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电视新闻访谈第十章电视新闻访谈第一节电视新闻访谈概述第二节电视新闻访谈的构成要素第三节电视新闻访谈的采制本章概要本章概要电视访谈类节目起源于西方,作为一种节目形式,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一般认为,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推出的今夜栏目是第一个电视谈话栏目。我国的电视访谈节目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1993年1月28日,上海东方台创办的东方直播室开播,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电视访谈节目。1996年3月16日,央视正式推出的实话实说栏目,成为我国电视新闻访谈节目走向成熟的标志。在当前的电视荧屏上,访谈类节目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与其他节目形式相比,从制作角度来说,访谈类节目具有成本低
2、、制作流程相对简单、制作周期短等明显优势;从传播角度来看,访谈类节目将人际传播的优势植入大众传播之中,利用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效应增强电视观众的心理参与感,主要依赖声音传播的个性打破了电视媒体“唯画面论”的禁锢,是电视媒体节目多样化的又一突破。第一节电视新闻访谈概述第一节电视新闻访谈概述概括地说,凡是以对话、交谈的形式作为节目主体样态的电视节目,都可以称之为电视访谈类节目。但是目前对于电视访谈节目,仍旧存在很多争议和模糊认识,对于电视新闻访谈,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以下几种。第一,张海潮认为访谈节目的定义是:“新闻访谈节目主要指通过主持人或记者就某一新闻热点问题对新闻人物或重要嘉宾进行访谈的形式制作
3、的新闻节目。在新闻访谈节目中,被访谈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多个;访谈的地点可以是演播室,也可以是现场。在访谈过程中,主持人要代表观众、代表所供职的电视机构对被访谈者进行深入的提问。”这个定义没有对电视新闻访谈的类型做出划分,主要从访谈的内容和形式上做出了概括规定。第二,“电视访谈类节目是人物专访和谈话类节目的总称,其基本形式是以采访记者(主持人)与采访对象(嘉宾)面对面谈话的形式,就采访对象的人生经历、生活感悟或者某一新闻事件、某个热点话题进行深层对话交流。”在这个定义中,电视访谈被分为人物专访和谈话类节目两种类型。第三,电视谈话节目通过主持人与嘉宾、观众对某一话题互动交谈的形式,用声画结
4、合的传播方式在电视屏幕中展现出来。与第二个定义不同,这个定 义将电视谈话节目分为讨论型、辩论型、访谈型和漫谈型四个类型。一、电视新闻访谈的界定一、电视新闻访谈的界定在对不同的电视新闻访谈的定义中,无论怎样称谓,分歧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电视新闻访谈是“访”还是“谈”的问题上,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是“电视专访节目是电视记者或主持人与专门的采访对象就一定的主题在特定场景进行谈话的一种节目形态。其共同特点是:在电视专访节目中,屏幕上出现记者或主持人与采访对象的问答对话,问题由记者或主持人提出;在谈话中,谈话的主角是专访对象;在整个访问过程中,体现出专的特点采访者和受访对象相对专一,谈话环境较为稳定
