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件(上篇理论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momomo 文档编号:505892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PPT 页数:186 大小:2.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件(上篇理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件(上篇理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件(上篇理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件(上篇理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件(上篇理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际贸易理论 学习要点学习要点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掌握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了解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了解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与研究方法,为学习本门课程打好基础。引引 言言 国际贸易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显著特征,其主要表现在贸易的全球化、产品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联盟和协调组织的发展,它的快速发展影响着国际分工合作的加强与深化,促进了超越国界和社会制度差异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扩大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在这样的形势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作为研究国家间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规

2、律的学科,也不断发展成熟起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产生、发展、作用及其研究对象、内容体系与研究方法,使学生对本课程全貌有一个初步了解,为学习本课程打好基础。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一)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亦称世界贸易,泛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劳务等交换活动。它是世界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国际贸易由世界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

3、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输入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输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构成国际贸易的概念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必须是不同国家、地区的商人或政府之间的交易活动。(2)交易活动中要涉及使用某种外币(外汇)。(3)这种交易活动要涉及一国的贸易平衡,进而要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不同:1.使用的货币不同2.语言文字不同3.规章法令不同4.地理环境不同5.风俗习惯不同(二)国际贸易额与国际贸易量(二)国际贸易额与国际贸易量 国际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又称国际贸易值,

4、是用货币表示的反映一定时期内世界贸易规模的指标,是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地区)出口贸易额的总和。国际贸易量(Quantity of Foreign Trade)就是用进出口商品的各种计量单位表示的总贸易数量,用以正确反映贸易的实际规模大小。(三)贸易差额贸易差额(三)贸易差额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它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收支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顺差或出超:反之,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入超。通常出超以正数表示,入超以负数表示,入超一般在统计报表中用红字标出,所以,我们也将

5、其称为贸易赤字。如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等,则称为贸易平衡。(四)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四)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五)对外贸易依存度(五)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之比。反映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和对外贸易同本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其比重的变化意味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的变化。(六)对外贸易条件(六)对外贸

6、易条件 对外贸易条件又称进出口商品比价,是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价格比率。简单地说,就是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同其他国家的商品交换比率。二、国际贸易的分类二、国际贸易的分类(一)按货物的移动方向分类(一)按货物的移动方向分类按货物的移动方向分类,国际贸易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1.1.出口贸易出口贸易出口贸易(Export Trade)是指一国将其生产和加工的产品运往他国市场销售,也称为输出贸易。2.2.进口贸易进口贸易进口贸易(Import Trade)是指一国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产品运进本国市场销售,又称输入贸易。3.3.过境贸易过境贸易甲国出口到乙国的货物经由丙国的国境运送,对

7、丙国来讲,就是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二)按商品形式分类(二)按商品形式分类按商品形式分类,国际贸易可分为有形商品贸易和无形商品贸易。1.1.有形商品贸易有形商品贸易 有形商品贸易(Tangible Goods Trade)是无形商品贸易的对称,是指可以看得见的有形实物商品的进出口2.2.无形商品贸易无形商品贸易 无形商品贸易(Intangible Goods Trade)是有形商品贸易的对称,是指无形的劳务或其他非实物商品的进出口。(三)按货物运送方式分类(三)按货物运送方式分类按货物运送方式分类,国家贸易可分为陆运贸易、海运贸易、空运贸易和邮购贸易。1.1.陆运贸易陆运贸

8、易2.2.海运贸易海运贸易3.3.空运贸易空运贸易4.4.邮购贸易邮购贸易(四)按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分类(四)按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分类按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分类,国际贸易可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1.1.直接贸易直接贸易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是指商品生产国厂商与商品消费国厂商不通过第三国直接进行的商品买卖。2.2.间接贸易间接贸易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是指商品生产国厂商与商品消费国厂商通过第三国进行的商品买卖。3.3.转口贸易转口贸易商品生产国厂商与商品消费国厂商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Carrying Trade)。(五)

9、按清偿工具分类五)按清偿工具分类 按清偿工具分类,国际贸易可分为自由结汇贸易和易货贸易。1.1.自由结汇贸易自由结汇贸易自由结汇贸易(Trade by Free Settlement)是指以货币作为清偿、支付工具的贸易方式。2.2.易货贸易易货贸易易货贸易(Barter Trade)是指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方式。(六六)按统计口径不同分类按统计口径不同分类按统计口径不同分类,可分为总贸易和专门贸易。1.1.总贸易总贸易 总贸易(General Trade)是指以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总进口加总出口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

