣树林有盗首曰赛张青刘标。公稔之,戒备而行。时已薄暮,闻林中鸣镝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侍从仆御,
17、无不色变。书儿从容进曰:“么么鼠辈,何敢犯大人驾?如渠不欲生,婢子手戮之可也。”乞公前骑,徒手而去。叱盗曰:“贼狗奴,识得河南聂书儿否?”盗笑曰:“我辈但要得钱儿钞儿,书儿何所用哉!”书儿怒曰:“若辈死期至矣,敢戏言!”盗亦怒,骤发一弹,书儿右手启两指接之;又一弹,接以左手;第三弹至,以口笑迎之,噙以齿,腾身而起,吐口中丸,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一盗解铁拐而前,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笑曰:“尔娘灶下棒,亦持来恐吓人,大可笑也。”群盗罗拜马前乞命。书儿曰:“汝等何足污我手。”喝令去。从容回骑,禀白于公曰:“托大人福庇,幸不辱命。”公及夫人皆异之。继而问曰:“汝具此妙技,何
18、不能拈一针?”书儿曰:“长枪大剑,婢子年十一二时,搏弄惯矣。一针入手,不知作何物,是以不能学耳。”又问:“鞭挞时何便俯首受?”曰:“老父命婢子来报公大德,小有忤犯,是报怨也,婢子何敢!”【注】选自清代沈起风谐铎,有删减。青衣,古代指婢女。针指:此处指缝纫、刺绣等针线活。挂误:这里指官吏受牵累被处分撤职。稔(rn):熟悉。渠:第三人称。题目:同样是刻画女中豪杰,为何本文浓墨重彩地描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过程,而木兰诗中有关战场厮杀的内容却一笔带过?写出你的发现。(十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
19、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节选自韩非子)【注释】越:越国。睫:眼睫毛。庄蹻(qi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题目:选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
20、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题目: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陈尧咨和卖油翁之间的小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的道理。B.文中主角是卖油翁,写陈尧咨射技之精只作概括交代,这样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C.“睨之”“但微颔之”都运用了神态描写,刻画出一个沉着自信、不动声色的智者形象。D.文中“取”“置”“覆”“酌”“沥”等动词的运用,准确生动地展示了卖油翁精湛的技艺。(十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
21、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题目: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写法。 (十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22、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题目:文中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人生志趣的?请结合内容分析。(十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大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干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题目: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
23、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动地描绘了奇特秀美的富春江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官场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B.本文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又有变化,读起来很有韵味。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领全篇。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从正面表现出了险峰幽谷的魅力。(十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
24、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注,智虽弗及,必将至焉。”(节选自国语)注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题目: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_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答案】第一问:侧面描写,通过钟子期的“善听”来表现。第二问:先写董源的画“宜远观”,然后写“远观”和“近视”效果不同,再以落照图为例加以说明。【解析】第一问:“什么写法”就是应联想到
25、描写方法,通过钟子期能领悟琴音传达出的情感意趣,来表现伯牙琴音的高妙,进而表现了两人高超的音乐造诣,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阐述了知音难觅的道理。第二问:其实是在考查乙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总结即可。【参考译文】甲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黄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
