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华师范大学 2016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化学教学论科目代码:906考试时间:月日(注:特别提醒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无效!)一、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导入新课技能的构成程序的是( B)A集中注意B激发兴趣C明确目的D进入课题2、推动、指导、支配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是化学学习的( C )A兴趣B能力C动机D行为3、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综合)方法分为两大类: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法和(C ) A趣味性、探索性学习方法B趣味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C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D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方法4、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D)A教学问题B
2、教师问题C升学问题D课程问题5、在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 ( B)A就是教学的重点B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C不是教学的重点D是固定不变的某些知识点6、教育部在2001年6月8日正式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 B)A学生的全面发展B以学生发展为本C研究性学习D素质教育7、下列属于化学教学综合能力的是( D)A观察能力B实验能力C思维能力D创造能力8、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 D)A设计教学目标B设计教学媒体C设计教学策略D设计教学模式9、 以激励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 A)A启发式教学模式B问题解决教学模式C引导发现教学模式D合作学
3、习模式10、我国新一轮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 D)A接受式学习B探索学习C研究性学习D自主学习411、 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 D)A化学教材B化学教学实践C化学教师D化学教学系统12、下列用来表示测量结果正确反映所欲测量的特点和功能的程度的是( B)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13、命题是考试能否达到期望目的要求的关键所在,试题具有导向性,试题题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复习方法,经常使用客观性试题并比重过大,学生会( B)A注重猜重点,押考题B只记忆零碎知识,养成不求甚解习惯C答卷费时,速度慢D提高文字表达能力14、做下列燃烧的演示实验,氧气不能用
4、排水法收集的是( D)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硫在氧气中燃烧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15、STS思想的实质是( C)A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B科学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C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D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16、学段教学设计进行的工作中,要求编制( D)A课程教学计划B课时教学计划C课题教学计划D学期教学计划17、在教育活动中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学校课程,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改革的关键、突破口为( C)A课程设计B课程编制C课程改革D课程评价18、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应为( A) A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B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
5、目标C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D教学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培养目标19、“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体现的教学方法是( B) A自主学习B“填鸭式”教学C启发式教学D研究性教学20、科学方法是理解科学知识,应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桥梁,科学方法的核心,科学知识体系的精髓是( A)A科学思想方法B科学文化体系C科学对象D科学过程2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 D)A教学科目B教学进程C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D前三项都包括22、教学目标是指( A)A预期的教学效果B教学目的C培养目标D课程目标23、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 A)A标准差B标准分C算术平均数D区分度24、10
6、gMg、Zn、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气体4.48L(标况),则Mg、Zn、Fe总的物质的量是( A)A0.2 molB0.3 molC0.225 molD0.4 mol25. 通过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是指(B )。A化学实验科学化B化学实验清洁化C化学实验微型化D化学实验简便化二、多选题26、教学模式选择的条件有( ABCDE ) A教学目标B学习者的自身特点C教学内容 D教学情境E教学技术的等级27、 除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课程必须处理好的基本关系有( ABCDE ) A知识和能力B分科和综合C科学精神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D内容和形式E适应个体发展需要
7、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28、以下人物与其所构建理论相符的为( A D) A巴班斯基教学最优化理论B布卢姆认知结构教学论C奥苏伯尔信息加工教学论D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论E布鲁纳掌握学习教学论29、试题的质量指标有( ABCD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E标准度30、通过中学化学的课程能使学生得到发展的方面有( ACE) A知识和技能B实践和创新C过程与方法 D分析和总结E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填空题31、一本化学教科书是否好教好学,主要取决于“三序”,即知识的逻辑顺序、 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结合的合理化程度。32、教学方法的十六字方针是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教亦多法和贵在得法。33、2
8、003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 使学生在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这里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指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4、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个课程模块组成,其中必修包括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分别是 化学与生活 、 化学与技术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化学反应原理 、 有机化学基础 和 实验化学 。35、说课内容大致包括五部分即 说教材 、 说教法 、 说学法 、 说教学过程 和 说板书设计 。四、简答题36、现代教师的角色?回答要点:在现代教育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大的变化,主要
