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内容 什么是广域产业集群?什么是广域产业集群?大上海都市圈为什么需要广域产业集群?大上海都市圈为什么需要广域产业集群?大上海都市圈如何推进广域产业集群?大上海都市圈如何推进广域产业集群?聚集一般产业集群广域产业集群超广域产业集群产业不集群同一城市同一都市圈不同都市圈相关企业之间存在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密切 相关企业之间没有专业化分工与密切合作分散相关企业、政府、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形成一个有机体(产业集群)所谓的“广域产业集群”是指都市圈空间范围内都市圈空间范围内的产业集群。也就是在同一个都市圈内,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最终产品生产商、原料供应商、中间品和专业服务提供商、相关产业领域的企业、企业、
2、政府以及其它机构政府以及其它机构如高校、研究机构、职业培训机构以及行业协会行业协会等,基于产业关联和产业链整合发展,以及产业内部联系和都市圈地域及经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和协调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布局特征的产业集聚体。广域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提升都市圈内产业的竞争优势 推动都市圈范围内的区域创新 接近市场,有利于营造世界级企业集团 获取更大规模的正外部性 降低大量的交易成本 具有都市圈效应三类钢铁产业集群的例子 一般产业集群(唐山钢铁产业集群)(在唐山市,目前共有钢铁联合企业57家,总计年生产能力约在3500万吨。)广域产业集群(大上海都市圈钢铁产业集群)(在大上海都市圈,有重点钢
3、铁企业10家,2006年粗钢产量为5627.88 万吨。)超广域产业集群(宝钢与大上海都市圈外的钢铁企业合作)(宝钢与八钢、马钢、邯钢、济钢、包钢的兼并与合作联盟)大上海都市圈需要广域产业集群源于 中国特色(大上海都市圈的主导产业现状:大的产业层面存在较高的相似程度,但在具体的产品层面则基本不存在同构问题)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大上海都市圈的制造业存在产业同构坏的结果好的结果近年来,有学者研究认为大海都市圈的制造业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问题,如在大上海都市圈内部,纺织与服装、电气电子、机械仪表、食品、日用品等轻工业普遍是各个地区的强势产业(梁琦,2004)。产业集群引起地方产业同构,导致过度竞争,从而
4、使集群地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和萎缩,甚至整个区域经济消亡,在浙江产业集聚地区中,嵊州的领带产业、台州的日用塑料和制鞋业等,由于存在较为严重的过度竞争,表现出增长缺乏后劲,有的已经萎缩(浙江省企业调查队,2003)产业同构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陈建军,2004);产业同构造成的过度竞争是由于缺乏创新,这种现象仅存在技术层次较低的行业,从区域经济整体上来说,产业集群有利于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产业升级(梁琦、詹亦军,2005)。我们利用丹尼尔.B.克雷默1942年提出的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SSM)对上海大都市圈的各个城市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城市城市行业
5、行业产值百分比产值百分比()()结构分量结构分量P P(亿元)(亿元)竞争力分量竞争力分量D D(亿元)(亿元)P+D(亿元)(亿元)总体贡献总体贡献(亿元)(亿元)上海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9.28 952.9432.33985.27237.7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5.78 255.6447.29302.93苏州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2.18690.34576.891267.23398.38 纺织业9.98-90.9-3.48-94.38杭州 纺织业14.05-38.07217.37179.30 33.83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0.58
6、180.83-99.1681.67 无锡 纺织业13.68-83.26-31.47-114.7322.57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9536.34158.69195.03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0.84 168.37-48.37 120.00 南京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8.01-22.6584.2961.6416.5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7.18331.73-329.022.7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9.5545.82-76.65-30.83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1118.778.3997.09嘉兴 纺织业17.28-30.00 12.50
7、-17.50 7.6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2.45-20.52 25.92 5.40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11.75 13.07 41.03 54.10 化学纤维制造业10.80-15.87 49.92 34.05 湖州 纺织业25.64-26.63-17.34-43.97-14.1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0.88-5.39 0.37-5.02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8.90-1.93-24.29-26.22 大上海都市圈主导行业贡献程度比较大上海都市圈主导行业贡献程度比较舟山 农副食品加工业49.04-11.38 31.24 19.86 12.70 专用设备制造业13.38-0
