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3333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第3434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第3535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1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性。2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与相对静止。3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普遍性。考纲概览考纲概览 1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世界的本质这一主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世界的本质这一主线,重点考查物质
2、概念、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规律的客线,重点考查物质概念、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等知识点。观性和普遍性等知识点。2 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启示类、措施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启示类、措施类为主。选择题往往以名人名言、诗词典故、漫画等为载类为主。选择题往往以名人名言、诗词典故、漫画等为载体,立足于对信息的解读,考查对物质、运动、静止、规体,立足于对信息的解读,考查对物质、运动、静止、规律的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以启示类、措施类主观律的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以启示类、措施类主观题考查为主。题考查为主。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向定位考向定位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
3、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基础整合】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人的意识人的意识客观实在客观实在自然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变化和过程变化和过程固有属性固有属性承担者承担者无条件无条件永恒永恒有条件有条件暂时暂时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固有固有本质本质客观性客观性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同步检验】【同步检验】1 1判断正误判断正误(1)(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2)(2)规律是可以创造和消灭的。规律是可以创造和消灭的。()(3)(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4)(4)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自然界及其规律
4、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2 2连线找出各自对应的选项连线找出各自对应的选项离开运动谈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相对主义和诡辩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论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考点突破 1物质的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物质与物质
5、具体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特别提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2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特别提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
6、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过程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2)从存在的基础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4世界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特别提示关
7、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正确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提能 1关于物质的思考(1)正确理解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或者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一观点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唯心主义。“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这一观点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不可知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这一观点使得马克思主义
8、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唯物主义。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2)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征;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物质是一个共性问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备物质的唯一特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有生有灭的;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个性问题,看得见、摸得着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物质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
9、就没有物质。可见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3)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的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3)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的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2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10、的关系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区别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高考点拨 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要求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考点往往联系哲学的其他考点,如“规律是客观的,要按规律办事”,“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要坚持
11、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矛盾是普遍的、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考查物质概念。注意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固有属性的区别。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1世界是物质的 例12011江苏卷 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12、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题干的引文内容强调的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体现的是唯物主义的观点。据此判断,A、B表述不符合题意,C表述体现的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排除。答案为D。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命题角度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例22010海南卷 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客观与客体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BCD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解析“物
13、质”和“事物”即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二者是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客观与客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答案为A。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考点突破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
14、学。特别提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注意二者的区别。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区别于意识而言的唯一特性,后者是指物质具有的属性中固有的属性。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绝对运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2)相对静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
15、时的。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反对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特别提示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前者承认运动是绝对的,坚持了辩证法的观点。后者否认相对静止,属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提能 1全面揭示哲学运
16、动概念(1)在与物质的关系中把握运动的概念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原理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2)在与静止的关系中把握运动的概念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绝对运动相对静止 区别含义运动就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
17、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特征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绝对运动相对静止 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割裂二者的关系会导致形而上学或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全面认识相对静止(1)相对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2)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3)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高考点拨高考对于哲学上运动概念的考查往往结
18、合生活中具体的运动现象进行,因此考生需要培养自己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由于唯物论的相对静止观点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矛盾观点紧密联系在一起,高考往往把它们放在一起考查,解答问题时需要有意识地加以联想。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1物质与运动 例32011浙江卷 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这表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 B C D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
19、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解析 每天都有盐分流动表明运动的绝对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当选。海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即其性质保持不变,这是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表明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当选。答案为B。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命题角度2运动与静止 例42012江苏卷 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