5、,谈话状态较为从容(区别于现场采访的匆忙和紧迫),话题也相对专注,谈话的话题转换主要在采访者和受访者之间进行;受众的参与,特别是显性参与,并不构成专访节目必不可少的要素”。二是“由主持人邀集有关人士及受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轻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展开讨论的群言式言论节目,属于谈话节目的范畴”。概括起来说就是:“访”是具有专一性的,而“谈”是比较随意的,属于“群言性”讨论或者漫谈。实际上,对电视新闻访谈节目定义以及分类的混乱源于此类节目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的复杂性。从实践者的角度来看,在制作一期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时候,并不过于注重节目的表现形式,而是更多地考虑节目的传播目的与效果,
6、往往“访”与“谈”交织、融合。严格地区分“访”与“谈”并不容易,只能从总体上做一个度的划分,而这个度的界限往往也不明显。当前的电视新闻访谈也越来越呈现出这一特点。因此,从传播目的与效果的角度来为电视新闻访谈做出定义更为切合实际,也与媒体实践更为吻合:电视新闻访谈是针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某一社会热点话题,由记者或者主持人对新闻当事人或权威人物进行访问,通过电视的视听多元素系统展现对话的过程,对事件或话题进行完整而立体的报道和解读;记者(主持人)对被采访者的访谈构成节目主体内容,既可以作为独立的完整的新闻性节目播出,也可以作为新闻节目中的一个小单元。小结:小结:这个定义至少包括了几个意义:其一,电视
7、新闻访谈无论是专访还是谈话,其访谈内容必然是新闻性的,与娱乐性、综艺性、科教性、服务性访谈划清了界限。其二,电视新闻访谈的传播方式是运用电视媒体的视听多符号系统,与广播、报纸等媒介相区分。其三,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内容构成主体是记者(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与深度报道、专题类新闻中所包含的访谈元素相区分。其四,“访”与“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访”,“谈”就没有依据;缺少“谈”,“访”就实现不了目的。强调新闻访谈中记者、主持人(媒体)的导向功能。从节目承载的传播功能来看,在新闻性节目的分类系统中,新闻访谈节目并不能构成一种节目体系,有时可以纳入新闻评论性节目的范畴(访谈类评论),有时可以纳入
8、新闻专题节目(如央视的看见)。但由于它以访谈构成节目主体构架,这种独特的表现形态从而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节目形态。根据节目的表述方式,电视新闻访谈可以分为讨论式(如新闻会客厅)、辩论式(如时事辩论会)、聊天式(如锵锵三人行)、专访式(如面对面);按照结构方式来划分,电视新闻访谈可以分为对话式新闻访谈、群言式新闻访谈。与定义出发点保持一致,我们根据内容和传播目的划分,将电视新闻访谈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二、电视新闻访谈的分类二、电视新闻访谈的分类新闻人物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社会政要、名人访谈。从新闻价值的角度来看,社会政要、名人具有显著性,他们的活动及出现在节目中本身就具有新闻性。但在新闻性的访谈节
9、目中,选择社会政要或者名人作为访谈对象也需要具备新闻由头,即对他们的访谈一定要有新鲜的内容提供给观众,比如他们最近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情况,或者参与了某项活动。(一)新闻人物访谈(一)新闻人物访谈另外一种是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访谈对象因为参与或者牵涉到新闻事件而成为节目的嘉宾。作为新闻事件的当事人,由于掌握新闻事件的真实、详细的信息而具备在节目中呈现的条件。对新闻事件当事人的访谈的根本目的在于了解新闻事实以及当事人的态度与观点。实际上是以访谈的形式做新闻报道或者评论。新闻话题访谈以特定的话题为核心,选择话题的知情人或具有话语权的权威人士作为被访者进行谈话。选择的话题一定是近期观众关注的焦
