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朝(公元前221年)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辽、北宋、南宋、金朝元朝明朝清朝(1912年)1 1、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解决(解决中央中央与与地方地方矛盾)矛盾)2 2、君主专制的演进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中央官制演变(解决(解决君权君权与与相权相权的矛盾)的矛盾)3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 1、汉朝:郡国二制并行与、汉朝:郡国二制并行与“推恩令推恩令”2 2、唐中后期:、唐中后期:“藩镇割据藩镇割据”3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4 4、元朝:行省制度
2、、元朝:行省制度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 1、西汉: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西汉: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郡国并行制与)背景:郡国并行制与“七国之乱七国之乱”“推恩令推恩令”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由,规定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封为列侯,侯国归郡守统分土地,封为列侯,侯国归郡守统辖。结果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汉武帝(前140年前87年在位)2)措施:)措施:3)作用:作用: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 1、汉朝:郡
3、国二制并行与、汉朝:郡国二制并行与“推恩令推恩令”2 2、唐中后期:、唐中后期:“藩镇割据藩镇割据”唐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唐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大兵镇,以重兵,设立十大兵镇,以以节度使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 1、汉朝:郡国二制并行与、汉朝:郡国二制并行与“推恩令推恩令”2 2、唐中后期:、唐中后期:“藩镇割据藩镇割据”3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太祖问:太祖问:“天
4、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宰相赵普回答:宰相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宰相赵普宰相赵普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措施兵兵:_:_权权:_:_钱钱:_:_“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通判负责
5、监督中央掌控地方财权中央掌控地方财权影响影响收精兵收精兵削实权削实权控财权控财权利利: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弊弊:造成造成“三冗三冗”“二积二积”后患后患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 1、汉朝:郡国二制并行与、汉朝:郡国二制并行与“推恩令推恩令”2 2、唐中后期:、唐中后期:“藩镇割据藩镇割据”3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4 4、元朝: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河北、河北、山东、山东、山西山西中书省中书省直辖地直辖地宣政院直辖地宣政院直辖地元元 代代 的的 行行 省省元朝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原因:原因:地域广阔地域广阔措施:措施:
6、实行行省制度实行行省制度1.地方设路、府、州、县地方设路、府、州、县3.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评价:评价: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实质:实质:是中央派出机构是中央派出机构,受中央节制受中央节制2.2.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阶段阶段朝代朝代 地方制度地方制度 对中央集权对中央集权影响影响秦秦汉初汉初武帝武帝唐唐 宋宋元元郡县制郡县制郡国并行郡国并行加强加强削弱削弱
7、 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控赋税设通判;掌控赋税加强加强;但三但三冗,两积冗,两积行省制行省制,宣慰司宣慰司,宣政院辖地宣政院辖地加强,重大变加强,重大变革,省制开端革,省制开端形成形成巩固巩固趋势:趋势:中央权中央权力不断力不断加强加强;地方权地方权力不断力不断削弱削弱完完善善加强加强加强加强削弱削弱新新发发展展1 1(20102010福建文综福建文综1414)朱子语类朱子语类云: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未当,则门下缴驳
8、,若可行,门下又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对此理解有误的是解有误的是A A体现三省分权制体现三省分权制 B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2 2(20102010海南单科海南单科4 4)唐代确立)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 A提高行政效率提高行政效率 B B强化君主集权强化君主集权C C分割宰相权力分割宰相权力 D D利于集思广益利于集思广益3 3(2
9、0102010江苏单科江苏单科3 3)“元起朔方,固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师。”这里的这里的“官官”隶属于隶属于A A宣政院宣政院 B B中书省中书省 C C理藩院理藩院 D D行中书省行中书省4 4(20102010江苏单科江苏单科1 1)柳宗元)柳宗元封建封建论论载:载:“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
10、期是时期是A A秦朝秦朝 B B西汉西汉 C C南北朝南北朝 D D唐朝唐朝A.A.唐代唐代 B.B.宋代宋代 C.C.元代元代 D.D.明代明代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唐朝时为加强皇权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三省的唐朝时为加强皇权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长官都是宰相,相权
11、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宋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行政长宋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行政长官行使宰相权力。为制约宰相,后又增设参知政事、官行使宰相权力。为制约宰相,后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 1、汉朝:汉武帝削弱相权、汉朝:汉武帝削弱相权 2 2、隋唐:三省六部制、隋唐:三省六部制 3 3、北宋:皇权加强的措施、北
12、宋:皇权加强的措施 4 4、元朝:中书省权力的新发展、元朝:中书省权力的新发展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 1、汉朝:汉武帝削弱相权、汉朝:汉武帝削弱相权设内朝(中朝)设内朝(中朝)皇皇 帝帝尚书令侍 中常 侍丞 相御史大夫太 尉 九九 卿卿 内朝内朝外朝外朝决策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汉武帝削弱相权汉武帝削弱相权设内朝(中朝)设内朝(中朝)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 1、汉朝:汉武帝削弱相权、汉朝:汉武帝削弱相权 2 2、隋唐:三省六部制、隋唐:三省六部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制度逐渐形成三省制度逐渐形成尚书省尚书省中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门下省隋唐三省
