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外与微光夜视技术一、夜视的技术原理二、夜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三、夜视器材在军事上的应用四、夜视技术对作战的影响五、对抗红外和微光夜视技术的措施一、夜视的技术原理(一)夜视技术概述(三)夜间视觉(二)红外线(四)实现夜视的条件和途径 1、夜视技术是应用光电探测和成像器材,将肉眼不可视目标转换(或增强)成可视影像的信息采集、处理和显示技术。狭义而言,夜视技术装备是人眼夜间观察的助视器。广义而言,夜视技术装备是指能将非可视目标转化为可被人或技术装备感知的信息的传感装置。(一)夜视技术概述2、夜视器材及其分类根据夜视器材所敏感的光波波段,可分为热(辐射)成像、近红外光及可见光成像、以及紫外光成像三
2、种类型。根据运载方式可分为人员手持、佩带和固定式(安装在飞行器、海陆武器平台)三大类。根据夜视器材是否需配用人工照明光源,可以将其分为被动式成像和主动照明式成像两大类别。根据图像转换与增强原理,将常用微光及非可见光成像器材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微光夜视仪,微光电视,热成像仪,激光成像雷达和主动式红外夜视仪。表1 军用夜视器材(成像器材)的分类 被动式目标反射夜天自然光微光夜视仪(像增强器)微光电视(电荷耦合器摄像机)微光电视(光导摄像机)目标的热辐射光机扫描型热像仪(红外前视仪)焦平面列阵型热像仪(凝视型)红外电视(热释电摄像机)目标反射夜天自然光和发射红外光微光照相机目标的微波辐射毫米波成像系统
3、合成孔径微波雷达(被动式和主动式)主动式目标被近红外灯照明红外夜视仪目标被红外激光扫描激光雷达目标被紫外灯照明紫外电视红外信标发光敌我识别器化学红外光源发光红外照明弹(与其它观瞄器材配用)目标被近红外光照明近红外照相机3、夜视技术的重要性从古至今,夜战仅仅是一种巧用天时的特种战法而已,夜暗对作战双方均是一种严重的行动障碍。随着高技术兵器和夜视技术的发展,以及夜视器材的大量使用,夜战将变得更加频繁、更为重要,已成为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可以预料,现代战争拥有夜视器材优势的一方将越来越重视夜间进攻作战,使其在夜战中处于主动地位。同时,夜视装备处于劣势的一方,也必然会更加重视实施夜间防御作战
4、,从而使得夜战更加重要。(二)红外线1、红外线的发现2、红外线的特点和规律3、红外线在大气中的传输4、喷气式飞机的红外辐射特征 5、应用:从响尾蛇到红外制导导弹(二)红外线1、红外线的发现2、红外线的特点和规律把整个红外区划分为四个波段:波长在0.763.0微米之间的为近红外线,波长在3.06.0微米之间的为中红外线,波长在6.015微米之间的为远红外线,波长在151000微米之间的为极远红外线。把整个红外区划分为三个波段:波长在0.761.5微米之间的为近红外线,波长在1.515微米之间的为中红外线,波长在151000微米之间的为远红外线。自然界中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6)的物体
5、都在向外辐射各种波长的红外线。所以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可看作是红外线的辐射源。特点和规律: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 黑体的总辐出度(即黑体单位表面单位时间辐射出的所有波长的能量)M0与热力学温度T的四次方成正比。40TM维恩位移定律 黑体辐射中,辐射能量峰值对应的波长与热力学温度T成反比。bTm反射、折射现象;干涉现象;热效应、光化学效应和光电效应。图1 景物反射率随照射波长的变化曲线 3、红外线在大气中的传输表2 大气成分 成分浓度(体积百分比)是否吸收红外辐射氮(N2)78.088 氧(O2)20.949 氩(Ar)0.93 二氧化碳(CO2)0.033吸收氖(Ne)1.810-3 氦(He)5