10、点、热点问题,选择的访谈对象既可以是处于舆论中心的人物,也可以是相关领域的权威人物,包括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新闻话题访谈的目的在于通过访谈对象获得对相关话题的解释和评价。(二)新闻话题访谈(二)新闻话题访谈电视新闻访谈节目以谈话构成节目主体,以电视化手段再现,以人际传播嵌入大众传播,此三者构成了这类节目的基本特征。(一)以谈话推动新闻性信息的传播进程(一)以谈话推动新闻性信息的传播进程(二)以电视化手段再现谈话过程,体现传真性(二)以电视化手段再现谈话过程,体现传真性(三)人际传播融入大众传播,创造参与感与互动性(三)人际传播融入大众传播,创造参与感与互动性三、电视新闻访谈的基本特点三、电视
11、新闻访谈的基本特点原生态谈话和相对简单的制作流程使得电视访谈类节目得到众多电视媒体的重视。相比其他节目类型,访谈类节目似乎更加能够容忍修饰得不很精细的原生态谈话。在节目制作方面,访谈类节目简化了冗长繁杂的电视制作过程,使成本大幅度压缩成为可能。访谈类节目以人物的交谈为节目主体,拍摄与后期编辑工作较为简单。外出采访一般单机拍摄就能够完成,双机拍摄更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不必花费很长时间拍摄大量空镜头和人物动作流程,后期的编辑制作也相对简单。如果是在演播室内进行拍摄,更可以采用多机拍摄、即时切换编辑的办法,省时省力。对于制作一档电视新闻访谈节目来说,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访谈内容、访谈者、访谈地点
12、以及辅助手段等方面。第二节电视新闻访谈的构成要素第二节电视新闻访谈的构成要素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选题是一档节目成功的第一步。要根据节目的定位选择既可以激发访谈者的积极性,又能调动观众兴趣的访谈话题。总的来说,访谈类节目对于传播时机更注重时宜性,既要选择当下的新闻热点,保证时效性,又不能一味求快。一般来说,当某一个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的时候,通过邀请当事人、权威人物加以分析与解读,容易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电视新闻访谈节目在选题的内容上,还应具备以下要求。一、节目选题一、节目选题消息类新闻、评论类新闻和新闻专题、深度报道构成了电视新闻性节目的主题构架。一般具有重大、典型意义的新闻
13、事件会在第一时间由消息类报道进行快速及时的报道,具有评论价值的会由新闻评论性节目进行评论,再进行专题性报道。访谈类节目实际上也承担了新闻评论性节目或者专题新闻报道的功能,但因为制作流程相对于新闻述评或者专题新闻来说更为便捷,信息量大,可以弥补这两类节目的不足,因此在选择题材时,要注意与频道或媒体的整体报道相互配合。(一)选题要与媒体整体报道相配合(一)选题要与媒体整体报道相配合电视新闻访谈以谈话的形式构成节目的主体内容,通过当事人的讲述可以再现新闻事实,弥补某些新闻题材缺少现场画面的不足,因此更适合于那些缺少新闻现场或者新闻现场已经缺失的题材,也能避免新闻述评或者深度报道操作此类题材时面临的形
14、象性和画面不足的难题,形成各节目形式扬长避短、协调共赢的局面。(二)选题更偏向于缺少现场画面的题材(二)选题更偏向于缺少现场画面的题材吸引力包括观众对选题内容的关注度、选题本身的故事性以及与观众的接近性。访谈节目主要通过谈话的方式推进节目进程,缺少具有强烈冲击力的画面元素,因而谈话过程就成为吸引观众收看的一个重要支撑。因此题材本身要引人注目,或者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关注度,或者谈话所反映的事件过程或人物经历富有曲折的故事,引人入胜,或者人物本身具有鲜明的特点,具有号召力。(三)选题应有吸引力(三)选题应有吸引力访谈节目的选题一定要有思辨的色彩,具有观念的多元性,最好具有争议性,这样才
