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评一体化课时设计课题杨氏之子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文是高年级学生接触的首篇文言文,又编入“语言艺术”的主题单元。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新知定位1.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2.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学科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目标:1.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
2、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2.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达成评价:1、能不能结合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文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它主要意思。2、是否以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故事的幽默。3、能不能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重难点重点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课前准备课件、导学单教学过程学习活动嵌入评价新技术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 2】学生自由阅读(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互相交流:以上句子具有什么特点?
3、(都是文言文,也叫古文。3.交流古文:(1)古文中“曰”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的意思。)(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说?(吾)(3)那么“你”在文言文中怎样说?(汝)(4)如果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诲、培养的意思可以怎么 说?(孺子可教也。)4.谁能完整地背诵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指名多个学生背诵自相矛盾。)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回忆以前了解的 文言文的有关知识。)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教学重
4、点生字。(1)“曰”不能写成“日”,“惠”和“禽”不仅要把结构写匀 称,还要注意把笔画写正确;(2)有两个多音字要读准,一是“为设果”中的“为”读“wi”二是“应声”的“应”读“yng”。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 5】四、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6】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 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 禽。”2.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节奏。3.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4.教师领读,学生再读。5.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
5、的重点词 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5.谈话导题: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 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它文字简约,却理 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今天就让我 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杨氏 之子。(板书:杨氏之子)学生齐读课题。6.理解课题:“氏”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 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 “之”的。“子”儿子。“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7.了解世说新语。【出示课件 3】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
6、1 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 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8.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4】刘义庆(403 年-444 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9.教师范读课文。三、再读感知,交流学法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哪 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4.教师总结: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 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可以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二、使用翻翻卡,单击一次出来人物图片。三、拖拽,移动人物。四、总结,出示思维导图。板书设计21.杨氏之子分层作业设计见A1A2A3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