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与繁荣 魏晋至隋唐 考纲解读 考点 考纲 主要内容 高考示例 中央集权制度的成熟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唐朝藩镇割据 2017 课标 ,26 2017 课标 ,25 2017 江苏单科 ,3 2016 课标 ,25 2015 四川文综 ,2 2015 广东文综 ,13 2014 江苏单科 ,21(1)(2)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1)曲辕犁 ;翻车、筒车 ;均田制 (2)灌钢法 (3)柜坊和飞钱 ;坊市制 度 ;市舶使 2017 课标 ,26
2、 2017 课标 ,26 2016 江苏单科 ,3 2016 海南单科 ,6 2015 江苏单科 ,4 2014 重庆文综 ,3 “ 三教合一 ” 及科技文化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1)“ 三教合一 ” (2)雕版印刷术、火药、齐民要术 (3)书法成为艺术 ;绘画理论形成 (4)唐诗 2017 北京文综 ,14 2016 课标 ,24 2016 课标 ,26 2014 课标 ,25 2014 江苏单科 ,3 2014 天津文综 ,2 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内容较少 ,不单独列入目录 ,相关知识放入本单元。 分析解读 魏晋南北朝时期 (220 5
3、89 年 ),中国古代文明承上启下 ,继往开来。隋唐时期 (581 907 年 ),中国古代文明到达了繁荣阶段。这一时期 ,隋唐文明传播四方 ,对东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命题规律 :(1)从题型看 ,多为选择题 ,科举制方面有可能命制非选择题。 (2)从内容看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曲辕犁、火药、书画艺术等属于考查的重点 ,尤其是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多个省份曾多次考查 ,复习时要尤为注意。 (3)从形式看 ,原始材料、图片、表格的运用较多 ,多以 此创设新情境。 (4)从难易度看 ,本单元没有太多难点 ,考查内容也相对简单。 备考建议 :本单元内容相对琐碎 ,注意归纳整
4、理本单元知识的基本线索和内容 ,紧扣 “ 成熟 ” 这一特征 ,把分散的内容串联起来。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命题探究 五年高考 考点一 中央集权制度的成熟 1.(2017 课标 ,26,4 分 ) 记述 出处 “ 秦王 (李世民 )与薛举大战于泾州 ,我师败绩 ” 旧唐书 高祖本纪 “ 薛举寇泾州 ,太宗 (李世民 )率众讨之 ,不利而旋 ” 旧唐书 太宗本纪 “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 ?刘文静 (唐朝将领 )及薛举战于泾州 ,败绩 ” 新唐书 高祖本纪 “ 薛举寇泾州 ,太宗为西讨元帅 ,进位雍州牧。七月 ,太宗有疾 ,诸将为举所败 ” 新唐书 太宗本纪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
5、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答案 C 2.(2017 课标 ,25,4 分 )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 ,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 ,甚至由宰相主持 ,皇帝亲自参与 ,这 反映出官修史书 ( )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答案 C 3.(2017 江苏单科 ,3,3 分 )唐初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 :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 ;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
6、下降 ,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 )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答案 C 4.(2016 课标 ,25,4 分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 用的察举制 ;经魏晋九品中正制 ,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答案 D 5.(2015 四川文综 ,2,4 分 )“ 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 ,在东汉亦属少府 ,虽典机要 ,而去
7、公卿甚远。魏晋以来 ,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 ,居真宰相之任。 ” 这段话意在指出 ( )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 ,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答案 C 6.(2015 广东文综 ,13,4 分 )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 ,有朝臣说 :“ 事不出中书 ,是为乱政。 ” 由此可知 ,该朝臣 ( )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 答案 C 7.(2013 江苏单科 ,3,3 分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 :“ 凡未加盖 中书门下之印 , 未经政事
8、堂议决副署 ,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 ,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 ,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 这里所谓 “ 违制 ” 的论断 ,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答案 A 8.(2014 江苏单科 ,21,6 分 )(节选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郡举贤良 ,对策百余人 ,武帝善助对 ,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 ?, 并在左右。 ? 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 (平民 ),数年至丞相。开东阁 ,延贤人与谋议 ,朝觐
9、奏事 ,因言 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 ,? 大臣数诎。 汉书 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 ,或诬告 (宰相 )祎之 ,? (武 )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 (审问 )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 ,祎之曰 :“ 不经凤阁 (中书省 )鸾台 (门下省 ),何名为敕 ?” 则天大怒 ,以为拒捍制使 ,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 刘祎之传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 ,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3 分 ) (2)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 “ 敕书 ” 。 (3 分 ) 答案 (1)举措 :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 ;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 ;令其诘难大臣。 (
10、2)说明 :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 ,门下省审议 ,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 9.(2014 安徽文综 ,37,28 分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 ,与其他国家相比 ,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 ,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 ,从本质上来说 ,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 ,如四根“ 支柱 ” 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 “ 大厦 ”, 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 ,日渐趋于精致完善 ,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上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12 分 ) (2)结合所学知
11、识 ,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 (16 分 )(要求 :联系 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言之成理即可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答案 (1)郡县制度 :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尊儒制度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 ;科举制度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国有专营制度 :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 ,扩大中央财政收入 ,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2)要求 :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言之成理即可。 等次 论述 第一等 观点明确 ,有
12、概括性表述 ;史实正确 ,并能充分支持观点 ;论证充 分 ,逻辑严密 ,表述清楚 第二等 观点明确 ,表述较充分 ;史实基本准确 ,尚能支持观点 ;论证较完整 ,表述清楚 第三等 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 ;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 ;表述不清 教师用书专用 10.(2016 北京文综 ,13,4 分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 ,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 ,因其态度恶劣 ,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 ,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 ) A.汉长安 B.唐长安 C.宋汴梁 D.元大都 答案 B 11.(2015 北京文综 ,13,4 分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 贿赂企图兼
13、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 ,并下诏 “ 锷可兼宰相 ”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 ,驳回诏书。由此推断 ,给事中隶属于 ( )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答案 A 12.(2014 北京文综 ,15,4 分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 ,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 )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 300 年 ,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 ,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 369 位宰相中有 83%来自北方 ,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
14、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 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答案 C 13.(2013 福建文综 ,17,4 分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 :“ 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 ,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 ,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 ? 九十高龄之后 ,即便考中又怎么样 ?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 该材料 (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答案 C 14.(2013 安徽文综 ,37,6 分 )(节选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5、 后 (武则天 )欲以武三思为太子 ? 二人 (狄仁杰与王方庆 )同辞对曰 :“? 姑侄与母子孰亲 ?陛下立庐陵王 (武则天儿子李显 ),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 ;三思立 ,庙不袝 (新死者附祭于先祖 )姑。 ” 后感悟 ,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 ,后匿王帐中 ,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 ,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 ,曰 :“ 还尔太子 !” 新唐书 狄仁杰传 (1)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材料一中使武则天 “ 感悟 ” 的历 史因素。 (6 分 ) 答案 (1)父系血缘关系或 “ 家天下 ” 政治等 ;礼乐制度等。 考点二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1.(2017 课标 ,26,4 分 ) 土地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