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人工养殖技术完整版蚯蚓养殖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844034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完整版蚯蚓养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完整版蚯蚓养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完整版蚯蚓养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完整版蚯蚓养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完整版蚯蚓养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泥鳅人工养殖技术濮阳职业技术学校赵瑞奇点此播放教程视频点此播放教程视频点此播放教程视频点此播放教程视频一、泥鳅的营养价值一、泥鳅的营养价值 泥鳅可食部分占整个鱼体的80%,每100克泥鳅鲜肉中含水分73.5克,蛋白质18.420.7克,脂肪2.72.8克,磷含量高达154毫克,钙51毫克,铁3.0毫克;同时含70国际单位的优质维生素A,成为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一、泥鳅的营养价值一、泥鳅的营养价值 泥鳅蛋白水平高,氨基酸总量高于常规鱼类,尤其呈味氨基酸。脂肪含量缺低,胆固醇含量更少。泥鳅含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抵抗血管老化。泥鳅能醒酒,能降低酒精对肝脏的损伤。民谚说“天上斑鸠,

2、地下泥鳅”,并赋予“水中人参”的美誉,是名副其实的强身美食。二、泥鳅的分布地区 泥鳅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极广,群体数量大,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三、泥鳅的品种三、泥鳅的品种1、泥鳅(又名鳅、真泥鳅等)。泥鳅体腹鳍以前呈圆筒状,由此向后渐侧扁。头较尖,眼小,为皮膜覆盖。吻部倾斜角度大,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下位,呈马蹄形。触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鳃孔小,鳃裂止于胸鳍基部。背鳍条2-7对,

3、无硬刺,起点在腹鳍之前,距吻端较距尾基为远。胸鳍远离腹鳍。腹鳍起点位于背鳍基部中下方。肛门近臀鳍。尾鳍呈圆形。侧线完全。体背部及两侧深灰色,腹部灰白色。尾柄基部上侧有一个明显的黑斑点。奇鳍上有密集褐色斑条,偶鳍浅灰色,无斑条。2、大鳞副泥鳅(黄板鳅)鳅科,体形酷似泥鳅。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较泥鳅体鳞为大,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生活习性与泥鳅相似。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中。大鳞副泥鳅大鳞副泥鳅 3、青色泥鳅:青鳅,头尖尾尖,中间粗圆,呈青黑色,口感劲道足,日本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喜欢消费。4、灰鳅,介于黄色和青色之

4、间,是养殖的比较理想的品种。我们一般养殖的是真泥鳅(就是本地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本地叫黄板鳅),前者抗病力强市场价格高后者生长快。许多养殖户到外地高价购买所谓的从某某国家进口的优质苗,且这些苗种因长时间暂养长途运输死亡率可达70-90%上当受骗造成养殖失败,还有国内很多泥鳅养殖场,为了贪图自己的利益用野生苗冒充人工繁殖的泥鳅苗出售出售给养殖户。我国的鳅科动物有十几种,泥鳅(又名真泥鳅)、大鳞副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快,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比较适宜的养殖对象。因而养殖户最好选这两种品种为养殖对象。目前还没有培育出专供养殖的商品鳅。四、泥鳅的养殖生物学特性 1、生活习性:(1)呼吸:泥鳅属

5、底栖鱼类,可用腮呼吸,还可用肠道、皮肤等辅助呼吸器官,故耐低氧能力强,可高密度养殖和长途运输。但在高溶氧条件下,摄食旺盛,病害少,生长速度快。(2)水温:泥鳅属温水性鱼类,对水温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1530温度范围内随水温的上升生长速度加快,最适水温为262。水温低于5或高于34 则钻入泥土中冬眠或夏蛰,停止活动。1、生活习性:(3)光线:在自然条件下,泥鳅喜欢白天潜伏,夜间觅食。但在产卵期及适宜生长期,白天也出来觅食。人工养殖时,可驯饲,使之习惯于白天摄食。(4):泥鳅 属底栖类鱼类,喜欢栖息于软泥 多的河、湖泊、池塘、稻田等浅水域的底层 淤泥中。(5)泥鳅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叛逃性。因为

6、它体型小巧,只要有小小的缝隙,它便能钻出去。假如池塘有漏洞,泥鳅甚至能在一天之内,逃得干干净净。所以啊,在给泥鳅建池塘的时候,这一点,需要特别的留意。另外在处理池塘的底部。挖掘机挖出池塘之后,要把池塘的底部夯得结结子实。2、形态、泥鳅身体细长,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较圆。头较尖,口小、唇软,眼很小。鳞片细小,圆形 3、食性特点 泥鳅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不同,刚出膜的鳅苗以卵黄为营养,23天后开始摄食水体中轮虫、无节幼体等浮游动物,体长5厘米以内时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体长5厘米开始转化为成体阶段的杂食性鱼类,3、食性特点 主要饵料有陆生蚯蚓、蚕蛹、螺蚌肉、畜禽下脚料、面包虫、蝇蛆、鱼粉、豆

