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同坐小竹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同坐小竹排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同坐小竹排是一首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童谣。“竹 排”是将许多竹子并排扎结而成,放入水中漂浮,用来乘人载物。 竹排由一人撑竹竿扎于水底,用力推,使竹排顺水漂行。歌曲四三 与四二变换拍子。结尾前运用大量的衬词表现孩子们在水上漂浮时 无拘无束的快乐心情,较完美地体现了儿童得意、自豪的神情。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学会歌曲同坐小竹排,体会三拍子与二拍子 的节奏,帮助学生体验节拍的强弱规律,能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同时增强他们身体的协调性,提高学生对变换拍子的反应能力。 2、 情感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壮乡美丽
2、风光,山美、水美、唱出 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祖国的锦绣山河。 3、 过程与方法:本课创设了情景贯穿教学,构建创设的情境, 通过律动、声势动作、打击乐器、表演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 的兴趣就会高涨。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2 学会歌曲同坐小竹排。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歌曲中变化拍子的学习。 教学准教学准备:备: PPT 课件、打击乐器、竹排、竹竿、头饰、长瑶鼓、钢琴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和老师一起律动进教 室。 (设计意图:播放歌曲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 气氛中自然地进入学习过程,为本节课的教学作良好的铺垫。)
3、 (一)组织教学。(一)组织教学。 创设情景,律动感受彝族火把舞,引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 家,有 56 个民族,我们的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 (二)(二) 走进壮族,了解壮族的风土人情。走进壮族,了解壮族的风土人情。 (随着刘三姐的山歌好比春江水跟随老师一起律动。) 1、 壮族的风景、建筑特点。 2、 壮族的服饰特点。 3、 壮族的重要节日。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壮族美丽风景等,对壮族认识了解,能 更好学习理解歌曲。) (三)学习歌曲。(三)学习歌曲。 3 揭示课题,聆听范唱。(请学生坐上“小竹排”。) 1、了解竹排。(课件和道具出示竹排、竹竿。) 2、提问:歌曲中有一个字出现一壮族
4、方言,是什么字呢? 生: 3“蟹”在壮族方言中的读音 。(课件出示) 4、复听歌曲。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还隐藏着一个小秘密,我们把它听出 来,好吗? 3/4 | 嗨哟哟 嗨哟哟 嗨哟哟 嗨哟哟 2/4 | | | 嗨 哟 嗨 哟 赛 - 赛 - 5、朗读歌词 (1)加入声势动作拍手、拍髋骨。体验歌曲中不同的拍子。 (2)加入打击乐器,朗读歌词,让学生掌握 3/4 拍和 2/4 拍的力度 关系,三拍子强弱弱以及二拍子强弱的变化。 6、再次聆听歌曲。 (1)教师用钢琴带唱歌曲。 (2)教师带唱歌曲,演唱歌曲,加入动作。 (3)创编新动作,学习动作,演唱歌曲。 (4)加入打击乐器,完整地表现歌曲。
5、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设计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征,使枯燥乏味的音 4 乐知识讲解变为兴趣盎然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和 掌握,三拍子强弱弱以及二拍子强弱的节奏。以此突破难点的教 学,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习 到了知识。) (四)表演(四)表演 1、对唱。(加入动作) 2、播放蒙古族,傣族,瑶族音乐,请学生表演,老师表演。 (让全部学生戴上壮族头饰。)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1、采用个人、分小组对唱学习的方式,既能发挥集 体的智慧,又能让学生各展才能。2、 通过几个民族舞蹈的表演, 让学生感受各民族的不同民族风情。) (五)拓(五)拓展展: 师:来到壮族,
6、老师就想起壮族非常有名的民歌手,她就是刘 三姐。我们现在一起欣赏刘三姐的唱歌的片段。(视频:刘三姐片 段)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扩大学生的音乐视 野。) (六)小结(六)小结: 今天我们同坐小竹排,游览了壮乡的美丽风光。壮乡山美、水 美、歌更美。希望同学们能了解祖国的锦绣山河,了解各族的风土 人情。竹排也靠岸了,我们也上岸吧。 (七)课后反思:(七)课后反思: 5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情境设计到位,能为教学达成起到很好的 作用。用一个情境来贯穿教学始终,利用构建创设的情境来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高涨,对活动的参与性便会非常 高,整堂课的气氛也随之很活跃在一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 动了,这堂课也就是成功一半了。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随时调整自已的教学策 略,使我们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教 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审美的愉悦,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感 动。让音乐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 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