8、.44 15.20 14.7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1.07 1.09 7.77 8.86 绍兴 纺织业37.53-98.62136.0737.4514.05宁波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3.34-5.88 109.68 103.80 20.19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1.51 59.28-34.23 25.05 通用设备制造业8.08 7.83 34.97 42.80 南通 纺织业20.39-44.30-30.81-75.11-16.07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1.68-19.95 22.84 2.89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14-5.67-7.75-13.42 常州 纺织业1
9、4.21-35.89 8.82-27.07-5.97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0.98-10.08-5.33-15.41 通用设备制造业10.42 11.52-82.81-71.29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64 8.67 66.95 75.62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8.56 87.41-76.59 10.82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8.37-3.45-2.03-5.48 扬州 化学纤维制造业14.00-29.59-20.60-50.19-15.85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3.39-2.56-2.24-4.80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0.44 19.32-64.18-44.8
10、6 纺织业8.52-12.41-11.42-23.83 通用设备制造业8.38 3.81-21.36-17.55 城市城市行业行业产值百分比产值百分比()()结构分量结构分量P P(亿元)(亿元)竞争力分量竞争力分量D D(亿元)(亿元)P+D(亿元)(亿元)总体贡献总体贡献(亿元)(亿元)大上海都市圈优势行业比较大上海都市圈优势行业比较城市城市行业行业产值比重产值比重()()产业结构分量产业结构分量P竞争力分量竞争力分量D总偏离量总偏离量P+D上海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9.28952.9432.33985.27苏州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2.18690.3457
11、6.891267.23杭州纺织业14.05-38.07217.37179.30无锡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9536.34158.69195.03南京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1118.7078.3997.09嘉兴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11.7513.0741.0354.10湖州医药制造业6.05-0.5619.3318.77舟山农副食品加工业49.04-11.3831.2419.86绍兴纺织业37.53-98.62136.0737.45宁波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3.34-5.88109.68103.80南通通用设备制造业7.67 3.87 1.54 5.41 常州专用设备制造
12、业7.55-11.9120.698.78扬州专用设备制造业5.32-4.16 4.52 0.36 我们发现在大上海都市圈城市间的确存在产业同构问题,而且在都市圈范围内具有竞争力。这样的产业“同构”带来什么后果?大上海都市圈制造业产值比重前十位产业在全国的竞争力情况大上海都市圈制造业产值比重前十位产业在全国的竞争力情况 (亿元)(亿元)行业行业产值比重产值比重增长分量增长分量结构分量结构分量竞争力分量竞争力分量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5.69%1435.04 1028.20 1429.6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9.03%1249.94 508.48 58.1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
13、业7.07%1213.80-149.04 123.9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6.82%1133.06-35.76 84.7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6.61%911.67 403.32 18.89 通用设备制造业6.41%985.94 118.36 87.19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4.10%796.30-254.35 54.79 金属制品业3.72%682.65-176.52 74.41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3.44%450.00 137.07 130.25 在上海大都市圈“产业同构”程度很高的一些产业,在全国都表现出很高的竞争力,这说明“产业同构”并没有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这样的