6、.2410-4 甲烷(CH4)1.410-4 氪(Kr)1.1410-4 氧化氮(N2O)510-5吸收一氧化碳(CO)210-5吸收氙(Xe)8.610-6 氢(H2)510-6 臭氧(O3)可变吸收水蒸汽(H2O)可变吸收重水(HDO)可变吸收图2 海平面上1800m水平路程的大气透过率 0.32.5m、3.24.8m、813m。通常把这三个波段称为“大气窗口”。4、喷气式飞机的红外辐射特征 表3 喷气式飞机红外辐射源 飞机自身的辐射机身对环境辐射的反射发动机(喷管)尾喷管排出的气体机身(蒙皮)气动加热其它发热部件直射阳光的反射和散射大气辐射地球辐射5、应用:从响尾蛇到红外制导导弹 图3
7、红外制导导弹示意图 AIM-9M红外制导导弹(三)夜间视觉1、夜间自然光照 2、夜间视觉 1、夜间自然光照 表4 夜间自然光照的组成 光照来源在无阻挡水平面上的照度(单位:10-6勒克斯)百分比()可见星体557其余微弱星体22028黄道光38349大气辉光12516合计783100表5 自然界昼夜照度(单位:勒克斯)阳光垂直照射下的地面11.3105晴天无阳光直射12104阴天103甚阴天102晨昏朦影10深度晨昏朦影1晴天、满月照射下的地面1210-1上弦、下弦月夜10-2晴天、有星光时10-3阴天、星光下的地面10-42、夜间视觉 暗适应与夜间视觉在目标亮度低于310-2坎德拉米2的黑暗
8、环境下,经过30分钟至60分钟适应时间之后,眼中杆体细胞还原出视紫红质。明适应与昼间视觉当环境光照快速地由暗变亮时,出现眩目现象。证明眼的“明适应”也需经历一段适应时间(大约10分钟)。光谱范围 在昼间主要以锥体细胞感光时,视觉对0.380.76微米的可见光敏感,敏感峰值波长位于0.55微米(绿光),并能分辨景物的颜色。在弱照度下,主要用杆体细胞感光,人眼对0.5微米蓝绿光敏感,对红光不敏感,夜间视物没有颜色的区分。空间分辨本领 人眼所能分辨的最小视角,昼间达60”(即在100米远处能分辨的最小间隔约为30毫米),夜间变钝,昼夜相差约25倍。2、夜间视觉(四)实现夜视的条件和途径 利用微光和红
9、外线这两个自然条件,通过把微光增强到足以引起人眼视觉的照度,把看不见的红外线转换成可见光,从而改善和扩大了人的视觉范围。沿着这两个途径,发展了微光夜视技术和红外夜视技术。并研制出多种类型的夜视器材。无论哪种类型的夜视器材,它们都是先把来自目标的微光或红外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把电信号放大,再把电信号转换成可见光信号。这种“光一电一光”的转换是夜视器材实现夜视的基本途径。一、夜视的技术原理二、夜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三、夜视器材在军事上的应用四、夜视技术对作战的影响五、对抗红外和微光夜视技术的措施二、夜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微光夜视技术(二)热成像技术1、微光夜视技术概述3、微光夜视器材
10、的分类和性能4、微光夜视技术的发展趋势1、热成像技术概述3、热成像仪的分类和性能4、热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2、微光夜视仪中的光电放大原理2、热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一)微光夜视技术1、微光夜视技术概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和美国侵朝战争中,主动式红外夜视仪被用作夜战助视工具。60年代末期,美国陆军在越南战争中首次装备了手持式“星光镜”像增强器。海湾战争中,微光夜视仪被广泛使用。我国设计制造的夜视器材部分型号已经达到80年代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在结构、光学系统设计和功能配备方面均有独到之处。2、微光夜视仪中的光电放大原理图4 级联式象增强器微光夜视仪 3、微光夜视器材的分类和性能微光夜视器材的分类共分
