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自考0039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梵尼兰 文档编号:509481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04月自考0039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试卷(课程代码0039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认为艺术起源于( B )A.模仿 B.游戏 C.情感表现 D.巫术2.福禄倍尔认为幼儿园教育的基础是( C )A.语言 B.绘画C.游戏 D.自然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 D )A.审美能力 B.审美素质C.创造能力 D.完满和谐的价格4.用彩色纸自由贴画来表现“快乐”、“伤心”主题的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方法是( D )A.作品临摹法 B.语言描述法C.情景观察法 D.联想迁移法5.最能引起学前儿童美

2、术活动兴趣的课题难度为( B )A.低难度 B.中等难度C.中上难度 D.高难度6.能用单线条和圆绘画出“蝌蚪人”的儿童,年龄大约在( C )A.2岁左右 B.3岁左右C.4岁左右 D.5岁左右7.皮亚杰发现能画出正确透视图的儿童年龄是在( A )A.10岁以上 B.8岁以上C.5岁以上 D.3岁以上8.学前儿童手工创作过程一般包含的阶段是( B )A.设计-构思-制作 B.意图-构思与设计-制作 与装饰C.意思与构思-设计与制作-装饰 D.意思与设计-构思与制作-装饰9.在学前儿童手工发展阶段中,出现浮雕式样作品的阶段属于( A )A.基本形状期 B.无目的的活动期C.样式化期 D.成熟期1

3、0.属于面状材料的组合是( C )A.麦秸和橡皮筋 B.萝卜和泥C.花瓣和羽毛 D.牙膏盖和谷物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1.雕塑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浮雕和( 圆雕 )12.依据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艺术可分为表现艺术和( 再现艺术 )13.1927年,陶行知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是( 南京燕子矶幼儿园 )14.日本大正时期,领导自由画教育运动的画家是( 山本鼎 )15.当代美术教育中的两大派别分别是本质论和( 工具论 )1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为单元目标和( 具体美术教育活动 )目标的制订指明了方向。17.学前儿童天生就有对美的( 敏感 )和喜爱。18.

4、剪纸的基本剪法有目测剪、沿轮廓剪和( 折叠剪 )19.学前儿童学习的染制方法有渍染和( 点染 )20.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内容涉及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史和( 艺术创作 )四个方面。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21.教育价值是艺术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答:错。审美价值是艺术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22.我国幼儿园在建立初期,基本借鉴了西方的幼儿教育模式。答:错。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培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而且教会幼稚园设立较早,数量也较多,培养幼稚园师资的幼稚师范学校又大都由教会设立,因此幼儿教育内容、方法,甚至设备和玩

5、具,实际上由效法日本,间接地参照和仿效西方。23.培养学前儿童积极、快乐地从事美术活动的态度体现的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践性原则。答:错。培养学前儿童积极、快乐地从事美术活动的态度体现的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兴趣性原则。24.根据罗恩菲的研究,视觉型的儿童倾向于形成写实主义风格,而触觉型的儿童则倾向于形成表现主义风格。答:对。视觉型的儿童倾向于形成写实主义风格,而触觉型儿童则倾向于形成表现主义风格。一般说来,儿童到11岁后这两种倾向在个人身上开始比较明显,但到大班以后仔细观察的话,这两种倾向在不同儿童身上也初露端倪。25.灌输式指导思想体现在学前儿童美术教学中就是激发学前儿童的创造活力。答:错。

6、灌输式指导思想体现在学前儿童美术教学中就是压制学前儿童的创造活力,强调技能技巧的重复训练,按确定的计划,固定的模式、步骤让学前儿童亦步亦趋地摹仿教师的范本。26.大部分小班幼儿后期可以画出圆形的方形。答:对。要求初入园的儿童用四条边线组成方形物时,非常困难。由于儿童尚处于“方向性”无区别的阶段,直线式样是表现这种事物的最简单的结构式样。同时,也因为儿童不明白如何把四条边线组成直角关系,而它往往用一笔是画不出来的,办法是沿着长方形的纸边画,可是由于急于合拢的心情,或者受到衣袖或其它的阻挡会画成缺角的、似方非方的形状。大约经过半年以后,情况就大不一样,几乎绝大部分儿童会画出圆形和方形。这时,儿童具

7、备了能够画出简单物体的形状轮廓线的条件。27.在学前儿童折纸活动中,对边折、对角折是一切折法的基础。答:对。折是指用面状材料(如纸)折叠成立体物像。学前儿童可学习的有对边折、对角折、双正方折、双三角折、集中一角折、集中一边折、四角向中心折和组合折等基本技能。对边折、对角折是一切折法的基础。28.审美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答:错。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才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9.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

8、或总规定,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根据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需要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30.低控制原则:低控制原则指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尽量少以成人的权威或规范束缚学前儿童的艺术活动,让他们自由、充分地体验和表达。31.图式期:图式期是(7岁-9岁):儿童用一定的图式描画周围环境,建立起有较为固定模式的概念画。他们常常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用一定的图式画人。在图式的表现中,显示其意义,强调其特征及主观。32.粘贴活动:粘贴活动是指用现成的点状、线状、面状材料粘出或贴出具有浮雕感的或平面的画面的活动。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

9、8分。33.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答:(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性教育。(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34.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心理层次目标的种类。答: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心理层次的目标分为审美感知目标、审美情感目标和审美创造目标三大类。35.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学中对话法的基本形式。答:(1)儿童与艺术品的对话;(2)儿童与自然的对话;(3)人际对话;(4)自我对话。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6.结合教学实际试述学前儿童手工学习中