14、产业“同构”很可能要继续下去。高汝熹及其合作者近年来就大上海都市圈结构、功能及产业同构问题,作了一系列比较系统的研究,认为产业同构造成竞争局面,有利于区域竞争力的提高,并对制造业产品中同构程度最高的电子与通信产品、交通运输设备、石化产品、纺织产品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大上海都市圈的制造业在大的产业层面存在较高的相似程度,但在具体的产品层面则基本不存在同构问题,产业同构的表象揭示了在都市圈内部存在紧密的产业内分工,在某些行业还形成了事实上的产业链的垂直分工,这使得都市圈的产业同构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促进地域经济联系、形成跨行政区域的合作关系的重要基础,为广域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创造了条件。都市圈的基本特
15、征:圈层结构 核心城市 有机体大上海都市圈具有发展广域产业集群的必然性 大的产业层面存在较高的相似程度,而具体的产品层面则基本不存在同构问题(在大上海都市圈内部存在紧密的产业内分工)大上海都市圈是中国目前发育最好的一个都市圈,圈内各城市形成一个关系密切的有机体。市场竞争压力(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和本地市场的竞争压力)强有力的市场需求推动 资源、能源、环境、运输等愈来愈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在某些行业已经具备广域产业集群的元素 广域产业集群的产业选择基准(并不是所有行业都需要广域产业集群):产业链长 资金投入大 技术含量高 重置成本大 市场依赖程度大 资源消耗多(对环境危害大)目前上海最具有广域产业
16、集群元素的产业:钢铁、汽车、石化、IT等产业 广域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是集群内部企业分工以及集群之间分工合作的结果,集群的组织形式也随着分工专业化的发展而不断演化。大上海都市圈建设广域产业集群有三种途径:企业间结成战略联盟 基于产业链分工纵向一体化 以大企业为龙头兼并组合形成大企业集团 广域产业集群横向一体化过程(由于都市圈内各个城市的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和生产传统、地方文化使这个城市形成了与另一个城市不同不同的产品专业化分工的产品专业化分工,从而专门生产少数几种产专门生产少数几种产品品。这样各个城市都只生产不同的少数产品,各个城市成为特定产品的生产基地特定产品的生产基地,特定产
17、业资源根据产业分工向不同的城市集聚,从而形成了以都市圈为地域特征的产业集群。)广域产业集群纵向一体化过程(都市圈内同类企业之间按照产品生产的上、中、下游上、中、下游联系起来,每个企业只作为产业链条中的某个环节进行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经营。)。推进广域产业集群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症结 人权 财权 就业 以推动大上海钢铁产业广域产业为例市场竞争压力强大的市场需求推动资源、能源、环境、运输等愈来愈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世界上排名第二的钢铁生产企业阿塞洛(Arcelor)被排名第一的米塔尔(Mittal)收购,合并后年产量将达到1.1亿吨钢铁的能力,达到世界产量的十分之一,产量远远超过日本的新日铁公司,而且它还
18、欲收购韩国浦项,与日本新日铁合作,在中国则不断与各地方的重点钢铁企业接触,寻求合作的机会和可能性。上海、江苏和浙江(两省一市)用钢情况上海、江苏和浙江(两省一市)用钢情况 单位:万吨单位:万吨 省市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中国机械装备工业用钢情况两省一市上海市655.4 822.2 821.5 918.0 江苏省934.9 1134.7 1248.8 1533.7 浙江省592.8 783.8 875.9 987.9 合计2183.12740.72946.23439.6全国总计5734.4 7272.0 7971.9 9365.6 占全国比重38.07%37.69%36.96%
19、36.73%中国机械行业用钢情况两省一市上海市398.2509.39531.7582.7江苏省702.7815.16884.81072.7浙江省462.4571.18605.7683.1合计1563.31895.732022.22338.5全国总计3835.94449.145223.66066.8占全国比重40.75%42.61%38.71%38.55%中国汽车工业用钢情况两省一市上海市108.695.781.9103.5江苏省52.564.572.480.9浙江省47.962.674.989.7合计209222.8229.2274.1全国总计704.5867.69301142.8占全国比重2
20、9.67%25.68%24.65%23.98%中国家电工业用钢情况两省一市上海市34.239.439.544.5江苏省52.772.786.999浙江省65.881.795.996.4合计152.7193.8222.3239.9全国总计591.9740830936占全国比重25.80%26.19%26.78%25.63%中国船舶工业用钢情况两省一市上海市35.568.858699.31江苏省37.757.0186.09113.61浙江省16.332.7759.6777.67合计89.5158.63231.76290.59全国总计189.6306444566占全国比重47.20%51.84%52
21、.20%51.34%中国铁路车辆行业用钢情况两省一市上海市0.80.540.540.59江苏省4.86.838.759.62浙江省0.40.50.660.73合计67.879.9510.94全国总计72.265.3477.0284.64占全国比重8.31%12.04%12.92%12.93%中国集装箱行业用钢情况两省一市上海市78.1108.381.987.4江苏省84.5118.5109.9157.9浙江省03539.140.3合计162.6261.8230.9285.6全国总计340583467.5569.5占全国比重47.82%44.91%49.39%50.15%总量情况两省一市合计43