20、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像闪光一样短促”等有效信息,可以看出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类似,都否认了相对静止,故选B。A、C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D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都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考点突破 1规律的概念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特别提示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
21、后者是前者的表现。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规律一定是一种联系,但联系不一定都是规律。规律并非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3)方法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
22、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3)方法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特别提示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肯定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23、与肯定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是完全一致的。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提能 理解规律的客观性(1)规律具有客观性 规律的客观性就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二是指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时,规律就必然起作用。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存在时,规律就不起作用。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规律具有客观性,意味着它既
24、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改造或消灭仍然在起作用的规律。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由人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规律是一种必然联系,说明它是铁的法则,具有强制性。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同规律背道而驰,否则,就一定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的不可违抗性有力地证明了规律是客观的。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2)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规律是
25、客观的、普遍的,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人们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人们对规律的利用体现在两方面: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如“草船借箭”、“庖丁解牛”、预测彗星的回归、把人造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等,这些都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而有效地指导实践活动,取得预期目的的典型事例。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
26、为人类造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高考点拨从高考角度看,人与规律的关系多年来是考查的重点:规律是客观的,本身无好坏之分,只是其作用有时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不按规律办事的人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具有条件性,人们可以改变条件、创造必要条件使规律发挥的作用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1规律的客观性 例52012安徽卷 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27、)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解析 本题以古诗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相关哲理解析古诗词的能力。题干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A体现了拼搏进取的人生观。B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C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D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答案为D。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点拨 名言警句型选择题解题方法 方法1透视主旨法。适合这种方法的名人名言型试题一般是以名人名言等为题干,题肢为基本理论点。解答时,考生需综合提炼题干材料所蕴含的主
28、旨,并依据此主旨,对接题肢中的基本理论点,相符合的题肢就选。方法2臆断排除法。就是针对题干中的名言警句,将断章取义、望文生义或绝对化的题肢加以排除。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命题角度2按规律办事 例62012江苏卷 下图漫画破旧立新启发人们办事情要()A分工协作 B勇于创新 C尊重规律 D依靠群众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解析 漫画破旧立新讽刺的是破坏名人故居的错误做法,故启发人们办事情要尊重规律,不能盲目蛮干。A、B、D说法与题干的意思相反。答案为C。点拨 漫画型选择题解题方法 方法1透视寓意法。透过漫画标题、文字说明
29、、注等提炼漫画的寓意,符合这一寓意的题肢就选。方法2逆向推断法。适合这种方法的漫画型试题所选的漫画一般带有很强的讽刺意味,设问是从启示、警示等角度提出来的。这需要考生从漫画讽刺的现象出发,逆向推断题肢的内容是否符合教材相关知识点、生活常识以及党和国家的文件精神,符合的题肢就当选。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时事预测时事预测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热点解读热点解读1 1在一次灾害发生的过程中,往往由原发性的主灾在一次灾害发生的过程中,往往由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人类
30、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诱发其他灾害。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自然灾害,从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以间接或直接诱发自然灾害,从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运用有关哲学知识谈谈人类怎样才能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运用有关哲学知识谈谈人类怎样才能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1)(1)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必须遵循自然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必须遵循自然界的属性和规律,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界的属性和规律,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2)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联系是普遍的
31、、客观的,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人为地破坏自然界中的联系。看问题,不能人为地破坏自然界中的联系。(3)(3)必须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必须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办事,否则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4)(4)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重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重视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价值。视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价值。2 220122012,暴雨考验了中国,更给正迈向现代化的中,暴雨考验了中国,更给正迈向现代化的中国上了深刻的一课
32、,从中我们应总结哪些经验、吸取哪些国上了深刻的一课,从中我们应总结哪些经验、吸取哪些教训?请结合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知识加以分析教训?请结合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知识加以分析(1)(1)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要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要增加财政支出,加大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增加财政支出,加大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力度。大防灾减灾工作力度。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2)(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
33、统筹兼顾。我国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国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统筹好人与自脚点;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然的和谐发展。(3)(3)我国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提我国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灾害应急
34、的决断力和行动力,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提高灾害应急的决断力和行动力,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4)(4)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发挥在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发挥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党员在灾害救助中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党员在灾害救助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先锋模范作用。(5)(5)人大和政协要积极履职,积极调研,积极提出灾人大和政协要积极履职,积极调研,积极提出灾害应急议案提案,并加强监督,切实解决灾害中暴露出的害
35、应急议案提案,并加强监督,切实解决灾害中暴露出的问题。问题。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1 1专家指出,暴雨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有关。专家指出,暴雨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有关。另外,我国现在处于汛期,是天气系统非常活跃的时期,另外,我国现在处于汛期,是天气系统非常活跃的时期,暴雨的出现也是季风活动的结果。这表明暴雨的出现也是季风活动的结果。这表明()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创造具体的联系事物的运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创造具体的联系事物的运动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
36、各要素之动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A A B B C C D D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解析解析 联系是普遍的,又是有条件的,故错联系是普遍的,又是有条件的,故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误。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故错误。正确且符合题意。新的联系,故错误。正确且符合题意。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2 2暴雨带给我们的伤害折射出城市建设思路的严重暴雨带给我们的伤害折射出城市建设思路的严重偏差。中国文明实以治水
