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法治精神 当好国家公民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最好的沉淀 文档编号:5105342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4.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弘扬法治精神 当好国家公民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弘扬法治精神 当好国家公民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弘扬法治精神 当好国家公民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弘扬法治精神 当好国家公民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弘扬法治精神 当好国家公民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第一节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第二节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第三节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学习指南了解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作用,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拥护依法治国方略,增强法治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崇尚民主、公正、平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履行保障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公民职责,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观察室2013年2月,刘某与王某(女)因夫妻感情不和离婚。离婚后,王某将户口迁回娘家所在A村,女儿小刘也随母亲入户A村。2014年2月,A村进行土地租金分红,王某获得900元分红款,但小刘未分得此款项。王某找村委会说理,但工作人员拿出A村村规给王某看

2、,根据A村村规,外嫁女因离婚回迁携带子女入户,子女无村民资格。王某无奈将A村诉至当地法院。2014年11月,法院判决A村支付小刘土地租金分红款900元。村民的自治不是完全的自治,应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运行。村民会议、村民的自治不是完全的自治,应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运行。村民会议、村规民约可以决定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方案、方式,但并不能村规民约可以决定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方案、方式,但并不能决定哪些村民可以享受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及分配等事项,因后者事决定哪些村民可以享受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及分配等事项,因后者事实上是公民应享受的合法财产权等公民的基本权益,是由法律直接规实上是公民应享受的合法财

3、产权等公民的基本权益,是由法律直接规定而非他人决定的。定而非他人决定的。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第一节6一、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也就是说,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一)了解法律7一、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一)了解法律8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确立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发展的。(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4、一、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主要表现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9(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一、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10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适用等环节。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性分配;法律的遵守、执行、适用则是把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

5、,把文本上的法律转化为现实中的法律。(三)法律运行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适用11(三)法律运行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法律制定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大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议案的审议,法律议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12(三)法律运行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法律遵守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

6、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人们通常把守法仅仅理解为履行法律义务。其实,守法意味着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态度。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13(三)法律运行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法律执行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行政执法的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14(三)法

7、律运行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法律适用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行使国家司法权。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根据法律法规,公正司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解决法律纠纷,惩治违法犯罪行为,从而捍卫法律权威,维护法律秩序。15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权利,是主张和请求的意思,它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具有自主意志的人格,并受到他人尊重。换句话说,每一个人都有资格要求自己作

8、为一个人而有尊严并得到尊重,同样,也必须尊重他人。人若丧失了这一“资格”,就成了“会说话的工具”。而为了维护人的尊严,就有资格提出所享有的要求或诉求。(四)中职生应当履行法律义务,行使法律权利一、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16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法律权利是指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某种权能。法律权利的特点表现为:权利享有者依法有权自己做出一定的行为。权利享有者依法有权要求他人做出或抑制一定的行为。权利享有者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依法有权要求有关国家机关予以保护。(四)中职生应当履行法律义务,行使法律权利一、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17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义务是指一个人应当做或不

9、应当做什么。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义务主体)所承担的必须履行的责任。义务是有约束力的,在义务面前是不能要求自由的,就是说义务是法定的,是不能放弃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对权利与义务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体现的社会内容的重要程度,分为基本权利义务和普通权利义务;根据对应的主体的范围,分为绝对权利义务和相对权利义务;根据主体的性质,分为个人权利义务、集体权利义务和国家权利义务。(四)中职生应当履行法律义务,行使法律权利一、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18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实现最重要的是通过国家来保障。国家除了要不断创造和改善物质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以外,还必须建立和健全法

10、制,通过法律手段的完善来保证两者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的落实。就权利本身来讲,它在现实法律生活中总是表现为外在的行为,因此总归有一个适度的范围和限度。超出了这个限度,就不为法律所保护,甚至可能构成“越权”或“滥用权利”,属于违法行为。(四)中职生应当履行法律义务,行使法律权利一、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19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义务也是有限度的,而要求义务人做出超出“义务”范围的行为,同样是法律所禁止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反之亦然。权利是指由国家法律认可或确认,并予以保护的人们享有的自由和利益。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致的、不可分割的,两者之间是互动的关系。(四

11、)中职生应当履行法律义务,行使法律权利一、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20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法律责任与法定权利与义务有密切的联系。首先,法律责任规范着法律关系主体行使权利的界限,以否定的法律后果防止权利行使不当或滥用权利;其次,在权利受到妨害,以及违反法定义务时,法律责任又成为救济权利、强制履行义务或追加新义务的依据;再次,法律责任通过否定的法律后果成为使权利、义务得以顺利实现的保证。总之,法律责任是国家强制责任人做出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救济受到侵害或损害的合法利益和法定权利的手段,是保障权利与义务实现的手段。(四)中职生应当履行法律义务,行使法律权利一、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21守法,顾名思