22、66.25481.335892.516879.23全国总计11468.514283.0815944.0218731.34占全国比重38.07%38.38%36.96%36.7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铁路货运量2004年运输金属矿石、钢铁和焦炭占铁路总货运量的19.63%。2010年钢材消费4.66亿吨和5.27亿吨,钢产量(考虑当年进出口平衡的钢产量)比2004年增长7396%,这样的增速铁路很难实现。还有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钢铁和矿石的铁路运输平均运距,今年都在增加,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中国钢铁企业布局问题日趋严重。2004年全国铁路货运量21亿吨构成 煤煤99210万吨万吨45%其他其他10%石
23、油石油6%焦炭7189万吨3.31%钢铁16083万吨,7.41%金属矿石19319万吨8.90%非金属矿石非金属矿石4%盐盐1%棉花棉花0.1%粮食粮食5%化肥和农药化肥和农药3%木材木材1%水泥水泥2%矿建材料矿建材料4%铁路货物运输平均运距10835746191113020040060080010001200钢铁 金属矿石 公里20032004中国钢铁工业协会4 环境容量制约进出口平衡净出口进出口平衡净出口进出口平衡净出口4.74.955.25.65.937%43%45%51%64%70%37%44%45%52%64%71%38%44%46%52%65%71%排放量37%43%45%51
24、%64%70%回收量37%43%45%51%64%70%工业粉尘(万吨)2010年 2004-2010年钢铁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测算表全国钢产量CO2SO2烟尘分类名称按国家规划预测推荐值按各省市规划预测随着钢铁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虽然通过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但污染物排放量仍将是巨大的。到2010年,按在2004年基础上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减排(或增加回收)20%,根据需求预测钢产量水平测算,预计CO2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7-70%;SO2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7-71%,烟尘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8-71%,工业粉尘回收量比2004年增加37-70%时
25、,工业粉尘排放量也将比2004年将增加37-70%。由此可见,钢铁工业必将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2004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汇总70462个企业,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156个,黑色金属矿采选业615个其他36.9%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6.3%2造纸及纸制品业16.1%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2.7%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4%5纺织业7.8%2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7%2004年工业废气排放总量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工业二氧化硫排放3-6.5;工业烟尘排放3-6.8;工业粉尘排放2-14.9。其他36.9%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33.6%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9
26、.7%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19.3%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0%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4.9%16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4%2004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其他24.2%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9.9%4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3.8%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3.9%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17.2%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1.0%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05年粗钢产量2005年钢产量排序占全国比例2004水资源总量2004水资源总量排序占全国比例万吨亿立方米北京825.3142.36%21.3290.1%天津955.3132.73%14.3300.1%河北7386.4121.14%154.2260.6%
27、山西1654.164.73%92.5270.4%内蒙古804.6152.30%437.6171.8%辽宁3057.348.75%285.7221.2%吉林460.0191.32%323.7201.3%黑龙江246.4260.71%652.1132.7%上海1928.055.52%25.0280.1%江苏3284.929.40%204.0230.8%浙江432.0211.24%675.7122.8%安徽1105.693.16%500.7162.1%福建382.3221.09%712.2113.0%江西963.2122.76%1034.674.3%山东3183.839.11%349.5191.4%