11、三代:第一代微光夜视仪是60年代研制的。它使用三级级联放大的增强管,能把星光放大2000倍以上,在夜间能看清400米处的单兵。第二代微光夜视仪是70年代研制的。它由微通道板以及单级光电阴极和荧光屏构成,称为微通道板(MCP)管。第二代器件要比第一代器件小而轻。其另一重要优点是有自动亮度控制功能,因此即使有强闪光也不会失效。第三代微光夜视仪是80年代研制的。采用对弱光更敏感的砷化镓作光电阴极材料。第三代管虽然比第二代管昂贵,但灵敏度更高,信噪比更佳,图像更加清晰。这种更先进的器件用作兵器瞄准镜和夜视眼镜最理想。名称美军型号用途中距离武器瞄准镜ANPVS-4星光下450米射程内,单兵武器瞄准。夜视
12、眼镜(二代、二代半)ANPVS-5A(1972年研制)双目夜视眼镜,视场40,重量850克,星光下对人的发现距离约200米,对坦克的发现距离约565米。头盔夜视镜(三代管)ANAVS-6(1986年列装)用于直升机起飞,着陆,超低空飞行(低于200英尺和150海里4、时),夜间助视。夜视眼镜(二、三代管)ANPVS一7B(1988年列装)单筒双目眼镜,视场400,重量680克,有防强光装置,可远距离观察,也可近距看地图、维修作业等。夜视眼镜ANPVS-7可装于潜水面罩内,海水深150英尺轻型瞄准镜瓦洛公司Aquila用于特种部队,手持式武器瞄准,重量97克。配用9886A型红外指示器,作用距离
13、300米。表6 美军装备的几种轻型夜视仪的性能 表7 微光夜视器材性能比较 国别器材名称使用条件清晰等级观察距离(米)坦克、卡车吉普车站立单兵美国头盔微光观察镜(二代)9883A型有星、无月、晴夜、枯草地上,远处有山发现识别分清34813712434813712413712458荷兰轻武器微光瞄准镜(一代)RS4TS型发现识别分清10008004001000800400650400250中国82无坐力炮微光瞄准镜(一代)发现识别分清100060040010006004001000600400美国炮用微光瞄准镜(二代)9865型星月皆无,阴夜、乌云、枯草地上,远处有山;发现识别分清1000400
14、2671000400267267230150中国远距离微光观察仪(一代)WSJ4.8型发现识别分清11009004001100900400900500200美国远距离微光观察仪(二代)瓦洛公司9885型月光0.1勒克斯星光0.001勒克斯发现发现587141002457171914411075美国夜视眼镜(二代)ANPVS-5A型星光0.00l勒克斯发现识别565395 200136美国夜视眼镜(二代半)利顿公司M909型月光0.1勒克斯发现识别450 617308星光0.001勒克斯发现识别340 436231微光像增强器件的优点有:不需冷却,高可靠性,更生动的图像和较低的成本。像增强系统通
15、常不能透过雾或烟进行观察,且观察距离有限,容易受伪装的迷惑。最明显的弱点是,它依赖夜天环境光线照明,不能在“全黑”环境下正常工作。微光夜视仪的优缺点4、微光夜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近红外波段以及中红外、远红外波段同时成像,更有利于识别伪装。在宽波段上,伪装网之类的器材很难在近红外和远红外波段同时模仿实物的光谱特征。将“微光夜视”图像和“热成像”图像(以及其它传感、测量结果)合成为一幅图像的技术,称为“图像融合”。这种技术有助于综合发挥微光成像和红外热成像两种技术的各自优势。现有微光夜视仪只能显示黑白图像,国外正研制能显示彩色图像的微光电视。以电荷耦合器件(CCD)组成的固态自扫描微光摄像机,是一
16、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夜视器材。(二)热成像技术1、热成像技术概述军用红外技术包括成像红外和非成像红外(即将靶视为“点目标”的成像技术)两大类。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在50年代中期就研制成红外探测半导体,1958年制成第一台红外行扫描绘图仪,1964年又开发了飞机前视红外仪(FLIR)。1967年美国武装直升机首次运用FLIR(前视红外)仪作战。热成像仪和电视摄像机与座舱显示器和控制系统相连。热成像技术是对90年代和2l世纪战争有重大影响的一项军用高技术。表8 外军装备的几种热像仪性能 名称及型号用 途手持热成像观察仪ANPAS-7(美军)手持观察,战场监视,能发现约400米处的人员,重约4.8千克热