26、(伯牙)每次弹奏曲子,钟子期就能说尽它的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我弹琴时你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乙董源擅长绘画,尤其精工于秋天雾霭远景的画作,多描写江南的真山真水,而不用奇特峻峭的笔法。后来建业僧人巨然遵循董源的画法,大体上董源及巨然的水墨画作,都适宜远观。他们的用笔甚为简单,近看画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远看则景物鲜明呈现,寄托幽远的情思,使人如目睹胜境奇观。如董源所画的落照图,近看不见有什么功夫,远观则村村落落邈然深邃悠远,全是一派日落远山时的晚景,远方的峰顶宛如有落日返照的霞光。这正是他的画作的奇妙之处。(二)【答案】语段【甲】
27、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阐明了能够担负重任的人都是经历磨难才有所成就的;再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遭受磨难的好处,归纳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语段【乙】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先用“木之长”“流之远”等来设喻,阐明源深才能流远,根固才能木长,德厚才能国安的道理,归纳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中心论点。【解析】 语段【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阐明了能够担负重任的人都是经历磨难才能有所成就的。“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从
28、正反两个方面论证遭受磨难的好处,由此归纳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语段【乙】“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则是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归纳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中心论点。【参考译文】【乙】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自己的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长远,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臣虽然最愚昧,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何况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位置,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像砍
29、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三)【答案】C【解析】A.正确。B.正确。根据“文体判定法”,明确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主角是卖油翁,立意也在卖油翁身上,所以关于陈尧咨善射只略述。由此提炼详略得当的写法技巧,明确其对刻画人物和突出主题的作用。C.错误。结合“文体判定法”,明确对卖油翁的“但微颔之”的描写,属于动作描写,不是对人物神态的描写。D.正确。(四)【答案】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即可)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解析】本题可采用“语言分析法”解题。从人物言行看,甲文讲述不守信人物的故事,乙文讲述守信人物的故事,前
30、者是反面例子,后者是郭伋守信于儿童的正面例子;从主题看,虽然前者批判,后者正面展现,但谈的都是“做人要讲信用”的道理;从语言表达方式看,乙文故事性强,侧重叙述整体故事,而甲文重视细描人物的语言,通过描写展现主题。【参考译文】【乙】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到了西河美稷,有数百个小孩子,每人骑着竹做的“马”,在路旁迎接、拜访他。郭伋问“你们为什么从大老远来(见我)?”孩童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出迎。”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等到事情完毕,各位孩子再次送(郭伋)到城外,问“使君哪一天回来”。郭伋算好日期告诉他们。(郭伋)出巡已经回来了,比预定的日期早了一天,郭伋不想失信于孩
31、童们,就在郊野外的亭中歇宿,等到了约定的日期才进入(城里)。(五)【答案】D【解析】A项,选文以叙事为辅,写景为主,更借景抒怀。第句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微妙心境,语言意味深长便容易理解了。B项,需要运用“文体判定法”来解题。整体上文章采用顺叙思路,人物少,叙事也流畅。C项,结合前文的“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可知二人友谊深厚,志趣相通。D项,选文主要写月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属于比喻句,用水写月色,但其意不在写水,主要突出月色的澄明。(六)【答案】示例一: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运用比喻手法,将月光比喻成积水,
32、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了月光的明亮。示例二:写景与抒情相结合,通过描写月色,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解的旷达。【解析】本题考查对承天寺夜色描写方法的分析能力。“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读者自可以发挥想象: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七)【答案
