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吴艳红实验心理学讲义(上)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01622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大学吴艳红实验心理学讲义(上)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北京大学吴艳红实验心理学讲义(上)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北京大学吴艳红实验心理学讲义(上)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北京大学吴艳红实验心理学讲义(上)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北京大学吴艳红实验心理学讲义(上)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第一章 引论一 实验心理学:定义、内容及简要历史回顾二 实验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区别三 实验方法与非实验方法 四 实验范式五 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六 The Science of Psychology 七 心理学规律的性质 八 理论和实验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2一、实验心理学:定义、内容及简要历史回顾一、实验心理学:定义、内容及简要历史回顾(1)实验心理学是应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实验心理学作为教科书始于19世纪铁钦纳(Titchener,E.B.)的著作(实验心理学4卷,19011905),之

2、后武德沃斯(Woodworth,R.S.)于1938年发表了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3一、实验心理学:定义、内容及简要历史回一、实验心理学:定义、内容及简要历史回顾(顾(2)无论是古代对心理学思想的探讨,还是现代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在探讨的“内容”上都是基本相同的,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同。早期:“思辩”内省、推理和知觉;现代:观察、调查、相关研究、实验等科学方法。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4一、实验心理学:定义、内容及简要历史回顾一、实验心理学:定义、内容及简要历史回顾(3)Five Historic ScientistsHermann von Helmholtz赫

3、尔姆霍兹1821 1894Measured speed of neural impulsesErnst Weber韦伯1795 1878Discovered Webers law,which relates the size of an increase in physical stimulation to the just-noticeable differenceGustav Fechner费希纳1801 1887Extended Webers law(Fechners law)and founded psychophysicsWilhelm Wundt冯特1832 1920Establi

4、shed first laboratory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in 1879Hermann Ebbinghaus艾宾浩斯1850-1909Wrote On Memory in 1885,showing complex mental phenomena could be studiedBarry H.Kantowitz,Henry L.Roediger&David G.Elmes,Experimental Psychology:Understanding Psychological Research,P466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5二、实验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

5、认知心理学的区别二、实验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区别 普通心理学注重结果 实验心理学注重方法 认知心理学注重理论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6二、实验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区别二、实验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区别举例举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教材P317-318)艾宾浩斯创造了两个工具:无意义音节,他用两个辅音(consonant)字母和一个元音(vowel)字母形成一个无意义音节(CVC)。无意义音节作为识记的单位大致是相同的,这样便于控制学习材料的数量,并且使学习少受个人有关经验的影响。节省法(重学法)。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7三、实验方法与非实验方法三、实验方法与非实

6、验方法(1)实验方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实验方法可以“产生”新的现象;实验方法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8三、实验方法与非实验方法三、实验方法与非实验方法(2)非实验方法的特点:我们不能操纵自变量;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自然观察法(naturalistic observation)调查法(survey methods)个案法(case study)相关研究法(the correlational approach)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9四、实验范式(1)实验方法在各种心理过程以及各个心理学分之的研究中,具体表现为各种不同的

7、实验范式(the experimental paradigms)。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范式的另一种解释是哲学家T.S.孔恩提出的,是指科学发展的某一时期,在一个领域内某一理论为大家所公认,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它指导着这一时代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这个理论便称为范式。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0四、实验范式(2)加工水平效应(the level effect of processing)在非随意学习中(incidental learning),要求被试回答有关单字的各种问题:这个单字是用大写字母写的吗?(字型加工)这个单字是否与另外一个单字押韵?(语音加工

8、)这个单字能否归为动物一类?(语义加工)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1四、实验范式(3)某种实验范式实际上就是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它的设计一般有两种用途或目的。第一,为了使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第二,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新提出来的概念。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2五、实验中的各种变量(1)变量(variable)指的是可以在数量上或性质上改变的事物的属性。主试(主试(experimenter):):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资料。被试(被试(subject):):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做出反应。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3五、实验中的各种变