37、为开端,那就是著名的大禹治水。偏差。中国文明实以治水为开端,那就是著名的大禹治水。大禹治水的原则只有一个字:导。北京虽在北方,然而查大禹治水的原则只有一个字:导。北京虽在北方,然而查看明清两代北京城市图,或许让人惊讶:城内湖泊与自然看明清两代北京城市图,或许让人惊讶:城内湖泊与自然河道、人工河道纵横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这个水河道、人工河道纵横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这个水系既可储存宝贵的雨水,也可以排泄多余的洪水。这启示系既可储存宝贵的雨水,也可以排泄多余的洪水。这启示我们,在城市建设思路上应该坚持我们,在城市建设思路上应该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系统优化的方法
38、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统律相结合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一A A B B C C D D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解析解析 暴雨带给我们的伤害折射出城市建设思暴雨带给我们的伤害折射出城市建设思路的严重偏差,体现了要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路的严重偏差,体现了要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城内湖泊与自然河道、人工河道纵横相连,规律相结合;城内湖泊与自然河道、人工河道纵横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体现了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故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体现了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故选选A A。与题
39、意无关。与题意无关。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易错点易错点1 1不能准确理解物质概念不能准确理解物质概念1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指是指()A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 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 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D 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
40、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解析解析 物质不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排除物质不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排除A A。C C缩小了物质的外延。缩小了物质的外延。D D扩大了物质外延。扩大了物质外延。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易错点易错点2 2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2 2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该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该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本原的“水水”,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水水”是是()A A整体与部分的关
41、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 C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D D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意识与物质的关系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解析解析 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把物质归结为具体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但他们所理解的作为世界本原的的物质形态。但他们所理解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水”,已,已经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经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水水”了,他们已经赋予了了,他们已经赋予了“水水”普遍性和象征性的意义。因此,作为世界本原的普遍性和象征性的意义。因此,作为世界本原的“水水”与我们日常生活所说的与我们日常生
42、活所说的“水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故选故选B B。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易错点易错点人可以改变和创造物质人可以改变和创造物质3 3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纳米技术是通过一定的技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纳米技术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分解物质,使物质变成极细的结构,由于结构变化术手段分解物质,使物质变成极细的结构,由于结构变化导致物质性质的改变。这说明导致物质性质的改变。这说明()A A物质具有客观性物质具有客观性B B人们可以改变和创造物质人们可以改变和创造物质C C物质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 D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具体物质
43、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具体物质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解析解析 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具体的物质形态,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具体的物质形态,但不能改变或创造物质,故但不能改变或创造物质,故D D正确,正确,B B错误。材料强调人的错误。材料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A A不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C C错误,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错误,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为转移的。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易错点易错点4 4对规律的理解有误对规律的理解有误4 4日本观叶石楠、美国红栌、鸡腿菇日本观叶石楠、美国红栌、鸡腿菇一个个农一个个农业新名
44、词走进百姓生活。如皋市近年来引进农业新品种约业新名词走进百姓生活。如皋市近年来引进农业新品种约5050个,农艺师结合如皋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个,农艺师结合如皋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本土本土化化”,打破了,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的观念。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念。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况D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
45、规律是主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观的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解析解析 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A A错误。错误。B B的观的观点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排除。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点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排除。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也是客观的,的规律也是客观的,D D错误。故选错误。故选C C。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333课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1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与形式。2 2意识的能动作用
46、: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性的表现。3 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考纲概览考纲概览 1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意识意识”这一主线这一主线,重点考查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重点考查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实际出发等。2 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启示类、措施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启示类、措施类选择题为主。意识的内
47、容与形式、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类选择题为主。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立足于对信息的解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于对信息的解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启示类和措施类主观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启示类和措施类主观题考查为主。为主。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向定位考向定位第第3434课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把握思维的奥妙【基础整合】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物质世界物质世界人脑人脑客观存在客观存在计划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自觉选择性认识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改造世界调节和控制调节和控制客观存在的事物客观存在的事物依据依据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科学态度科学态度【同步
48、检验】【同步检验】1 1判断正误判断正误(1)(1)只要有了人脑就会产生意识。只要有了人脑就会产生意识。()(2)(2)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3)(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4)(4)神话是脱离实际一种虚构。神话是脱离实际一种虚构。()(5)(5)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6)(6)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意识促进事物发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434课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把握思维的奥妙2.2.漫画漫画经验推广经验推广启示我们启示我们()A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 B发挥
49、意识能动性,创新推广模式发挥意识能动性,创新推广模式C C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树立创新意识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树立创新意识D D通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性通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性 答案答案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434课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把握思维的奥妙 考点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考点突破 1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50、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434课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把握思维的奥妙(2)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是表现形式是主观的。特别提示在意识问题上要明确以下几个“并不意味着”: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第3434课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把握思维的奥妙 2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