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舞曲第一节舞曲的发展及特点第二节舞曲的主要体裁第三节圆舞曲作品鉴赏 第一节 舞曲的发展及特点二、二、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在原始社会中,舞蹈与音乐、诗歌是融为一体的,由于物质条件和艺术水平的低下,音乐十分简单(多为原始的歌唱或打击乐器的敲打)。在西方,舞蹈于古希腊首先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中世纪早期,由于教会的激烈反对,舞蹈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阻力。公元1300年左右,在音乐理论家若阿内斯德格罗谢奥所撰写的论文中,始有关于舞曲斯丹蒂佩斯(一种吟唱诗人所唱的舞蹈歌曲)和杜克梯亚(一种只奏不唱的舞蹈乐曲)的记载。在13世纪后期的经文歌中,又有舞曲旋律出现在男高音声部中的情况。第一节 舞曲的发展及特点
2、西方的舞蹈音乐于15世纪进入它的第一个繁荣期,这是由于当时的欧洲宫廷热衷于此的缘故。到了16世纪,在琉特和键盘合奏音乐中,出现了包括前舞、后舞两首速度不同的舞曲所组成的成对舞曲。与此同时,德国的阿勒芒德、法国的库朗特、西班牙的萨拉班德、意大利和英国的吉格开始成为重要的舞曲体裁,并在17世纪中叶由前、后舞的对比原则发展成为由4首舞曲组合而成的“古典组曲”。这一时期,一批来自法国民间的舞曲(布雷、帕斯皮耶、里戈东等)在法国宫廷里得到了艺术加工,其中最重要的为小步舞曲。18世纪是小步舞曲流行的时代,也是苏格兰舞曲、连德勒舞曲等在维也纳得到重要发展的时代,19世纪盛极一时、雄踞社交舞曲主导地位的圆舞曲
3、,就是从连德勒舞曲发展演变而来的。19世纪3050年代,马祖卡、波尔卡、加洛普、波洛奈兹等舞曲在欧洲得到广泛流传。民族乐派兴起后,又有许多民族舞曲体裁被作曲家们发掘和重视,其中西班牙的塞吉迪亚、霍塔、凡丹戈等为人们瞩目,并被专业音乐家运用。进入20世纪后,拉丁美洲和美国的不少民族舞曲和社交舞曲(探戈、伦巴、桑巴、康加、狐步舞曲、一步舞曲、查尔斯顿等)又在世界许多国家风行。第二节 舞曲的主要体裁一、一、古典舞曲流行于16、17世纪的古典舞曲,到了17、18世纪时因舞蹈不再流行而成为纯器乐曲。第二节 舞曲的主要体裁二、二、小步舞曲 第二节 舞曲的主要体裁三、三、波尔卡 波尔卡是19世纪30年代创始
4、于波希米亚(今捷克西部)的一种圆舞曲,19世纪中叶风行于全欧洲。波尔卡大致分为急速、徐缓和马祖卡节奏三种类型,24拍,三部曲式。斯美塔那最先将其用于歌剧和器乐创作中,如被出卖的新娘中的波尔卡。第二节 舞曲的主要体裁四、四、探戈舞曲 探戈舞曲起源于非洲西部,探戈舞曲起源于非洲西部,1919世纪后期成为阿世纪后期成为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近郊社会下层的舞蹈,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近郊社会下层的舞蹈,2020世纪普及于当地一般社会及其他拉美国家。探戈,世纪普及于当地一般社会及其他拉美国家。探戈,中速,中速,2 24 4拍,旋律与伴奏形成交错节奏,与哈巴拍,旋律与伴奏形成交错节奏,与哈巴涅拉相似,以
5、切分节奏为特色。涅拉相似,以切分节奏为特色。19201920年探戈传入欧年探戈传入欧洲,作曲家根据欧洲人的审美情趣所写的探戈习称洲,作曲家根据欧洲人的审美情趣所写的探戈习称“大陆谈歌大陆谈歌(continental tango)”(continental tango)”。后它作为一。后它作为一种双人交际舞风靡世界。种双人交际舞风靡世界。第二节 舞曲的主要体裁五、五、圆舞曲 圆舞曲又称华尔兹,18世纪末由连德勒演变而成。19世纪的圆舞发展成两种主要类型:一是维也纳圆舞,又称快圆舞或滑圆舞,舞者按每小节3步或2步的节奏旋转滑行,并左右转动着头和身体;二是法国圆舞,由38(或34)拍子的慢圆舞、68
6、拍子的跳圆舞和快圆舞组成,速度依次逐渐加快,后两种圆舞有跳跃的动作。现代舞会中的圆舞,是一种中等速度的维也纳圆舞。圆舞曲的旋律平滑流畅,妩媚动人。施特劳斯父子和兰纳是维也纳圆舞曲最著名的作曲家,他们所作的圆舞曲多由数段小圆舞曲连缀构成,形成一种套曲式的结构,称圆舞曲套曲。肖邦、舒曼、勃拉姆斯、李斯特的圆舞曲是这一体裁的艺术珍品,但不以伴奏舞蹈为目的。第二节 舞曲的主要体裁五、五、圆舞曲代表作代表作 海顿的德意志舞曲,韦伯的邀舞,古诺的浮士德圆舞曲,理查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圆舞曲,柴可夫斯基的花之圆舞曲,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皇帝圆舞曲等。第三节 圆曲舞作品鉴赏一、