9、量(2)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定义: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自变量的种类:刺激特点自变量 环境特点自变量 被试特点自变量 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4五、实验中的各种变量(3)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定义: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因变量的选择及测量 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 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 因变量的敏感性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可能关系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5五、实验中的各种变量(4)额外变量或自变量混淆 有关变量(relevant vari

10、able):对因变量足以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无关变量(irrelevant variable):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额外的有关变量(extraneous relevant variable):简称为额外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在有关变量中,主试拟研究的变量叫做自变量,主试不拟研究的那些变量叫做额外变量。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6五、实验中的各种变量(5)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优点:做一项多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多个实验效率高;做一项实验研究比分别做多项实验研究易于保持控制变量恒定;也是最重要的,在几个变量同时并存的情况下所概括的实验结果比从几个单独实验所概括的结果

11、更有价值,更接近实际生活。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7六、The Science of Psychology Scientific research is often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basic and applied.Applied research aims at solving a specific problem such as how to cure bedwetting whereas basic research has no immediate practical goal.Are Experiments Too Far from Real

12、 Life?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8七、心理学规律的性质 R.S.武德沃斯和H.施洛斯贝格(1965)曾指出,虽然实验心理学注重实验研究的定量工作,但有一些重要的变量,它们的性质是质量的而不是数量的。心理学的成功不是看它与物理学多么相象,而是看它描述和解释人的行为有多好。为什么心理学的发展不能以物理学为标准呢?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9八、理论和实验的关系(1)ExperimentationLogicaldeductionsCExperimentalabstractionTheoreticalabstractionExperimentaldesignReal worldTheoryConcl

13、usionDataPredictions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20八、理论和实验的关系(2)The research cyclestart at Box 1 YesNoNoplanimplementwritereportthe research projectanalyseresultswere the aims ofthe researchsatisfactorily met?are findings animportant addition tocurrent knowledge?abandoncheck designand modify ifnecessary;re-runethicsc

14、ommitteeresearchproposal fundingevents in(social)worlddevelop aims orhypothesis from:ideas;review;replication;modification;refutation;clarification;extension;new ground Box 1researchworldsubmit report toeditorial boardmodificationof/support fortheorypublicationYes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21第二章 实验设计一、独立组设计一、独立组设计二

15、、组内设计二、组内设计三、混合设计三、混合设计四、单组后测设计四、单组后测设计五、单组前测后测设计五、单组前测后测设计六、固定组比较设计六、固定组比较设计七、事后回溯设计七、事后回溯设计八、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八、中断时间序列设计九、质的评鉴与研究九、质的评鉴与研究真实验设计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22一、独立组设计(1)(Independent Group Designs)定义:就是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each separate group in the experiment represents a different condition

16、 as defined by the level of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优点:一种自变量(或实验条件)不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因为每个被试只对一种自变量做反应。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23一、独立组设计(2)(Independent Group Designs)缺点:缺点:分配到各实验条件下的被试可能在各方面不是等同的,如果是这样,那不同实验条件造成的差异也可能是由于被试的差别引起的。克服方法:克服方法:随机组设计(随机组设计(random groups design)匹配组设计(匹配组设计(matched groups design)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24随

17、机组设计(1)(random groups design)The most common type of independent groups design in which individuals are randomly selected or randomly assigned to each group such that groups are considered comparable at the start of the experiment.随机组设计的逻辑是:如果两个组除了自变量以外所有的方面都相等,那么,这两个组在因变量上的差异则主要是由不同的自变量造成的。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18、 引论25随机组设计(2)(random groups design)随机分配(random selection)随机选择(random assignment)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26随机组设计(3)(random groups design)Loftus and Burns(1982)实验目的:考察暴力场面对人的记忆的影响。被试:226名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自愿参加者;随机分配到以下两组。组一:看带有暴力场面的电影 组二:看非暴力场面的电影 看完电影之后,要求两组被试回答25道关于电影中事件的问题。其中一道题非常关键:问被试在银行外面露天停车场踢球的男孩穿的足