15、能形成讨论,成为推动谈话的动力。是非分明、过程简单的题材不适合访谈节目,否则一来失去对观众的吸引力,二来难以支撑访谈节目较大的信息容量。如对话栏目播出的感受吴敬链,针对吴敬链对中国股市的抨击、经济学家集体反击、股市剧烈动荡等展开热烈的交锋,使整个节目不仅好看,而且耐看。(四)选题要有思辨性(四)选题要有思辨性访谈者包括记者(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三者在访谈节目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一)记者(主持人)(一)记者(主持人)电视新闻访谈的主持人扮演着四种角色:第一是采访者,要通过采访打开嘉宾和现场观众的话匣子,使访谈有目的、有计划地顺序进行;第二是谈话者,要在做好采访提问的情况
16、下,积极参与新闻话题的讨论;第三是组织者,要主导节目和引导话题,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第四是传播者,要起到作为节目乃至传媒品牌形象代表的作用。在实际的操作中,采访者、谈话者、组织者、传播者是四位一体的。主持人如何协调而自然地发挥这四种功能,考验着主持人的素质。具体来说,主持人应该具备以下三种基本能力。二、访谈者二、访谈者1 1、对话题高度的驾驭能力、对话题高度的驾驭能力主持人必须始终占据话题走向的主动权,引领话题的广度和深度,循序渐进地开掘主题的深度,通过灵活的提问引导话题走向,使节目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同时,主持人需要对现场强有力的驾驭控制能力,让现场始终保持在一种活跃的对话状态中。2 2、绪
17、控制与高超的语言能力、绪控制与高超的语言能力首先,语言要严谨,用词要准确,在交流中把握分寸,保持一个既严肃又活泼、既平实又真诚、既亲近又礼貌的访谈分寸。其次,要善于控制个人情绪,避免狭隘的社会观念对情绪的影响,避免日常生活中特殊的经历对情绪的影响,避免节目进行时突发事件、事态对情绪的影响。3 3、对现场其他要素的调动能力、对现场其他要素的调动能力寻找和选择嘉宾往往是谈话节目的一大任务和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了合适的嘉宾,节目便成功了一半。对于访谈类节目来说,对嘉宾的选择主要受到选题的制约,选题确定了,访谈嘉宾也就有了目标。对于新闻人物访谈应选择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和核心人物,话题类的访谈则要选
18、择权威人物。1 1、新闻当事人、新闻当事人新闻当事人是新闻事件的直接参与者,他所提供的事实与观点理论上最具真实性。2 2、权威人物、权威人物权威人物包括与话题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权威人物这类嘉宾一般常见于社会热点问题、现象等非事件性新闻中。由权威人物对相关问题做出分析和评价,其意见具有说服力。(二)(二)访谈嘉宾访谈嘉宾现场观众并不是访谈节目的必要元素。对于出现在节目现场的观众,他们既是电视新闻访谈目标观众的代表,是电视机前观众的代言人,也是整体节目的重要结构元素。现场观众不是可有可无的看客和摆设,而是发挥着重要的传播功能。一方面,现场观众的出现可以增强访谈的现实感,营造现实的访谈
19、氛围;另一方面,现场观众的参与可以起到拾遗补缺、调节气氛和节奏的作用。现场观众的出现改变了电视新闻访谈的传播模式,提高了节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使电视机前的观众产生认同感和参与感,有助于增强传播效果。在设置有现场观众的访谈节目中,对于观众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尽量包括社会各阶层,不同行业、职业,不同年龄、性别等多方面的人士。访谈过程中要给现场观众提问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并利用现场观众的参与起到调节节奏、掌控话题走向的作用。现场观众的积极参与和高水平发挥是谈话节目成功的前提之一。正如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所说的,“实话实说没有观众,现场的每一位朋友都是参与者、谈话者”。现场观众超水平的即兴发言,往往能使节
