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伤寒伤寒 typhoid fevertyphoid fever南昌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南昌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宋恩霖宋恩霖2一、概述一、概述1.1.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2.2.病变特征: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病变特征: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形成形成伤寒小结伤寒小结,以,以回肠末端回肠末端 淋巴组织淋巴组织病变最明显。病变最明显。故称肠伤寒。故称肠伤寒。3.3.临床表现:持续性高热,相对缓脉,脾肿临床表现:持续性高热,相对缓脉,脾肿 大,皮肤玫瑰疹,粒细胞减少大,皮肤玫瑰疹,粒细胞减少3二、病因及传染途径二、病因及传染途径1.1.病原体:伤寒杆菌病原
2、体:伤寒杆菌2.2.传染源:伤寒患者和带菌者传染源:伤寒患者和带菌者3 3.传播方式:消化道感染传播方式:消化道感染 含菌排泄物含菌排泄物 污染水、食物、手、污染水、食物、手、餐具(苍蝇为传播媒介)餐具(苍蝇为传播媒介)4三、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三、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基本病变: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基本病变: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 急性增生性炎。急性增生性炎。伤寒细胞伤寒细胞 伤寒肉芽肿伤寒肉芽肿(伤寒小结):特征性病变(伤寒小结):特征性病变 具有病理诊断价值具有病理诊断价值5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吞噬吞噬伤寒杆菌伤寒杆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RBC细胞碎片细胞碎片的巨噬细胞的巨噬细胞6伤寒细胞伤寒细胞
3、吞噬吞噬伤寒杆菌伤寒杆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RBC细胞碎片细胞碎片的巨噬细胞的巨噬细胞744肠伤寒伤寒细胞(400)8伤寒肉芽肿伤寒肉芽肿吞噬了吞噬了伤寒杆菌伤寒杆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RBC细胞碎片细胞碎片的巨噬细胞聚集的巨噬细胞聚集形成境界清楚的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结节状病灶91 1肠道病变:肠道病变:部位:回肠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部位:回肠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 病变分期:病变分期:髓样肿胀期髓样肿胀期坏死期坏死期溃疡期溃疡期愈合期愈合期10(1)(1)髓样肿胀期:髓样肿胀期:第一周第一周肉眼观:肉眼观:肠黏膜肠黏膜略肿胀,略肿胀,隆起,灰红隆起,灰红 ,质软质软,形似大脑沟回。,形似大脑
4、沟回。周围肠黏膜充血周围肠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增多、水肿,黏液增多 11(1)(1)髓样肿胀期髓样肿胀期:第一周第一周镜观镜观:伤寒细胞增生,伤寒细胞增生,伤寒肉芽肿伤寒肉芽肿形成形成周围肠壁炎症反周围肠壁炎症反应。应。121344肠伤寒伤寒细胞(400)14(2)(2)坏死期:坏死期:第第2 2周周肉眼:肿胀淋巴肉眼:肿胀淋巴组织中心灶状坏组织中心灶状坏死,累及黏膜浅死,累及黏膜浅层,灰白层,灰白/黄绿黄绿,失去光泽。,失去光泽。15(2)(2)坏死期:坏死期:第第2 2周周镜下:镜下:见红染无结构物质见红染无结构物质 周边及底部周边及底部:伤寒肉芽肿伤寒肉芽肿。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中毒症状