10、。目前,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此统计标准,我国亦采用此统计标准。2.2.专门贸易专门贸易 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是指以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一、国际贸易的产生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国际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存在各自为政、相互分工的社会实体,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二、国际贸易的发展二、国际贸易的发展(一)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二)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三)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公元16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公元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1、(19世纪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四)当代多种社会制度共存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中国等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多种社会制度共存的基本事实,打破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格局。三、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三、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一)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手段(一)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手段(二)对外贸易是获得外国先进技术的主要手段(二)对外贸易是获得外国先进技术的主要手段(三)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三)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四)发展

12、对外贸易有利于丰富国内市场,满足人民日益增(四)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丰富国内市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五)对外贸易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是国家积累(五)对外贸易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是国家积累资金的源泉之一资金的源泉之一(六)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劳动就业机会,是扩大城(六)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劳动就业机会,是扩大城乡劳动就业的重要手段乡劳动就业的重要手段(七)对外贸易有利于推动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同时(七)对外贸易有利于推动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同时促进国与国之间建立和发展正常友好的国家关系促进国与国之间建立和发展正常友好的国家关

13、系四、对四、对“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学说的评述学说的评述 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逊提出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观点,5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学家诺克斯根据对19世纪英国与新移民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了这一观点。(1)出口扩大意味着进口能力的提高,而进口的资本货物对经济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国内的投资流向发生变化,资本会越来越集中在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从而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3)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经济利益,从而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4)出口扩大

14、还会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5)出口的不断扩大会鼓励外国资本的流入,从而促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传播。(6)世界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会使国内出口产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产业改进质量、降低成本,从而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对象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对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对象,广义上说就是国际商品和劳务交换的规律。早期的国际贸易主要以有形商品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商品交换范围不断扩大,商品从有形商品向劳务、技术、金融、信息等无形商品发展,国际贸易也从狭义的范畴向广义的范畴发展。国际贸易内容的扩展,必然要求国际贸易学科的研究

15、对象也应从狭义的国际贸易向广义的国际贸易范畴发展。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内容体系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内容体系 本书包括上下两篇,共17章。上篇为国际贸易理论,重点介绍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与政策措施;下篇为国际贸易实务,重点介绍商品进出口业务知识。上篇国际贸易理论包括7章内容。第1章导论,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与作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与研究方法。第2章国际分工及其理论,介绍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第3章国际贸易政策,介绍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概念,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及演变,中国的对外贸

16、易政策。第4章国际贸易措施,介绍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鼓励出口措施,出口管制措施。第5章GATT与WTO,介绍贸易条约与协定,WTO概述,中国与WTO 的关系。第6章国际服务贸易,介绍国际服务贸易基本概念,国际服务贸易的产生及发展,服务贸易总协定,国际技术贸易。第7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介绍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简介,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下篇国际贸易实务包括10章内容。第8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介绍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概念,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内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有效成立的条件。第9章国际贸易术语与商品的价格,介绍贸易术语与国际贸易惯例,常用的6种贸易术

17、语,商品的价格。第10章合同的标的,介绍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品质条款的基本内容,商品的数量,商品的包装。第11章国际贸易货物的运输与保险,介绍国际货物运输方式,装运条款,国际货物运输单据,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第12章国际贸易货款收付,介绍票据,汇付与托收、信用证、不同结算方式的选择使用,买卖合同中的支付条款。第13章进出口货物的检验与报关,介绍进出口货物的检验,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第14章合同争议的预防与处理,介绍索赔,不可抗力,仲裁。第15章交易磋商与订立合同,介绍国际货物买卖的一般程序,交易前准备,交易磋商与订立合同。第16章国际贸易合同的履行,介绍出口合同的履行,进口合同的履行,主要进出口单据

18、。第17章国际贸易方式,介绍一般传统贸易方式,加工贸易,国际电子商务。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研究方法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研究方法(一)唯物辩证和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一)唯物辩证和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二)实事求是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方法(二)实事求是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方法(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四)正确看待生产和交换辩证关系的方法(四)正确看待生产和交换辩证关系的方法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产生、发展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与研究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对本课

