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慨论 皮肤附属器有毛发、皮脂腺、汗腺及甲。皮肤附属器疾病 与皮脂腺病变有关的痤疮、脂溢性皮炎、酒渣鼻;与毛发疾病有关的斑秃、雄激素源性脱发;与汗腺有关的多汗症、臭汗症等平素常见的一些疾病。主要掌握痤疮、脂溢性皮炎、酒渣鼻三种疾病 痤疮(ache)(一)定义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四)诊断与鉴别诊断(五)治疗(一)定义痤疮: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皮肤病,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可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皮损。1.病因(1)皮脂分泌增多。(2)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3)痤疮丙酸杆菌增殖。(4)遗传因素。(5)其它。(二)病因和发病机制游离脂肪酸溢出毛孔,保护滋润
2、皮肤。以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及丘疹、脓疱为表现的慢性皮肤病,(四)诊断与鉴别诊断:(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刺激毛囊、皮脂腺导管上皮丧生及角化过度。暴发性痤疮:病情突然加重,面部红肿明显,密集化脓性丘疹、结节、囊肿;使毛囊壁损伤、破裂,内容物渗入真皮加重炎症反应。寄生于毛囊内痤疮棒状杆菌大量繁殖化妆品痤疮:某些成分导致皮脂腺导管内径狭窄、毛囊口堵塞、毛囊炎症引起。发病两周前大部分患者有母斑,特别双下眼睑皮损融合呈堤状改变。(2)部位:乳房下、腋下、外阴、大腿内侧 热饮、运动、激动、冷热刺激时发生,灼痒;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受月经影响者用谷维素、维生素B1等一些抑制真菌毛囊虫药物一般不作为常规使用。
3、(3)劳逸适度,减轻压力。2.发病机制:正常状态: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以皮脂为生长物质基础,它可水解皮脂中甘油三酯产生游离脂肪酸,并产生一些低分子多肽。游离脂肪酸溢出毛孔,保护滋润皮肤。病变状态:雄激素分泌增多雄激素分泌增多 皮脂腺肥大,皮脂腺肥大,皮脂分泌增多皮脂分泌增多,质变硬,质变硬 毛囊皮脂腺管毛囊皮脂腺管口口角化,管口窄小角化,管口窄小 皮脂排出障碍与脱落的上皮细胞混合皮脂排出障碍与脱落的上皮细胞混合 粉刺粉刺 粉刺粉刺 开放性粉刺(经氧化污染)开放性粉刺(经氧化污染)封闭性粉刺封闭性粉刺 黑头粉刺黑头粉刺 白头粉刺白头粉刺 毛囊皮脂腺变成厌氧环境毛囊皮脂腺变成厌氧环境 寄生于毛囊内寄
4、生于毛囊内痤疮棒状杆菌痤疮棒状杆菌大量繁殖大量繁殖 (2)清洁毛孔,不使用粉质、油质化妆品。(2)杀菌:出现化脓炎症时,可使用亲脂性的抗生素;表现一定时期存在有毛细血管扩张情况下,热饮、运动、激动、冷热刺激时发生,灼痒;(3)痤疮丙酸杆菌增殖。表现一定时期存在有毛细血管扩张情况下,月经前痤疮:月经前4-5天痤疮加重,月经结束后缓解。头发生长良好,集束现象蛋白分解酶 溶脂酶毛细血管有扩张,但没有洒渣鼻血管扩张粗大。真菌直接境检可见菌丝孢子。一些抑制真菌毛囊虫药物一般不作为常规使用。透明质酸酶 开放性粉刺(经氧化污染)封闭性粉刺(二)病因和发病机制(2)病程慢性经过、反复发生。伴瘢痕形成,发生于全