9、表现在: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是共同指导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是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拓者。37、教学目标表述的四个要素回答要点:一个规范、明确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环境或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38、你认为21世纪化学教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有哪些?回答要点:终身学习的能力;反思教育的能力;基于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激活创造性的能力; 心理辅导的能力;亲和力。39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化学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改革,使“不同学生学习不同化学”的目标得以实现。请分析该
10、标准的基本结构与特色。回答要点: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有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构成:2 个必修模块:化学 1(2 学分,36 课时);化学 2(2 学分,36 课时); 6 个选修模块:(每个模块均为 2 学分,36 课时)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学生在学完必修课时化学 1 和化学 2 后,至少要在 6 个选修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进行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必修课程较好地体现了初、高中阶段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衔接,不仅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了基础,而且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高中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选修课程则在提高了学生科学素
11、养的总目标下功能有所侧重。设置了模块内容的体系有所不 同,有的着力反应现代化学的基本原理,有的则充分体现了化学对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A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B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40.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 A)与新制定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B)建构的内容体系分别如下:试通过分析比较,阐述两者的特点。回答要点:A:内容体现传统的教学观念, 偏重化学学科知识,重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科学探究),提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物质世界的兴趣,揭示化学与社
12、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教材A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其它原子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教材B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 1/12 作为基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值,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附图 :碳原子碳原子的 1/12氧原子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1641. 这是现行的A、B两本初中化学教材中对于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定义。请对这两组化学概念的 不同表述方式做一评注。回答要点:教材A 对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科学性,但对初中生而言较难理解,可读性较差。教材 B 对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从抽象和复杂中摆脱出来,用图式的方法,使概念具体化,降低了知识学习的难
13、度。42. 某学生在区九年级的三次化学测验的得分均为85分,其全区化学测验分数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85、5;83、5;80、5。根据这些数据,你认为该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否有所进步,为什么?答 : z1 = 85 - 85 = 0 ,z2 = 85 - 83 = 0.4 ,z3 = 85 - 80 = 1 ;T1 =10Z1 +50 =50,T2=10Z2 +50 =54,555T3 =10Z3 + 50 =60。T3T2T1 ,说明学生成绩进步提高。43. 请简单谈一谈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或弊端,其教学改革的现状和趋势如何?回答要点:存在的问题:(1)化学教材内容存在“繁、难、偏、旧
14、”等问题;(2)化学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灌输式;(3)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上,缺乏多样性;(4)教学过程更加注重了知识的获得,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5)化学实验教学薄弱,学生动手的机会少。趋势:(1)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新概念,增加人文关怀。(2)凸现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3)加强STSE 课程教学。(4)精选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发展。tSsts44.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课程教学的理性认识,它决定着课程如何实施,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效果,在课程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化学新课程中我们要树立哪些新理念?45. 化学教学过程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的多向互动
15、过程,体现了 教学过程中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请用相关化学教学理论简单分5析下图的含义。回答要点:(1)体现了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2)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3)较强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4)高考理科综合形势下,加强了学科之间,学科内部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东部与西部,国内与国外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6高中化学课程由哪些课程模块构成?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的考试内容对报考不同专业的学生有哪些不同的要求?五、设计题47通过“铁钉在不同环境下的锈蚀情况”的活动为主题,设计简要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回答要点:创设情景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每年因钢铁生锈造成的经济损失
16、。提出问题铁为什么会生锈?在不同条件下对铁的生锈产生哪些影响? 提出假设 1 与空气接触;2 与水蒸汽接触;3 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实验验证实验 1:取一只干燥试管,放入一根铁钉,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实验 2: 取一只试管,放入一根铁钉,加入刚煮沸过的蒸馏水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 使铁钉只与水接触。实验 3:取一只试管,放入一根铁钉,然后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钉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结论常温下,铁在干燥的空气或隔离空气只与水反应都不生锈,当铁同时与空气和水接触时才会生锈。因此铁生锈的原因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48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事实验