17、成像瞄准镜ANTAS-4供“陶”式反坦克导弹瞄准,120元碲镉汞探测器;热成像瞄准镜供“陶”式2型反坦克导弹瞄准,814微米波段,冷却气瓶一次可工作2小时,对坦克发现距离3000米,识别距离2000米。MIRA热成像仪(法、英、德)米兰反坦克导弹瞄准,发现眨离4000米,识别距离2000米,一个冷却气瓶及电池连续工作2小时。TD22型热成像仪(以色列)用于手持或战斗车辆观瞄,35微米波段,对坦克发现距离6500米;识别距离2000米;对人员发现距离2500米,识别距离1500米。2、热成像仪的工作原理热像仪是一种依靠接收目标发射红外线成像的侦察仪器。从物理学的研究表明,物体辐射红外线的强弱、辐
18、射能量中短波成分的比例与物体的性质和温度有关,即使是同一物体,如果各部分的温度不同,则相应辐射的红外线波长和能量也不同。因此,热像仪所显示的图像实质上是反映目标各个部位的温差。这种成像方法叫做热成像。图6 新型热像仪工作机理图 3、热成像仪的分类和性能热成像仪的分类八十年代在部队中服役的热成像仪器多数型号是采用第一代技术,其特点是探测器的数量少于图像中的像元数量,并且采用光机扫描装置。表9列出第一代热成像仪的主要性能参数。第二代热成像仪,即凝视型热成像仪已开始装备部队并用于九十年代的局部战争,但因价格昂贵,装备数量较少。表9 美国三军热成像仪通用组件 红外探测器碲镉汞探测器(多元,光机扫描)致
19、冷温度70K60元、120元、180元阵列光谱响应波段光谱响应7.512微米最小可分辨温差0.3噪声等效温差0.2视场3.46.8(宽规场)1.12.2(窄视场)视角分辨率O.5毫弧度(宽),O.167毫弧度(窄)致冷焦一汤开环致冷器或斯特林闭循环致冷器显示方式单筒目镜(直视)荧光屏(间接显示),30帧秒工作条件-3260重量约l0千克(全套)利用热像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伪装。部队常用一些树枝作为人员、车辆、火炮和坦克等的伪装。然而这些伪装只能欺骗空中照相侦察和迷惑人的眼睛,却瞒不过热成像侦察技术。利用热像仪则可以发现目标内部的某些过程和状态。例如,坦克、汽车从停放处开走后,它原来停留的地方
20、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发生变化,比较热像图即可判明它们已离开原地。热像仪就是利用中红外和远红外部分的辐射,因此它的作用距离比较远。热成像技术应用于导弹制导 热成像仪的性能成像制导攻击南电视台4、热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1)发展第二代热成像技术 用第一代扫描型热成像技术制成的仪器,体积、重量大,灵敏度差,作用距离不远,因此各国积极发展第二代热成像技术(焦平面阵列)。美国正在设法降低焦平面阵列的成本。(2)发展非致冷红外探测器 热成像仪目前正在朝着小型化的目标发展,减少致冷设备和相关的电源后,可以减轻整机重量,便于制造轻型手持式或头盔式侦察或观瞄设备。(3)红外热成像自动识别技术 利用前视红外与毫米波、
21、激光、雷达、可见光电视组成多功能传感器,采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帮助作战人员对目标实现高速和自动地探测、识别、测距、跟踪,为灵巧弹药选择瞄准点。一、夜视的技术原理二、夜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三、夜视器材在军事上的应用四、夜视技术对作战的影响五、对抗红外和微光夜视技术的措施三、夜视器材在军事上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战略应用包括对洲际弹道导弹的探测、识别、跟踪,定向能拦截武器的瞄准,导弹的制导,空对地遥感、监视,大气层内、外核爆炸的探测等。夜视技术战术应用主要包括侦察、监视、观察、瞄准、火控、跟踪、制导和驾驶、救护、工程作业等。以组件化为基础的第一代扫描型红外热成像技术和微光夜视头盔(眼镜)等被动