7、饼、麸皮、米糠、花生饼和酒糟等,能较好的利用各种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能习惯于吃配合饲料。泥鳅昼伏夜出,白天也吃食,一般上午7-10时和下午16-18时吃食较多。3、食性特点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利用施肥培养生物饵料来喂养幼鳅;培育成鳅可投喂螺蛳、蚯蚓、蚕蛹粉、河蚌肉及禽畜内脏等肉食类饲料,并搭配一定比例价格较低廉的植物饲料,如米糠、麸皮、豆渣、三等面粉及老菜叶、弃置的瓜果类等。泥鳅与其他鱼类混养,则可以食鱼类的粪便、残渣剩饵,所以泥鳅被称做池塘中的清洁工。3、食性特点 泥鳅在不同水体的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其食物各有一些差异,但可以认定其是偏动物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主食昆虫幼虫

8、、小型甲壳动物、藻类及高等植物。环境中食物的易得性及喜好性是影响泥鳅食物组成的重要原因。自然界中泥鳅喜食动物型活饵料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活饵料易感知;二是适口性好。4、繁殖特性:泥鳅为雌雄异体,性成熟年龄为12冬龄,1年可产卵23次,怀卵量随体长和体重的增加而升高:体长8厘米怀卵量约2000粒,10厘米怀卵量7000粒,12厘米怀卵量1万粒以上,20厘米可达2万粒以上。每年49月为产卵期,57月为产卵盛期,但也有秋后产卵的。4、繁殖特性:产卵时要求水温1828,以25-26最好;20以下一般在晴天的清晨或上午10点前产卵,2028时多在雨后或半夜产卵;产粘性卵。泥鳅卵为圆形、米黄色、半透明,卵

9、径为0.8毫米(卵粒直径0.5毫米),吸水膨胀后1.31.5毫米。受精卵经23天即可孵化成鳅苗,刚孵出的鳅苗长3毫米。水温在25时11个小时就可出苗。4、繁殖特性:泥鳅发情产卵前,应稻田内及时插入一定泥鳅发情产卵前,应稻田内及时插入一定数量的棕片、柳根或水草作鱼巢,便于泥数量的棕片、柳根或水草作鱼巢,便于泥鳅卵粘附,产卵基本结束后的当天,最好鳅卵粘附,产卵基本结束后的当天,最好将附有泥鳅卵的鱼巢收集放在田角鱼凼内,将附有泥鳅卵的鱼巢收集放在田角鱼凼内,让其孵化,这样可减少田内生物敌害的危让其孵化,这样可减少田内生物敌害的危害,有利于提高孵化率。害,有利于提高孵化率。表1雌鳅怀卵量与体长的关系

10、体长(厘米)810121520怀卵量(粒)2000 7000 13000 15000 24000 5、年龄与生长 泥鳅的生长速度取决于饲料的质量、数量及水温。一般刚孵化出的仔苗体长约0.3cm,1个月后长至3cm左右,半年后长至6 cm左右,第2年年底体长可达13cm,体重15g左右。泥鳅个体最长可达20cm,体重100g左右。水温在2527时,泥鳅摄食量大,生长最快。泥鳅年实际生长期为8个月,(4-11)而5-8这四个月生长最快。经一年的养殖每千克称80100尾,每尾体重10克以上时,即可出售。如增加投资力度,建成冬暖夏凉塑料大棚,池水温保持在2228度。其生长速度大大加快,同样一年时间可长

11、成每千克称30尾的大泥鳅,效益更好。五、泥鳅苗的培育(一)泥鳅苗孵出后的前期培育(约21天)。泥鳅苗刚孵出时全长约3.5毫米;孵出后8小时左右,苗长约4毫米;孵出后约33小时,苗长4.5毫米,卵黄囊缩小;孵出后约60小时,苗长5.5毫米,卵黄囊接近消失,并已能做简朴的游动,鱼苗已启齿摄食轮虫等食品。因此,孵出后约3天便要开始喂食,如不喂食,第5天便开始死亡,10天后全部死亡。孵出后84小时,苗长7毫米左右,卵黄囊全部消失,泥鳅苗能自由游动。孵出后12天,苗长11毫米;孵出后21天,苗长达到15毫米以上,形态已与成品泥鳅相仿。五、泥鳅苗的培育(二)泥鳅夏花培育。泥鳅夏花培育是将1.5厘米的泥鳅苗

12、在水质良好、饵料充足、饲养精细的前提下培育成3厘米的夏花。这大约要经由1个月的时间。五、泥鳅苗的培育(二)、泥鳅夏花培育 泥鳅夏花苗培育是指从水花养至3厘米左右。1 1、培育条件、培育条件 水泥池:面积510平方米,水深2030厘米。土池:面积50200平方米,水深2030厘米。相对而言,水泥池面积小,便于管理,成活 率高。(二)、泥鳅夏花培育 2 2、放养密度、放养密度 水泥池:800尾平方米1000尾平方米。土池:放养密度减半。3 3、饵料、饵料 鳅苗的适口饵料包括:轮虫、无节幼体、蛋黄、脱脂奶粉、蚕蛹粉、鱼粉等。(二)、泥鳅夏花培育 育苗池(土池)的面积不宜过大,以52平方米为好。池中要