5、明显,稽留热中毒症状明显,稽留热 ;玫瑰疹;玫瑰疹;肝脾肿肝脾肿大;血、粪细菌培养大;血、粪细菌培养(+)(+);肥达氏反应(;肥达氏反应(+)16(3)(3)溃疡期溃疡期:第第3 3周(危周(危险期)险期)病变病变:多发性多发性溃疡溃疡,圆,圆形、卵圆形,形、卵圆形,长轴与肠的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长轴平行,重者穿孔,重者穿孔/出出血血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症状同坏死期:症状同坏死期,症状好转,粪菌,症状好转,粪菌(+)(+),血菌血菌(-)(-)。1718(4)(4)愈合期:愈合期:第第4 4周周病变:病变:坏死组织脱落,肉芽组织修补,溃疡周围坏死组织脱落,肉芽组织修补,溃疡周围粘膜上皮增生覆盖而
6、愈合,不造成肠狭窄。粘膜上皮增生覆盖而愈合,不造成肠狭窄。临床表现:体温恢复正常临床表现:体温恢复正常 粪菌粪菌(+)(+)其他症状及体征逐渐消失。其他症状及体征逐渐消失。19 2 2其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病变其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病变(1 1)肠系膜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肉眼:肿大,充血,质软。肉眼:肿大,充血,质软。镜下:淋巴窦扩张充满伤寒细胞,镜下:淋巴窦扩张充满伤寒细胞,形成形成伤寒肉芽肿伤寒肉芽肿,重者灶,重者灶 状坏死。状坏死。(2 2)脾:中度肿大,呈暗红色,呈)脾:中度肿大,呈暗红色,呈 果酱样(伤寒脾)果酱样(伤寒脾)镜下:脾窦扩张,脾窦及脾索有伤寒镜下:脾窦扩张,脾窦及脾
7、索有伤寒 细胞增生,形成细胞增生,形成伤寒肉芽肿伤寒肉芽肿,重者灶状坏死。重者灶状坏死。20(3 3)肝:)肝:镜下:肝窦扩张充血;肝细胞高度水肿、镜下:肝窦扩张充血;肝细胞高度水肿、脂变及灶状坏死,形成散在脂变及灶状坏死,形成散在伤寒伤寒 肉芽肿肉芽肿;汇管区淋、巨噬细胞浸汇管区淋、巨噬细胞浸 润。润。(4 4)骨髓:)骨髓:镜下:巨噬细胞增生,镜下:巨噬细胞增生,伤寒肉芽肿伤寒肉芽肿及灶状及灶状 坏死,末梢血中白细胞减少坏死,末梢血中白细胞减少 (毒素作用、巨噬细胞增生影响骨髓造(毒素作用、巨噬细胞增生影响骨髓造 血功能;白细胞破坏过多所致)血功能;白细胞破坏过多所致)21四、结局和并发症
8、四、结局和并发症1.1.痊愈:可获较强免疫力。痊愈:可获较强免疫力。2.2.并发症:肠穿孔(最严重)并发症:肠穿孔(最严重)肠出血(最常见)肠出血(最常见)(第第2 2、3 3周周)支气管肺炎等支气管肺炎等3.3.复发:复发:10%10%左右左右4 4 死因:败血症、肠穿孔等。死因:败血症、肠穿孔等。22 第三节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bacillary dysentery)23一、概述:一、概述:1.1.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假膜性肠炎假膜性肠炎。2.2.病变特征:以大肠黏膜大量病变特征:以大肠黏膜大量纤维素渗纤维素渗 出出形成形
9、成假膜及浅表溃疡假膜及浅表溃疡。3.3.临床表现:好发于儿童、青壮年临床表现:好发于儿童、青壮年;夏秋季夏秋季 多见多见;发热、腹痛、腹泻、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24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1.病原体:痢疾杆菌病原体:痢疾杆菌(福氏、宋内氏、福氏、宋内氏、鲍氏和鲍氏和志贺氏志贺氏)致病因素:致病因素:侵袭力,内毒素,外毒素侵袭力,内毒素,外毒素2.2.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3.3.传播途经:消化道传播途经:消化道25发病发病机制机制痢疾杆菌痢疾杆菌消化道消化道胃酸杀灭胃酸杀灭在肠黏膜内繁殖在肠黏膜内繁殖 释放毒素释放毒素
