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第一节第一节综合实践活动概述综合实践活动概述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第二节第二节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从小学到高中都开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根本要求。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概述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现
2、实背景(为什么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总体上说,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在要求,2,同时也是克服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局限性的要求。(一)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的根本要求 1.经济全球化时代对中小学生素质的要求 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多元价值观和交往与合作能力 2.信息时代对中小学生素质的要求 信息意识、信息价值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知识时代对中小学生素质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实质上是一个强调创新的时代。学生应具有创新品质(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学会认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4.可持续发展时代对中小学生素质的要
3、求 可持续发展重视人的价值,是思考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前景的时代,它赋予人以深刻的人文关怀,要求克服一切短视的、功利的观点,着眼于社会和人的长远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资源意识、环保意识和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二)改革中小学课程教学弊端的需要 1.课程教学目标单一 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获取与掌握,而忽视了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教学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 书本化倾向严重,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远离生活本身 3.学习方式单一 学生的主体性未发挥出来,缺乏实践活动,教材是唯一的资源。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的“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运动”20世纪20-30
4、年代风行(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P35720世纪50-60年代欧洲出现新学校,形成学科课程与活动教学并列的课程结构70年代以来课外活动课程化(布鲁纳课程教学改革)90年代以来美、英、日、法、澳大利亚、挪威等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我国中小学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重视开展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班会活动、团队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 1.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和实施课程。2.综合性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决定
5、的。(个人、社会、自然等)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它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都有开放性特点。4.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和该课程的开发所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时刻都体现着生成性特征。从活动的主题、活动的过程、活动方式,特别是学生的收获都具有强烈的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非预设性。它不是事先完全设计好的,在活动的实际过程中,学生时刻会遇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想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5.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
6、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与目标(一)丰富学生的经验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二)完善学生的生活方式为学生提供一种自主实践的有效生活空间,达到理性生活。(三)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
7、、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获得参与探索的经验 2.提高发现、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 4.培养科学态度和道德 5.培养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 6.培养搜集、分析、处理信息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好处、优点,实行的原因(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社会,参与社区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性、公益性和体验性的学习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三)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
8、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1.注重手脑结合地进行技术探究和技术学习,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2.以制作项目或产品活动为载体开展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 3.立足学生所处的现实世界,逐步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技术含量 4.拓展学生劳动与技术学习经历,追求工具价值与发展价值的统一注意事项(四)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注意学科课程中的信息技术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领域是有差别的。1.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 2.全面启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通过互联网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3.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的素养 4.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与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