12、义就是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就是指国家的一切组织和个人,都要按照法律的要求办事。我国的宪法和法律,不仅规定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任务,而且还规定了为实现这个崇高目标,国家一切组织和个人,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里,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不准做什么。每个组织和个人,只有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要求去工作、生产、学习和生活,国家的政治局面才能安定,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才能发展,国防才能巩固,社会主义法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守法”意味着不能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规范,违反了,就要依据法律受到处罚。这是守法的第一层含义。守法还有第二层含义,只要是不

13、为法律明文禁止的行为,就不受法律制裁。(五)守法是做合格公民的首要条件一、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22(五)守法是做合格公民的首要条件一、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公民守法的原因守法是党和国家对每个公民的要求人民自己的法,人民应该自觉地遵守守法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义务守法是实现法的作用的主要途径守法是公民享受权利和自由的重要前提23(五)守法是做合格公民的首要条件一、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24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其基本要求有四个方面:一是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二是一切国

14、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四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25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1.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

15、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坚持依法治国26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一)坚持依法治国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前提。没有法律,或者法律不完备,就谈不上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立法工作的要求:一是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立法机关要依照法定程序,及时制定各种法律,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而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有法可遵循;二是立法的内容必须反映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客观规律,反映司法实践的客观需要,最根本的是要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意志。27二、维护社会

16、主义法制尊严(一)坚持依法治国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是实施依法治国的核心。有了法律必须维护它的权威和尊严,使法律成为公民和各种社会组织自觉遵守的规范。党领导人民制定了法律,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宪法和法律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要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养成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良好习惯。28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一)坚持依法治国执法必严执法必严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关键。司法和行政执法是具体的法律实施行为,是法的重要实现形式。能否严格执法,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成

17、败。执法必严,强调的是“严”。只有“严”,才能真正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当然“严”并不是严刑酷法,而是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忠于事实,忠于法律,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办事。对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惩处,决不姑息迁就。对公民的合法权益,必须依法保护,决不非法侵害。29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一)坚持依法治国违法必究违法必究是实施依法治国的保障。社会主义法制,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这就是说,任何公民都依法享有平等的权利,依法履行平等的义务,不允许任何人享有法律之外和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任何公民的正当权利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

18、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决不能让其逍遥法外。30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2.依法治国是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在西方竞争性政党体制下,执政党若有法不依、滥用权力、专横腐败,则必然会招致选民的抛弃。政党之间的竞争迫使执政党奉公守法,兢兢业业,忠诚地为百姓谋福利。在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政治生活的核心,直接领导立法、行政、司法等各项工作。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党的领导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保证。(一)坚持依法治国31法制这个词在我国近几十年间被广泛使用,它的含义首先是指法律和制度,同时也

19、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都要依照法律制度办事。法制是以民主为基础的,是以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为特征的。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和民主政治密切相联系的。它主张依法治理国家,而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代法治国。(二)从了解“法制”与“法治”着手,加深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32(二)从了解“法制”与“法治”着手,加深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第二节34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的自由),批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人

20、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劳动的权利,劳动者休息权,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受教育权,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除此之外,还对特定情况的公民设置专条,给予保护。一、增强公民意识35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以及其他方面的义务。权利和义务具有统一性,公民既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又必须积极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并使之相互结合,如劳动权、受教育权,它们既是公民的

21、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并相互促进,保证公民个人的利益与集体、国家的长远利益相一致。一、增强公民意识361.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凡年满18 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法定程序、法定机关批准和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限制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身体。一、增强公民意识371.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

22、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住宅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国家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有申诉权、控告权及其检举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有休息权利,年老时有获得生活保障、社会救济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家庭、婚姻、儿童、老人、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一、增强公民意识38一、增强公民意识392.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

23、和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道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一、增强公民意识401.宪法是民主施政规则的确认(1)规定了代议制和普选制,为人民主权的实现构建了政治运行机制;(2)赋予了人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其他社会、经济、文化权利;(3)规范了国家机构的职权和行使程序,为国家权力的运行提供了法定界限。二、维护宪法的权威(一

24、)宪法的本质和功能412.宪法是各阶级政治地位的确认(1)宪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和总结。(2)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3)阶级力量对比关系是宪法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综上,宪法的定义为:宪法是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大法。二、维护宪法的权威(一)宪法的本质和功能42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总之,因为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严于普通法律,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二、维护宪法