19、程的全貌有一个初步了解,从而为学习本课程打好基础。思考练习思考练习1.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2.简述资本主义时期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3.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4.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对象是什么?5.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学习要点学习要点1.掌握国际分工的概念、类型、发展阶段和影响因素;2.了解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相互需求理论与贸易条件均衡分析理论等国际分工理论;3.理解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H-O模型、列昂惕夫之谜等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引引 言言 国际分工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的产物,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20、。国际分工的发展必然会引起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同时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又促进了国际分工。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必须搞清国际分工的含义、理论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一、国际分工的概念与发展阶段一、国际分工的概念与发展阶段(一)国际分工的概念(一)国际分工的概念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是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之间实行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二)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奴隶社会产生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2.2.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国际

21、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后半叶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3.3.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二、国际分工的类型二、国际分工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将国际分工分成不同的类型。(1)按各国参与生产过程的情况可分为垂直型、水平型、混合型国际分工。(2)按生产要素投入的相对密度可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土地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国际分工。(3)按分工的深度可分为产业之间、产业内部、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以及生产工艺和零部件的国际分工。三、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三、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自然条件(二)自然条

22、件(三)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的情况(三)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的情况(四)跨国公司的发展(四)跨国公司的发展(五)国家的政治、文化等因素(五)国家的政治、文化等因素四、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四、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的扩大直接推动着国际贸易朝更广和更深的程度发展;国际分工的发展引起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相应变化;国际分工的发展引起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相应变化;世界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是由国际分工的发展决定的 主要的国际分工理论有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等。这些理论,加深了人们对国际贸易的理解,全面揭示了国际贸易中存在的利益,为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

23、、绝对成本理论一、绝对成本理论(一)历史背景(一)历史背景 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也是国际分工理论及古典贸易理论的创造者。18世纪末,英国的经济力量已超过欧洲大陆的两个对手:法国和西班牙。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工业革命逐渐展开,使得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扩大对外贸易,以便从海外获得生产所需的廉价原料,并且为其产品寻找更大的海外市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从重商主义者对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重重束缚中解放出来,在重商主义制度下所建立的经济上的特权和垄断制度已经暴露出效率低下和严重浪费等弊端,因此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国际分工理论在这种背

24、景下应运而生。(二)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观点(二)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观点1.1.国际分工的基础是绝对成本国际分工的基础是绝对成本2.2.各国存在绝对成本差异的原因各国存在绝对成本差异的原因(三)绝对成本理论的贸易模型(三)绝对成本理论的贸易模型 亚当斯密举了英国、葡萄牙两国的贸易实例来说明绝对成本理论。在这个贸易中,假定有英国、葡萄牙两个国家,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两种产品,两国分工前后的生产情况及交换结果见表2-1表2-3。从表中可看出,通过分工两国都提高了产量,通过贸易两国都增加了消费。(四)对绝对成本理论的评述(四)对绝对成本理论的评述 亚当斯密运用劳动价值论说明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所在

25、,为科学的国际贸易理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按照绝对成本理论,每个国家通过国际分工,专门生产绝对优势大于其他国家的商品,然后彼此进行国际贸易,这样对双方都有利。重大意义:(1)是揭示了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有利的自然禀赋与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2)是指出一个国家只要根据有利的生产条件参加国际分工就可以获得贸易利益;(3)提出了自由贸易的政策。局限性:只能解释在生产上各具绝对优势的国家间的贸易,而不能解释事实上存在的所有产品都处于绝对优势的发达国家和所有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的经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无法用来说明国际贸易的普遍规律。二、比较成本理论二、比较成本理论(一)比较成本理论的产生(

26、一)比较成本理论的产生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或比较利益、比较优势)理论,解决了亚当斯密所不能解释的问题,指出即使一国所有产品都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但是通过国际贸易仍能得到贸易利益。(二)比较成本贸易模型(二)比较成本贸易模型 在一定基本假设(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完全竞争、物物交换等)基础上,李嘉图引用了英国和葡萄牙的例

27、子来说明比较成本理论,实例模型见表2-4。从表2-4中可以看出,葡萄牙生产酒和毛呢,所需劳动人数均少于英国,从而英国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不利地位,但英国在毛呢生产上劣势较小,按照“两利取重,两害取轻”的原则,英国应取其不利较小的毛呢生产,葡萄牙虽然在两种产品上都处于绝对有利地位,但它应取有利较大的酒的生产。按照这种原则进行国际分工,两国产量都会增加,进行国际贸易,两国都会得利。(三)对比较成本理论的评述(三)对比较成本理论的评述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比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更具普遍意义,绝对成本理论的情形仅是比较成本理论的一个特例而已,所以,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也被称为国际贸易的