28、河南1226.683.51%406.6181.7%湖北1571.474.50%926.493.8%湖南975.2112.79%1641.346.8%广东757.1162.17%1187.764.9%广西496.2181.42%1604.556.6%海南0.2300.00%171.1250.7%重庆272.1250.78%558.8152.3%四川1094.5103.13%2434.2210.1%贵州237.8270.68%991.084.1%云南512.8171.47%2106.338.7%西藏0.0310.00%4665.2119.3%陕西307.3230.88%309.4211.3%甘肃4
29、58.4201.31%171.9240.7%青海50.5280.14%606.8142.5%宁夏0.6290.00%9.9310.0%新疆306.3240.88%855.4103.5%合计34936.224129.5粗钢产量水资源情况地区名称132322619422制约因素2 水资源我国是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钢铁行业是耗水大户。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钢铁企业地区分布不合理,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目前,钢铁行业超过52%的产能集中于缺水地区,尽管钢铁生产的用水和节水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但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严峻,未来的节水难度不断增大。2005年粗钢产量前4
30、位省市粗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比例粗钢产量前4位省市48.41%其他51.59%2005年粗钢产量前4位省市水资源总量占全国钢产量比例粗钢产量前4位省市4.12%其他95.88%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0年钢铁行业用水量估算01020304050607011.62m3/t11.62m3/t8m3/t6m3/t20042010亿吨钢铁行业用水目标钢铁行业用水目标“十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吨钢取水量年均下降16%。“十一五”综合考虑钢铁行业的节水潜力,节水技术进步和行业节水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并结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十一五”期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取水量将保持逐年下降趋势,预计2010年
31、吨钢取水量将达到8m3以下。2010年如果吨钢耗新水实现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8m3/t),钢铁行业用水量较2004年高出19-35%;因此,钢铁行业将面临吨钢取水量低于6m3的节水目标压力。按“十一五”钢材需求4.66亿吨和5.27亿吨两个档次估算用水量:2010年如果吨钢耗新水仍保持在2004年11.62m3/t水平,钢铁行业用水量达到57-65亿吨,较2004年高出73-96%;显然,我国水资源是难以支撑这一巨大需求的。2006年大上海都市圈重点钢铁企业粗钢产量生产情况年大上海都市圈重点钢铁企业粗钢产量生产情况 单位:万吨单位:万吨单位2006年2005年增量增幅全国产量418
32、78.235340.256537.9518.5全国全国重点企业合计重点企业合计33517.4(占全国80.04%)29108.7(占全国82.37%)4408.66(占全国67.43%)15.15都市圈重点钢铁企业合计都市圈重点钢铁企业合计5627.88(占全国13.44%)5034.77(占全国14.25%)593.11(占全国13.44%)11.78宝钢集团有限公司2253.182178.6274.563.42江苏沙钢集团1462.81201.84260.9621.71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489.82437.652.2211.93杭州钢铁(集团)公司331.8299.6532.1510.7
33、3江苏永钢集团291.29193.5897.7150.48常州中天钢铁有限公司250.36201.6548.7124.16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225.62193.731.9216.48江苏锡兴集团公司155.98149.026.964.67江苏苏钢集团有限公司109.51112.5-2.99-2.66江苏锡钢集团有限公司57.5266.61-9.09-13.65(资料来源:中国钢铁协会。)用钢行业/需求行业建筑机械造船家电汽车化工钢铁能源电力石油煤炭运输铁路公路水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环境资源原材料设备采购物流服务矿业及金属资源烧结焦化煤化工炼铁炼钢扎钢板卷线材加工制品类深加工剪切配送销售服
34、务客户贸易客户1.结合利用:废弃物处理与利用2.工程技术业:装备维修、技改、检修、检测3.信息产业:过程自动化、ERP金融服务业 最初会出现由龙头钢铁企业(如宝钢和/或沙钢)牵头,联系其它钢铁企业构建统一的采购、信息、物流平台,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平台,这种模式是目前存在盈利条件下容易接受的合作方式,因为这种初步的合作可以降低成本,实现互惠共赢。而且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威摄力,因为如果出现大幅度降价或成本提升的情形,未加入合作平台的企业就可能面临破产收购的结局。随着未来钢铁业出现竞争激烈的状态,合作平台会不断深入,从外到内,由表及里,从松散到紧密,会出现研发、技术、营销、资金、人才的合作平台,最后有些企业之间联系会更加密切,企业壁垒会由于兼并而打破,从而出现更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展望 都市圈在某些产业上应该以广域产业集群为组织形式,以跨地域企业集团、战略联盟、产业链垂直分工为组织内容,以“链”为架,以“群”为肌,从产业层面冲破行政区经济的藩篱,实现区域范围内的产业整合,构建城市职能分工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出现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体化的创新途径。谢谢大家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