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小古文汇编1司马光宋史?司马光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wng破之,水迸bng,儿得活。注释注释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庭:庭院。瓮: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皆:全,都。弃去:逃走。光:指司马光。破:打开,打破。迸:涌出。译文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2 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d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 i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注释
2、注释株:树桩。走:跑。触:撞到。折:折断。因:于是,就。释:放,放下。耒:一种农具。冀:希望。复:又,再。得:得到。身:自己。为:被,表被动。欲:想用。译文译文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了脖子死了。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3 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注释注释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溺:溺水,淹没。故:因此。堙:填塞。译文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
3、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4 王戎不取道旁李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注释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尝:曾经。诸:众多。游:嬉戏玩耍。子:李子。折枝:压弯树枝。竞走:争相地跑过去。竞:争逐。走:跑。唯:只有。信然:确实如此。译文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
4、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5 囊萤夜读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注释注释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恭:谨慎的意思。通:通晓。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 用白绢做。以夜继日: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译文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5、。6 铁杵成针(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作针。”白曰:“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注释注释世传:世世代代相传。成:完成。去:离开。逢:碰上。媪:妇女的统称。方:正在。铁杵;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欲:想要。感:被.感动。还:回去。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卒业:完成学业。今:现在。氏:姓的人。译文译文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
6、,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7 论语三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解释:解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解释:解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解释:解释:默而识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诲人不倦,何有何有于我哉!于我哉!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上,努力学习却从不满足,教导别人却不知疲倦,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呢?8 读书有三到(宋)朱熹训学斋规节选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注释注释岂:难道。乎:吗,语气词。余尝谓:我曾经说过。谓,说。漫浪:随随便便,漫不经心。急:重要,要紧。译文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
8、,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9 谈读书(清)曾国藩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注释注释盖:在句首,发语词。断:副词,表示绝对、一定。译文译文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0 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
9、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注释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誉:赞誉,夸耀。曰:说,讲。吾:我。陷:穿透、刺穿的意思。或:有人。以:使用;用。子:您,对人的尊称。何如:怎么样。应:回答。利:锋利,锐利。其:助词。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弗能:不能。弗,不。之:的。鬻(Y Y):卖。者:.的人。莫:没有什么。夫:用在句首,引起议论。译文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
10、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11 杨氏之子世说新语?言语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注释注释诣:拜见。孔君平:孔坦,字君平,未闻:没有听说过。官至延尉。示:给看。氏:姓氏,表示家族的惠:惠同“慧”,智慧姓。的意思。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乃:就;于是。师的尊称。曰:说。设:摆放,摆设。未:没有。甚:非常。译文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
11、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12 伯牙鼓琴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3书戴嵩画牛(宋)苏轼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4 学弈列子?汤问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15 两小儿辩日孟子?告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