5、身特别双下眼睑皮损融合呈堤状改变。(3)痤疮丙酸杆菌增殖。(7)常合并脂溢性皮炎寄生于毛囊内痤疮棒状杆菌大量繁殖寄生于毛囊内痤疮棒状杆菌大量繁殖 蛋白分解酶蛋白分解酶 溶脂酶溶脂酶 透明质酸酶透明质酸酶 分解皮脂内甘油三脂分解皮脂内甘油三脂 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 刺激毛囊皮脂腺导管壁形成裂隙刺激毛囊皮脂腺导管壁形成裂隙 粉刺内容物逸漏入真皮粉刺内容物逸漏入真皮 引起毛囊周围炎,出现引起毛囊周围炎,出现丘疹、脓疮、结节、囊肿丘疹、脓疮、结节、囊肿由于雄性激素使得皮脂分泌增多,痤疮丙酸杆菌活动增加(1)游离脂肪酸增多:可刺激毛囊壁产生炎症 刺激毛囊、皮脂腺导管上皮丧生及角化过度。使皮脂分泌受阻、排
6、泄不畅产生粉刺。(2)低分子多肽增多,加重炎症反应趋化中性粒细胞使毛囊壁损伤、破裂,内容物渗入真皮加重炎症反应。出现炎性从丘疹至囊肿的一系列由轻至重的变化,同样存在于毛囊中的马拉色菌、表皮葡萄球菌也靠皮脂腺生长活动频繁加重炎症反应。(三)临床表现 1.寻常性痤疮临床特征:(1)15-30岁青年男女多见(2)好发部位-皮脂溢出部位(面颊、额头、其次胸、背、肩膀,四肢伸面)(3)皮损多对称 (4)皮损表现: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通常 以12种疹型为主 (5)炎症明显时有疼痛,一般无自觉症状 (6)病程长,时轻时重,多至青春期后减缓。(7)常合并脂溢性皮炎 (8)可遗留色素沉着、肥厚性或萎缩
7、性疤痕寻常痤疮寻常痤疮丘疹性痤疮丘疹性痤疮脓疱性痤疮脓疱性痤疮寻常痤疮寻常痤疮结节性痤疮结节性痤疮囊肿性痤疮囊肿性痤疮寻常痤疮寻常痤疮萎缩性痤疮萎缩性痤疮瘢痕瘢痕增生性痤疮增生性痤疮瘢痕瘢痕2.特殊类型痤疮 聚合性痤疮:最严重的痤疮,特征性皮损:许多多头粉刺通过内部窦道相连形成大脓肿、群集的炎性结节及瘢痕。除面部外尚可发生在背部、臀部和股部。暴发性痤疮:病情突然加重,面部红肿明显,密集化脓性丘疹、结节、囊肿;并出现发热、关节痛、贫血等全身症状。药物性痤疮:药物(激素、溴、碘)引起 婴儿痤疮:母亲激素水平变化带给婴儿引起。化妆品痤疮:某些成分导致皮脂腺导管内径狭窄、毛囊口堵塞、毛囊炎症引起。月经
8、前痤疮:月经前4-5天痤疮加重,月经结束后缓解。聚合性痤疮聚合性痤疮婴儿痤疮婴儿痤疮痤疮的严重程度分类 pillsbury分类法I度(轻度):散发至多发的黑头粉刺,可伴散在分布的炎性丘疹II度(中度):I度+炎性皮损数目增加,出现脓疱,但局限于颜面III度(重度):II度+深在性脓疱,分布于颜面、颈部和胸背部IV度(重度集簇性):III度+结节、囊肿、伴瘢痕形成,发生于全身(3)劳逸适度,减轻压力。毛细血管有扩张,但没有洒渣鼻血管扩张粗大。一些抑制真菌毛囊虫药物一般不作为常规使用。出现脓疱,但局限于颜面外用:过氧化苯甲酰,0.使用时注意,避免涂至正常皮肤;继发马拉色菌、痤疮丙酸杆菌(少数病例念
9、珠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2)部位:乳房下、腋下、外阴、大腿内侧 热饮、运动、激动、冷热刺激时发生,灼痒;皮脂腺肥大,皮脂分泌增多,质变硬 毛囊皮脂腺管口角化,管口窄小主要掌握痤疮、脂溢性皮炎、酒渣鼻三种疾病皮损特点:红斑,表面覆有油腻性鳞屑好发部位:皮脂溢出部位手术治疗:(1)585nm激光:血管扩张。表现一定时期存在有毛细血管扩张情况下,正常状态: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以皮脂为生长物质基础,它可水解皮脂中甘油三酯产生游离脂肪酸,并产生一些低分子多肽。(3)痤疮丙酸杆菌增殖。(2)低分子多肽增多,加重炎症反应主要掌握痤疮、脂溢性皮炎、酒渣鼻三种疾病分布于颜面、颈部和胸背部(四)诊断:根据发病年龄
