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杜文彬 课程开发:决定课程的过 程及其所依据的各种理论 取向。u模式:理论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实践操作方式的系统,是结构与功能、形式与内容的具体统一。(P94)u两种主要模式 目标模式、过程模式 定义:课程开发是(指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根据某种思想和理论,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规划课程实施,以及制定课程评价原则等)一系列活动与过程的整体。不同的课程开发模式有不同的教育哲学和心理学基础,代表不同的课程组织结构和教学过程,反映课程与相关领域的不同关系。u定义: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P95)u目标模式是20
2、世纪开始的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因此,它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其首创者是博比特和查特斯,代表性人物是“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 契机(背景):1934年至1942年间,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发起的“八年研究”。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改革实验计划,泰勒是这一课程计划中课程评价的主持人。正是在对“八年研究”的经验总结基础上,泰勒提出了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其基本原理囊括于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它是被公认的课程开发目标模式经典性形态形成的标志。四个基本问题 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怎样有效组织这
3、些教育经验?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泰勒模式 确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目标 选择教育经验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 评价教育计划评价教育计划u课程的整个过程都决定于预定的教育目标,目标是课程的灵魂。u“目标即有意识的选择的目的,也就是学校教职员所向往的结果。”u三个来源:1.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 2.对当代生活的研究 3.学科专家的建议 u目的:确认教育机构力图产生的、学生行为模式中所需要的变化。u为什么:因为教育目标是使学生的行为模式产生所需要的变化,所以研究学生自然是确认这种变化的前提。u怎么办:(两个步骤)1.了解学生的现状 2.把学生的现状和可接受的常模作比较从 中找出差
4、距。(差距教育目标)教育目标应合理的反映校外当代生活的内容。1、这是由现代社会的特点决定的,教育目标体现当代生活的特征会为学生参加当代生活做好准备。2、心理学关于迁移的研究进展也为当代生活构成教育目标的来源提供了依据。怎样通过分析当代生活来制定教育目标?(P98)1.通过工作分析、活动分析等方法,分析出复杂的当代生活的决定性部分及其中的重要方面。2.通过分析当代生活,揭示能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其在学校所学知识的领域。3.致力于使学生理智的理解当代生活中基本问题的原理。4.特定的教育目标要适合特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兴趣和需要。5.通过研究当代生活所制定出的教育目标要经过可接受的教育哲学的选择,并与教育目
5、标的其他来源相权衡。u学科专家的建议一直是教育目标的重要来源,教科书通常都是由学科专家撰写的,并主要反应他们的观点。u要求学科专家站在学科的立场上,从更广阔的教育视野出发提出教育目标。u甄选u哲学:教育目标与哲学观相一致u心理学:能通过学习实现的目标 特定年龄阶段可行的目标u陈述 即确认了要让学生发展的行为的种类,又确认该行为运用的内容或生活领域。(行为和内容构成的二维图表)u什么是学习经验?指学习者与他能够做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他学到什么取决于他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学习经验包括学习者与学习对象及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u选择学习经验
6、既要确定学习经验的种类,又要安排学生学习的情境。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应该适合学生目前的水平及其心理倾向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的(不同的经验等到相同的目的)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培养思维技能的学习经验有助于获得信息的学习经验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的学习经验有助于培养兴趣的学习经验主体环节主体环节两种组织:纵向组织:不同阶段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横向组织: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准则:连续性:直线式地重复主要的课程要素序列性:把每一后继经验
7、建立在前面经验的 基础上,并且更深入和广泛整合性:课程经验的横向关系u确定组织原则的要基于两个正确认识 逻辑组织 心理组织u学习经验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有三个层次 最高层次:具体科目、广域课程、核心课程、经验课程 中间层次:按序列组织的学程、以一学年或学期为单位 的学程 最低层次:课、课题、单元u本质:确定课程和教学计划实际实现教育 目标的程度问题。u内涵:评价意味着必须评估学生的行为;评价必须包含一次以上的评估。u特点:把评价和目标结合起来,评价是手 段不是目的;用评价观代替传统的测验观 评价程序评价程序界说教育目标确认评价情景编制评价工具确定用来总结或评估得到的行为记录的名称或单位确定所编制
8、的评价工具的客观性、信度和效度u确定了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基本思路u形成了系统的模式u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课程分析的可行思路u只是一个理性的框架u实质是追求“技术兴趣”u塔巴的模式u惠勒的模式u坦纳的模式u斯腾豪斯u对目标模式的批判:1、误解了知识的本质 知识的本质在于可以用它进行思维,而不是作为满足预定目标的尝试。2、误解了改善课程实践的过程的本质 通过使目标明晰化而改善实践在逻辑上是合理的,但实际不可行。u理论依据:皮得斯的知识论:知识以及教育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无需通过教育的结果来加以证明。u课程开发的任务: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u过程原则的本质: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u评价:P120 The End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