7、一、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第三节 圆曲舞作品鉴赏二、二、春之声圆舞曲 春之声圆舞曲是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作于1883年。当时作者已年近六旬,但此曲依然充满活力,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据说小约翰施特劳斯是一个晚上在钢琴上即兴创作出此曲,因此此曲最早的版本是钢琴曲,后经剧作家填词成为声乐圆舞曲,并由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比安卡比安琪演唱,这也是此曲的第一次演出,直到现在仍然是许多花腔女高音十分喜爱的曲目。后来作者又将它改编为管弦乐曲,一直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第三节 圆曲舞作品鉴赏三、三、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之后的又一部
8、杰作,该曲完成于1868年,同年6月19日初演于维也纳,并由作者亲自指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郊区有一片美丽的森林,它离城市不远,历来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人。这片森林也是许多居住在维也纳的大作曲家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森林的美景常常激起他们的灵感。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地道的维也纳人,“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就是他献给故乡的赞歌。为了使乐曲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作者在管弦乐队里破例地加上了奥地利的民间乐器齐特尔琴。第三节 圆曲舞作品鉴赏四、四、皇帝圆舞曲 皇帝圆舞曲由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89年秋,同年10月在柏林王宫庭园舞厅由作者亲自指挥进行首次演出。当时作者担任宫廷舞会乐长,曾创作两首以皇帝为题材
9、的圆舞曲,另一首是为庆贺奥地利皇帝即位40周年而作的皇帝庆典圆舞曲,写于1888年。而这首“皇帝圆舞曲”以华丽的旋律、典雅的风格胜过前者,广为流传。第三节 圆曲舞作品鉴赏五、五、溜冰圆舞曲 溜冰圆舞曲由被称为“法国圆舞曲之王”的爱米尔瓦尔托伊费尔创作,他作有250首以上的管弦圆舞曲。该作品创作于1882年,原为管弦乐曲,后被改编为钢琴曲、铜管乐曲、竖琴合奏曲、吉他二重奏曲等。这部作品是瓦尔托伊费尔最为人们熟悉的圆舞曲。19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同样风行,成为上流社会社交活动之一。在本曲中,作者将圆舞曲和溜冰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第三节 圆曲舞作品鉴赏六、六、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由瑞典作
10、曲家约翰埃马努埃约纳森创作。以前把有些杜鹃称为“郭公”,而现在“郭公”专指大杜鹃,即布谷鸟。这首乐曲又名郭公圆舞曲。该曲音乐形象生动活泼,把杜鹃的啼呜声织进旋律中,娓娓动听,明朗而充满和平的气氛。约纳森(18861956年)是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他名垂于世。这首圆舞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第三节 圆曲舞作品鉴赏七、七、多瑙河之波圆舞曲 多瑙河之波圆舞曲是罗马尼亚作曲家伊凡诺维奇的代表作品。19世纪40年代后期的著名影片乔松的故事(中译名多瑙河之波)以此作为主题,并取名为结婚纪念日之歌。多瑙河之波圆舞曲作于1880年,为管弦乐曲,后被改编为钢琴曲、声乐曲等。此曲曾在1889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作曲奖。1902年,此曲在日本被填以歌词,名为朦胧月中春之夜,成为日本歌曲并传唱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