13、挖鱼溜,池水深厘米。放养前进行消毒和清池,并施禽畜有机肥以培养饵料生物。在放养初期只在鱼溜内注满水,待鳅苗习惯以后,再灌水入池至计划深度,使鳅苗分布全池。4 4、放养前的准备、放养前的准备(1)育苗池的准备 育苗池(土池)的面积不宜过大,以52平方米为好。池中要挖鱼溜,池水深厘米。放养前进行消毒和清池,并施禽畜有机肥以培养饵料生物。在放养初期只在鱼溜内注满水,待鳅苗习惯以后,再灌水入池至计划深度,使鳅苗分布全池。苗池的消毒 消毒常用的药物:生石灰、漂白粉、茶饼、氨水、巴豆、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等。4 4、放养前的准备、放养前的准备(2)适口饵料培养 清塘后,在鱼苗下池前一周左右注水1020厘米

14、,并立即向池中施放有机肥料以繁殖适量的天然饵料,鱼苗下池后便可吃到足够的适口食物,这种方法称“肥水下塘”。如鱼苗池不预先施肥,水质较清,天然饵料少,这时放养鱼苗,称“清水下塘”。清水下塘鱼苗得不到足够的天然饵料,生长会受到影响,池塘施肥后,浮游动物高峰期的出现顺序是:原生动物 轮虫 枝角类 桡足类 鳅苗从下塘到全长23厘米,食物的变化是:轮虫和无节幼虫 小型枝角类 大型枝 角类 桡足类 鱼苗下塘时轮虫的数量应达到5千1万/升个。可用玻璃烧杯取池水对着阳光粗略计算每毫升水中小白点的数目,如果每毫升水含有10个小白点,则每升水含1万个轮虫。鱼苗放养前如有小型枝角类零星出现,可施用0.30.5ppm

15、晶体敌百虫将其杀死,并适量增施有机肥料,不仅可防止枝角类大量发生,而且能够延长轮虫高峰期。(3)放养鳅苗应注意的事项 a、鳅苗放养前须检查池中是否有敌害生物,如蛙卵、蝌蚪、有害昆虫、野杂鱼等,必要时用密网拉一、二遍加以清除。b、鳅苗孵出后,必须待鳔充气,能正常水平 游泳和开口摄食外界食物时方可下塘。过早下塘,鳅苗游动能力尚弱,容易造成死亡。下塘过晚,卵黄囊已吸收完毕,鳅苗会因缺乏营养而消瘦,体质差,成活率低。5、饲养管理 开始投喂熟蛋黄、鱼粉、人工饲料等,也可拌合剁碎以后的鱼虾、螺蚌肉等动物性饵料进行投喂。每天投饵次,投饵量初期为总体重的,后期。经育苗地喂养个月左右,体长达厘米、体重0.40.

16、5克,开始有钻泥习性的时候,即可将幼鳅放入池塘进行鳅种培育。(三)鳅种培育三)鳅种培育 鳅种培育:体长3厘米的夏花泥鳅种固然已初步长成,但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这时候进行长途运输或直接进行成鳅养殖,成活率得不到保证。但原池中密度已经很高,个体差异也比较大,应将泥鳅进行筛选分养。再经由约1个月饲养,使泥鳅重体长达到5厘米以上后再进行长途运输和移入成品泥鳅池养殖,这一出产过程称为鳅种培育阶段。一般泥鳅苗当年能长成体长6厘米左右,体重1-3克的大规格鳅种。1、场地选择 养殖场所应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中性或微酸性,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2 池塘建

17、造 (1)池塘规格 面积50平方米100平方米,池塘四周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 70,池深80厘米100厘米,池塘挖成后应把池壁夯实,用50厘米50厘米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在30厘米50厘米。(2)防逃设施 养殖池周围用网片、塑板或瓷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进入养殖区。进排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3)进排水设施 进排水口呈对角线设置,进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排水口设在鱼溜底部,并用PVC管接上以高出水面30厘米,排水时可通过调节PVC管高度任意调节水位。(4)鱼溜(集泥坑)为方便捕捞,池中应设置与排水底

18、口相连的鱼溜,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5,比池底深30厘米50厘米,鱼溜四壁用木板围住或用水泥砖石彻成。3、放养前准备(1)池塘清整 泥鳅放养前10天,清整池塘,察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放水深至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用1公斤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2)蓄水施肥:清塘天后,加水至厘米深,施基肥,每立方米水体施入发酵鸡粪公斤或猪、牛、人粪公斤,也可每立方米水体施入氮肥克、磷肥克。以达到苗种放养后能有充足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生存环境,减少苗种刚下塘时产生的各种应激反应,以提高苗种的存活率,从而使广大养殖户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4、放养时间与密度 泥鳅苗下塘时间一般为每年月,当泥鳅养至体

19、长3厘米时,要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密度100尾平方米150尾平方米。在苗种投入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差距不能超过2,如泥鳅苗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则应在放苗下塘前作“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使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时,然后再把鳅苗放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中浸泡20分钟,捞出方可放养。5饲养管理(1)、调节水质:经常加注新水,每周换水次,勤施肥,保持池塘水色“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水的PH值在6.5-7.5之间。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追肥可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也可用过磷酸钙、尿素、