20、目锦上添花,大放异彩。(三)现场观众(三)现场观众与现场观众一样,演播室也不是构成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必要要素。新闻访谈既可以在电视台的专业演播室内进行,也可以放在新闻现场或者其他环境中进行,如访谈对象的家里、适合谈话的公共空间等,这也可以称为临时演播室。对于在电视台专业演播室进行的新闻访谈节目,演播室场地一般分为主景区和观众区:主景区是主持人与嘉宾访谈的区域,是现场的中心;观众区是现场观众所处的区域。演播室环境的设计要做到形式与内容协调一致:重大的时政话题,演播室宜简洁明朗;深刻的经济话题,演播室宜朴实大方;轻松的社会话题,演播室宜动感活泼。演播室元素可进一步细分为三个子元素。三、演播室背景三
21、、演播室背景演播室大屏幕有几个基本功能:一是在访谈进行过程中根据需要播放与话题相关的新闻短片、背景资料等影像;二是对于电视机前的观众形成访谈画面之外的视觉空间,避免单一的演播室空间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三是当出现有视频连线的时候作为场外访谈对象的展示画面;四是可以作为现场主持人与嘉宾之间镜头切换的转场过渡镜头。(一)大屏幕(一)大屏幕音乐作为一种表现元素出现在电视访谈节目中,可以起到调节气氛、渲染情绪的作用。有些电视新闻访谈甚至在演播室里面设置一个小型乐队。譬如譬如在实话实说中,现场乐队配合访谈内容不时地穿插不同风格的演奏,当台上谈锋正浓时加入轻缓的音乐,在嘉宾、主持人遭遇尴尬时加入幽默的轻音乐
22、。但是对于新闻性访谈来说,音乐的使用要尤其慎重,要依据访谈的题材取舍,严肃、重大的题材不适宜使用音乐,以免因为音乐的介入增添过多的情绪色彩而使节目出现主观倾向,影响真实、公正的氛围。(二)音乐(二)音乐电视新闻访谈中的道具包括演播室中的装饰道具和随身道具两类。装饰道具属于演播室背景的一部分,主要起到对演播室环境的装饰作用;而随身道具则是主持人或者嘉宾(甚至是现场观众)随手携带的对谈话内容起到辅助作用的道具。来自新闻现场的物品、引起话题争论的相关证据、可以起到解释说明作用的图板等道具,可以帮助访谈双方更好地进入谈话情景,也有助于电视观众更好地理解谈话的方向和重点。(三)道具(三)道具对于电视媒体
23、来说,从节目制作的角度考虑,访谈类评论节目制作流程相对简单,紧跟新闻事件与时事热点,可以保证节目内容的时效性;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考虑,制作成本相对低廉,可以大大降低节目成本,节目容量大,可以充分发掘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与舆论功能;从传播效果角度考虑,访谈性节目变大众传播为个性化的人际交流,具有鲜明的接近性,通过人际交流形成的观念与认识,具有更高的理解率与接受率。因此,访谈性节目成为当前电视媒体中十分重要的节目类型。做好访谈节目,是一种在低成本条件下提高电视新闻影响力的重要手段。第三节电视新闻访谈的采制第三节电视新闻访谈的采制无论是新闻人物访谈还是新闻话题的访谈,在确定节目选题之后,其制作流程要经
24、过以下几个阶段:准备阶段:选择访谈场地(演播室或是新闻现场),准备采录设备,熟悉访谈对象,准备访谈提纲。实施阶段:形成清晰的访谈脉络,保证访谈过程的信息流状态;适当冲突原则,保证访谈过程的张力;平等真诚沟通,促成人际传播的感染力与互动性;随机发现,在访谈中发现新线索,将谈话引向深入。编辑阶段:维护真实,不断章取义;合理使用电视艺术手段。(一)选择访谈场地,准备采录设备(一)选择访谈场地,准备采录设备在访谈前的准备工作中,选择访谈场地受到节目形式和内容的双重制约。常态化播出的访谈节目都有自己稳定的节目样式,或选择演播室或选择其他场所;有固定演播室的节目,也可能因访谈对象无法到达现场而选用其他的场
25、地。选择新闻现场或者日常环境的访谈节目,要考虑到访谈场地的光线条件、噪音干扰等外部因素,选择适合谈话的生活空间。对于采录设备的准备,属于技术准备,要做到录音、录像设备完好,备好足够的磁带、磁盘等记录载体,准备好灯光照明设备。一般来讲,演播室访谈技术条件比较充分,但对于选择新闻现场或日常环境的访谈,采用双机拍摄具有更好的效果,也更有利于后期的节目剪辑。一、访谈前的准备工作一、访谈前的准备工作记者(主持人)对采访对象的情况是否了解,决定了访谈进行中能否实现良好的对话效果。记者要善于通过各种渠道熟悉被采访对象,可以先与访谈对象接触获得直观的印象,也可以通过访谈对象周边的朋友获取访谈对象的侧面材料,还