25、的权威(二)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432.宪法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规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包括如下三点:(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维护宪法的权威(二)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44二、维护宪法的权威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第三节461.法律程序的含义及特性法律程序是指法定的人们在交往行为中必须遵循的前提、条件、步骤、过程和环节。一、增强法律程序正义观念特 性技

26、术性逻辑性时限性过程性自主性法定性47(1)法律程序的法定性。在国家正式法中,正如实体性的规定一样,法律程序也是人们(立法者)有意识地对人际间公共交往关系的安排。因此,法律程序的每一个环节、步骤,人们按法律交往行为的每一个前提、主体根据法律交涉的每一个过程,都有法律上的明确规定。一、增强法律程序正义观念法定性48(2)法律程序的技术性。法律作为实践理性,需要能通过一定特殊的技巧和方法贯穿在人们交往行动的过程中,从此意义上讲,在所有的社会规范中,法律是最具有实践操作性的规范。道德规范强调教化和主体的自操作(自律),但是,这种主要靠内心自觉的规则本身缺乏必要的操作保障。一、增强法律程序正义观念技术

27、性49(3)法律程序的逻辑性。法律程序乃是一套以文字而构建起来的逻辑规范体系。它的目的在于为交往行动中的人们提供方便地、有秩序地进行交往行为的条件。所以,法律程序的逻辑性,所表达的其实是人们交往行为的合逻辑性。不论法律程序所设定的人们在程序中交涉的前提、程序不同阶段的时限、程序必须经过的步骤、程序应当关注的环节、程序运作的基本条件还是程序运作的后果,都只能依据人们行动的逻辑而加工、制定。一、增强法律程序正义观念逻辑性50(4)法律程序的时限性。人们的交往行为,既是在空间中进行的,同时也是在时间中从事的。空间保障着交往行为的内容,而时间保障着交往行为的效率。无限度的时间拖延,不可能对人们的交往行

28、为真正产生什么效率。法律程序的时限性,就是要通过程序运作中不同阶段的时间分配和全部程序的时间安排,为人们依据法律的交往行为设计既有效力、又能实现公平的规则机制。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时限的规定,就没有法律程序。一、增强法律程序正义观念时限性51(5)法律程序的过程性。法律程序的时限性,同时决定着任何法律程序都是一个时间的流程,是一个过程。在现代社会分工体系中,一方面,将人分工到不同的行业体系中;另一方面,任何人只是法律流程不同阶段中某个空间点上的操作者,也就是说,任何人都被装置于法律程序过程中。一、增强法律程序正义观念过程性52(6)法律程序的自主性。昔日在学理上人们总认为法律程序和法律实体相比

29、较,后者是主要的、决定性的,而前者是次要的、从属性的。这样,法律程序在法律内部只能处于一种附属地位。这正是长期以来我们不太关注法律程序建设的原因之一。尽管从整体的视角分析,法律总是从属于社会的,因此,马克思称,法律和宗教一样,没有自己的历史。同时这也是后现代主义者诟病法律的原因之一(法律不具有自主性)。但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自主性调整已经是一种不争的事实,至于其是否完善则是另一码事。而法律的自主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程序的自主性。一、增强法律程序正义观念自主性532.严格司法程序,维护公平正义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发挥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既是构建社会主

30、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通过公正司法,充分发挥法律的社会调控功能,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和冲突,引导民众进行合理合法的利益表达,纠正、制裁不法行为,消除社会不和谐关系,使权利受尊重、权力被规范、利益有保障、纠纷可诉求、秩序得维持,是司法机关的神圣职责。一、增强法律程序正义观念543.程序正义的意义(1)程序正义有利于防止国家权力异化,避免程序人治在诉讼中膨胀。(2)程序正义有利于增强诉讼中的民主和人权保障。程序的功能主要是用来限制司法人员、保障被告人的。(3)程序正义自身体现了一国司法制度的公正与否,成为衡量刑事诉讼法治乃至国家法治程序的标准。一、增强

31、法律程序正义观念55一、增强法律程序正义观念56我国的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任何公民都可以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谋取自己的利益;任何公民在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都有权按照法律规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依靠公安、司法机关寻求法律保护。公安机关是执行治安保卫任务的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它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它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57民

32、事诉讼是指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或者说,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民事诉讼法是调整民事诉讼的法律规范,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法院和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民事诉讼58民事诉讼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民事诉讼法又称形式意义的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的专门性法律或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广义的民事诉讼法又称实质意义的民事诉讼法,

33、是指除了民事诉讼法典外,还包括宪法和其他实体法、程序法有关民事诉讼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民事诉讼的规定。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民事诉讼591.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民事诉讼法的任务即民事诉讼法的立法目标和应当发挥的作用。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民事诉讼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向社会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任务602.民事诉讼管辖民事诉讼管辖,是指确定上下级法院之间以及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与权限,是在法院内部具体落实民事审判权的一项制度。