20、碳铵等化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控制在304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2)、投饵: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饵量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上时,泥鳅的食欲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28以上,食欲则逐渐减退;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饲料。人工培育的鳅苗放养两天后,即可正常投喂,野生泥鳅放养7天后要用65/100的蚌加35/100 的植物全价饲料训养。泥鳅属杂食、偏肉食性动物。在水泥池高密度饲养时最好喂全价配合饲料,饲料内有加入鱼病预防的药物,泥鳅不易生病,养殖风险相对减小。也可以

21、自配饲料,配方如下:小麦粉50%,豆饼20%,米糠粉10%,鱼粉或蚕蛹粉10%,血粉7%,酵母粉3%;。如把蚕蛹粉或煮熟的小杂鱼增加40%,小麦粉减至20%,泥鳅生长更快,且身体饱满,味道更好。饲料搅拌混合成软硬度如人的嘴唇样即可,取拳头大一块拉成条放在用纱网做成的长宽各40cm的托盘上,慢慢放入池中间水底处,(一般每100平方米放4个托盘)1.5小时后提起托盘取出剩饵,看泥鳅吃饲情况并做记录。喂动物饲料时要用手均匀撒开,以防泥鳅贪食堵塞肠道不能呼吸造成死亡。据实验泥鳅喂活铒生长期可缩短1个多月。水温在32度以上10度以下时,或雷雨天可不投饵。5饲养管理 (3)预防病害:勤打扫、清洗饵料台,做

22、好饲料台、工具等的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物。(4)防害防逃: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防止敌害入侵和泥鳅逃跑 六、成鳅养殖六、成鳅养殖 体长为6厘米以上鳅种,泥鳅养殖可转入成鳅养殖阶段。由于泥鳅是底栖鱼类,可与其他中上层鱼类(如鲢、鳙)等鱼混养,效果更好。5厘米以上的鳅种经1年养殖,便可养成每尾重10克以上的商品泥鳅。(一)放养前的准备 1、建造成鳅池 靠近水源,地形有起伏的地方最好。面积3001000平方米,长方形,东西走向,池深90100厘米,水深50100厘米,池壁高出水面2030厘米,溢水口与正常水位相平,排水口与池塘底泥面相平,有土养殖则需放20厘米的泥层。池塘面积根据具体情

23、况可大可小,适宜的面积以35亩为宜。(一)放养前的准备 2、池塘清整:泥鳅放养前天,清整池塘,察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放水深至厘米后,每平方米用公斤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一)放养前的准备 3、蓄水施肥:清塘天后,加水至厘米深,施基肥,每立方米水体施入发酵鸡粪公斤或猪、牛、人粪公斤,也可每立方米水体施入氮肥克、磷肥克。以达到苗种放养后能有充足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生存环境,减少苗种刚下塘时产生的各种应激反应,以提高苗种的存活率,从而使广大养殖户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科学施肥”看天施肥、看水施肥、看鱼施肥、少施、勤施、无机肥、有机肥。(一)放养前的准备 4、泥鳅的苗种选择1)泥

24、鳅苗的规格要整齐,大小基本一致。2)最好体长为6厘米以上,同一批孵化的苗种。3)要无病无伤4)要体表光滑、黏液丰富无脱落5)活动力要强 4、泥鳅的苗种选择 鳅苗也可用原地采捕的野生苗,但人工培育获得的鳅苗品种好,规格齐,成活率也高,不用再次训养,有利于泥鳅在养殖过程中快速生长。(二)养殖方式 1、混养 2、放养密度 每平方米放养量为6070尾;条件好放养密度可提高至每平方米放养量为80120尾。3、养殖方式 以人工饲料为主,天然饲料(三)鳅种放养及注意事项 1)下塘时间要适当,一般在5月份,晴天中午;2)温差不能过大,3以内;3)要分散放养鳅种,多点投放,以防鳅种汇聚在很小的水域,对生长不利;

25、4)要肥水下塘,培育天然饵料;(三)鳅种放养及注意事项 5)鳅种入池前要消毒,3%5%食盐水1015分钟;用食盐水消毒时,由于食盐溶液对泥鳅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泥鳅分泌大量黏液,不利于泥鳅成活,故建议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用量为10 20mg/L,浸浴510 min。6)水体深度:放养初期3040厘米,以后逐渐加至5060厘米。(三)鳅种放养及注意事项 7)放养密度要合适,厘米长的鳅种100150尾平方米,放养厘米的鳅种50100尾平方米,有微流水的可以多放,若采用无土养殖则放养密度可加大到倍。8)并放如水葫芦、水花生等遮阴植物,并设置饵料框35个。(四)投饵 野生鳅种饲养要进行人工驯化。方法:泥