19、球衫上的号码是多少。因变量是正确回忆出男孩运动衫号码的人数的百分数。结果:组一,4%;组二,28%。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27匹配组设计(1)(matched groups design)匹配被试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说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28匹配组设计(2)(matched groups design)三种理想的匹配方式:相同任务:如血压;根据血压进行分组;类似任务:如问题解决不同种类问题解决;相关任务:如智力测验问题解决。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29需要特征(demand characteristics)D

20、emand characteristics:the cues and other information used by participants to guide their behavior in a psychological study,often leading participants to do what they believe the observer(experimenter)expects them to do.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30安慰剂控制(placebo effect)Placebo effect:the improvement often shown in d

21、rug effectiveness studies when patients believe they have received a drug,although they have actually received an inert substance.The term comes from a Latin word meaning“to please,”and discovered by physicians.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31实验者效应(experimenter effects)Experimenter effects:the experimenters expectatio

22、ns that may lead them to treat subjects differently in different groups or to record data in a biased manner.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32双盲实验(double-blind experiments)Double-blind experiments:an experimental technique in which neither the subject nor the experimenter knows which subjects are in which treatment con

23、ditions.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33二、组内设计(Within group,Within-subjects design,Repeated-measures design)A design in which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is implemented by administering all the levels of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to each subject.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34选择组内设计的原因(优点)组内设计需要的被试较少。组内设计方便、有效。组内设计比组间设计更敏感。心理学的某些领域需要使用组内设计

24、,即组内设计用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最为理想。组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相同的自变量在组内设计和组间设计中造成的因变量的效果是不同的。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35组内设计的缺点 缺点: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将会影响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也就是实验顺序造成了麻烦。此方法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的差异。如果实验中每一种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则不宜使用组内设计。当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代表一种连续事件的延续结果时,不宜使用组内设计。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36克服方法 克服方法:完全的组内设计(complete within-subjects design)随机区组设计(bloc

25、k randomization)ABBA平衡法(ABBA counterbalancing)不完全的组内设(incomplete within-subjects design)所有可能的顺序(all possible orders)选择的顺序(selected orders)拉丁方设计(Latin Square)随机开始的循环排列 (Random starting order with rotation)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37完全组内设计(1)(complete within-subjects design)A type of within-subjects design in which

26、 practice effects are balanced by administering the conditions several times to each subjects such that results for each subject are interpretable.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38完全组内设计(2)(complete within-subjects design)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区组设计 (Block Randomization):):the most common technique for carrying out random assignment

27、in the random groups design;each block includes a random order of the conditions and there are as many blocks as there are subjects in each condition of the experiment.ABBA平衡法平衡法 (ABBA Counterbalancing):a technique for balancing stage-of-practice effects in the complete within-subjects design that i

28、nvolves presenting the conditions in one sequence followed by the opposite of the same sequence.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39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区组设计(Block Randomization)举例)举例(1)Sackheim,Gur和Saucy(1978)使用组内设计研究人的两侧面孔在情绪表达强度上的差异。早期的研究者发现,被试能够准确地区分呈现给他们的人类的6种基本情绪(快乐、惊奇、恐惧、悲伤、愤怒、和厌恶)的照片。Sackheim和他的合作者利用一个人的一侧面孔和其镜像重新构成一张完整的面孔的照片

29、。上图为三种实验材料。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40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区组设计(Block Randomization)举例)举例(2)给被试呈现如图所示的照片制成的幻灯片,要求被试利用7点量表评价每一张幻灯片的情绪的强度。每次呈现一张幻灯片,每张呈现10秒钟,然后给被试35秒钟进行评定。实验中的自变量为照片的形式(左侧构成,原始照片,和右侧构成),每位被试评价54张幻灯片:18张左侧构成照片,18张原始照片和18张右侧构成照片。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41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区组设计(Block Randomization)举例)举例(3)TrialCond.TrialCond.TrialCond.