10、技能与创造性的关系。答:技能与创造性的发展不矛盾,技能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这是因为,首 先,学前儿童在手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指把已知的经验或材料重新组合,制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的、有价值的作品及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含了技能的使用过程。而从技能所包含的因素来看,一方面,更多的、适当的、经过编码的知识储存,可以增加良好反应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熟练程度越高,操作越灵活,则重新组合出新的事物或思想的可能性也越多。所以应该说,技能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前提,它消除了对创造性任务实质的认识与寻找解决方式之间的脱节现象。从儿童手工制作来看,儿童手的动作越灵活,对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11、的了解越多,那么,他经过头脑加工创造出的作品也就越多样化。其次,技能的形成是对知识中保存的信息和来自对象的信息进行加工的操作系统,以及揭示这个信息,把信息与动作进行比较和对照的整个操作系统。可以看出,这个技能形成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创造,而创造性越高,其技能的掌握也就越快,因而说,技能与创造性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分割。造成人们有“技能阻碍儿童创造性发展”的看法的,事实上是成人在教给儿童技能过程中的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对儿童的手工的创造性的不恰当的评价。37.结合实际试述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实施的原则。答:(1)高度的艺术性与儿童的可接受性原则。为儿童选择的艺术欣赏作品必须具有高度的可欣赏性。原则

12、上要用名人名作,或者是为社会公认的、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作品。同时,又要考虑儿童的兴趣和理解能力,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本课程选择四类作品供儿童欣赏。其中,中国画以现代名家作品为主,而作品的内容则以动物、风景、儿童生活题材为主,使之与儿童生活方式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有的名家喜欢画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小品,恰恰与幼儿经验相吻合。齐白石画的昆虫、小虾;吴作人画的熊猫等均深受幼儿的喜爱。西洋画以色彩鲜艳,不断流动变化的现代派作品为主,以其新鲜与多变吸引儿童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如梵高的“星空”;马蒂斯的“舞蹈”;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图”等非具象的、无定形的作品,符合幼儿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追求,容易为孩子所接

13、受。民间艺术作品以其原发性,恒常的主题,功利的色彩极易为儿童所接受;同时,儿童艺术与民间艺术渊源同一,在对生命的自然追求和艺术表达的纯朴稚拙方面有许多共同 之处,因而适宜于儿童欣赏。至于手工艺术品,由于它的立体性,可操作性,很适合于幼小儿童欣赏。(2)潜移默化的原则。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现象的欣赏课程,是一个由接受主体对外在信息进行反映、选择、联合、内化多环节构成的复杂的认识过程。儿童接受信息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他按一定方式去接受一定的信息。情景、气氛、教师的言语、表情都可能起一种暗示作用。感染是人的一种同化

14、反映方式,表现为个体对他人和特定情景自觉地产生共鸣或类似的心理状态。当儿童处于弥漫着某种情绪的情景中,会受到情绪气氛的感染,而使自己的心理活动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与他人的情感或心理气氛相一致。采用暗示、感染使儿童接受信息,产生心理体验,是欣赏教学中采用的一种手段。它通过潜移默化的、间接的方式影响儿童,在环境和个人之间不断的交流中,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激发儿童的内在潜能。(3)渐进性和程序性原则艺术欣赏需要有不间断的、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使幼儿积累起一定的经验,欣赏间隔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儿童兴趣的消退。欣赏材料的选择要由近及远,由简至繁,系统安排欣赏内容和主题,使之与儿童生活方式有直接或间

15、接的联系。艺术欣赏课的组织,有一定的学习程序:从观看作品开始,到熟悉作品背景、作者,引导儿童描述作品的内容,对作品的形式分析和价值判断,最后由教师总结。并作相应的创作练习。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38.根据题38图,试分析儿童绘画有哪些典型特征?它反映了儿童绘画发展处于哪个阶段?为什么? 答:(1)典型特征:这个时期的幼儿由于知觉的不完善,并缺乏综合概括能力,因而,描绘的形态多半是粗略的、不完全的,常会遗漏某些部分。如:把圆圈当作头部,两只大眼睛占据了头的主要部分,用单线条表示手和足,或加上一些特别注意到的细节部分,创造出了奇怪有趣的“蝌蚪人”。他们画的房屋、动物、太阳等,也是根据直觉创

16、造的符号,表现象征性的物体形象。事实上,儿童画本身并未脱离涂鸦形式,可以说这个时期是从涂鸦到形成图式的过渡阶段。(2)儿童绘画发展处于象征期。原因:4岁左右的儿童,知识经验逐渐丰富,已积累起对物体的多方面印象。同时,在涂鸦活动中,学习了控制手的小肌肉运动的能力,为幼儿进一步有意识绘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个时期,幼儿的心理符号是由直觉控制的,凭主观直觉印象描绘出物体的粗略形象,象征性的外形轮廓,多半是不完全的、遗漏的,表现的是瞬间的、不明确的感情和意图。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2岁-4岁幼儿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符号化的智慧发展”。这个时期,儿童以自我为中心,为满足自我需要而行动,不受社会评价的约束,他们的心理符号由直觉控制,在没有成人干预下,他们能大胆地、独立地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创造出直觉的象征性图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7年04月自考0039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梵尼兰)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