26、鳅下塘3天后开始对它驯食,先在晚上8点喂,每个池子分1015个饵料框投喂,以后每天推迟2个小时投喂,并同时减少饵料框个数,经过10天左右的驯化,逐步改为每日上午910点吃食,并且能集中在池中的34个饵料框上吃食。(四)投饵 饵料投在固定的食场上。要注意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水温时泥鳅对饵料的不同要求,以调整饵料的种类及投喂量。水温在20以下时,植物性饵料约占6070,20以上时,逐渐调整为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投饵量也要随着水温的变化进行调整,(四)投饵 一般每天投饵量是:3月份,投饵量为泥鳅总重的12;46月份,投饵量为泥鳅总重的23;78月份,投饵量可增加至泥鳅总重的3%5;到9月份,投饵量则逐渐

27、下降至泥鳅总重的4,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要减少投饵量或不再投饵.(四)投饵 水温适宜时每天分早、中、晚投喂三次,6:00、13:00、20:00。让泥鳅“少吃多餐”,水温较低时每天只分上下午投喂二次。投喂要做到“四定”即“四定投饲”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促进均匀摄食,但是要根据水温、天气、吃食和活动情况等适时增减,以投喂1 h 后无残饵为宜。,早少晚多,总量一般为泥鳅体重的5%15%,在饲养中应特别注意,不可随意更换饲料的组成成分以免泥鳅拒食。(五)日常管理1、水质管理 静水饲养泥鳅,水质要清新,水质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2025厘米。当水色开始变成茶褐色或黑褐色时,必须换水,以免夜晚溶

28、氧不足。春秋季每7 d 换水1 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1/2,夏季每3 d 换水1 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51/4,并要彻底排出底层污水。应急措施:空气泵增氧或化学增氧。早晨如发现泥鳅大量浮头,可拍撑惊扰,如泥鳅顷刻入水属正常,如痴呆,要马上开机增氧;如泥鳅时时窜出水面,池水异味强烈,必须马上换水。平时注意:久不下雨,气压低,天气闷热,池水过肥,易泛池,要及时注入新水或增氧。春秋两季水温较低时,水可停流,夏季高温时,水可细长流。夏季每月要彻底换水一次,当水彻底排干后,要将集中于池中间空置区的泥鳅排泄物、食物残渣等清除掉,并将繁殖过密的水浮莲、水花生清除一部分,清除时要注意水浮莲、水花

29、生根系中潜伏的泥鳅。养鱼先养水,有草鱼才肥。水草(水葫芦、水花生)根系发达不仅给能泥鳅提供了安全、良好的栖息的场所,还能起防署降温净化水质的作用。泥鳅在有水草最高成活率为泥土1.07倍为无隐蔽物的1.46倍,可见其重要性。(五)日常管理2、光温控制 春秋季需要阳光照射,夏季需要遮阴。泥鳅生长的水温范围是1330,最适水温2427,当水温降到510 或升到30 以上时,泥鳅有停止活动进入“休眠”的趋势。在养殖中,水温控制主要指夏季水温控制,水温应在30 以下,以不超过28 为佳。控制方法为池子上方设置遮阳网和加换新水。加换新水时要注意新水的量和温度,避免换水前后水温变化超过5。(五)日常管理3、

30、有害藻类的控制 青泥苔(水绵、双星藻、转板藻等丝状藻的总称),是泥鳅池中常见的有害藻类,常生长在池壁、滤网、饲料台,与水体浮游生物争夺营养,缠绕泥鳅,败坏水质。一旦发现必须清除,可用(0.7 mg/kg)硫酸铜全池泼洒清除。(五)日常管理4、观察摄食情况 每天投喂饲料时都应观察泥鳅聚集、摄食状态,观察长势,1015 d 打样1 次,抽查测算泥鳅生长速度、饲料系数,以便调整日投饵量和饲料配方。(五)日常管理 5、巡塘 1).要抓好巡塘:每天早、中、晚三次;注意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检查摄食状况;注意泥鳅病的预防和治疗。防止浮头和泛塘,并在发生浮头和泛塘时要及时采取措施。2

31、).防逃:遇梅雨季节或暴风雨,要检查防逃设施的安全,进出水口的栅栏是否通畅,防止泥鳅在溢水时逃跑或从漏洞逃跑。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五)日常管理 3.)防止敌害:在饲养地四周清除害兽易潜伏之地,并撒上杀鼠剂或安放捕鼠器具;要有驱赶鸟兽的设备;同时防止野杂鱼,特别是肉食性鱼类进入池内。6、定期预防病害 勤打扫、清洗饵料台,做好饲料台、工具等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物。七、泥鳅的疾病防治(一)泥鳅发病原因 1、自然原因:泥鳅池底质不好、水温急剧升降、水位变动大、水质恶化、2、自身原因 3、人为因素:放养密度不当、饲养管理不当、机械性损伤 4、生物性因素:微生物侵入体内、寄生虫侵入体内七

32、、泥鳅的疾病防治(二).预防泥鳅生病 1、饲养环境泥鳅的饲养环境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作为养殖用水。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水生植物的根部还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七、泥鳅的疾病防治 2、苗种质量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光滑、无病无伤的泥鳅苗种。3、苗种消毒苗种放养前,最好用2%-3%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以杀灭其体表的病原体。七、泥鳅的疾病防治 4、放养密度在泥鳅养殖期间,如放养密度低,则造成