30、TrialCond.TrialCond.TrialCond.1O10L19R28O37L46R2L11O20O29L38R47L3R12R21L30R39O48O4R13O22L31R40O49O5O14L23R32L41R50R6L15R24O33O42L51L7R16R25R34O43R52R8O17L26L35R44O53O9L18O27O36L45L54L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42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区组设计(Block Randomization)举例)举例(4)问题是,两种重新构成的照片在表现出的厌恶程度上是否相同。在本实验中,被试对左侧构成照片的厌恶强度评价明显高于对右侧构成照片的

31、厌恶强度评价。Sackheim等人用大脑半球的分化解释以上实验结果。通常,左半球控制身体的右侧,而右半球控制身体的左侧。因此,左侧构成照片反映的是右半球的控制,而右侧构成照片反映的是左半球的控制。对左侧构成照片情绪强度评价较高表明右半球在情绪的表达方面更为重要。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43ABBA平衡法(平衡法(ABBA Counterbalancing)(1)Trial 1Trial 2Trial 3Trial 4Trial 5Trial 6ConditionLeftOriginalRightRightOriginalLeftPractice effect(linear)+0+1+2+3+4+

32、5Practice effect(nonlinear)0+6+6+6+6+6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44ABBA平衡法(平衡法(ABBA Counterbalancing)(2)联系效果的线性增长;预期作用(anticipation effects)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45不完全的组内设计不完全的组内设计(incomplete within-subjects design)A type of within-subjects design in which each condition is administered to each subject only once and the order

33、 of administering the conditions is varied across subjects such that practice effects are neutralized by combining the results for all subjects.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46所有可能的顺序所有可能的顺序(all possible orders)实实 验验 顺顺 序序实实 验验 顺顺 序序1st2d3d4th1st2d3d4th123431241243314213243214134232411423341214323421213441232143413223

34、144213234142312413431224314321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47拉丁方设计和随机开始的循环排列Latin SquareRandom starting order rotationOrdinal positionOrdinal position1st2d3d4th1st2d3d4th12341234241323414321341231424123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48三、混合设计(三、混合设计(Mixed Design)混合设计是指在一个研究中有些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有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一般说来,如果一种自变量很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那么对这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

35、安排,其余的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大多数研究都不仅涉及一个自变量,而是多个自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49三、混合设计(三、混合设计(Mixed Design)举例)举例Johnson,Petzel,Hartney和Morgan(1983)用混合设计的方法比较抑郁者和非抑郁者的记忆成绩。他们假设,抑郁者比非抑郁者对于未完成的记忆任务的记忆效果更好。实验中,要求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完成20项记忆任务,其中,10项记忆任务在完成之前被打断。在全部任务完成后,要求被试回忆记忆任务的名称或尽可能多地描述记忆任务。被试变量是组间设计(depressed&nondepress

36、ed),任务类型是组内设计(completed&uncompleted)。Type of taskType of subjectCompletedUncompletedDepressedNondepressed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50四、单组后测设计 在单组后测设计中,只有一个实验组,对实验组只给予一次实验处理,然后通过测量得到一个后测成绩。设计的基本模式:X O X是研究者操纵或某种未知因素(研究者经过分析而推断的自变量)的处理,O是研究者操纵自变量引出的结果(后测成绩)或研究者观察到的结果。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51五、单组前测后测设计 单组前测后测设计是对单组后测设计的一种改进,它增加

37、了在实验处理前的测验,但还是只有一个实验组。设计的基本模式:O1 X O2 O1表示在接受处理X以前对被试进行前测,取得一项作为基线的观测值,X表示引入的实验处理,O2表示处理X后的测验。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52六、固定组比较设计 固定组比较设计又称静态组或整组比较设计。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被试,但因这两组被试在实验处理前就已经形成,故它不能使用随机化原则选择被试。基本设计模式:X O1 O2 O1为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后的反应效果;O2为不接受实验处理的控制组的反应效果。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53七、事后回溯设计 事后回溯设计是指所研究的对象是已发生过的事件。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需要设计