28、一般理论。意义:(1)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西方国家经济外向发展的客观要求,为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2)科学地揭示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普遍性,即一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一国的商品无论是处于优势还是劣势,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利,从而在理论上证明了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能够并且应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这对扩大世界市场起到了促进作用。(3)揭示了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的重大变化,即价值规律在国内的基本作用是优胜劣汰,但在国际上,劳动生产率低的国家却仍有可能进入市场,并可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缺陷:这一理论只简单地考虑了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情况;难以解释交换互补性商品的情况;

29、没有讨论两个国家贸易的实际交换比率,从而无法回答谁可以在交换中获得多少更多的利益问题等。一、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一、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一)相互需求理论的含义及主要观点(一)相互需求理论的含义及主要观点 大卫李嘉图的理论未能说明交换比即价格,这个问题后来由他的学生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作了说明。约翰穆勒是19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提出了按照两国对某一商品相互需求的程度来确定商品交换比例的学说。约翰穆勒在比较成本理论的基础上,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阐述了贸易双方获利的范围问题,他认为:交易双方在各自国内市场有各自的交换比例,在世界市场上,交易双方在各自国内市场有各

30、自的交换比例,在世界市场上,两国商品的交换形成了一个国际交换比例(即贸易条件),这一比例只有介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才对贸易双方均有利。美、英两国按比较成本理论生产和交换小麦为例来说明(见图2-1)结论:贸易利益的大小取决于两国国内的交换比例之间的范围的大小。通常,国际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本国分得的贸易利益越少。相反,国际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对方国家的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有利,本国分得的贸易利益越多。显然,贸易条件决定了贸易利益的分配。(二)相互需求理论的评述(二)相互需求理论的评述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对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做了两个重要的补充:

31、一是指出了国际贸易给双方带来利益的范围;二是研究了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即贸易条件越接近本国国内交换比,其获得的利益就越少,反之亦然。同时,从供求关系上说明了商品国际交换价值的决定,认为国际贸易中一种进口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成本决定的,而是由为支付进口而输出商品的生产成本决定的。该理论的缺陷在于:在国际市场中,贸易的发生并不总是在两国经济规模相当并对国际市场价格影响显著的国家中进行,如果两国力量悬殊,小国的相对需求强度小于大国的相对需求强度,这时大国的交换比就是国际贸易条件。二、赫克歇尔二、赫克歇尔一一-俄林模型(俄林模型(H H-O O模型)模型)赫克歇尔是瑞典经济学家,1919年

32、赫克歇尔发表了一篇题为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探讨了大卫李嘉图学说中两国间比较成本差异的产生及这种差异在两国贸易发生后的变化和影响。俄林是瑞典著名经济学家、政治家,曾经是赫克歇尔的学生。1977年瑞典皇家科学院由于他对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资本移动理论所做的贡献,把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他。其主要著作为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在这本书中,他对赫克歇尔的论点加以发挥,提出了著名的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H-O模型)。(一一)H-O)H-O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 要素禀赋理论存在以下几个基本的假设条件:两个国家,使用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两种商品;在两个国家中,商品X都是劳

33、动密集型产品,商品Y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两国在生产中都使用相同的技术;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两国在生产中均为不完全分工;两国需求偏好相同,如果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是相同的,那么两国消费X和Y的比例是相同的;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不能在国际自由流动;没有运输成本,没有关税或影响自由贸易的其他壁垒;两国资源均得到了充分利用;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二)二)H-OH-O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观点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观点1.要素禀赋也称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富性。所谓一国某要素丰富,是指这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相

34、比,该要素的拥有量相对多一些;要素稀缺则恰好相反。2.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在一个只有两种产品(X和Y)和两种要素(L和K)的世界中,如果生产X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大于生产Y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那么商品X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3.要素禀赋理论认为,比较成本的差异取决于两个因素:各国的要素禀赋与各种产品的要素比例。较多使用丰富要素生产,产品价格就相对低一些;较多使用稀缺要素生产,产品价格就相对高一些。产品的要素比例即要素密集度取决于技术条件和产品性质。(三)狭义和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三)狭义和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1.1.狭义的要素禀赋

