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雎不辱使命教案(共2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流畅的朗读全文。2.能够较准确的翻译文章。3.了解文中人物性格特征。教学重点: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难点:学习唐睢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精神,探讨唐睢不畏强权,为国赴难精神的现实意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完璧归赵的故事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唐雎不辱使命:说的是战国末年,在野心勃勃的秦王羸政已经消灭了韩魏之后,弱小的安陵郡同强大的秦国斗争的故事。二、 出示目标三、 预习检查,积累文常战国时代
2、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记事上起前453,下迄前209年,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四、初读文言,读准句读1.读准字音。2.正确断句。3.尽量读出人物的语气。五、再读文本,读明文意1.学生自学,解决词义。2.学生质疑,重点分析。3.投影明确,适当笔记。六、当堂训练完成学案“当堂训练”七、布置作业巩固重点文言字词,理解课
3、文意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2.学习唐睢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精神,探讨唐睢不畏强权,为国赴难精神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一、再读文本,分析人物1.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2.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3.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4.你如何评价唐雎?二、深度探究,感悟精神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真正目的是什么?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2.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3.秦王长跪而谢之,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三、课堂小结面对一心要吞并天下的强秦,唐雎,这位安陵小国的使者,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拼死一搏,使安陵国避过了一劫。唐雎确实不辱使命。我们要学习他为真理正义而斗争的凛然正气。 四、拓展迁移联系生活,探讨唐睢不畏强权,为国赴难精神的现实意义。五、课后作业完成学案“巩固练习”。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