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二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课时1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1.政治:(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始皇*;皇帝制度的创立及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2)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2.经济:(1)秦汉时期的农耕技术。(2)秦汉时期手工业发展与“丝绸之路”。(3)秦汉时期的商业发展。注: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主干梳理,考点一秦汉时期的政治(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群雄割据,天下,2.大统一,(1)经过_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国。(2)公元前221年,秦王_结束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了空前统
2、一的大帝国。,商鞅变法,嬴政,(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2.内容,(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官制:中央实行_制度,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3)地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_。(4)用人制度:制定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5)法律制度:秦帝国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三公九卿,郡县制,3.影响,(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_,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2)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三)汉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
3、.加强中央集权,贵族分封制,郡县制,七国之乱,推恩令,2.分割相权,(1)汉武帝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以制衡丞相权力。(2)东汉时期逐渐形成新的权力中枢机构尚书台,并以此取代了三公的权力。,(四)秦汉时期的监察体制与选官制度1.监察制度,(1)目的: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巩固专制集权统治。,2.选官制度,(1)秦至汉初:实行军功爵制度。(2)汉武帝时期: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五)秦始皇(选修4)1.统一全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2.制度创设,(1)创建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2)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3)在地方
4、推行郡县制,强干弱枝,避免国家分裂。,3.巩固统一,(1)经济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奖励垦荒;统一度量衡、货币。(2)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通行的文字。(3)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平服岭南,设桂林等三郡。(4)法律上,制定严密、严酷的法律。(5)交通上,统一车辆形制,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4.评价,(2)消极:“焚书坑儒”;严刑酷法;徭役、兵役负担沉重。,考点二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1.农业,治河,坎儿井,2.手工业,政府,丝国,3.商业发展,图解历史 秦朝的统一,“图穷匕见”来自荆轲刺秦王的典故,体现了秦朝统一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巧学妙思,构图解史 秦朝皇帝制度,以图
5、证史 皇权的象征虎符,辨析比较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构图解史 秦中央集权制度,构图解史 早期政治制度与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概念辨析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图解历史 西汉中外朝制度,图画证史 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反映了牛耕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更加广泛,促进了农业的进步。,易错易误 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投放市场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产品不投放市场,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国家的需要,即使有一些官营手工业产品流入外国,也主要是由统治者作为赠品,赏赐给外国人的。,微点拓展 “盐铁官营”政策“盐铁官营”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武
6、帝时加强,此后历朝历代不同程度地都加强了盐铁专卖。,1.历史概念官僚政治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从战国末期到秦朝,伴随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官僚政治逐步确立,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独特特点。2.政治现象外戚干政 外戚亦称外家,指封建社会中的君主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亲或妻妾娘家的人。外戚干政是指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而把持朝廷政权的现象,外戚干政现象是君主专制下皇权专制的结果,往往会造成政治黑暗或朝廷内部矛盾争斗。,3.历史概念汉代田庄经济田庄是汉代
7、社会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超经济人身强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给自足的进行生产、生活的经济实体。4.史学争鸣田庄经济的性质和地位一种观点认为,汉代田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很少与外界有商品往来,即使有商业活动,也是在田庄内部进行,即“闭门成市”。 另一种观点认为,汉代田庄不是一个封闭式的经济状态,而是“一个基本自给自足的半封闭式经济单位”,“剩余产品也进入商品流通之中”,汉代田庄“在汉代商品经济的运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田庄既是商品市场的重要供应者,又是商品经济的重要经营者”,促进了汉代商业的发展。
8、,主题一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史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史料研读,史料二“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史料三(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
9、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史料四秦在中央设立了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其长官是御史大夫。在御史大夫之下设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察史等各级监察官员,而以监察史负责地方各郡的监察事务。汉承秦制,以御史大夫为全国最高长官,全国最高监察机构亦称御史府,又称御史大夫寺,别号“宪台”。汉代在御史大夫之下设有御史中丞和中丞,其具体的职务是内掌图书秘籍,外督十三部刺史,举劾案章,居殿中察举非法。御史中丞之下设御史、侍御史,其具体职责是监察违法、举劾违失、受理中央诸公卿奏事,典法度、掌律令、督察部刺史等。汉代在完善中央御史府机构的基础上,还先后设立了丞相司直和司隶校
10、尉。司直系丞相属官,司隶则直属皇帝。汉代在地方设立监察区,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州部,各州部均设刺史一名,直接听命于皇帝及皇帝属下的中央御史府。从秦到明清监察制度的变迁,1.史料一为后人的史学评论。解读时注意理解“封建制”“官僚制国家”,史料充分反映了国家形态从“封建制”到“官僚制”的演变。2.史料二为历史文献史料。史料信息“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说明了皇帝制度具有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权专制的基本特点。3.史料三为后世史学评论。史料信息“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说明西周实行分权的分封制、秦在全国推行君主专制下的郡县制,这是中国古代
11、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4.史料四为后人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评述。史料“以监察史负责地方各郡的监察事务,汉承秦制”“直接听命于皇帝及皇帝属下的中央御史府”说明秦汉时期监察制度的传承与创新,反映了秦汉皇权专制下监察制度的演变。,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难以实现”的原因,说明后来中国又是如何实现制度的“重新建构”的?答案(1)原因: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原则遭到破坏。(2)实现: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从贵族制(“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转变。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秦所创制度的显著差别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答案(1)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
12、为纽带形成中央下的地方分权体制,秦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2)趋势:反映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趋势。,3.根据史料四,概括秦汉监察体系的特点。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汉监察体系的作用。答案(1)特点:以皇权为中心;相对独立,垂直体系;层次分明,相对完备。(2)作用:确保皇权的至高无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确保了监察权运作的相对独立性,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权力的滥用与地方势力的膨胀。,史论归纳1.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区别,2.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比较,主题二“重农抑商”政策下的艰难发展秦汉时期的工商业,史料研读,史料一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
13、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史料二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书贡禹传史料三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晁错论贵粟疏,1.史料一为历史文献类原始史料。从史料中农工商的地位和作用角度理解材料的内涵。2.史料二为历史文献类记载。史料主要表明汉代官营手工业规模大、从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