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述口述 读写读写 超文本超文本-谈语言与感知方式关系的演变谈语言与感知方式关系的演变胡壮麟胡壮麟引言引言人类的知识是个体和群体对世界长期观察、体验、分析和理解,也是互相交流和传递的过程.“口述”(orality)“读写”(literacy)超文本(hypertext)语音符号和文字符号 Claude Levi-Strauss:野性的思维 Jack Goody 和Ian Watt:“读写文化的后果”Marshall McLulan:戈德堡的银河 Eric Havelock:“柏拉图全集序”Walter Ong,1982.Orality and Literacy:The Technologizi
2、ng of The Word口述和读写:词语的技术化2Walter Ong 的基本观点的基本观点21 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目的和方法。口述文化和读写文化之间存在根本的差异。不把口述看作是人类经验中最自然的方式是错误的。共时和历时 人类的心理文化的进化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原生性口述文化;(2)手稿文化;(3)印刷文化或打印文化;(4)次生性口述(secondary orality)文化(电子通信/超文本)口述和读写的二分研究,以及对从一个方面向另一个方面演变的不同阶段的研究,给我们确立了一个参照框架,使我们在此框架中能更好地不仅懂得原始的口述文化,和随后的读写文化也懂得使书写达到新高度的印刷文
3、化,也懂得建立于书写和印刷两者之上的电子文化。在这个历时的框架在这个历时的框架中,过去和现在,荷马和电视,可以相互中,过去和现在,荷马和电视,可以相互生辉。生辉。(Ong 1982:2)22 声音和词。声音和词。“声音比其他可感受事物更为实在地存在着,而且是更为短暂的。”“语言是口述现象。”“声音是在失去存在的过程中存在。”e.g.existence在口述文化中,将词语限制于声音不仅决定表达方式,而且决定思维过程。2.3 对比口述(声音主导)口述(声音主导)读写(视觉主导)读写(视觉主导)累积的/并列的 附属的/主从的积聚的 分析的重复的 线形的保守的/传统的 实验的接近人类现实世界 抽象的争
4、论的语气 超脱的客观的语气 移情的/参与的/修辞的 哲学的原状稳定的 动态的 情景的 远离的 In the beginning God created heaven and earth.And the earth was void and empty,and darkness was upon the face of the deep;and the spirit of God moved over the waters.And God said:Be light made.And light was made.And God saw the light that it was good;an
5、d he divided the light from darkness.And he called the light Day,and the darkness Night;and there was evening and morning one day.3“大分水岭大分水岭”理论理论 口述和读写的二分法:“原始的”和“文明的”,“简单的”和“进步的”,“前逻辑的”和“逻辑的”,“前理性的”和“理性的”,“前分析的”和“分析的”,“神话史诗的”和“逻辑实证的”,“传统的”和“现代的”,“具体的”和“科学的”,“口述的”和“视觉的”,“前读写的”和“读写的”。用耳朵的人(ear people
6、)和用眼睛的人(eye people).31 口述领先口述领先“声音中心主义”(phonocentrism)。柏拉图在菲德拉斯中对拓斯说:“你的发明会在学习者中引起健忘,因为他们不再需要培养记忆的能力,他们会依靠文字而不是记忆。你的门徒看到很多东西,却学不到什么。”柏拉图:文字是非人性的,它试图将现实中本应属于大脑中的东西置于大脑之外;文字摧毁了记忆;书面的文本基本是没有反应的;书面的词语不能为自己辩护;大量书籍的出现使人们不勤奋了。语言学家 Saussure:口述言语的第一性 文字只是口语言语的补充 Henry Sweet:词语不是字母构成的,而是由功能性语音单位或音素构成的。Leonard
7、 Bloomfield:“书写不是语言,仅仅是记录语言的一种方法。”(1933:p.219)Rousseau:”书籍教我们谈我们一些全不知晓的事情。书写会通过让作者与他们的文本分离的方法而 非人性化。亚马逊河的居民们与猴子声。中西部非洲的Songhai部落:taste kinship,smell witches,and hear the ancestors)澳大利亚土著人”:听觉是知识的基础。Dreaming tracks Claude Lvi-Strauss:孩子学习书面语丧失了天真无邪,被异化了。汉语文化“耳提面命,耳熟能详”“听君一席言,胜读百年书。”“朝闻道,夕死可矣!”“知无不言,言
8、无不尽”,“言出法随”,“广开言路”,“言犹在耳”,“听天由命”,“听政”。3.2 读写领先读写领先“书写中心论书写中心论”(graphocentrism)“眼睛中心论眼睛中心论“(ocularcentrism)亚里士多德:“在所有感觉中,只能相信视觉。”在许多有文字的文化中,文字比言语的地位高,是规范语言的标准。Marshall McLuhan:“印刷是一剂变形药,具有将它的假设凌驾于每一个知觉层面的力量。”“随着印刷词语的出现,西方生活方式的视觉方式比任何以往社会所经验的方式增加得快。”Derrida:书写“不是对口语词语的补充”,它突出言语和书写方式的情感共鸣。Trubshaw:视觉是现