34、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民事诉讼民事诉讼管辖类型地域管辖协议管辖专属管辖裁定管辖级别管辖61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民事诉讼级别管辖,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上下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与权限。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我国民事诉讼法另有规定的除外。级别管辖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专利纠纷案件重大涉港、澳、台民事案件海事、海商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管辖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在全国范围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或者认为应当由本院管辖的案件。62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民事诉讼地域管辖,是指按照人民法院的不同辖

35、区确定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与权限。多个法院同时拥有管辖权时,以当事人起诉的法院为管辖法院。一般地域管辖根据当事人所在地(住所地、经常居住地)确定管辖法院,实行“原告就被告”原则,即民事诉讼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原告就被告”管辖原则无法适用或者适用起来对当事人或者法院极为不便,就采用“被告就原告”确定管辖,即民事诉讼由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地域管辖63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民事诉讼特殊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是指以诉讼标的所在地或者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所在地为标准确定的管辖。特殊地域管辖是法律针对某些特殊类型的诉讼做

36、出的变通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4 条至第33 条规定了特殊地域管辖的九种情形,同时这些情形也可以适用一般地域管辖。64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民事诉讼协议管辖又称合意管辖或者约定管辖,是指双方当事人在纠纷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以合意方式约定解决他们之间纠纷的管辖法院。协议管辖协议管辖只适用于合同纠纷中的经济纠纷案件协议管辖仅适用于第一审民事案件协议管辖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协议管辖只能在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标的物所在地这五个法院中选择其一双方当事人协议选择管辖的法院不得违反民事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条件65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民事诉讼专属管

37、辖,是指对某些特定类型的案件,法律强制规定只能由特定的人民法院行使管辖权。专属管辖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专属管辖的具体内容66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民事诉讼裁定管辖,是指人民法院通过裁定的形式确定第一审民事诉讼案件管辖法院的制度。具体包括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转移。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本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依照法律规定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指定管辖,是指上级人民法院以裁定方式,指定下级人民法院

38、对某一案件行使管辖权。管辖权转移,是指依据上级人民法院的决定或经其同意,将某个案件的管辖权由上级人民法院转交给下级人民法院,或者由下级人民法院转交给上级人民法院。裁定管辖67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民事诉讼68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民事诉讼民事诉讼参加人共同诉讼人民事诉讼第三人诉讼代理人当事人69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民事诉讼民事诉讼当事人,是指发生民事争议之后,以自己的名义要求法院对该争议做出裁判的人及其相对人。民事诉讼当事人必须具备民事诉讼权利能力和民事诉讼行为能力,可以是公民、法人,也可以是其他组织。当事人70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民事诉讼共同诉讼,

39、是指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为两人或两人以上的诉讼。共同诉讼人是共同诉讼当中人数为复数一方当事人的统称。共同诉讼人既可能是共同原告,也可能是共同被告。共同诉讼人71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民事诉讼民事诉讼第三人,是指对他人争议的诉讼标的具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者虽然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与他人案件的处理结果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而参加到他人已经开始的诉讼当中来,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案外人。民事诉讼第三人72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民事诉讼民事诉讼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当事人的委托在一定权限内代替或协助当事人,并以当事人名义进行民事诉讼的人。诉讼代理人委托代理人,是指受当事人、法定代

40、理人委托并以他们的名义在授权范围内进行民事诉讼活动的人。律师是最常见的委托代理人,其他公民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担任委托代理人。法定代理人,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的人。一般的无民事诉讼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是其监护人。无法确定监护人的,由人民法院指定法定代理人。73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民事诉讼起诉与受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4.民事诉讼程序74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民事诉讼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所享有的或者依法由自己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民事权益争议时,以自己的名义请求法院通过审判

41、给予司法保护的诉讼行为。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起诉的条件,包括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起诉的实质要件具体包括: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主管和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起诉的形式要件包括:一般应提交起诉状,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预交案件受理费。起诉与受理75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民事诉讼受理。受理又称立案,是指人民法院经过审查,认为原告的起诉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从而决定予以审理的行为。一审普通程序必须以当事人的起诉行为与人民法院的受理行为相结合才能启动。人民法院经过对起诉的审查,认为符合法定起诉条

42、件的,应当在7 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起诉与受理76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受理起诉后5 日内应当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告知被告在收到之日起15 日内提出答辩状或者反诉状。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5 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被告不提交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审判人员应当认真审阅诉讼材料,必要时可以收集证据。如发现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追加为共同诉讼人。审理前的准备77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民事诉讼开庭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法庭上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的诉讼活动。开庭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审查、核实案件证据的