26、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等方式取得访谈对象的个人背景材料等。这些材料在采访中可以通过提问获得,但事先掌握之后向采访对象求证,本身就可以体现访谈节目的质疑、核实的过程。采访提纲是访谈涉及的主要问题和问题的谈论次序。准备访谈提纲阶段,需要对访谈内容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和研究,不做主观的臆想。根据选题了解大量的相关背景资料以及针对访谈内容的各种观点和看法,在访谈中适时运用反面观点,引起讨论和辩论,可以做到与嘉宾平等对话,免去只提问而不能参与到讨论当中的尴尬局面。访谈提纲准备的问题要充分、具体而且目标明确,同时要设计多种可能性,以应对访谈现场的变化。(二)熟悉采访对象,准备采访提纲(二)熟悉采访对象,准备采访提纲
27、(一)保证访谈过程的信息流状态(一)保证访谈过程的信息流状态所谓访谈过程的信息流状态,就是在访谈过程中记者和访谈对象的信息交换始终处于不间断的状态。这关系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问题的质量,二是记者提问的频率。提问的质量高,切中要害,或者问题的关键引起访谈对象的重视与兴趣,谈话的信息量就高,信息负载的新闻价值也就越高。记者提问的频率受到访谈对象的回馈的制约,但一般来说记者应保持一定的参与频率,即便不是提问,也要适时参与讨论,使得双方始终处于交流对话的状态。虽然在访谈节目中嘉宾是谈话的主角,但记 者要善于利用多种提问方式激发嘉宾的谈话兴趣和欲望。二、访谈实施阶段二、访谈实施阶段适当冲突原则是指记者
28、要利用质疑、否定或者引用反面观点的方式激起嘉宾的反驳与辩论,但不可一味否定,引起嘉宾反感甚至是爆发语言冲突。如:如: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是体现冲突张力的代表性节目。每期围绕某个话题的辩论都非常激烈,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深度参与人际讨论,虽然争论永远没有结果,但冲突的过程本身已经足以让节目彰显魅力、令观众思考了。(二)适当冲突原则,保证访谈过程的张力(二)适当冲突原则,保证访谈过程的张力平等真诚的沟通要求记者端正立场,建立与访谈对象的正确关系。记者应该平等地对待不同的访谈嘉宾,不应受到自己价值取向或者情绪的影响而影响对访谈对象的态度。真诚要求记者在对话中表达真实的想法,认真倾听嘉宾的讲述,尊重嘉
29、宾的见解,不强加于人,不虚伪应付。(三)平等真诚沟通,促成人际传播的感(三)平等真诚沟通,促成人际传播的感染力与互动性染力与互动性不拘泥于采访提纲,在访谈中发现新问题、新线索,是做好访谈节目的关键。多数情况下访谈节目事前都会经过周密策划,制定了访谈的提纲和脉络,但无论提纲多充分,也仅仅是对访谈的整体框架做出了规划,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往往来源于访谈进行中的信息交流与思想碰撞。能否在访谈中发现新的话题线索和方向,体现的是记者的新闻敏感和对谈话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四)随机发现,在访谈中发现新线索,(四)随机发现,在访谈中发现新线索,将谈话引向深入将谈话引向深入(一)维护真实,不断章取义(一)维护真实
30、,不断章取义新闻访谈的节目属性规定了它是非虚构类的节目,真实性是电视访谈类节目始终要遵循的原则和绝对不能逾越的底线。真实性一方面要求访谈的内容必须真实,不允许控制嘉宾、诱导嘉宾和虚构事实;另一方面要求在编辑阶段要忠实再现嘉宾的谈话内容和状态,不允许通过剪辑嫁接的技术手段断章取义,歪曲访谈对象的真实意思。在对访谈内容进行剪辑时,要尽量保留完整的句子,剪辑形成的新句子或者段落要与嘉宾的原意相符合,不能产生歧义或者不一致。三、编辑制作阶段三、编辑制作阶段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从传播效果出发运用电视艺术手段进行包装是必要的,但对于访谈节目的包装要适度。“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人物谈话是节目的主体,适当的电视艺
