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主讲人:杨晏清现代教育学(第6章)第六章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 学生 师生关系 一、教师职业的历史沿革一、教师职业的历史沿革 教师职业是人类社会分工、社会职业发展的产物,直接产生于社会的教育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教师职业产生和发展历程(一)教师职业产生和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 教育总是渗透在部族的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宗教活动中,并没有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没有专门的教师。2、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学校的产生教师的产生。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教师一、教师职业的历史沿革一、教师职业的历史沿革(一)教师职业产生和发展历程(一)教师职业产生和发展历程3、中国我国西
2、周时期,“学在官府”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官师一体兼职性。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形成,完全意义的教师产生,但不具备从教的专业能力。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使师范教育明确成为学制的一部分,并有了初级师范学堂和高级师范学堂之分。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院和1902年清朝的钦定学堂章程提出京师大学专设师范馆,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的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被定义为“从事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历史沿革一
3、、教师职业的历史沿革(一)教师职业产生和发展历程(一)教师职业产生和发展历程 4、西方 拉萨尔在法国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德国也在1684年首办教师讲习所师范教育的兴起标志着教师职业专业化开始。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便实行了教师资格制度,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提出了入职要求和进行选择、确认,标志着教师职业的专业水平大大提高。(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1、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教师专业化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提出。是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历史沿革一、教师职业的历史沿革(二
4、)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2、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涵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个职业,并且得到社会承认的发展结果和教育从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的过程。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标准:一是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二是保证教师专业地位和智能发挥的客观环境。1994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年 教师资格条例 3、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职业发展要求,逐步缩小与社会期望的差距,成为合格的教育人员的过程。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教师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与价值二、教师劳动的特点与价值(一)教师劳动特点(一)教师劳动特点 1、示范性 2、创造性 3
5、、系统性 4、学习性(二)教师劳动的价值(二)教师劳动的价值 1、社会价值 2、个人价值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教师 三、教师的地位、权利与义务三、教师的地位、权利与义务(一)教师地位(一)教师地位 1 1、教师地位的内涵、教师地位的内涵 教师地位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教师地位的基础是法律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职业声望都是由法派生的。教师地位的核心是专业身份的确立,教师的专业身份决定了教师权利和义务的内涵。2 2、教师地位内容、教师地位内容 教师地位包括:专业地位 经济地位 政治地位 职业声望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教师三、教师的地位、权利与义务三、教师的地位、权利与义务(二)教师地位的确立
6、(二)教师地位的确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教师的地位在很多方面得到了明显提高。1993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维护教师的社会地位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1995年国务院颁发的教师资格条例,所谓教师资格是指公民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条件。2000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开始全面实施。目前教育法律中有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育行政法规类有教师资格条例、国务院关于贯彻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若干问的规定、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教育部门规章中有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小学生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特级教师评选规定;以上这些法律规章制度都明确了我国教师
7、地位的确立。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教师三、教师的地位、权利与义务三、教师的地位、权利与义务(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1 1、教师的权利、教师的权利概念教师的权利是以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基础,围绕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依法行使的权利和享有的利益。教师权利包括: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加
8、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教师三、教师的地位、权利与义务三、教师的地位、权利与义务(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2 2、教师的义务、教师的义务概念 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依法应尽的责任。教师的义力包括: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
9、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教师 三、教师的地位、权利与义务三、教师的地位、权利与义务(四)提升我国教师地位(四)提升我国教师地位 1、完善教师资格制度。2、有效监督和保障教师权利的实现。3、明确中小学教师的公务员身份。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教师 四、教师专业特征四、教师专业特征 1 1、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专业人员 具有专业的功能与伦理。具有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具有专业的自主。具有专业的训练和资格。具有专业的组织或团体。具有专业地。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教师 四、教师专业特征四、教师专业特征 2、教师是研究者 3
10、、教师要有较高的道德素养 4、教师职业形象的多重性 教师角色的构成:学习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课程的开发者、教育的研究者 教师的角色期望:是指社会群体成员对在社会系统中占有某一位置的人应有行为方式的期待。教师的角色期望大体分为三个方面,即社会的期望、学生的期望和教师的自我期望。教师的角色协调:角色协调分为社会协调和教师自我协调两方面,社会协调是主要的。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教师 五、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修养五、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修养(一)教师的基本素质(一)教师的基本素质 专业精神、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宽厚的知识、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鲜明的人格影响力)(二)教师的前瞻性素质(二)教师的前瞻性素