10、外毒素外毒素肠黏膜坏死肠黏膜坏死 假膜假膜 水样腹泻水样腹泻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内毒素内毒素损伤血管壁损伤血管壁DICDIC和血栓形成和血栓形成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26三、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三、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部位:大肠(主要)乙状结肠和直肠部位:大肠(主要)乙状结肠和直肠 类型:类型:1.1.急性菌痢急性菌痢 2.2.慢性菌痢慢性菌痢 3.3.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菌痢 271.1.急性菌痢急性菌痢:病变:病变:早期:急性早期:急性卡他性炎症卡他性炎症(黏液性)(黏液性)表现: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及表现: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及 炎细胞浸润,点状坏死。炎细胞浸润,点状坏死。281.1.急
11、性菌痢:急性菌痢:病变:病变:发展:发展:假膜性炎假膜性炎 大量纤维素大量纤维素 黏膜坏死组织黏膜坏死组织 灰白灰白 糠皮样糠皮样 炎细胞、红细胞炎细胞、红细胞 细菌细菌29 溃疡期:溃疡期:(病后(病后1W左右)左右)假膜脱落假膜脱落 “地图状地图状”溃疡溃疡 较表浅较表浅 重者造成穿孔。重者造成穿孔。30镜下:假膜镜下:假膜大量纤维素大量纤维素坏死黏膜组织坏死黏膜组织 炎细胞、红细胞炎细胞、红细胞 细菌细菌3146 结肠细菌性痢疾之假膜(40)32 愈合期:愈合期:溃疡形成溃疡形成1W后后 病变愈合病变愈合 浅小浅小 无明显瘢痕;无明显瘢痕;大而深溃疡大而深溃疡 形成瘢痕,形成瘢痕,很少引
12、起肠腔狭窄。很少引起肠腔狭窄。33临床病理联系:临床病理联系:全身毒血症全身毒血症(发热、头痛、乏力,发热、头痛、乏力,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水样便,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水样便,粘液脓血便粘液脓血便;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34 结局及并发症结局及并发症:痊愈:病程痊愈:病程1-2W1-2W 少数少数慢性慢性 并发症少见并发症少见352 2 慢性细菌性菌痢慢性细菌性菌痢病原菌病原菌福氏菌多见福氏菌多见病程病程2个月个月病变特点病变特点新、旧病灶同时存新、旧病灶同时存在在慢性溃疡:大深、不规则慢性溃疡:大深、不规则形成息肉形成息肉肠壁增厚变硬
13、肠壁增厚变硬 肠腔狭窄肠腔狭窄363 3 中毒性细菌性菌痢中毒性细菌性菌痢病原菌病原菌福氏或宋氏痢疾杆菌福氏或宋氏痢疾杆菌易感人群易感人群2 2岁儿童岁儿童病变特点病变特点呈卡他性肠炎、呈卡他性肠炎、滤泡性肠炎滤泡性肠炎临床特点临床特点 消化道症状不明显消化道症状不明显 全身中毒症状重全身中毒症状重: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37阿阿 米米 巴巴 病病 (amoebiasis(amoebiasis)38概述:概述:阿米巴病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寄生巴原虫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寄生虫病。原虫主要寄生在结肠引起虫病。原虫主要寄生在结肠引起原发病
14、损原发病损,称为称为肠阿米巴病肠阿米巴病,因其因其有痢疾症状有痢疾症状,又称又称阿米巴痢疾阿米巴痢疾。39 阿米巴原虫还可移行至阿米巴原虫还可移行至肠外器官肠外器官,引起继发性阿米巴引起继发性阿米巴病病,其中以其中以阿米巴性肝脓肿阿米巴性肝脓肿最最为常见为常见40一一.肠阿米巴病(阿米巴痢疾)肠阿米巴病(阿米巴痢疾)(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原体:病原体:为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为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其生长繁殖分其生长繁殖分:阿米巴包囊阿米巴包囊(感染型感染型)滋养体:滋养体:大滋养体大滋养体(致病型致病型)小滋养体小滋养体(非致病型非致病型)。41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具有传染具