31、术手段是必要的,但其使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包装、衬托和凸显人物的谈话,它很少能够单独存在,更不能喧宾夺主。在不少节目中,编导乐于上手段。其用意当然是给节目增光添彩,但实际结果常常是既干扰了谈话的正常气氛又打断了谈话的正常流程,使谈话不符合生活的逻辑而彻底变成了一场电视秀。再加上我们已经拥有越来越多的电视艺术手段(如大屏幕、特技画面、小乐队伴奏、歌舞游戏表演穿插等),所以不少从业者总是不甘心使访谈节目保持朴素的状态。由于技痒难耐,许多访谈类节目被打扮得花枝招展,甚至冲淡了谈话本身的力量。有声语言和电视艺术手段成为一种常常被误解的关系,电视艺术手段的错位时常发生。”(二)合理使用电视艺术手段(二)合
32、理使用电视艺术手段电视访谈节目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融合,运用电视手段将人际传播的亲和力、感染力和个性化的人性魅力、语言魅力移植到荧幕,实现了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的蜕变。但大众传播毕竟不同于人际传播,其传播内容必然受到媒体规律的制约。在当前的电视新闻访谈节目中,除了过度运用电视艺术手段、影响新闻性内容的真实性以外,还有一些现象值得重视。四、电视新闻访谈的采制误区四、电视新闻访谈的采制误区一种观点认为,电视访谈节目脱胎于西方电视节目的Talk Show,中国港台地区译做“脱口秀”,脱口秀的称谓体现了访谈类节目即兴发挥的个性特色。但在我国访谈节目的发展中,对“秀”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在访谈节目中注入了大
33、量表演的成分,这种现象出现在综艺、娱乐类的访谈中还无伤大雅,但蔓延到新闻性访谈中就需要警惕了。其表现就是有些新闻访谈的主持人逞口舌之利,过分追求语言技巧,玩文字游戏,访谈中表情夸张,表演意味浓重而忽视了对内容的开掘。(一)注重(一)注重“秀秀”而轻视而轻视“谈谈”新闻性访谈的前提是真实,这意味着访谈的内容真实,访谈对象真实,访谈的过程也必须真实。而当下一些以新闻性内容为题材的访谈节目将一些新闻事件作为原型,雇用演员扮演新闻当事人,以访谈的面貌予以再现;更有访谈节目虽然访谈对象真实,却将访谈内容在现场或者穿插的新闻资料中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呈现。这都违背了新闻访谈真实性的本质要求。负面教材:负面教材
34、:2011年6月29日,石家庄电视台影视频道情感密码栏目播放了一期我给儿子当孙子的节目,雇人表演了一个“不孝”儿子对父亲出言不逊、百般欺辱的故事。广电总局因其“肆意渲染家庭矛盾,刻意放大扭曲的伦理道德观,误导广大受众,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损害了广播电视媒体的社会形象”,对石家庄电视台影视频道做出了停播30日的处罚。(二)搬演事实,情景再现(二)搬演事实,情景再现虽然电视新闻访谈是将人际传播移入电视这个大众传播平台,但人际传播中的内容并非都可以通过大众媒体公开传播,人际传播中语言的高雅与低俗、思想的激进与保守,都属于个人范畴,一旦经过大众媒体的传播,就成为社会性内容,不良的思想和言论可能会产生价值误导,因此作为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充当着把关人的角色。如果对访谈内容与话语不加选择放任其传播,就可能引起负面效果。负面教材:负面教材:南京教育电视台在对干露露母女的一次访谈中,母女三人在现场对观众破口大骂的情景未加处理就直接传播,受到了广泛的社会谴责。另外,某些访谈节目为追求收视率,一味满足观众的窥私心理,过度挖掘嘉宾隐私,从而导致节目格调低下甚至庸俗,也是值得警惕的现象。(三)访谈无尺度,话语无底线(三)访谈无尺度,话语无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