33、水资源的浪费,放养密度过高,又容易导致泥鳅患病。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每平方米100-150尾,体长在5厘米以上的苗种可放养每平方米50-80尾,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七、泥鳅的疾病防治 5、饲料管理泥鳅是一种杂食性的淡水经济鱼类,尤其喜食水蚤、丝蚯蚓及其它浮游生物,但动物性饲料一般不宜单独投喂,否则容易造成泥鳅贪食,食物不消化,肠呼吸不正常,“胀气”而死亡,对腐臭变质的饲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患肠炎等疾病。七、泥鳅的疾病防治 6、水质管理 养殖期间,抓好水质培育是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措施,同时符合泥鳅的生理生态要求,可弥补人工饲料营养不全和摄食不均匀的缺

34、点,还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产量。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用追肥,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三)病害防治 1、气泡病 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引起。症状 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 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公斤6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下塘后泥鳅苗的管理,气泡病是泥鳅苗下塘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也是最大的一个难题,难就难在气泡病其实不是疾病,是泥鳅体内出现气泡,不能下沉,时间久了就会死亡。有人说洒盐水、泼泥浆、搭建遮阳网等等,这些办法是可以解决一部分气泡病,适用于小型养殖场,而且投入较大,放在

35、大型养殖场洒盐水、泼泥浆、搭建遮阳网等都不太现实,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补充一点,很多人认为泥鳅体内的气泡是由于泥鳅误食而产生的,这是绝对错误的。鱼的体表(包括鳍条)或肠道内聚集了许多小气泡,从而使鱼体失去平衡,也就是说,只要看见鱼苗乱蹿浮游,成圈状“仰泳”下沉不了,且鱼体上可见有白色小点状,即可确诊为“气泡”病无疑。该病对鱼苗的危害最大,也有寸片规格(成鱼据传也有发生)的鱼种发生,常可导致鱼苗的大批死亡、甚至全部死光,对鱼种和成鱼的威胁则较小一些。发生气泡病的原因:池水中的某种气体过饱和,通常为溶解氧、甲烷、硫化氢、氨或氮气过饱和。这些气体会经过鳃、皮肤渗入鱼体血管,使血液中的气体过饱和,

36、太多的气体游离出来形成气泡,堵塞血液流动,使鱼苗大量死亡。或者因鱼苗缺乏经验误将小气泡当作食物吞下,结果在肠内聚集成一个个明亮的大气泡,导致肠阻而死亡。或者在鱼苗的鳍条、鳃和皮肤上附着众多大大小小的气泡,使鱼体失去正常游动和摄食能力“精疲力尽”而衰竭死亡。如果鱼苗培育池的水体太浅、阳光照射强烈,易使溶解氧和底泥分解的气体过饱和。水体太肥、藻类光合作用很强也会使溶解氧过饱和。池底腐殖质太多、水温过高时,易产生很多的氨、硫化氢等气体,这些都会使鱼苗患气泡病。水泥池的池壁上极易附着小气泡,因此在水泥池放养水花鱼苗时只要遇到日光照射,多会得气泡病。在运鱼途中,人工送气太多,也会引发气泡病。某些地下水含

37、氮气达到过饱和,如不经曝气直接进入鱼苗池,往往会发生气泡病。北方的越冬鱼池,若水浅、水肥或水草较多,冰封前期也会因氧气过饱和而患气泡病,后期则因溶解氧不足、而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含量高而产生综合性气泡病,其特征是病鱼尾巴、头朝上、失去平衡。防治气泡病的方法很多,最简单(其实效果平凡)的常规措施是:1、苗种池施用的有机基肥必须是充分腐熟的,且用量要适宜;我对此法有异议:当水温22以上时,为安全起见(防治该病)池塘最好不施肥,至少鱼苗下塘后三日内(前三天是集中发生期)宁愿水“瘦”,多加人工饵料以补水生饵料之不足。2、水较浅、水又肥的鱼池在放苗前应先加注一定量的新水,以稀释原水体中的气体浓度;我对

38、此法有异议:加新水实又是加“氧”,“氧”也是气体物质,如有可能,水中的“气”量加大了,反而更加促使“气泡”病发生。3、放苗入池的时间最好安排在傍晚,切忌在上午10:00到下午3:00之间放苗。如果迫不得已,则应在苗池上空搭棚遮荫;我对此法有异议:恰恰相反,傍晚下苗即使不气“泡”也最易“感冒”,不是好办法。最好时间掌握在“低温”时段下苗最妥,每天自午后1时许温度(水、气温)开始上升,下午5时左右最高,直至子夜12时才开始降温。也就是说,一天之内在半夜12时许到翌日中午1时前均可安全鱼苗入塘。4、一旦发病,立即泼洒食盐水,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5克,以此调节鱼体内外的渗透压,使体内气体“渗”带体外水中