11、质 1、教育家的意识。2、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3、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4、健康的心理素质。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6、法律意识。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教师 五、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修养五、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修养(三)教师专业素养(三)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专业化进程全面推进的基础。1、高尚的师德修养和博大的人文情怀。2、渊博的学科知识和宽厚的文化底蕴。3、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育能力。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教师 六、教师的专业发展六、教师的专业发展 概念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职业发展要求,逐步缩小与社会期望的差距,成为合格的教育人员的过程。也即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
12、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一)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包括:(一)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包括:1、专业精神的发展教育信念的建立,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专业发展自我意识的提升。2、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知识的丰富 3、专业技能的发展专业能力的增长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教师 六、教师的专业发展六、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1、以教师教学表现作为划分阶段的依据 分为生手阶段、初任阶段、胜任阶段、精熟阶段和专家阶段。2、以教师的关注焦点作为划分阶段的依据 分为职前教育的关注阶段、早期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教学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教师六、教师的专业发展六、
13、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3、关注阶段理论由美国学者富勒(Fuller,F)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他和鲍恩共同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四阶段模式:教学前关注阶段;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教学情境关注阶段;关注学生阶段。叶澜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为五个价段:“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教师 六、教师的专业发展六、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4、职业生命周期阶段论 由美国学者费斯勒(Fessler,R)和克里斯坦森(Christersen,J)提出。把教师职业生命划分八个阶
14、段 职前教育期 职初期 能力建构期 热情与成长期 职业挫折期 职业稳定期 职业消退期 职业离岗期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教师六、教师的专业发展六、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学校专业生活2培训活动3自主学习和研究教师的行动研究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明确问题。第二,收集数据。第三,分析并解释数据。第四,确定行动计划。(四)教师专来发展取向(四)教师专来发展取向1、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2、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3、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教师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教师 本节课后思考与作业本节课后思考与作业 1、教师劳动特点有那些?2、教师地位内涵及内
15、容是什么?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内涵是什么?各自包括那些内容?4、教师专业特征 5、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修养内涵是什么?或说包括那些内容?6、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是什么?7、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包括那些阶段?8、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那些?学生是在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学习的人。按教育阶段分: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等 一、学生的属性一、学生的属性(一)学生是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结合体(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客体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第二节第二节 学生学生 二、学生的基本特征二、学生的基本特征 1生命的灵动性:学生首先是有灵气、具有无限可能的生命。2可塑性: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和天赋。3自主性:学生不是
16、别人随意揉捏的软泥,也不是可以随意刻写的“白板”。4独特性: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没有一模一样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5发展性:学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人,生理和心理还不成熟和完善,需要得到发展。第二节第二节 学生学生 三、学生的教育定位三、学生的教育定位(一)两种经典的学生地位理论(一)两种经典的学生地位理论“教师中心论”:教育内容应由教师来决定,教学过程应由教师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接受式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学生中心论”:教育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教育过程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接受、体验或探究式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
17、系是辅助与主体的关系。第二节第二节 学生学生 三、学生的教育定位三、学生的教育定位(二)现代教育中学生的教育定位(二)现代教育中学生的教育定位 1教育的基本内涵决定学生在根本上还处于教育对象的位置 2学生的双面性决定学生在教育中被安排和设置的基本地位 3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需要学生参与到教育活动的安排中 4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具有掌控自身的基础第二节第二节 学生学生 四、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四、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一)学生权利(一)学生权利 1 1、联合国关于学生权利的宣言和公约、联合国关于学生权利的宣言和公约 学生权利宣言学生权利宣言(19591959)该宣言规定所有学生都享有特别保护、姓名与国籍、社