35、理论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各国生产同种产品时,其价格的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商品的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利益驱动力,这种价格的绝对差异是由生产同种产品时的成本差别造成的;各国生产产品时的成本不同,是由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同造成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的供给差异造成的;两国生产要素供给的差异是由两国的要素禀赋决定的。2.2.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所起的反作用。这一理论认为:各国间因要素禀赋不同而引起的要素价格的差异,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商品的国际移动两个途径逐步缩小。由于该理论提出时要素移动相当

36、困难,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主要是从商品移动来阐述要素价格的均等化过程。(四)对(四)对H-O要素禀赋理论的评述要素禀赋理论的评述 要素禀赋理论是对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比较起来,H-O要素禀赋理论更加符合国际贸易的现实情况。它从各国最基本的经济情况,即土地、劳动、资本等因素出发,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把其他因素如劳动生产率、成本等看成是三大生产要素的派生因素,从而抓住了问题的主要方面,使之比古典理论更加深刻。要素禀赋理论认为要素禀赋的差异产生了贸易,又认为贸易会缩小这些差异,优化一国的经济结构。这就进一步阐明了自由贸易的优越性。在分析方法上,要素禀赋理论首次将一般均衡分析方

37、法、区位分析方法和多要素价格分析方法结合在一起,并应用于国际贸易问题的研究,从供求论出发,寻找贸易原因、商品流向以及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但资源禀赋理论是建立在“生产三要素”理论基础之上的,是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否定。它还是建立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之上的,故与现实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该理论对于需求因素并未予以充分的重视,这也影响了其对于现实问题的分析。该理论也无法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一些新现象。三、列昂惕夫之谜三、列昂惕夫之谜(一)(一)列昂惕夫之谜的产生列昂惕夫之谜的产生 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以美国为例来验证H-O模型。二、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二、

38、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对列昂惕夫之谜产生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列昂惕夫的统计方法及统计资料的处理提出不同的意见;另一类是回过头来对H-O理论本身进行重新的研究和探索。1.1.列昂惕夫本人的解释列昂惕夫本人的解释2.2.人力资本说人力资本说3.3.自然资源说自然资源说4.4.贸易保护说贸易保护说5.5.要素密集度的逆转要素密集度的逆转6.6.需求偏好说需求偏好说 国际贸易新理论有技术差距理论论、产品生命周期说理论、(收入)偏好相似理论说、规模报酬递增理论说、产业内贸易理论说等十来种。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一种或数种原因,为国际贸易理论宝库增添了新

39、的内容。一、技术差距理论一、技术差距理论 在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中,技术是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决定因素。技术进步通过对经济过程的促进从而对国际贸易产生复杂的影响。在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中,技术差异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比技术差异更重要的是技术变化,即技术差异的动态因素。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工业制成品贸易,揭示了制成品贸易流向的演变过程,提出了制成品贸易周期说(一)新生期(一)新生期(二)成长期(二)成长期(三)成熟期(三)成熟期(四)销售下

40、降期(四)销售下降期(五)让与期(五)让与期三、(收入)偏好相似理论三、(收入)偏好相似理论(收入)偏好相似理论(Theory of Income Preference Similarity)又称需求论,是著名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B.Linder)在1961年出版的论贸易与变化一书中提出的。林德认为,不同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需求偏好也不相同,他一反传统的由供给方面寻找国际贸易的根源而转向从需求角度入手来分析国际贸易的流向,从需求方面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三、(收入)偏好相似理论三、(收入)偏好相似理论(收入)偏好相似理论(Theory of Income Preference Si

41、milarity)又称需求论,是著名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B.Linder)在1961年出版的论贸易与变化一书中提出的。林德认为,不同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需求偏好也不相同,他一反传统的由供给方面寻找国际贸易的根源而转向从需求角度入手来分析国际贸易的流向,从需求方面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三、(收入)偏好相似理论三、(收入)偏好相似理论(收入)偏好相似理论(Theory of Income Preference Similarity)又称需求论,是著名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B.Linder)在1961年出版的论贸易与变化一书中提出的。林德认为,不同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需求偏好也不相