39、去。待病情减轻后,再大量换注水。鱼种或成鱼患气泡病,可将其转移到清新的微流水中去暂养,它们会很快好转。此法食盐水目前一般效果不大,“将其转移到清新的微流水中去暂养”不现实,操作难度特大,“微流水”不是随处可有,因此,此法值得思虑。5、若条件许可,向鱼苗池大量注入较低温度的水,使水温下降2左右。因为水温低时,水中溶解气体的饱和量相对较高,所以当水温降低时,水中原有的溶解气体就变得不饱和而能使病情得到缓解。6,开增氧机:用绢布将浮水泵增氧机(叶轮式、水车式更好,不必此做)底部兜住,以隔防鱼苗被吸入而死。开机喷洒使水体上下左右中各层振动交换,逼使水中气泡被破坏而散。7,搅池:用物体(如条形状物、漂浮

40、体物,例:锄头、舀粪打眼)在水中或水面上来回拖动,使水体成波浪状,水体被震动;用网具(用大网眼的)在池中来回似“捕鱼”,人可不下水只在池坎上操作;用绳子(最好是铁链,草绳、胶绳要加重体铁状如“沉(坠)子”物体)象上一方法在池中来回拖动,使水体成波浪状,水体被震动;人下水中走动,使水体成波浪状,水体被震当,以上几法值得倡导,其原理是迫使“气泡”被破坏,也使水中多余的“气”溢出。上述方法笔者就多次使用,感觉效果较好一些;8、注意水源水质,掌握好适宜的施肥投饲量,控制水质,不使浮游植物繁殖过盛;将池水加深至0.8米以上,可以有效防止气泡病的发生。五、泼洒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以调节藻相平衡、水质肥瘦、底

41、质状况,从而降低发病几率。(三)病害防治 2 水霉病 【病原体】水霉菌;【症状】病鳅体表长满白色絮状菌丝,游动缓慢,久之体弱而亡,该病春季易发生;【治疗方法】使用水霉净(0.15 0.30 g/m3)全池泼洒,1 天1 次连用3 d。(三)病害防治 3、打印病 【病原体】嗜水产气单孢杆菌;【症状】病灶浮肿,红色,呈圆形,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79月流行;【防治方法】(含量24%)溴氯海因(0.150.20 g/m3)全池泼洒,1 天1 次连用2 d。(三)病害防治 4、烂鳍病 【病原体】短杆菌感染;【症状】背鳍附近表皮脱落,呈灰白色,严重时鳍条脱落,停食,夏季易流行;【防治方法】(含量10%)聚

42、维酮碘(0.450.75 g/m3)全池泼洒1 次,隔日再用1 次。5、车轮虫病 症状 病泥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粘液增多,镜检有车轮虫。防治方法: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0.7ppm溶液浓度的全池泼洒。3、赤鳍病 由短杆菌感染所致。症状病泥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腐烂。防治方法 用1ppm溶液浓度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完成泥鳅苗种培育阶段,及早进入成鳅养殖阶段。八泥鳅的捕捉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糊口于水底的淤泥中。因为其体形小,成鳅一般体长1020厘米,加之身体光滑,一般很难捕获。秋冬季,当水温降至12-15时捕捞泥鳅最为适时。池塘

43、中养殖的泥鳅,可在捕捞前3天把水慢慢排干,将池底划成若干小块,中间开排水沟,使泥鳅往沟中集中,然后用手抄网捕捞。对潜入泥中的泥鳅,可翻泥捕捉。稻田中养的泥鳅,可用晒干的油菜秆,浸没田侧沟道中形成数道田埂。待油菜秆溢出甜质香味时,泥鳅闻味而聚,此时可围埂捕捞。这里为您先容几种泥鳅的捕捞方法:1、挖捕:秋后水温逐渐降低,泥鳅畏寒纷纷钻入池底淤泥中,此时可逐渐放干池水,用铁锹等工具逐块翻泥捕获。为了不使鳅体受伤,应尽量徒手捕获,也可将含鳅的淤泥挖入铁筛中,再用净水冲击土壤而捕捉。2、灯火照捕:泥鳅喜欢上半夜睡眠,下半夜流动,所以,根据此习性,在上半夜捕获泥鳅可用灯火照捕。此法合用于捕获自然水体中的泥

44、鳅。3、冲捕:在靠近水口的地方设置鱼网,然后从进水口放水,用微流水刺激泥鳅,因其有逆水逃逸的特性,所以泥鳅在进水口四周集群,待一定时间后可将鱼网提起而将泥鳅捕捉。4、饵料诱捕:把炒香的米糠及其他泥鳅喜食的饵料放在网具内,泥鳅味觉敏锐,闻香后钻入网具内而被捕捉,此法多适于在稻田等水体捕捉。点此播放教程视频点此播放教程视频泥鳅是一种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的水产经济动泥鳅是一种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的水产经济动物,颇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泥鳅养殖业已逐渐兴起,而稻物,颇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泥鳅养殖业已逐渐兴起,而稻田养殖泥鳅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收效快,还具有保肥、增田养殖泥鳅成本低、经