22、式夜视技术在80年代已经成熟,在局部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概述1、星载与机载侦察、预警技术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先后发射了3颗改进型KH-11照相侦察卫星,星上装有高分辨率(0.15-0.3米)可见光与红外照相侦察设备;1颗先进的防御支持计划(DSP)卫星。DSP导弹预警卫星装有3.66米的红外探测系统(望远镜),能在30秒内探测“飞毛腿”导弹发射时的红外信息,为美军提供早期预警。同时,DSP卫星还能探测到飞机尾喷管的红外信息。在60年代前苏联入侵我国珍宝岛时,苏军曾用卫星照相技术获取战场情报。美国研制的无人驾驶飞机在白天利用电视传感器、在夜间利用前视红外传感器工作。夜视技术使无人驾驶飞机成为远
23、距离摧毁目标和提供侦察信息的重要手段。当今有两种主要战略预警手段:雷达预警和红外预警,两者相辅相成。在某些方面,红外预警具有独特的优点。2、机载导航、瞄准技术 目前机载红外、夜视技术装备主要有导航吊舱、瞄准吊舱和光电对抗吊舱等三类。导航吊舱一般配备前视红外摄像机,有的还加装地形跟踪雷达,主要用于飞机昼夜飞行和攻击的导航;瞄准吊舱主要装有前视红外摄像机、激光指示器/测距仪等光电设备,用于目标搜索和捕捉,为制导武器(及非制导武器)提供精确制导和瞄准。机载导航和瞄准光电吊舱的主要特点是采取被动工作方式,不易受到电子干扰和反辐射导弹的威胁。美军的夜间用低空导航和红外瞄准系统“LANTIRN”是现阶段作
24、战性能最好的一种吊舱式夜视系统。该系统包括AN/AAQ-13导航吊舱和ANAAQ-14瞄准吊舱。以色列的夜间目标瞄准系统(NTS)装备有红外前视装置和激光测距仪。AH-64光电头盔与火控AH-64光电夜视与火控3、舰载观察、火控与告警技术 夜视器材能在较远的距离发现海上目标。夜视器材分辨率高,独具探测掠海飞行目标的技术优势。在现代海战中,低空、超低空掠海导弹是舰艇的主要威胁。只有被动红外搜索、跟踪、告警装置与雷达联合组成的空中防御系统才具有有效地对空中威胁进行早期告警的功能。4、陆上侦测、瞄准、火控与驾驶技术 陆军是夜视器材装备数量最多、使用最广泛的军种。在海湾战场上,美军的M-1、M1A1坦
25、克,英军的“奇伏坦”,德国的“豹”和法国的AMX-30坦克等都配有光电仪器和夜视器材。多国部队的步兵配有小型微光夜视仪、红外热像仪及激光测距机等。前苏联陆军一个连约有60多具夜视器材,平均一个班装备6具。遥控飞行器和巡航导弹已成为防空系统的最大威胁。英国的“鹰眼”等火控系统将红外跟踪电视摄像、激光测距与雷达组合成一体化火控系统。5、成像制导技术 目标的图像信息包括图像灰度及其分布,目标形状特征目标面积、周长、长宽比、圆度等,以及图像序列特征。成像跟踪与点跟踪相比可以较多地利用目标特征信息。有效地实现导弹的智能制导。美国研制的AIFS远程末制导炮弹采用了热成像或红外毫米波导引头,“铜班蛇”制导炮
26、弹也采用了热成像制导。光纤制导导弹一、夜视的技术原理二、夜视技术的现状和发趋势三、夜视器材在军事上的应用四、夜视技术对作战的影响五、对抗红外和微光夜视技术的措施四、夜视技术对作战的影响夜视技术的进步,不仅使人的视力延伸到过去被夜幕笼罩的时空,而且使炮弹和导弹长“眼睛”,使夜战部队的信息获取能力、机动能力、协同能力和打击力倍增。夜视技术使夜战战术理论和作战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夜视高技术转化成战斗力、夜视高技术转化成战斗力 在未来战争中,信息力是影响指挥能力和打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一种获取信息的手段,夜视技术不仅使战争舞台在时域(从而也在空域)上得到延拓,使人员和车辆的活动自由度得到扩