38、实验处理或操纵自变量,只需通过观察存在的条件或事实,将这种已自然发生的处理或自变量与某种结果或因变量联系起来加以分析,以便从中发现某种可能的简单关系。基本设计模式:X O X是自变量或实验处理,是研究者不能操纵或改变的;O是研究者观察到的结果。事后回溯设计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相关研究设计 准则组设计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54八、中断时间序列设计(interrupted time-series designs)时间序列设计(time-series design),基本上是借助多次重复测量的一种前测后测设计,这种设计的实质是对某个被试组或被试个体进行周期性的测量过程,建立反应的基线模式,并在这一时间

39、系列的测量过程中引进实验处理,随后用实施处理后在时间系列的观察中所得分数的不连续性,来表示实验处理结果。如果接受处理后的反应模式不同于基线模式,表示原先的反应模式的连续性受到中断,便可推断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自变量的作用所产生的。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55(一)简单中断时间序列设计(simple interrupted time-series design)简单中断时间序列设计是最基本的时间序列设计,基本上是一种单组前测后测设计。它与其他种类前测后测设计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比较组,并且不是仅有一次前测和后测,而是对一个实验组或一个被试进行周期性的一系列前测和后测。至于进行多少次前测和后测,要根据实验

40、研究的需要而设计。设计模式:O1O2O3O4O5XO6O7O8O9O10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56(一)简单中断时间序列设计(举例)(simple interrupted time-series design)英国工业疲劳研究组 如果工作时间从每天的10小时缩短到8小时,生产率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研究者以每小时的平均产量作为因变量指标。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57可能存在的问题可能不管工作时间是否缩短,都会出现生产率提高的现象。如上图所示,在实验处理(工作时间缩短)之前,已经出现了向上倾斜的趋势,这种趋势不管有没有处理的作用都会持续。除了每天工作时间长短的变化外,可能还有其他变量影响到每小时的平

41、均生产量。数据的效度有限。由于对研究项目的特殊兴趣,很可能在接受处理后,对生产效率的记录更为准确。很可能产生“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58(二)复合中断时间序列设计 复合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基本上是简单中断时间序列设计的延伸,在研究设计过程中,增加一个没有接受过实验处理的比较组,以提高中断时间序列设计的功能。复合中断时间序列设计的模式如下:O1O2O3O4O5XO6O7O8O9O10O1O2O3O4O5O6O7O8O9O10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59(三)时间中断序列设计存在的问题 库克和坎贝尔(Cook&Campbell,1979)提出中断时间序列

42、设计的缺点:许多处理并不是迅速实施的,它们逐渐散播到总体中。因此,处理后的因变量的任何变化可能缓慢得使人观察不到;许多作用并非是即时产生的,而是延滞性的,何时出现也无法预期;时间序列设计的统计分析相当复杂;数据收集较难。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60第三章第三章 心理物理学方法心理物理学方法PSYCHOPHYSICAL METHOD感觉阈限的测量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测量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信号检测论色子游戏人对信号刺激的觉察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有无法评价法心理量表差别阈限法、等距量表与Fechner定律数量估计法、比例量表与Stevens定律心理物理判断的相对性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与

43、顺序量表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61心理物理学(心理物理学(1)Psychophysics 定义:就是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物理量是指对身体各感官的刺激;心理量是指各种感觉或主观印象。亮度(luminance)明度(brightness)强度响度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62心理物理学(心理物理学(2)Psychophysics 心理物理学的先驱是G.T.Fechner(1801-1887)。Fechner通过对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之间的数量关系的长期研究,发展出了测量感觉的基本方法。一百多年来,心理物理学方法不断发展,但它的中心问题仍然是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问题。心理物理学方

44、法所处理的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感觉阈限的测量;阈上感觉的测量,也就是心理量表的制作。自从本世纪50年代,W.P.Tanner,Jr.和J.A.Swets把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SDT)引入心理学领域以来,又为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有力工具。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63一、感觉阈限的测量一、感觉阈限的测量 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史专家Edwin G.Boring(1950)认为对内部感受(internal impression)(the psycho of psychophysics)与外部世界(the physics of the psychophy