10、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四)鉴别诊断:(1)酒渣鼻:其与痤疮不同 仅限于面部、鼻、颊、额、下颈区 表现一定时期存在有毛细血管扩张情况下,出现脓疱、丘疹、毛细血管扩张的重点区别该病要点(2)颜面播散性栗粒性狼疮:重点区别在 好发于成年人 颜面部为半球形丘疹/结节,玻片按压可显出酱色小点 特别双下眼睑皮损融合呈堤状改变。颜面播散性栗粒性狼疮(五)治疗:1.治疗原则 2.特殊治疗 3.日常生活注意事项1.治疗原则(1)去脂,溶解角质:口服:维A酸类,外用:过氧化苯甲酰,0.05%0.1%维A酸霜或凝胶,使用时注意,避免涂至正常皮肤;使用后避免日晒。(2)杀菌:出现化脓炎症时,可使用亲脂性的抗生素;选用喹诺
11、酮类药物应注意18岁以上适用;一些抑制真菌毛囊虫药物一般不作为常规使用。(3)调节激素水平:一般不作为常规用药,主要用于重度痤疮或少部份患者原因纯属睾酮增高者。2.特殊治疗:(1)美容倒膜处理(2)激光治疗:红蓝光治疗炎症性痤疮,超脉冲的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瘢痕。(3)强的松龙悬浊液皮损内注射治疗增生性囊肿性痤疮。3.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应低脂低糖,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食物。(2)清洁毛孔,不使用粉质、油质化妆品。(3)劳逸适度,减轻压力。(4)保持大便通畅。I级级(轻度轻度)IIIII级级(中度中度)IV级级(重度重度)维持治疗维持治疗口服异维甲酸口服异维甲酸或或中
12、国医学论坛报中国痤疮治疗共识研讨会记要口服抗生素口服抗生素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抗生素或外用抗生素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抗生素或外用抗生素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抗生素或外用抗生素外用维甲酸外用维甲酸外用维甲酸外用维甲酸外用维甲酸外用维甲酸激素治疗激素治疗外用维甲酸外用维甲酸,口服抗生素,口服抗生素,激素治疗激素治疗中国痤疮治疗原则中国痤疮治疗原则脂溢性皮炎 (一)脂溢性皮炎定义(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四)鉴别诊断 (五)治疗原则(一)脂溢性皮炎定义:发生于头、面、胸、背等皮脂溢出部位的 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有遗传性皮脂溢出 2.
13、继发马拉色菌、痤疮丙酸杆菌(少数病例念珠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 3.游离脂肪酸增多、感染性变态反应、导致皮肤炎症反应。4.精神紧张、嗜酒、B族维生素缺乏、刺激性饮食,均影响疾病发展发生。外用:过氧化苯甲酰,0.毛囊皮脂腺变成厌氧环境好发部位:皮脂溢出部位(1)鳞屑型:常有红斑、毛囊丘疹、表面覆盖糠状鳞屑;雄激素分泌增多 (4)最初皮损为毛囊丘疹,逐渐扩大,能融合成红色、黄色斑,表面有油腻鳞屑及痂皮,可出现湿疹样改变。糜烂渗出,可用氧化锌油及糊剂。选用喹诺酮类药物应注意18岁以上适用;皮肤附属器有毛发、皮脂腺、汗腺及甲。出现脓疱,但局限于颜面(2)病程慢性经过、反复发生。好发部位:皮脂溢出部位表现
14、一定时期存在有毛细血管扩张情况下,仅限于面部、鼻、颊、额、下颈区主要用于重度痤疮或少部份患者原因纯属睾酮增高者。(一)脂溢性皮炎定义:颜面部为半球形丘疹/结节,玻片按压可显出酱色小点(3)部位:面中部(鼻部、颊部、前额、下颏等)(2)清洁毛孔,不使用粉质、油质化妆品。(1)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应低脂低糖,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食物。(三)临床表现 1.临床特征(1)好发部位:头、面、胸、背多见。严重继发全身。(2)病程慢性经过、反复发生。(3)不同程度瘙痒(4)最初皮损为毛囊丘疹,逐渐扩大,能融合成红色、黄色斑,表面有油腻鳞屑及痂皮,可出现湿疹样改变。2.头皮脂溢性皮炎:(1)鳞屑型:常有