3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解析】文章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五种。表达技巧则包含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语言特点等。从原文来看很容易能知道【甲】文是议论文,论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乙】文则记述了孟子小时候学习的故事。【甲】文语言精练,分析透辟;而【乙】文用故事讲述道理,自然巧妙。【参考译文】【乙】孟子年少的时候,(有一次他正在)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织布。孟子突然停止,过了一会儿又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因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止了?”孟子回答说:“有些地方忘记
34、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孟母拿起刀割断了布,以此来告诫孟子。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八)【答案】空间侧面(间接)【解析】本题可采用“文体判定法”“结构分析法”“语言分析法“解题。第一空考查说明顺序,甲文是按照“船舱船头船尾”的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第二空考查描写手法,乙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通过宾客的反应,表现出宾客已完全被带进了口技表演者所表演的意外起火的紧张场面中去,是从侧面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参考译文】乙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着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
35、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教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许许的声音,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要争先恐后地逃跑。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
36、、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九)【答案】角度一:第一段文字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自己与“诸生”作对比,写出了自己求学的艰辛和诸生求学条件的优越,达到劝学的效果(目的)。第二段文字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的写作手法,写出了刘恕的勤学以及学识渊博。角度二:第一段文字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将自己与“诸生”作对比,写出了自己求学的艰辛和诸生求学条件的优越,达到劝学的效果(目的)。第二段文字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写出了刘恕的勤学以及学识渊博。【参考译文】【乙】刘恕,字道原。刘恕做学问,从历史典故、地理、官职、家族名姓到前代官府的公文,都拿来仔细分析认真求证。刘恕为了得到书来读,即使跑几百里路也不怕远,亲自
37、到那儿一边读一边摘抄,几乎废寝忘食。(一次,)和司马光一起游万安山,路旁有石碑,读上面的字,知道是五代的一位将军,人们不熟悉他的名字。刘恕能说出他的生平经历(事迹),回去查验过去的史料,确实是那样(这样)。宋次道任亳州太守时,家里有很多藏书,刘恕绕道去他家里借阅。宋次道每天为他准备美食显示主人的礼节,刘恕说:“这不是我来你家的目的,特别耽误我的事情。”于是把这些礼节都去除了。刘恕独自一人关在书房里,白天黑夜诵读和抄写书籍,在宋次道家住了十多天,看完了他家的书然后离开了。(十)【答案】多用骈句,句式工整,语言简洁生动;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排比、对偶、比喻、借代);与前一段文字形成对比;运用寓情于
38、景的写作手法,为下文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做铺垫。(十一)【解题指导】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甲】文第一段“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直接描写潭水的清澈;“全石以为底”写可以看到潭底的整块石头,从侧面衬托出潭水的清澈。第二段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写潭水,突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这也是侧面描写。【乙】文“喷吐冰雪,幽韵涵澹”这一句写石缝中喷涌而出的水好像冰雪一般,冰雪都是洁白的,这里运用比喻手法,直接写出了水的清澈。“下深丈许,了若径寸”这一句写大约一丈深的水因为清澈好像只有一寸深,同样直接写出了潭水的清澈;“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写影潭底,清慧可怜”这两句写透过水看到潭底的有
39、彩纹的碎石和金黄色的细沙,看到潭水中的鱼儿清秀灵动惹人喜爱,隔着水,碎石和细沙的条纹、色彩清清楚楚,鱼儿的姿态清清楚楚,这是借碎石、细沙、鱼儿来烘托水的清澈,用了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的手法。故【甲】【乙】两文,都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的清澈。【答案】【甲】【乙】两文作者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现水的清澈。【甲】文“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直接写出了潭水的清澈;“全石以为底”“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从侧面烘托出潭水的清澈透明;【乙】文“喷吐冰雪,幽韵涵澹”