15、有传染性的性的4核核包囊包囊小肠小肠下段下段经口经口感染感染经碱性消经碱性消化液脱囊化液脱囊4个个小滋小滋养体养体以二分裂方以二分裂方式增殖,随式增殖,随粪便下行粪便下行结结肠肠机体抵抗力下降、机体抵抗力下降、肠功能紊乱肠功能紊乱肠壁粘膜肠壁粘膜吞噬吞噬RBC、组、组织细胞织细胞大大滋滋养养体体粘附素粘附素粘附于靶细胞粘附于靶细胞成孔肽成孔肽嵌入嵌入靶细靶细胞膜胞膜通透通透性性溶溶解解蛋白蛋白水解水解酶酶溶解宿主溶解宿主组织组织42(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特点(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特点部位部位:主要在盲肠和升结肠。主要在盲肠和升结肠。性质性质:变质性炎变质性炎(坏死性炎)(坏死性炎)分期:分期:急性
16、期病变急性期病变:慢性期病变慢性期病变:431.1.急性期病变急性期病变:针帽大小的溃疡针帽大小的溃疡口小底大的烧瓶状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溃疡441.1.急性期病变急性期病变:针帽大小的溃疡针帽大小的溃疡口小底大的烧瓶状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溃疡45阿米巴痢疾阿米巴痢疾烧瓶状溃疡烧瓶状溃疡46光镜下:光镜下:1.1.大片液化性坏死大片液化性坏死2.2.口小底大的烧瓶状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溃疡3.3.在溃疡边缘见在溃疡边缘见阿米巴滋养体阿米巴滋养体471.粘膜下层组织坏死粘膜下层组织坏死482.烧烧 瓶瓶 状状 溃溃 疡疡493.阿米巴滋养体阿米巴滋养体50阿米巴滋养体阿米巴滋养体5145结肠 阿
17、米巴痢疾之滋养体(400)52临床上:临床上:腹痛、腹泻。腹痛、腹泻。大便量多,呈棕红色果酱样大便量多,呈棕红色果酱样 伴腥臭味。伴腥臭味。粪检易找到阿米巴滋养体粪检易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全身中毒症状轻,里急后重全身中毒症状轻,里急后重 症状轻(因直肠、肛门病变症状轻(因直肠、肛门病变轻)轻)。53结局结局:急性期大多可治愈。急性期大多可治愈。少数出现少数出现并发症并发症:阿米巴肝脓肿:阿米巴肝脓肿:最常见最常见 肠出血:肠出血:多见多见 肠穿孔肠穿孔 :少见:少见 极少数极少数慢性期慢性期54肠阿米巴病和细菌性痢疾的区别肠阿米巴病和细菌性痢疾的区别病原体病原体 溶组织内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 痢
18、疾杆菌痢疾杆菌好发部位好发部位 盲肠、升结肠盲肠、升结肠 乙状结肠、直肠乙状结肠、直肠病变性质病变性质 变质性炎变质性炎 假膜性炎假膜性炎溃疡深度溃疡深度 较深,较深,烧瓶状烧瓶状 浅在,浅在,不规则不规则55肠阿米巴病和细菌性痢疾的区别肠阿米巴病和细菌性痢疾的区别症状症状 轻、发热少轻、发热少 重,常发热重,常发热肠道肠道 右下腹压痛,腹泻右下腹压痛,腹泻 左下腹压痛,腹左下腹压痛,腹 症状症状 多不伴里急后重多不伴里急后重 泻常伴里急后重泻常伴里急后重 粪检粪检 血色暗红,血色暗红,粘液脓血便粘液脓血便 镜检红细胞多,镜检红细胞多,镜检脓细胞多镜检脓细胞多 阿米巴滋养体(阿米巴滋养体(+)
19、56 2.2.慢性期病变慢性期病变:病变病变:复杂复杂新旧病变混杂新旧病变混杂坏死、溃疡、肉芽组坏死、溃疡、肉芽组织增生和疤痕形成并存织增生和疤痕形成并存肠粘膜呈肠粘膜呈破絮状外观破絮状外观,息肉形成、纤维组织息肉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增生肠壁变厚变硬肠壁变厚变硬 肠狭窄肠狭窄.57二、肠外阿米巴病阿米巴肝脓肿二、肠外阿米巴病阿米巴肝脓肿部位部位:多位于右叶:多位于右叶 单个多见,大小不一单个多见,大小不一 内容物内容物:暗红色果酱样:暗红色果酱样 脓肿壁脓肿壁:破絮状:破絮状 脓肿周围脓肿周围:炎症反应不明显:炎症反应不明显性质性质:液化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炎症反应轻炎症反应轻,非真性脓肿。非真性脓肿。肉眼观:肉眼观:58 肝右叶见一巨大脓肿,其边缘不整齐,腔内为坏死组织,脓肿壁呈破絮状。阿米巴肝脓肿阿米巴肝脓肿5960临床:临床:长期发热、肝大及肝区痛和长期发热、肝大及肝区痛和 压痛。压痛。全身消耗全身消耗消瘦、乏力。消瘦、乏力。结局:结局:阿米巴肝脓肿扩大阿米巴肝脓肿扩大周围组织穿破周围组织穿破隔下脓肿、脓胸、隔下脓肿、脓胸、肺脓肿等。肺脓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