9、代文化中主要的感觉方式。I see what you mean.Edmund Carpenter:“文字像交响乐的指挥一样,把各种感觉融合在一起。它把视觉尊奉到只有它才信得过的程度。所有真理要符合能观察到的经验。视觉是最高的,所有其他感觉臣服于它”We see eye to eye“bright”,“brilliant”at first sight;What does she see in him?视觉与理解和知识:insight,idea,illuminate,light,enlighten,visible,reflect,clarity,survey,perspective,point o
10、f view,vision,observation,show,overview,farsighted英语习语 Seeing is believing,Believe half of what you see and nothing of what you hear,See for yourself,Let me see,Theres more to this than meets the eye,I couldnt believe my eyes,Ill believe it when I see it with my own eyes 等。汉语文化“百问不如一见”,“眼见为实”。对于事物的认
11、识和看法:“见解”,“眼光”,“眼界”,“眼力”。,“观察”,“观点”,“观测”,“观念”,“观摩”,“观止”。“见多识广”,“见仁见智”,“见所未见”,“见微知著”,“见证”,“眼尖”,“视察”,“视角”,“视线”生活经验:“见教”,“经风雨,见世面”4连续体理论连续体理论“连续体”(Continuum)理论各种媒体,即感知方式之间存在一种不间断的动态的互动。口述 读写两分法或两极化把感知方式变异的解释简单化了。-口述文化:小规模的,农村的,社团的,非个人主义的,权威性的,随俗从众的典型,-读写文化:大规模的,城市工业的,个人主义的,异化的和理性的典型。David Olson 和 Angel
12、a Hildyard:读写在发展智力方面的关键作用。Harvey Graff:两极化的对立排除了对语境的理解。非读写社会中的人们与读写社会的人们相比,在思想方法上不一定有根本的不同。在一个社会中可以有种种认知方式。甚至个体在使用这些方式时应视情景而异。(Chandler,1995)汉语文化“所见所闻”“耳聪目明”“耳目一新”“耳濡目染”“现身说法”5.超文本超文本 电话,无线电,电视,录音带,和种种电子技术 超文本,互联网,万维网等新型信息技术 电子时代=“次生性口述”时代Ong 的具体观点 言语表达的电子转换深化了词语对空间的承诺,这是由书写所模仿的和印刷所加强的空间。它带来了对新时代的意识
13、。电子录音的访谈产生的是千万套会“讲话”的书籍或文章,此前不可能印发这么多。,在计算机终端上写文章正在替代旧的打字形式,事实上今后所有的印刷都会依赖这样那样的电子设备。原生性口述与次生性口述的异同 相似:参与者的神秘性,社团意识的形成,着重现时性,甚至使用套话。差别:次生性口述所生成的社团比过去要大得多;原生性口述文化很少有机会内向,而只能转为外向;次生性口述文化因为已经变为内向,而需要外向;自发性与分析性反映;封闭性:受众的变化.6讨论讨论6.1 大分水岭理论的片面性 连续体 记忆与信息爆炸;人们在认识世界时,对口述或读写的选择因人因时因地而异。6.2“超文本=次生性口述”?无声电影有声电影
14、中文字幕电视:视听兼顾;现实世界可视电话多媒体的(multimedia)和多语式的(multimodality),不必非得突出其口述性方面。Trubshaw(2003):所有大众媒体,包括互联网,采用了与口语文化相异的修辞风格。6.3 质疑Ong:An oral culture has no texts.?音响文本Derrida:There is no linguistic sign before writing 柏拉图的基本观点?-对文字的否定 -在理想国中排除诗人的地位6.4 其他感知方式?触觉部分地摧毁了认知过程中的内部性 盒子与打洞“the technologizing of the
15、word”中的“技术化”-从原生性口述向读写的过渡 -从读写向超文本的过渡“技术化”动手能力“触觉/肤觉”认知 认知方式 听觉视觉触觉 嗅觉 味觉 口述 读写 技术化 超文本6.5 深远意义(1)口述方式是权威的:圣经;论语;史记 毛主席语录测谎仪和黑盒子(口述)语言规划:义务教育(读写)6.2 深远意义(2)外语教学:听说读写四个技能的关系 (?快速阅读)教育部的大学英语改革 学习风格:audial,visual,hands-on 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马箭飞:“由于语言交际中,包括听说技能的口头交际占据大量幅度,听说技能被看作是语言技能综合运用的标志性技能。外语教学所谓的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就是源于这样一种对技能训练的认识。”“但语言各技能中的阅读技能从接受、输入角度是最容易被接受的,所以从读入手,以听说为重点的技能培养方式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教学模式。“谢谢大家!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