15、红斑、毛囊丘疹、表面覆盖糠状鳞屑;毛发干燥、细软、稀疏或脱落。(2)结痂型:肥胖者多见,头皮有油腻厚黄色或棕色痂:痂下有明显炎症糜烂渗出 3.颜面脂溢性皮炎:常伴有痤疮。4.耳部脂溢性皮炎:外耳道、耳廓、耳后皲裂,耳后皱壁处皲裂。5.躯干脂溢性皮炎:(1)肥胖中年人多见 (2)部位:乳房下、腋下、外阴、大腿内侧 (3)皮损:可为淡红色椭圆形、环形、多环性、地图状的表面覆有油腻性细碎鳞屑,可有渗出。(4)多伴有念珠菌感染。(四)诊断:根据 好发部位:皮脂溢出部位 皮损特点:红斑,表面覆有油腻性鳞屑(3)调节激素水平:一般不作为常规用药,发病两周前大部分患者有母斑,躯体部位也有鳞屑性斑块/丘疹,表
16、面有易刮之鳞屑,Auspitz阳性。(二)病因和发病机制:蛋白分解酶 溶脂酶聚合性痤疮:最严重的痤疮,特征性皮损:许多多头粉刺通过内部窦道相连形成大脓肿、群集的炎性结节及瘢痕。与毛发疾病有关的斑秃、雄激素源性脱发;毛细血管有扩张,但没有洒渣鼻血管扩张粗大。(3)痤疮丙酸杆菌增殖。(3)痤疮丙酸杆菌增殖。(5)炎症明显时有疼痛,一般无自觉症状 (一)脂溢性皮炎定义:外用:过氧化苯甲酰,0.粉刺暴发性痤疮:病情突然加重,面部红肿明显,密集化脓性丘疹、结节、囊肿;头部可用含酮康唑的采乐洗剂。热饮、运动、激动、冷热刺激时发生,灼痒;(四)诊断与鉴别诊断:特别双下眼睑皮损融合呈堤状改变。(五)鉴别诊断:
17、1.头皮银屑病:头发生长良好,集束现象 躯体部位也有鳞屑性斑块/丘疹,表面有易刮之鳞屑,Auspitz阳性。脂溢性皮炎毛发细软,脱发。(五)鉴别诊断:2.玫瑰糠疹:发病两周前大部分患者有母斑,子斑为圆形、卵圆形红斑,表面有细小鳞屑,长轴与皮纹一致,好发躯干、四肢近端。(五)鉴别诊断 3.湿疹:皮损呈多形性损害,对称分布,瘙痒症状剧烈。(五)鉴别诊断 4.体癣:环状或圆形红斑,境界清楚,真菌直接境检可见菌丝孢子。(六)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2.外用药物 3.内用药物1.一般治疗:(1)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酒及多脂多糖食物,多食青菜、水果。(2)生活规律,睡眠充足(3)避免各种机械性、化学性刺激
18、,少用碱性肥皂。2.外用药物治疗:原则去脂消炎、杀菌、止痒。常用含激素的复方制剂。糜烂渗出,可用氧化锌油及糊剂。头部可用含酮康唑的采乐洗剂。3.内用药物治疗(1)维生素B6 维胺酯胶囊(2)补锌(3)抗组胺药(4)抗感染,包括抗真菌药。真菌直接境检可见菌丝孢子。(2)病程慢性经过、反复发生。(3)劳逸适度,减轻压力。使毛囊壁损伤、破裂,内容物渗入真皮加重炎症反应。由于雄性激素使得皮脂分泌增多,痤疮丙酸杆菌活动增加(7)常合并脂溢性皮炎发病两周前大部分患者有母斑,正常状态: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以皮脂为生长物质基础,它可水解皮脂中甘油三酯产生游离脂肪酸,并产生一些低分子多肽。(3)强的松龙悬浊液皮损
19、内注射治疗增生性囊肿性痤疮。一般治疗:避免冷热温度刺激皮肤,忌酒,忌辛辣食物。(1)15-30岁青年男女多见聚合性痤疮:最严重的痤疮,特征性皮损:许多多头粉刺通过内部窦道相连形成大脓肿、群集的炎性结节及瘢痕。主要用于重度痤疮或少部份患者原因纯属睾酮增高者。使用时注意,避免涂至正常皮肤;(3)痤疮丙酸杆菌增殖。(3)调节激素水平:一般不作为常规用药,(四)诊断与鉴别诊断:可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皮损。皮脂腺肥大,皮脂分泌增多,质变硬 毛囊皮脂腺管口角化,管口窄小酒渣鼻(一)定义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治疗(一)定义:酒渣鼻:是一种发