40、“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写出了潭水的清澈。“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写影潭底,清慧可怜”这两句借碎石、细沙、鱼儿来烘托水的清澈,用了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的手法。【参考译文】【乙】从香山寺沿着石磴俯阶而下,行走在柳林路中,大约不到一里路,便到了碧云寺。寺后有泉,泉水从山脚下的石缝中喷涌而出,如冰似雪,水波荡漾。一棵老树因雷击起火,树心空洞倾斜,将泉水导入寺中,泉水绕寺廊周围流淌,喧闹着流进石渠,水下但见有彩纹的碎石和金黄色的细沙。石渠通到殿前成为方池,周围以石块砌成,水深大约有一丈,但池水清澈,好像只有一寸深。池中有金鱼万尾,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一池的鱼红得耀人眼目。阳光
41、照射着清清的池水,将鱼儿的影子清晰地映在潭底,清秀灵动,惹人喜爱。有人把饼子投在池子的左边,鱼群便蜂拥向左边;把饼投向池子的右边,鱼群便争先向右,一片吞服之声。然而在水中欢快游动发出刺泼声响的鱼儿,都是身长只有几寸的鱼儿。那些一尺来长的大鱼,则潜泳在潭底,见到食物也不去争抢,十分安闲宁寂。难道鱼儿的安静与急躁还同它们的年纪大小有关吗?(十二)【解题指导】本题适合采用“文体判定法”解题。文章选择什么材料主要的原则就是为中心服务。木兰诗主要塑造一个孝顺父母、勇担重任、热爱生活等特点的本兰,而不是仅仅表现木兰骁勇善战,所以选材上不侧重战场厮杀;而本文则侧重表现书儿武艺高强,所以选择与强厮杀的过程加以
42、详写。从这个写作意图出发回答即可。【答案】木兰诗意在塑造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形象(也隐含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所以略写战场厮杀场面;本文详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经过,意在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塑造书儿,把书儿武功写得越是高强,越能与她虽日受鞭挞,仍能“俯首顺受”的情形形成强烈反差。从选文看,意在突出书儿的知恩图报、孝顺的品质。两文之所以有这样不同的安排,主要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不同。【参考译文】有一个姓聂的人,因为人命案被诬陷了,有一个大人为他昭雪,那个人就把自己的女儿书儿送给了大人为奴婢。大人鉴于他的诚心,就收留了书儿。大人的夫人
43、管理下人很严格,在外要会清扫院落,在屋内学习针线活。书儿学不会,夫人就天天用竹板打(她),书儿总是低下头接受惩罚。后来大人受牵累被处分撤职,解甲归田。当时枣树林有强盗,头目叫赛张青刘标,大人很熟悉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前行。时间过了傍晚,听见枣树林内响起了金锣的声音,大人大腿战栗,夫人吓得面色土灰。侍从跟班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书儿从容进言说:“区区鼠辈,凭什么敢冒犯大人的队伍?他们不想活,奴婢用手杀了他们便是!”要了大人一匹马,空着手就离开了。(书儿)斥责盗贼说:“狗奴才,认得河南聂书儿吗?”盗贼笑着说:“我们只要钱财,书对我们来说没什么用!”书儿愤怒地说:“你们的死期到了,还敢开玩笑!”盗贼也
44、生气了,突然就射出一个流星弹,书儿用右手的两个指头接住了;贼人又射出一颗,书儿用左手接住;第三颗流星弹到了,书儿用嘴笑着迎上去,用牙齿咬住了,飞身跃起,从口中吐出流星弹,大声笑着说:“贼奴才的武艺不过如此!“一个盗贼解下铁拐上前,书儿用手夺过去,弯曲了三四圈,像揉软棉花一样扔在地上。笑道:“你娘的烧火棍,也拿来吓唬人,真是笑死人了。”剩下的众贼人跪在书儿的马前请求饶命。书儿说:“你们不值得弄脏我的手。”命令他们离开了。书儿从容骑马归来,禀告大人说:“托大人的洪福,我没有辱没使命。”大人和夫人都感到奇怪。而后问她:“你有这等功夫,怎么不能做针线活?”书儿回答说:“长枪大剑奴婢练了十一二年了,使用
45、惯了。一根针在手里,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因此学不会。”又问书儿:“用竹板打你怎么就接受?”(书儿)回答说:“老父亲让奴婢来报大人的恩德,我要是对大人有所不满,这就是报怨了,奴婢不敢。”(十三)【解题指导】本题适合采用“文体判定法”和“结构分析法”解题。文章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刻画楚庄王和庄子这两个人物形象,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楚庄王主张伐越,而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楚庄王伐越的理由是越国“政乱兵弱”;庄子分析楚国当前的形势,认为楚国“政乱兵弱”不在越国之下,伐越是没有自知之明的,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庄子与楚庄王对待伐越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楚庄王的目光短浅,反衬出庄子的目光
46、长远。【答案】示例: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把庄子与楚庄王对待伐越的两种态度进行对比,突出了楚庄王的目光短浅,从而反衬出庄子目光远大。【参考译文】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头。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
47、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老子上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十四)【解题指导】A.正确。B正确。根据“文体判定法”,明确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主角是卖油翁,立意也在卖油翁身上,所以关于陈尧咨善射只略述。由此提炼详略得当的写法技巧,明确其对刻画人物和突出主题的作用。C错误。结合“文体判定法”,明确对卖油翁的“但微颔之”的描写,属于动作描写,不是对人物神态的描写。D.正确。【答案】C(十五)【解题指导】首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富春江的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这两句话是为了突出水的清澈,其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正面描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侧面描写,通过游鱼、细石间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