45、sics)之间关系的测量方法的引入,是科学心理学开始的一个标志。这主要是因为科学家使用心理物理学的方法提出了第一个心理现象的精确定律(mathematical laws),尽管这个定律不一定那么完美。首先,测量感觉是非常困难的,我们不能象测量石头的重量或光的强度那样来测量感觉。其次,内部判断与作用于感受器的物理量之间并不是完全一对一的。因此,我们必须把物理刺激及其引起的感觉区分开。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64(一)感觉阈限(一)感觉阈限(1)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被叫做绝对阈限(absolute threshold)。按照这种说法,低于绝对阈限的刺激强度我们总是感觉不到的,而高于绝对阈限的

46、刺激强度我们总是能感觉到的。有50%的次数能引起感觉,50%的次数不能引起感觉的那一种刺激强度。(操作定义)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65(一)感觉阈限(一)感觉阈限(2)表表1 某些近似的觉察阈限某些近似的觉察阈限感觉种感觉种类类觉察阈限值觉察阈限值视 觉清晰无雾的夜晚30英里处看到的一只烛光听 觉安静条件下20ft.处表的滴答声味 觉一茶匙糖溶于8L水中嗅 觉一滴香水扩散到三室一套的整个房间触 觉一只蜜蜂的翅膀从1cm高处落到你的背部 *引自引自Schiffman(1996),这些阈限值仅作示意用。),这些阈限值仅作示意用。1ft.=30.48cm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66(一)感觉阈限(一)

47、感觉阈限(3)差别阈限是有50%的次数能觉察出差别,50%的次数不能觉察出差别的刺激强度的差别。差别阈限值也称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j.n.d)。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67(一)感觉阈限(一)感觉阈限(4)1846年E.H.Weber发表了他关于重量差别阈限的研究,系统地阐明了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一个常数,通常用 I/I=k 表示。在这里,I代表差别阈限,I代表标准刺激强度,k是小于1的常数。K也称作韦伯比例或韦伯分数。不同感觉道的韦伯分数是不同的。后来,Fechner把这个 关

48、于差别阈限的规律称为韦伯定律(Weber Law)。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68(一)感觉阈限(一)感觉阈限(5)表表2 最优条件下各种感觉道的韦伯比例最优条件下各种感觉道的韦伯比例 感感 觉觉 道道韦韦 伯伯 比比 例例 音高/2000Hz1/333 重压觉/400g1/77 视明度/100光子1/62 举重/300g1/52 响度/100dB,1000Hz1/11 橡胶气味/200嗅单位1/10 皮肤压觉/5g/mm21/7 咸味道/3mol/L(3克分子/公升)1/5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69(一)感觉阈限(一)感觉阈限(6)韦伯定律的主要贡献 第一,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辨别能力的指标。第

49、二,可对不同感觉道的感受性进行比较。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70(二)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二)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 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有三种 最小变化法 恒定刺激法 平均差误法 学习者应特别注意这三种方法的实验程序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711、最小变化法(、最小变化法(1)最小变化法的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地小,目的是系统地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每个系列的转折点就是该系列的绝对阈限。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721、最小变化法(、最小变化法

50、(2)当用最小变化法进行实验时,被试会产生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所谓习惯误差就是指被试因习惯于由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而对新的刺激作了错误的判断。期望误差是指被试因过早期望将要来临的刺激而导致错误的判断。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731、最小变化法(、最小变化法(3)abba实际无感觉报告无感觉报告有感觉实际有感觉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742、恒定刺激法、恒定刺激法 刺激通常都由57个组成,在实验过程中维持不变,因而这种方法叫做恒定刺激法。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的概率达到95%左右,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的概率只在5%左右。各个刺激之间的距离相等,与最小变化法不同的是,恒定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北京大学吴艳红实验心理学讲义(上)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