27、展,机动和协同能力得到增强。而且使武器系统的瞄准精度得到提高,使后勤支援能力(特别是夜间运输及救护等能力)得到增强。同时为战场上的信息获取、协调指挥、适时机动和精确打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夜战的重要地位上升、夜战的重要地位上升 夜战和昼战成为全时辰作战的两个相互衔接的阶段。今后,在某些局部战争中,夜间作战甚至会多于昼夜作战。而以往则仅仅把夜战当成昼战的补充。夜视技术的效用制高点尤如山峰关隘、江河天堑,使居高者得利,使势低者临险。包括美军在内的发达国家军队,在装备先进夜视器材后,由过去怯于夜战变为主动挑起夜战。外军重视以夜间作为与装备上处于劣势的对手交战的首选时机,不断创造新战法。显然,在高技
28、术局部战争中,夜间不易得者,昼间更难得之。这将是主动发动夜战的动因之一。今后,夜战将更频繁、更激烈,对达成战略和战役目的将更具影响力。3、夜战的规模扩大,形态多样、夜战的规模扩大,形态多样 以往的夜战,主要是在战术范围内的袭击性交战。作战地域小、时间短,通常是小分队作战,短兵相接,陆战为主。现代夜战出现海、天、空、地一体,大纵深、全时辰交战的景况。火力战、导弹战、电子战和心理战,总之,昼战的各种形式均向夜间延续。夜间奔袭、机降渗透、夜间火力运用等等,战术不断创新。作战方式既有与昼战相同之处,又有适合于夜战隐蔽性、突然性的独特战法。夜战规模扩大到战役乃至战略范围的大兵团作战。夺取夜战胜利成为赢得
29、局部战争全局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4、夜视技术的发展促使传统战法推陈出新、夜视技术的发展促使传统战法推陈出新 一切战术都离不开技术水平的制约。夜视技术的进步,必须促成夜战战法推陈出新。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分析夜视技术对我军夜战传统观念的冲击。在技术上知己知彼,在战术上更新思路,有利于继承我军善于近战、长于夜战的传统,形成和发展我军高技术夜战特长,在现代夜战中争取主动权。5、夜视技术装备的应用与对抗成为夜战的主要内容之一、夜视技术装备的应用与对抗成为夜战的主要内容之一 由于夜视技术装备性能的优劣对军事抗争产生不容低估的影响,使得夜战与昼战有许多不同之点。夜视器材的广泛应用,使夜间作战方式、
30、作战进程出现自身的特点:制定作战计划,必须掌握(估计)敌方的夜视器材效能,把夜视能力作为评价敌战斗实力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攻防战斗中,军事装备实力的角逐,谋略的较量,均与夜视器材的使用与对抗密切关联。打击夜视器材,减弱敌方的夜视能力,形同“点穴术”,能够使敌方的信息力和打击力随之瘫软。在现代战争中,交战双方不可避免地要把更多的兵力和精力投入对抗与反对抗的行动中,竭尽全力地争夺制夜权。6、夜间训练成为军事训练的重点之一、夜间训练成为军事训练的重点之一 部队夜视器材性能较落后,越要加强夜战训练。凭借夜战战术、技术素质的提高,能够有效地弥补我军在夜视技术某些方面暂时落后的弱点。夜战是人战,是视力、智力
31、和战术能力的较量。必须指出,即使工业发达国家的军队,夜战中也不是人手一具夜视器材,而配有一定比例的裸眼兵员参战。美军强调夜战中造成敌对方心理震慑,因此,夜训中心理学和生理学课目的训练,应成为提高我军夜训水平的目标之一。7、制夜权、制夜权 制夜权是制电磁频谱权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信息优势的重要环节,只有有了“制夜权”,才能有“制空、制海、制陆权”。掌握制夜权,在于凭借夜战实力的优势,使敌方夜战能力受到压制,己方能在隐蔽处掌握敌方的信息,并实施有效的指挥和有力的打击,而敌方却不能获取同类信息。一、夜视的技术原理二、夜视技术的现状和发趋势三、夜视器材在军事上的应用四、夜视技术对作战的影响五、对抗红外和