42、同,他一反传统的由供给方面寻找国际贸易的根源而转向从需求角度入手来分析国际贸易的流向,从需求方面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四、规模报酬递增理论四、规模报酬递增理论 规模报酬递增理论(Theory of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也称规模收益递增理论,是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与艾瀚南(Helpman Elhanan)合著的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一书中提出的。其论点为:规模报酬递增也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当某一产品的生产发生规模报酬递增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因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五、产业内贸易理论五、产

43、业内贸易理论(一)产品差异性(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或基础(一)产品差异性(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或基础(二)规模经济或报酬递增与不完全竞争是产业内贸易利益(二)规模经济或报酬递增与不完全竞争是产业内贸易利益来源来源(三)需求偏好的相似性和多样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和保(三)需求偏好的相似性和多样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和保证证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国际分工的概念、类型、发展阶段和影响因素,阐述了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等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分析了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马歇尔的相互需求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等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及技术差距理理论、(收入)偏好相似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等现

44、代国际贸易新理论,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国际贸易的理解和认识,为实务部分学习做好准备。思考练习思考练习1.什么是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有哪些?2.什么是比较成本理论和相互需求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什么?3.简述现代国际贸易新理论学说的主要观点。学习要点学习要点1.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含义、构成及其影响因素;2.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超保护贸易政策、贸易自由化政策和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演变;3.了解中国的外贸政策演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贸体制的变化和新时期中国外贸政策选择方向。引引 言言 国际贸易政策是世界各国开展国际贸易活动的指导

45、原则和依据,不同的贸易政策,导致不同的贸易措施和贸易结果。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后,双边贸易政策的协调,区域性的政策协调以及致力于国际贸易体制的多边贸易政策的协调,使各国贸易政策趋于一致,体现了全球经济关系的秩序化。全球金融危机又使保护贸易政策抬头,使各国贸易政策出现分化。研究和分析这些变化,是学习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的重要内容。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含义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含义 国际贸易政策是世界各国(或地区)在开展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中所遵循的管理的原则、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因素包括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手段等 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有效开展国际贸易活动

46、,实现贸易目标所制定的行动准则、工作方式、工作步骤和措施的总称,是一国经济政策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1)贸易总政策:包括进口总政策和出口政策,是一国较长时期内所实行的贸易政策,表明该国贸易政策的主流或总趋势。(2)进出口商品政策:是一国在总贸易总政策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产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制定的贸易政策。(3)国别贸易政策:是一国在总贸易总政策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国家或地区而制定的贸易政策。三、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三、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各国都希望通过对外贸易政策维护本国的利益,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具体而言,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有如下所述:(一)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

47、(一)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1)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实现经济增长;(3)达到外部均衡;(4)使经济平稳发展,增强适应能力。(二)完善经济体制,提高市场竞争力(二)完善经济体制,提高市场竞争力(1)保护本国市场,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2)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能力;(3)促进经济一体化;(4)加强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三)获取良好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三)获取良好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1)解决贸易争端;(2)调整、改善、巩固国与国之间经济与政治关系。四、影响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因素四、影响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因素 一国采用哪一种形式的对外贸易政策,这要由该国国内和国际的经济、政治、外交等多种因素来

48、决定。具体讲,一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本国经济结构与竞争优势;(2)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3)本国国内市场供求状况、物价状况;(4)本国的就业状况;(5)本国的国际收支和贸易差额状况;(6)本国与他国在经济、投资方面的合作情况;(7)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8)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制度中承担享有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9)各国政府领导人的经济思想与贸易理论。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 自国际贸易产生以来,各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不同的国情状况,其所制定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千差万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几百年来,各种不同的对外贸易

49、政策,基本上可归纳为3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和协调贸易政策。(一一)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惠,使商品自由地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二)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的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的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出口。历史上,保护贸易政策基本上是欠发达后进国家或竞争力弱的国家崇尚的贸易政策。(三)协调贸易政策 协调贸易政策又称“管理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内制定一系列的贸易政策、法规,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实现一国对外贸易的有秩序、健

50、康的发展;对外通过谈判签订双边、区域及多边贸易条约或协定,协调与其他贸易伙伴在经济贸易方面的权利与义务。二、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二、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由于各个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其经济状况及在世界市场上所处地位不同,它们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因时、因地而异,并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断变化。(一)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一)重商主义贸易政策 重商主义是在15世纪到17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这时期西欧各国普遍推行的贸易政策。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与理论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它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二)自由贸易政策(二)自由贸易政策 进入17世纪以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件(上篇理论课件).ppt)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