18、会安全、爱与了解、教育、最先保护和救济、不得贩卖和和雇用、不受种族和宗教等习俗歧视的权利以及有缺陷的学生应得到特殊矫治、教育及照料的权利。学生权利公约学生权利公约(19891989)该公约规定:18岁以下的任何人都是积极和创造性的权利主体,都拥有生命权、存活与发展、参与社会、文化、教育、健康以及个人成长与福利所必须的其他活动的权利。第二节第二节 学生学生四、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四、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一)学生权利(一)学生权利2 2、我国法律对学生权利的界定、我国法律对学生权利的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062006)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19、,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第十九条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第二十条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不得延长在校学习时间。第二十一条学校、学校、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二十二条学校、学校、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学校、学校、托
20、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它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第二节第二节 学生学生 四、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四、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一)学生权利(一)学生权利 2 2、我国法律对学生权利的界定、我国法律对学生权利的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1995)第四十二条 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
21、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第二节第二节 学生学生 四、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四、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一)学生权利(一)学生权利 3 3、学生法定的权利、学生法定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都明确体现了我国学生具有以下法定权利 生存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4 4、学生话语权利、学生话语权利 倾听学生话语 学生作为研究合作者 学生参与管理第二节第二节 学生学生 四、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四、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二)学生的义务(二)学生的义务 我国法律对学生义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四十三条 受教育者
22、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第二节第二节 学生学生 五、学生的分类五、学生的分类(一)学生群体与文化(一)学生群体与文化 1、学生的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根据学生群体规范程度对学生群体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的不家务事群体。正式群体(团体)是根据定员编制、章程和其他正式文件而建立的联合体。具有从属关系和平行关系。非正式群体(团体)是在心理动机上的方向一致同情、观点接近、信念一致、成人权威、个别人威望的基础上产生的联合体。发挥“保护功能”和
23、“发展功能”第二节第二节 学生学生 五、学生的分类五、学生的分类(一)学生群体与文化(一)学生群体与文化 2 2、学生群体的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同辈文化)、学生群体的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同辈文化)学生正式群体的主流文化其实就是社会或学校主流文化在学生群体上的投射。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亚文化是社会或学校主流文化的次属文化,是在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组织过程中发展起来。(二)按学生学业情况划分 1、优等生:一般是指学业成绩优秀、在校行为表现良好的学生。2、中等生:通常指学业成绩处在平均水平,在校行为表现合格的学生。3、边缘生:通常指脱离主流学生群体,学习跟不上甚至完全放弃,并且易被教师忽视或蔑视的学生。第二节第
24、二节 学生学生第二节第二节 学生学生 本节课后思考与作业本节课后思考与作业 1、学生的基本特征有那些?2、学生的教育定位是如何进行的?3、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涉及那些内容?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和学校生活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一、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容一、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容(一)业务关系(工作人)教学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与学的工作关系。(主导主体)(二)伦理关系(
25、社会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道德责任和权利联系。(尊师爱生)(三)情感关系(自然人):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态度和感情上的联系。(和谐融洽)第三节第三节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 二、师生关系的主要类型二、师生关系的主要类型(一)权威型师生关系强调了教师的权威性,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过分集中的权威容易导致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二)自由型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由空间,但教师的不作为空易导致教育活动失范。(三)民主型师生关系既承认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又关注了师生之间平等关系的建立,总体上更符合学生成长的需求。第三节第三节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 三、当代师生关系的构建三、当代师生关系
26、的构建(一)建构主义知识观下的师生关系(二)新课程标准下的师生关系(三)新教材使用中的师生关系(四)新学习方式与师生关系 四、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四、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2、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3、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第三节第三节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 五、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五、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尊师-尊重教师;爱生-爱护学生。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民主平等是师生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的。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共享;共创 六、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六、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27、1、教师方面:对学生的态度、领导方式、智慧、人格因素等。2、学生方面:对教师的认识 3、环境方面: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第三节第三节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 七、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七、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双方共同努力。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要建立民主、和谐亲密、充满活力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来说,注意以下几种策略: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第三节第三节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第三节第三节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 本节课后思考与作业本节课后思考与作业 1、师生关系的内涵及其内容是什么?2、师生关系的主要类型是什么?及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那些?3、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4、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5、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