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考点 26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及经济政策 一、 “ 市 ” 在历代的发展 (d) 朝代 概况 秦代 商品买卖明码标价;出售产品的人,收受金钱时必须当面把钱投入陶制容钱器之中 汉代 集中贸易的 “ 市 ”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 市 ” 与住宅区的 “ 坊 ” 分开;长安正式的 “ 市 ” 有九处 南北朝 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 “ 草市 ” ,政府设 “ 草市尉 ” 进行管理 唐代 唐代 “ 草市 ” 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唐代 “ 夜市 ” 比较繁荣 宋代 “ 市 ” ,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分散于宅屋 (坊 )间,有的
2、街道上形成比较繁华的商业街;原先不允许设 “ 市 ” 的城郊也出现了 “ 市 ”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东京的夜市直到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 “ 草市 ” 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明清 都市商业区相当繁华 微点拨 正确理解 “ 市 ”“ 草市 ”“ 夜市 ” 的区别 ,?1?城市中的 “ 市 ” 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 草市 ” 主要是指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 “ 市 ” 的地域限制。 ,?3?“ 夜市 ” 冲破了 “ 市 ” 的时间限制。 二、 “ 重农抑商
3、” 政策及其影响 (c) 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形成与发展: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此后历代都推行。 3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统治。 4表现 (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 (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管理制度,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 (政治上 )限制商人政治权【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力,堵仕途之路; (经济上 )“ 重租税以困辱之 ” ,发展官营工商业; (生活上 )对其穿衣、 建房、乘车方面都有歧视性规定。 5影响 (1)积极:封建
4、社会前期,促进了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2)消极: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三、 “ 海禁 ” 政策及其影响 (c)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原因: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 是这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 3表现 (1)明朝建立 “ 朝贡 ” 贸易体制,禁阻民间出洋贸易。 (2)清朝继承并发展了闭关锁国政策,顺治年间颁布 “ 海禁令 ” 和 “ 迁海令 ” 。乾隆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4影响
5、: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使得中国社会在 19 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主题一 市、货币、经济格局的关联 1汉唐时期对 “ 市 ” 进行严格时空限制 (1)汉代 史料 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 论从史出 带 “ 宫 ” 字的建筑数量及空间布局表明城市以政治功能为主。 “ 东市 ”“ 西市 ”集中分布,表明城市对商业贸易活动有严格空间限制。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2)唐代 史料 皇城之南,东 西十坊,南北九坊; 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 摘自唐六典 论从史出
6、空间限制严格;时间限控明确,表明政府对商业活动管理严格。 2宋代对商业控制放松 史料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 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 的大城市。 ? 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 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 ?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 “ 许市人买卖其间 ” 。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北宋东京城平面图 论从史出 城市商业功能凸显;商业活动时空限制被打破;对商业活动限制放宽。 东京有皇城 (又称宫城、大内 )、内城、外城三重城墙,皇城是皇帝的议事殿阁和寝宫所在地。 3明代工商业区域性发展明显 史料 富室之称雄者, 江南则推 新安, 江北则推 山右。
7、 新安大贾,鱼盐为业 ,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 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 ,其富甚于新安。 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 明 谢肇淛五杂俎 论从史出 工商业区域特色明显,出现许多区域性商人群体。 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性经营理念和区域商业文化。 1古代中 国商业发展的八个趋势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时空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3)交易媒介
8、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 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4)流通领域的变化: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逐渐出现 “ 生产 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 ” 的现象。 (5)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6)商人地位的变化:由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 (7)交易范围:由地区性贸易向全国性贸易、国内贸易向对外贸易扩大。 (8)城市职能: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
9、化、专业化城市发展。 2工商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作用 (1)影响因素 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经济:农 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政策:政府 (明清以前 )实行开明开放的政策。 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金融:纸币的出现和应用的促进。 (2)作用 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变化。 主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格局与城市空间变动 1汉代:北方是经济重心 史料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
10、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 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论从史出 表明汉代江南地区人口稀少,南方经济不发达,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 2唐代:南方与北方经济发展水平持平 史料 下表是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 (单位:座 ) 时间 区域 东汉后期 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 765 669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长江流域 342 611 论从史出 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表明南方经济发展水平与北方已持 平。 3宋代:经济重心已在南方 史料 朝廷在古都 (东京
11、开封 )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 “ 苏湖熟,天下足。 ” 陆游集 论从史出 表明南宋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江南地区,体现南宋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 4科举数据凸显经济重心南移 史料 历代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 地区 唐 五代 北宋 南宋 辽 金 元 明 清 合计 北方 40 6 28 0 6 11 8 11 10 120 南方 18 10 24 37 0 0 2 77 69 237 共计 58 16 52 37 6 11 10 88 79 357 (注:据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共产生状元 700 多名,但有明确著录籍贯的只有 357 名 ) 论从史出 南方状元数量渐趋增加,
12、明清时期大比率超过北方,从本质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对教育的影响。 5全国人口空间分布凸显经济重心变化 史料 不同历史时期南北方人口分布统计 南方 北方 朝代 人口 (户 ) 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人口 (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 470 685 19.8% 9 985 785 80.2% 唐代 3 920 415 43.2% 5 148 529 56.8% 北宋 11 224 760 62.9% 6 624 296 37.1% 论从史出 汉代北方人口占绝对多数,唐代南北人口分布相对持平,宋代南方超过北方,显示南方经济发展呈现赶超北方趋势。 1经济重心空间转移的综合理解 (1)过程 【
13、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朝代 特征 表现 魏晋南北朝 江南得到初步开发 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发展 中唐以后 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 南方经济继续加快发展,逐渐赶上北方 南宋时期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 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 (2)特征 北方人口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生产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 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最突出。 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 )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2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三大阶段 (1)从周至唐 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 (2)宋元 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农村的 “ 草市 ” 发展。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