43、真伪性及证明力,查明案件真实情况,分清责任是非,正确适用法律,依法做出裁判。开庭审理的程序包括开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评议与宣判四个阶段。其中,在法庭调查环节应当对证据进行质证,未经公开质证的证据不得作为判决的依据。开庭审理78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民事诉讼诉讼中止,是指在诉讼过程中,由于出现了民事诉讼法第136 条规定的法定事由,人民法院裁定暂时停止诉讼程序的进行,待法定原因消失后,再恢复诉讼程序的制度。诉讼终结,是指在诉讼进行过程中,出现了民事诉讼法第137 条规定的法定事由,而使诉讼不可能或者没有必要进行下去,由人民法院裁定结束诉讼程序的制度。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79二、依

44、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规范各种行政诉讼行为、调整各种行政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人民法院、诉讼当事人、其他诉讼参加人以及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人民检察院进行诉讼活动的行为准则。80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行政诉讼1.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处理行政纠纷的司法活动行政纠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如申诉、信访、行政复议等。然而作为法院的司法活动,行政诉讼是一种强制性解决纠纷的手段。一旦法院的裁判发生效力,当事人不得就同一事实及理由再请求法院解决,并且法院的生效裁判将产生既判力,所有与此有关的个人或组织都将受到既判力的约束。81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5、(二)行政诉讼2.行政诉讼兼具纠纷解决、权益救济与法律监督的功能行政诉讼通过对行政纠纷的审理与裁判,解决行政机关与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之间因行政行为而产生的争议,从而维护正常、稳定的社会秩序。此外,行政诉讼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对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处于劣势、合法权益容易受到违法行政行为侵害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予以救济。由于行政权庞大且具有扩张性,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往往比行政机关更容易受到侵害,因此权益救济是行政诉讼的一个独有的特征。通过这种权益救济,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同时也完成了对行政机关的司法监督。82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行政诉讼3.行政诉讼中

46、的原被告身份恒定行政诉讼以不服具体行政行为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为原告,以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无论原、被告的具体身份如何,他们都是行政行为中的被管理者与管理者,由此,行政诉讼的原被告具有恒定的特征。4.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的审判权有限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只能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83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行政诉讼5.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宗旨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宗旨,是指由行政诉讼法立法者确定的,制定和实施行政诉讼法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要实现的任务。(1)保证人民法院及时正确地审理行政案件。(2)保护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3)监

47、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84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是指由国家制定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司法机关、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时都必须遵循刑事诉讼法的规范。85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刑事诉讼1.刑事诉讼的特征(1)刑事诉讼是实现国家刑罚权的专门活动。刑罚权是国家维护社会秩序最根本的手段,刑事诉讼则是国家司法机关为实现这一权力而进行的专门活动。刑事诉讼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解决被追究者,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具体内容包括犯罪事实是否发生,被追究者是否实施了犯罪行为,是否处以刑罚以及如何量刑。86二、依法维护自己的

48、合法权益(三)刑事诉讼1.刑事诉讼的特征(2)国家机关在诉讼中的主导作用突出。与其他诉讼方式相比,刑事诉讼中国家机关的主导作用更强。国家机关不但可以主动查获犯罪人、提起刑事诉讼,而且有义务查明案件真相,对诉讼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但是,现代民主国家刑事诉讼发展的趋势应是加强诉讼参与人参与刑事诉讼的程度。87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刑事诉讼2.刑事诉讼法的任务(1)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地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这就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直接任务。(2)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这既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间接任务,也是我国

49、刑事诉讼法独有的任务。(3)维护社会主义法治,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根本任务。88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刑事诉讼3.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指的是刑事诉讼法在怎样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内,对哪些人具有适用的效力,具体包括刑事诉讼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对人的效力和对事的效力。效力范围时间效力对人的效力对事的效力空间效力89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刑事诉讼3.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1)空间效力。刑事诉讼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事诉讼法适用的地域范围。我国刑事诉讼法适用我国国家主权所及的一

50、切空间领域,包括我国的领土、领空、领海。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90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刑事诉讼3.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2)时间效力。刑事诉讼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刑事诉讼法的生效、失效的起止时间。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自1997 年1 月1 日起生效,至今后立法机关宣告它废止时失效。91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刑事诉讼3.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3)对人的效力。刑事诉讼法对人的效力,是指刑事诉讼法适用于哪些人。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上采取属地原则,凡是在我国领域内进行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均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92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弘扬法治精神 当好国家公民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最好的沉淀)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