32、微光夜视技术的措施五、对抗红外和微光夜视技术的措施在夜战中开展光电对抗的目的在于,巧妙利用光电子对抗装备和手段,严重破坏或干扰敌方夜视器材与装备,使之不能正常工作。使我方目标藏得住、瞒得过、动得快,保障我方夜视器材与装备能看得清、看得远、瞄得准。随着夜视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夜视器材大量装备部队,夜战的规模和频率的不断加大,为了取得夜战的优势,敌对双方不仅重视夜视装备的质量和数量,而且越来越重视开发对抗夜视装备和技术和手段。1、光电对抗的重要作用 苏制“萨姆-7”红外制导导弹所经历的红外对抗战例说明:“对抗”是技术进步的产物,同时也是技术创新的推动力。苏制“萨姆-7”红外制导导弹为例:直升机施放红外
33、诱饵2、夜视技术装备的弱点 夜视器材在技术性能和使用性能方面的局限性主要有:(1)色觉消失。夜视器材输出图像是单色的,丢失了景物彩色信息;与此同时,观察者听觉、嗅觉也比裸眼者下降。(2)立体感消失。除个别型号(例如双筒夜视眼镜)外,微光夜视仪和热成像仪视物没有立体感;容易误判目标纵深位置。(3)空间分辨率下降。主要原因是:夜视仪分辨率赶不上可见光望远镜。眼的杆体细胞分辨率不及昼间视物所用的锥体细胞。人眼搜索1幅1612的画面约需1秒钟,看清一幅静止画面约需0.3秒。当目标运动时,夜视分辨本领随目标速度增大而下降。(4)目标轮廓可见性下降。在夜暗中,目标的轮廓与阴影没有明显边界或边界模糊。热成像
34、的目标轮廓与昼间形象不一致(5)视场有限。常用夜视观瞄器材的视场角约为715,热成像仪视场比夜视仪略小。而人眼的视角约为40(方向)、30(俯仰)。(6)景深有限。(7)敏感波段有限。每种夜视器材只能在特定的波长范围内正常工作。例如热成像仪在35微米和913微米之外的波段不敏感;微光夜视仪现阶段在大于1微米波段不敏感。夜视仪在现阶段的工作频谱是已知的、固定的和有限的。这使得开展对抗时,我们可以有“投其所好”和避实就虚两种选择。(8)机载、星载平台临空时间有限。(9)作用距离受到天候的影响。在浓雾、雨、雪条件下,夜视器材(含热成像仪)视距缩减。在无星月、有浓云之夜,夜天光太弱,微光夜视仪视距下降
35、,甚至不堪使用。(10)作用距离受到人工施放光学衰减物质的影响。烟幕、尘土以及大气扰动均能劣化夜视器材的观察效果。(11)观察效果受闪光的影响。强光(以及强热源)特别是强闪光在仪器成像时形成光晕,观察者的视觉在闪光刺激时出现“发黑”、“目眩”等不适反应,或因图像闪烁产生误判。(12)在激光攻击下,观察者的眼和仪器中的光电阴极以及光电探测器等部位十分脆弱。在电磁干扰下,仪器的电子线路十分脆弱。有三方面的原因:(1)仪器性能受到技术规律的制约。例如大视场和高分辨率不可兼得;浓雾对光波的衰减系数很高等。(2)受到光电器件现阶段性能水平的限制。例如光电阴极现阶段对大于1微米的长波不敏感等。(3)受到视
36、觉生理的限制。例如夜暗中遇强光出现目眩,以及夜间色觉消失等。夜视器材的局限性产生的原因3、对抗微光与红外夜视技术的原理 减弱目标的可探测特征 夜视仪和热成像仪探测目标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搜集到足够的能量,使有用信号与噪声有明显区别;(2)目标信号幅度应与背景信号之间有明显区别,能被肉眼分辨出来。减小发现与识别概率 4、夜间光电对抗的措施 根据夜视对抗中被侦察方是否人为辐射光能量,把对抗手段分为无源对抗和有源对抗两大类。为了抑制和减煞敌方夜视器材的效能,必须从“目标”“大气”“仪器”“观察者”以及“目标照明”这个测量链的各个环节入手,实施综合性对抗作战。5、对抗器材与对抗措施的应用 为了对抗夜视侦测、光电制导和火控技术装备的威胁,外军主要采用以下五类对抗手段:对己方目标采取的措施减小可探测性。对传输通道采取的措施增大衰减特性。对敌方光电装备采取的措施硬破坏、软杀伤。对敌方操作人员采取的措施生理和心理攻击。对“光电对抗”采取的措施反对抗。飞机施放综合箔条诱饵祝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