17、证假设得出结论整合应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氯气与硫氧化性强弱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回答要点:要求按模式的结构设计。参考案例:提出问题:从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 S 和 Cl2 都是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那么他们之间的氧化性强弱的关系如何呢?猜想与假设:从他们的原子结构看,他们都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氯的原子半径小于硫,氯束缚电子的能力比硫强。而氧化性是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故得电子的能力为:氯大于硫。因而可推测他们单质氧化性的强弱为:Cl2S。实验验证:(1)组织引导学生设计验证的实验方案:依据氧化性强弱不同。 Fe+S Fe+ Cl2可通过反应后检验产物成分判
18、断。(2)学生进行实验验证 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 溶液,无颜色变化,说明S 把铁氧化为+2 价。 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 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Cl2 把铁氧化为+3 价。得出结论: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他们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Cl2S。整合应用:下列各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2氧化而得到的是( ) A、FeS B、Fe3O4C、FeCl3D、FeCl 。49. 通过“从碳酸饮料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活动为主题,设计简要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回答要点:本题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包含五个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交流与应用。参考下列方案:
19、14【问题的提出】炎热的夏天同学们都喜欢喝碳酸饮料,当打开碳酸饮料时,我们可以看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你们知道这气体有怎样的性质呢?【提出假设】假设: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验证假设】打开一瓶汽水,用一个塑料袋罩住汽水瓶口,手机适量的气体。再把收集的气体倾倒到燃着的蜡烛上,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打开一瓶汽水,用一个塑料袋罩住汽水瓶口,手机适量的气体。再把收集的气体倾倒到燃着的蜡烛上,可以看到燃着的蜡烛熄灭了。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交流与应用】由于二氧化碳具有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因此我们可用二氧化碳气体灭火。六、论述题50. 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
20、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 300 字)回答要点:(1)该教学原则的涵义:应尽量以化学实验、实物等开路、引导,并在实验过程中将实验观察思维统一,通过实验启迪思维。(2)提出该条教学原则的必要性:从化学学科教学特点及化学实验的作用进行分析。(3)实施这一化学教学原则的途经:a. 多做实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b. 教学中实施“看做想”相统一; c. 学生能做的实验由学生自己完成 , 让 他 们 多 动 手 、 动 口 、 动 脑 ;d. 加 强 教 学 反 馈 。 51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这一化学教学原
21、则。(要求不少于 300 字)回答要点:围绕下述观点论述:(1) 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之所以要“教为主导”,是因为:一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人类间接经验,其学习行为受到自身生理、心理、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需要教师的主导;二是教师“学在先,术有专攻”,有能力进行主导;三是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外因,只能进行主导。“教为主导”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的领导、指导和辅导。之所以要“学为主体”是因为:一是学生是认识上的两个“飞跃”和学习上的两个“转化”的内因;二是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三是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
22、自主权,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并与教师的主导同步。(2) 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多渠道传递与接收教学信息”。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实验多 ,内容多,广泛存在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化学教学过程是具有多维性,是多向互动过程。有利于学生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教学原则。A: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B:创设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C: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D:多元沟通。 E:加强教学反馈,及时调控教学。52. 试论化学科学的价值及化学教育的价值?回答要点:化学科学的价值: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化学的显性(物质)价值:化学在为满足人类社会对粮食、能源、新材
23、料、环境、健康等的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化学的隐性(精神)价值:化学科学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对充实、深化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化学教育的价值:从社会发展的需求看化学教育的价值: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基本的化学科学素质。从个人发展的需求看化学教育的价值:公民需要通过化学教育具备化学科学素质,以适应社会对自己的要求。53. 请就探究学习的特点及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你的看法。回答要点:探究学习的特点:探究学习在观念上的平等、开放、民主,在过程中的自主、体验、个性,在形式上的生动、多样、有趣。从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可知,探究学习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展开的。从纵向看,包括科学探索的基
24、本活动,即: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及计划、搜集资料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以及根据现实条件灵活运用科学结论等等。在参与这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探究活动所指向的知识,而且能学习和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具体方法。从横向看,探究学习的每一个步骤都包含许多具体的活动形式。在这些生动、多样、有趣的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个性。他们会视学习为乐趣,主动而轻松,并富有创新精神。探究学习事实上是一种双重的学习过程。既是探究者对所研究的课程的学习,同时也是对探究过程的学习。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是系统的,又是灵活的 ,其系统性在于开展了一整套活动,而其灵活性则在于活动可以增
25、减、替换,活动的顺序可以变换。(关于探究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请学员结合目前中学化学教学的现状和教育改革的趋势进行论述。)54.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改革的思路。回答要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在教学目标上,功利性强,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甚至把“做”实验变成了老师“讲”、学生“听”实验和“背”实验。在教学地位上,附属于理论教材,是为验证理论知识而设置的,因而往往导致照方抓药,追求结果的一致性和唯一性。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把化学实验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的手段。缺少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基础的探究性实验。在实验的功能上,