20、生在颜面中部,以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及丘疹、脓疱为表现的慢性皮肤病,多见于中年人。(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毛细血管扩张:精神因素、嗜酒、辛辣食物、高温、寒冷造成面部血管运动神经失调(2)部分毛囊蠕形螨虫感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形成丘疹脓丘疹。(3)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作用,(4)可能有皮脂溢出基础(三)临床表现:1.临床表现:(1)中年人、女性多,男性重(2)本病常并发脂溢性皮炎、痤疮。(3)部位:面中部(鼻部、颊部、前额、下颏等)(4)皮疹对称性(5)有灼热感(6)病史长,持续数月至数年,并且只有加重。(三)临床表现:2.根据皮损表现分三期:红斑期、丘疹脓疱期、鼻赘期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一)
21、(一)红斑期:红斑期:面中部、对称性面中部、对称性红斑红斑 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扩张。常于辛辣食物或常于辛辣食物或 热饮、运动、激热饮、运动、激动、冷热刺激时动、冷热刺激时发生,灼痒发生,灼痒;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二)(二)丘疹脓疱期:丘疹脓疱期:在红斑基础上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成批红色丘疹、脓疱和结节;出现成批红色丘疹、脓疱和结节;毛囊口扩大;毛细血管扩张明显。毛囊口扩大;毛细血管扩张明显。(1)15-30岁青年男女多见II度(中度):I度+炎性皮损数目增加,(2)病程慢性经过、反复发生。与毛发疾病有关的斑秃、雄激素源性脱发;(1)游离脂肪酸增多:(2)病程慢性经过、反复发生。(3)痤疮丙酸杆菌
22、增殖。(3)强的松龙悬浊液皮损内注射治疗增生性囊肿性痤疮。(一)脂溢性皮炎定义真菌直接境检可见菌丝孢子。(四)诊断与鉴别诊断:一些抑制真菌毛囊虫药物一般不作为常规使用。(4)抗感染,包括抗真菌药。(8)可遗留色素沉着、肥厚性或萎缩性疤痕(3)皮损:可为淡红色椭圆形、环形、多环性、地图状的表面覆有油腻性细碎鳞屑,可有渗出。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用于重度痤疮或少部份患者原因纯属睾酮增高者。分解皮脂内甘油三脂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三)鼻赘期:(三)鼻赘期:鼻部皮脂腺和结缔组织增鼻部皮脂腺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紫红结节状隆起,生,形成紫红结节状隆起,表面凹凸不平表面凹凸不平;由于毛细
23、血管扩张严重,由于毛细血管扩张严重,长期炎症,局部营养丰富,长期炎症,局部营养丰富,造成造成鼻尖、鼻翼肥大;鼻尖、鼻翼肥大;毛囊口扩大明显,毛囊口扩大明显,皮脂分泌旺盛,皮脂分泌旺盛,病史已数十年,绝大多数病史已数十年,绝大多数为为40岁以上男性岁以上男性(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寻常型痤疮、脂溢性皮炎,鉴别点为酒渣鼻有毛细血管扩张。2.激素依赖性皮炎:长期外用含氟激素 整个面部潮红、异色、皮肤不同程度萎缩,毛细血管有扩张,但没有洒渣鼻血管扩张粗大。(五)治疗:1.一般治疗:避免冷热温度刺激皮肤,忌酒,忌辛辣食物。2.纠正胃肠功能,避免精神紧张,调控内分泌。3.外用药物:1%甲硝唑霜,抗生素制
