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科技、文化、教育,高考历史 (课标专用),五年高考,考点一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A组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4课标,28,4分,0.529)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答案B从材料信息看,宋恕认为“易西服”是“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的前提,即“易服”可以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旨在强调“易服”与变革之间的关系
2、,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排除D项。,名师指导本题要结合当时的社会形势进行分析。19世纪末的中国人民绝大多数尚未觉悟,社会上存在因循守旧的风气。而西服代表了西方的生活方式,因此维新思想家提倡“易服”,旨在为变法运动营造求新求变的社会氛围。,2.(2017课标,29,4分)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答案B本题以上
3、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为切入点,旨在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新郎着蓝袍黑褂和新娘穿粉色旗袍体现了中国元素,新娘头披白纱和乐队演奏钢琴曲体现了西方元素,这反映了当时上海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婚礼中的配偶是否出于自愿及当时的择偶标准,无法说明民众是否实现了婚姻自主、门当户对观念是否已被颠覆,A、C两项错误;仅从举办集体婚礼无法说明政府主导整个社会习俗演变,D项错误。,知识拓展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建国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是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3
4、.(2015课标,41,12分,0.48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答案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5、解析首先找到解题角度,然后看变化趋势。从法定假日总体数量看,从少到多;从结构看,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分析原因时要注意节假日属于民生问题,它必然受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与政治体制、政治理念与思想的影响。,答案D清朝末年,上海张园门前既有黄包车、电线杆、洋楼等新式景象,又有传统的交通工具马车,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新旧杂陈。故选D项。该年画属于写实画,无法体现以形求神,排除A项;年画仅涉及上海一个地区的个别情况,无法说明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排除B项;年画中并未出现当时世界上先进的交通工具汽车,排除C项。,2.(2016江苏单科,10,3分)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
6、“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答案C材料表述的是成都妇女,并非所有妇女,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成都警察厅反对妇女剪发齐眉、梳男士发型,没有体现男女平等,B项错误;“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表明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了传统习俗,C项正确;“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无法体现民国法治精神,D项错误。,评析本题以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的通令切入,考查中
7、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难度中等。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准确、全面理解。,3.(2015四川文综,6,4分)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答案B从题干看,这位新潮社社员为新式青年,但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仍然看重八字、命书,且认为命书是人生重要的纪念品,故选B项。材料无法反映出A项;题干中新潮社某社员的行为只是个例,题干也未体现国人不认同西式婚俗,
8、C项错误;D项明显错误,排除。,4.(2014安徽文综,13,4分)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答案D题干文章指出了当时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停留在日常行为的模仿和日常用品的争购上,而忽视了西方文化的核心“利权”意识,体现出大众传媒对社会时尚的理性分析,D项符合题意。材料描述的只是一部分“新少年”的行为,并不能得出西装普遍化、西方生活方式
9、已成为都市生活主流的结论,B、C两项错误;文章已经指出了西方文化的核心“利权”意识,说明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并不是过于肤浅的,A项错误。,评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以报刊资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通读材料,抓住国人对西方文化“重”与“轻”的着力点进行分析。,5.(2014福建文综,15,4分)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答案B新式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20世纪二三十
10、年代旗袍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是由于辛亥革命后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只涉及城市女性着装,不具有普遍性,故A项错误;仅从着装一个方面的情况,不能体现城市化的进程和女性对时尚的引领,故C项错误;D项是旗袍本身的特点而非社会原因,不符合题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设问角度进行辨析。,6.(2014天津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1
11、)阅读材料一,回答何谓“扬气”。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5分)材料二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6分)材料三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
12、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4分)(4)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3分),答案(1)始创于扬州盐商的一种奢靡生活风气。冲击了儒家的正统思想;传统的俭朴观念发生变化。(2)西方式生活时尚。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3)19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4)时代特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外来影响。,解析(1)据材料中“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得出“扬
13、气”的含义是一种奢靡的生活风气。影响应着眼于其对传统的儒家思想及俭朴的生活观念的冲击。(2)据材料可知“洋气”指的是“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即生活方式的西化。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应注意材料中所蕴含的时代背景“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结合所学,从西方列强的侵略、通商口岸的开辟、西方商品和文化的入侵等角度分析。(3)应将材料二、三进行比较,主要从时代的变迁、文明的演进中认识到中国从被动卷入世界、效仿西方文明到主动融入世界、丰富世界文化的转变和进步。(4)综合三则材料,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应从时代特征的角度入手,从经济的发展、政治形势的变化、西方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归纳。,答案C从漫画可以看出,主人公保留一部分发辫作为国粹保存,反对将代表旧事物的发辫全部剪掉,表明当时社会上有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