45、济效益高、收效快,还具有保肥、增肥、搞高肥效、除虫等作用,既能提高经济效益,还能减少肥、搞高肥效、除虫等作用,既能提高经济效益,还能减少粮食污染。是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有效途径。粮食污染。是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有效途径。点此播放教程视频点此播放教程视频应选择水源条件好、土质疏松肥沃、保应选择水源条件好、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强、便于管理的稻田。同时水保肥性能强、便于管理的稻田。同时要加高加固田埂,泥鳅种苗放养前要施要加高加固田埂,泥鳅种苗放养前要施足有机肥,并用生石灰对稻田进行全面足有机肥,并用生石灰对稻田进行全面消毒。消毒。稻田的选择及设施稻田的选择及设施点此播放教程视频点此播放教程视频排水

46、口排水口鱼沟、鱼溜鱼沟、鱼溜选选 用用 良良 种种 品种好坏直接影响产量。因此,应选择品种好坏直接影响产量。因此,应选择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抗病的泥鳅苗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抗病的泥鳅苗种。种。放养时间:“早插秧,早放养”。一般在早、中稻插秧后10天左右,再放夏花或鳅种。放养量:1000012000尾/亩放养规格:610厘米放养时间和密度放养时间和密度注意:注意:养殖泥鳅的稻田养殖泥鳅的稻田不宜同时混养其他鱼类不宜同时混养其他鱼类饲料可以投喂鱼粉、豆饼粉、玉米粉、麦麸、米糠、畜禽加工下脚料饲料可以投喂鱼粉、豆饼粉、玉米粉、麦麸、米糠、畜禽加工下脚料等,可将饲料加水捏成团投喂;水温等,可将饲料

47、加水捏成团投喂;水温2525以上时,动植物饲料组成以上时,动植物饲料组成7 7:3 3;水温;水温2525以下时,动植物饲料组成以下时,动植物饲料组成1 1:1 1。鳅种放养第一周先不用投饵。一周后,每隔鳅种放养第一周先不用投饵。一周后,每隔3d3d4d4d喂一次。开始投喂喂一次。开始投喂时,饵料撤在鱼沟和田面上,以后逐渐缩小范围,集中在鱼沟内投喂;时,饵料撤在鱼沟和田面上,以后逐渐缩小范围,集中在鱼沟内投喂;一个月后,泥鳅正常吃食时,每天喂一个月后,泥鳅正常吃食时,每天喂2 2次。次。投投 饵饵鱼沟、鱼溜鱼沟、鱼溜田田 间间 管管 理理 放养泥鳅的稻田,要做到专人负责管放养泥鳅的稻田,要做到

48、专人负责管理,给水稻治虫时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可按理,给水稻治虫时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可按常规用药量施用,应做到喷施农药时采用灌常规用药量施用,应做到喷施农药时采用灌深水,喷嘴朝上的施药方法。深水,喷嘴朝上的施药方法。田田 间间 管管 理理由于泥鳅栖息于泥中,一般来说,养殖由于泥鳅栖息于泥中,一般来说,养殖泥鳅的稻田采取上述方法施用农药、化泥鳅的稻田采取上述方法施用农药、化肥比稻田养殖其他鱼要安全得多,但必肥比稻田养殖其他鱼要安全得多,但必须禁止使用毒杀芬、呋喃丹以及生石灰、须禁止使用毒杀芬、呋喃丹以及生石灰、茶子饼等。高温季节,田内适当加灌深茶子饼等。高温季节,田内适当加灌深水,调节水温,避免泥

49、鳅烫死。平时,水,调节水温,避免泥鳅烫死。平时,要经常检查修复拦鱼设施和及时堵漏洞,要经常检查修复拦鱼设施和及时堵漏洞,严防家禽下田吞食泥鳅。严防家禽下田吞食泥鳅。检查摄食情检查摄食情况况 防防 逃逃 给水稻治病时,要把稻田的水灌深些给水稻治病时,要把稻田的水灌深些使用低毒农药使用低毒农药寄生虫寄生虫主要危害苗种,可采用主要危害苗种,可采用0.6mg0.6mgL L浓度硫酸铜溶浓度硫酸铜溶液或与硫酸亚铁组成的合剂液或与硫酸亚铁组成的合剂(5(5:2)2)来防治车轮虫和舌来防治车轮虫和舌杯虫;用杯虫;用0.3mg0.3mgL L浓度的晶体敌百虫杀灭三代虫。浓度的晶体敌百虫杀灭三代虫。细菌性疾病细

50、菌性疾病如赤皮、腐鳍、烂尾,可采用如赤皮、腐鳍、烂尾,可采用0.3 mg/L0.3 mg/L二二氧化氯或氧化氯或0.8mg/L0.8mg/L1.0mg/L1.0mg/L漂白粉全池泼洒,结合用漂白粉全池泼洒,结合用l0mgl0mgL L的土霉素浸泡消毒。的土霉素浸泡消毒。水霉病水霉病可在苗种放养时用可在苗种放养时用3 34 4食盐浸泡食盐浸泡5 51010分钟。分钟。泥鳅的病害泥鳅的病害防治防治技术技术收收 获获 方方 法法 泥鳅因潜伏于泥中生活,捕捞难度大。但根据泥鳅在泥鳅因潜伏于泥中生活,捕捞难度大。但根据泥鳅在不同季节的生活习性特点,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收获:冬不同季节的生活习性特点,可采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泥鳅人工养殖技术完整版蚯蚓养殖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