13、六部制隋唐三省六部制皇帝皇帝吏部吏部礼部礼部户部户部兵部兵部刑部刑部工部工部 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尚书省尚书省(执行执行)门下省门下省(审议审议)中书省中书省(决策决策)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怎样的呢?作程序是怎样的呢?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二、君主专制
14、的演进 1 1、汉朝:汉武帝削弱相权、汉朝:汉武帝削弱相权 2 2、隋唐:三省六部制、隋唐:三省六部制 3 3、北宋:皇权加强的措施、北宋:皇权加强的措施皇帝皇帝中书门下: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中书门下: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使枢密使:最高军事机构,分割宰相:最高军事机构,分割宰相军权军权三司使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权财权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副相,分副相,分割宰相的割宰相的行政权行政权影响: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能说明些什么问题?能说明些什么问题?相权得到强化,皇权受到种种限制。相权得到强化,皇权受到种种限制
15、。三司使掌握全国的财权。三司使掌握全国的财权。贤明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有贤明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有助于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助于政治清明、社会稳定。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 1、汉朝:汉武帝削弱相权、汉朝:汉武帝削弱相权 2 2、隋唐:三省六部制、隋唐:三省六部制 3 3、北宋:皇权加强的措施、北宋:皇权加强的措施 4 4、元朝:中书省权力的新发展、元朝:中书省权力的新发展元朝的中书省元朝的中书省朝代朝代 措措 施施 影影 响响汉汉隋唐隋唐北宋北宋元元西汉的西汉的中(内)、外朝制度中(内)、外朝制度一分为二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三一分为三一分为三相权反弹相权反弹二、君主专
16、制的演进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中央官制演变趋势:趋势:6 6(20102010山东文综山东文综1010)宋朝形成)宋朝形成了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的局面。这反映出A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8 8(2009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年辽宁、宁夏文综,25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A A嫡长子继
17、承制嫡长子继承制 B.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D.传统的宗族观念传统的宗族观念9 9(20092009年江苏历史年江苏历史2 2)2 2唐代中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精细分工体现了A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1010(20092009年海南历史年海南历史6 6)分化削弱宰)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相的权力,是古
18、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的“中书门下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主要行使的是A.A.决策权决策权 B.B.行政权行政权C.C.军政权军政权 D.D.财政权财政权1111(20082008年江苏单科年江苏单科3 3)唐太宗说:)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材料表明他主张A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发挥宰相等大臣
19、的议政权 B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 1、汉朝的察举制、汉朝的察举制察举制察举制 常科常科(岁举)(岁举)特科特科察访察访荐用荐用任用任用德、行德、行孝廉科孝廉科朝廷考核朝廷考核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 1、汉朝的察举制、汉朝的察举制 察举制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通过考察察举制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通过考察品德才能选拔官员,有利于摆脱世袭制。品德才能选拔官员,有利于摆脱世袭制。但到了东汉后期,由于豪强地主的
20、势力上但到了东汉后期,由于豪强地主的势力上升,察举制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升,察举制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评价:评价: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 1、汉朝的察举制、汉朝的察举制 2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州、郡、县俱置大、小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即定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共九品),政府据此以授官
21、职政府据此以授官职。”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 1、汉朝的察举制、汉朝的察举制 2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3 3、隋以后的科举制、隋以后的科举制1 1)隋朝:隋朝: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制形成;2 2)唐朝:唐朝:贞观年间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贞观年间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创设武科和殿试;开元年间,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创设武科和殿试;开元年间,提高科举地位;提高科举地位
22、;3 3)北宋:北宋:王安石改革科举,废明经,进士考经义王安石改革科举,废明经,进士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和时务策,设明法科;4 4)明代: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开始实行八股取士;5 5)清代:清代:19051905年清政府制定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年清政府制定新学制,废除科举制。1)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特权垄断、官吏人才来源,官员文化素质。2)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了中央集权。3)了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朝代制度标准方式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察
23、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品行门第才学举荐评定授官考试1212(20102010浙江文综浙江文综1616)科举制是我)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1515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的选官制度是A A军功爵制军功爵制 B B察举制察
24、举制C C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 D D科举制科举制DA A军功爵制军功爵制 B B察举制察举制C C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 D D科举制科举制B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