24、剂治疗期的化脓感染。4.内用药物:甲硝唑、替硝唑,炎症明显用四环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受月经影响者用谷维素、维生素B1等 5.手术治疗:(1)585nm激光:血管扩张。(2)磨削切割术:血管扩张、鼻赘 痤疮(ache)(一)定义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四)诊断与鉴别诊断(五)治疗 粉刺粉刺 开放性粉刺(经氧化污染)开放性粉刺(经氧化污染)封闭性粉刺封闭性粉刺 黑头粉刺黑头粉刺 白头粉刺白头粉刺 毛囊皮脂腺变成厌氧环境毛囊皮脂腺变成厌氧环境 寄生于毛囊内寄生于毛囊内痤疮棒状杆菌痤疮棒状杆菌大量繁殖大量繁殖寻常痤疮寻常痤疮萎缩性痤疮萎缩性痤疮瘢痕瘢痕增生性痤疮增生性痤
25、疮瘢痕瘢痕婴儿痤疮婴儿痤疮(四)诊断:根据发病年龄 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开放性粉刺(经氧化污染)封闭性粉刺精神紧张、嗜酒、B族维生素缺乏、刺激性饮食,均影响疾病发展发生。(1)维生素B6 维胺酯胶囊粉刺内容物逸漏入真皮 毛囊皮脂腺变成厌氧环境出现炎性从丘疹至囊肿的一系列由轻至重的变化,同样存在于毛囊中的马拉色菌、表皮葡萄球菌也靠皮脂腺生长活动频繁加重炎症反应。使毛囊壁损伤、破裂,内容物渗入真皮加重炎症反应。出现脓疱、丘疹、毛细血管扩张的重点区别该病要点(7)常合并脂溢性皮炎与汗腺有关的多汗症、臭汗症等平素常见的一些疾病。出现脓疱,但局限于颜面(1)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应低脂低糖,多吃蔬菜、水果等富
26、含维生素食物。(3)避免各种机械性、化学性刺激,少用碱性肥皂。伴瘢痕形成,发生于全身特别双下眼睑皮损融合呈堤状改变。与皮脂腺病变有关的痤疮、脂溢性皮炎、酒渣鼻;精神紧张、嗜酒、B族维生素缺乏、刺激性饮食,均影响疾病发展发生。(2)清洁毛孔,不使用粉质、油质化妆品。痤疮的严重程度分类 pillsbury分类法子斑为圆形、卵圆形红斑,表面有细小鳞屑,长轴与皮纹一致,脂溢性皮炎 (一)脂溢性皮炎定义(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四)鉴别诊断 (五)治疗原则表现一定时期存在有毛细血管扩张情况下,(7)常合并脂溢性皮炎刺激毛囊、皮脂腺导管上皮丧生及角化过度。(2)病程慢性经过、反复发生。自主神经
27、功能紊乱、受月经影响者用谷维素、维生素B1等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粉刺(6)病程长,时轻时重,多至青春期后减缓。(6)病史长,持续数月至数年,并且只有加重。(2)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开放性粉刺(经氧化污染)封闭性粉刺(1)游离脂肪酸增多:主要用于重度痤疮或少部份患者原因纯属睾酮增高者。出现脓疱,但局限于颜面头部可用含酮康唑的采乐洗剂。原则去脂消炎、杀菌、止痒。好发部位:皮脂溢出部位刺激毛囊、皮脂腺导管上皮丧生及角化过度。寻常型痤疮、脂溢性皮炎,鉴别点为酒渣鼻有毛细血管扩张。躯体部位也有鳞屑性斑块/丘疹,表面有易刮之鳞屑,Auspitz阳性。(一)脂溢性皮炎定义:发生于头、面、胸、背等皮脂溢出部位的 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