26、只把化学实验作为一种实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它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价值。在实验内容上,缺少与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的内容,不是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化学问题,追求的是“纯”化学问题的解决。问题是纯的、药品是纯的、过程是单一的、结论是已知的, 没有学生发挥的余地。内容陈旧,没有把“绿色化学”等反映现代化学发展趋势的观念的实验如“绿色实验”、“微型实验”等纳入实验内容。在实验类型上,演示实验多,学生实验少。(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请学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论述。)55.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目前中学化学教学的现状和改革的思路。回答要点:我国基础化学教育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
27、。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作为基础自然科学课程之一的中学化学教育发生了程度不同的扭曲和异化。在教育目标上:“科学为大众”的教育理念在目前强调“受教育机会均等”的背景下,理应得到充分的重视。但长期以来,基础化学教育的目标主要定位在升学教育上,忽视了多数学生的发展需要,片面追求升学率, 导致部分学生在化学课程面前望而生畏,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教学内容上:以学科为中心, 强调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有把化学简化为工具,忽视化学的“人文性”,割裂化学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的倾向。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单一,主要是课堂中心的接受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缺乏
28、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评价上:以学科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标准,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对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路,请学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论述。)西华师范大学 2015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化学教学论科目代码:906考试时间:月日(注:特别提醒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无效!)一、选择题1 关于 STS 教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 目的是精英教育;B 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C 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D 重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整合;2 关于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 学生做实验,就表明学生在探究;B 讨论是一种探究形
29、式C 能探究的内容,就一定要探究;D 教师演示实验不是探究活动3 化学课程与教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 教材和课本是一回事情;B 一个课程标准,只允许编制一套教材;C 高中学生至少修 6 学分的化学课程;D 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 4 下列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内容的是( A ) A 化学与社会发展;B 化学实验;C 物质的化学变化;D 物质构成的奥秘5 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是(BCD)A 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B 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C 重视学习情景的创设;D 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二、判断题1、氢气和氟气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发生化学反应。( )2、观察方法就是指看的
30、方法。()3、挂在教室墙上的化学家画像也可以认为是课程。( )4、新课程中,讲授法也可以用。()5、进行实验是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的主要探究形式。()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化学教学的“两贴近”?(5 分)答:化学教学的“两贴近”是指“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这应当看成是化学教学改革的一条原则,而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或体现化学重要性的一种策略。所以在组织教学和选择教材时,应该把握住二者之间的差别。过去的教材所采用的手法,应当认为是很不理想的,也许当时认为讲一点和生活或健康有关的常识,就是贴近生活,很少考虑这里所讲的生活和中学生的实际生活或思想是否真正贴近?也许认为讲一些基本化学工艺过程 ,介
31、绍一点环保常识或概念就算是贴近社会 ,很少考虑这样的内容是否真能使中学生产生贴近社会的感觉和萌生出社会责任感。更为重要的是,正是这种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感受和体会,如果能和化学教学目标密切相关,就可以成为启发和启动学生创新意识与思维过程的一种开关和“样板”。应当承认,我们的教学和教材过去在这方面是存在着严重缺陷的,是一个值得大家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化学是一门密切联系自然、生活和社会的学科。化学教学,要拓宽学生的化学视野,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能力。我国 2001 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32、,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怎样理解“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5 分)答: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1)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
33、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2) 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34、。3、“做实验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吗?”请发表你的看法。(10 分)答: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之一,是培养和发展学习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化学实验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是体现人的认识过程从思维到再创造应用的最生动典范。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但要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更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优化实验环境,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以积极求实的态度、刻苦钻研的精神,敢于提出问题,大胆假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唤起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促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4、作实验就是探究吗,探究就是做实验吗?(10 分)答:实验分验证性试验和
35、探究性试验,探究性试验是实验的一种类型,所以做实验不一定就是探究。同样探究的方法也很多,如文献法、讨论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反思法等,做实验探究是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5.下面的一段话是对某化学教师进行化学教学活动片断的描述,请你分析,该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否“到位”?(10 分)一位化学老师在为高一学生制定研究性学习题目中,共给出“空气质量”,“白色垃圾问题”等 7 个题目供选择,考虑到学生不会写调查报告而准备提供范例,要求2 周后交调查报告,从而完成课程计划。答:该教师的指导作用 “不到位”。老师的指导不是告诉,即不是给同学们提供调查报告的范例,而应该引导学
36、生,让他们动脑筋想办法,自己去解决问题,不能让他们的思维受到限制。不能因为为了完成课程计划,去告知学生,如果那样就失去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达不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四、论述题。(40 分)1. 实施新课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考试、资源、教师的素质等,请你谈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20 分)答:实施新课程,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由传统教师角色向现代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是:一、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由科学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的促进者转变,并不是说教师就不要传授知识,不再有传授者的身份,而是说传授者不再是化学教师的唯一身份,主要角色。也就
37、是说,从传授者向促进者的转变,是化学教师角色重心的转变,而不是对传授者身份的否定。二、是课程改革的开发者。新课程着力改变教师对化学课程教材的从属者、被动执行者的身份,使之成为课程主体,要求化学教师树立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积极主动地进行课程教材的开发与实践。三、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地认识。2. 根据下面的教学案例回答下列问题(20 分)【化学学习任务】认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化学教学活动 1】教师讲授,将二氧化碳
38、通入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变红。【化学教学活动 2】教师演示,“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化学教学活动 3】学生进行“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化学教学活动 4】学生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实验 1】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实验 2】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充分振荡, 待溶解后,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1) 获得二氧化碳,有哪些可利用的途径(至少举出三种,类型尽可能不同)? 答:石灰石和盐酸反应;煅烧石灰石;碳完全燃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2)
39、分析该教学片断中,教师采取的教学行为的异同。答:同样是完成“认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的化学学习任务,四位老师所设计的化学教学活动和所采用的化学教学行为却不同。【化学教学活动 1】是通过讲授实验的方式,【化学教学活动 2, 3,4】是通过做实验的方式。从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感知、对化学实验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来看, 活动 1 与活动 2、3、4 相比,教学效果肯定大不一样的。活动 2 与活动 3、4 不同,前者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的形式,后者是通过学生亲自做实验的形式。从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对实验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来看,活动 3、4 比活动 2 好。活动 3 与活动 4 又不同,前者是照方抓
40、药式地做,后者是探究式地做,因此后者对学生体验科学过程、掌握科学方法,形成“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具有更大的作用。(3) 结合案例,谈谈为什么说“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它学的优势是一个整体的优势”。答: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引导学生完成同一化学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化学教学活动来实施,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这一化学教学的目标出发,这四种化学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有着较大的不同。科学素养作为人的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主要由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五大要素构成。现代教育认为,化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概念、定律、定理的内容及应用,还要掌握概念、
41、定律、定理的建立过程及研究方法,做到既重知识传授, 又重过程方法指导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1、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是科技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又是形成较高科学素养的前提,它是科技素质结构中的动力系统。充分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达到化学教学各项目标的前提。对于化学这门学科,化学的现象和规律源于生活,应从生活实际出发。这就要求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用生活中的
42、实例,制造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他们的反省及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情境,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2、重视自主协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从社会的生存和进步来看,科学能力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对具体科学概念的掌握。科学能力应是获取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新知识的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3、运用探究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直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4、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树立
43、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类科学文化的灵魂,它不仅 可以激励人们学习、掌握和应用科学,鼓舞人们不断在科学的道路上登攀前进,而且对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科学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做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领导工作 和管理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精神的涵义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联系实际。二是科学的社会观。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发展离不开科 技。三是科学的价值观。正确认识科学价值的双重性,积极参与有关科技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树立“热爱科学、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和依靠科学”的思想,参与同反科学、伪科学作斗争。四是 科学道德观。包括良好的科学品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培养“怀疑、求实、进取、创新、严谨、合作、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