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教程》第八章犯罪心理的年龄差异-第九章犯罪心理的性别差异解析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10735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心理学教程》第八章犯罪心理的年龄差异-第九章犯罪心理的性别差异解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犯罪心理学教程》第八章犯罪心理的年龄差异-第九章犯罪心理的性别差异解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犯罪心理学教程》第八章犯罪心理的年龄差异-第九章犯罪心理的性别差异解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犯罪心理学教程》第八章犯罪心理的年龄差异-第九章犯罪心理的性别差异解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犯罪心理学教程》第八章犯罪心理的年龄差异-第九章犯罪心理的性别差异解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八章 犯罪心理的 年龄差异第一节第一节 犯罪的年龄差异概述犯罪的年龄差异概述第三节第三节 中年犯罪心理中年犯罪心理第二节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心理青少年犯罪心理第四节第四节 老年犯罪心理老年犯罪心理n个体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其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年个体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其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神经类型和异常生物学因素四种。它有其自身龄、性别、神经类型和异常生物学因素四种。它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存在和发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n犯罪心理的产生离不开犯罪人的生理基础。不同年龄阶段犯罪心理的产生离不开犯罪人的生理基础。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身心发展成熟的程度不同

2、,社会经历的各异,对犯的人,身心发展成熟的程度不同,社会经历的各异,对犯罪率的高低和犯罪种类、方式的选择,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罪率的高低和犯罪种类、方式的选择,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的影响。第一节 犯罪的年龄差异概述n犯罪率的高低在不同年龄段的人口中呈不均衡分布,即一犯罪率的高低在不同年龄段的人口中呈不均衡分布,即一定年龄的人口在社会总人口所占的比例是有所不同的。定年龄的人口在社会总人口所占的比例是有所不同的。n犯罪的高发年龄段是一个动态的年龄阶段,在不同的文化犯罪的高发年龄段是一个动态的年龄阶段,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下与相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的犯罪背景和历史条件下与相同的文化背景和历

3、史条件下的犯罪的高发年龄都有可能有所不同。的高发年龄都有可能有所不同。n各国犯罪统计表明,犯罪率最高的年龄虽有高低之差,但各国犯罪统计表明,犯罪率最高的年龄虽有高低之差,但在青少年时期犯罪率最高则是一致的。在青少年时期犯罪率最高则是一致的。青少年犯罪率较高青少年犯罪率较高,与毒品、环境污染并列为三大公害。,与毒品、环境污染并列为三大公害。青少年时期指青少年时期指11岁岁13岁的少年期,岁的少年期,14岁岁17岁的青年初期,岁的青年初期,18岁岁25岁的青年晚期。我国犯罪的第一高发年龄段是岁的青年晚期。我国犯罪的第一高发年龄段是18岁岁25岁,其次是岁,其次是14岁岁17岁。岁。n犯罪率最低的年

4、龄层,一般均在犯罪率最低的年龄层,一般均在60岁以上的老年阶段。岁以上的老年阶段。n未满未满14岁者,生理尚未发育成熟,受父母保护多,独立岁者,生理尚未发育成熟,受父母保护多,独立行动少,犯罪也少。行动少,犯罪也少。n1、犯罪类型方面的的年龄差异、犯罪类型方面的的年龄差异n年龄与犯罪种类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关系,犯罪人往往根据年龄与犯罪种类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关系,犯罪人往往根据自己的年龄特征去选择犯罪的种类。自己的年龄特征去选择犯罪的种类。n青少年体力旺盛、行为冲动和性欲强烈、控制力差的青少青少年体力旺盛、行为冲动和性欲强烈、控制力差的青少年容易形成杀人、伤害、抢劫和强奸等暴力犯罪心理。年容易形成杀

5、人、伤害、抢劫和强奸等暴力犯罪心理。n年幼少年的犯罪多属财产犯罪,尤其是盗窃罪。年幼少年的犯罪多属财产犯罪,尤其是盗窃罪。n中、青年人犯罪以需要智慧的财产犯罪居多,如诈骗、贪中、青年人犯罪以需要智慧的财产犯罪居多,如诈骗、贪污、伪造文书等。污、伪造文书等。n老年人实施的犯罪的侵害对象多为反抗力薄弱的儿童、妇老年人实施的犯罪的侵害对象多为反抗力薄弱的儿童、妇女、残疾人或精神病患者等;在犯罪类型上多实施与其生女、残疾人或精神病患者等;在犯罪类型上多实施与其生活经历、体力和思维能力相适应的诈骗、教唆、奸淫幼女活经历、体力和思维能力相适应的诈骗、教唆、奸淫幼女、传授犯罪方法、盗窃等犯罪行为。、传授犯罪

6、方法、盗窃等犯罪行为。n2、犯罪手段和方式方面的年龄差异、犯罪手段和方式方面的年龄差异n不同年龄段的犯罪人,由于其体能和社会经验的不同,所不同年龄段的犯罪人,由于其体能和社会经验的不同,所以表现在犯罪上的手段和方式也不同。以表现在犯罪上的手段和方式也不同。n青少年的犯罪手段和方式往往带有情景性、冲动性、体能青少年的犯罪手段和方式往往带有情景性、冲动性、体能性、缺乏预谋性等特点。性、缺乏预谋性等特点。n中壮年人的犯罪手段和方式往往带有预谋性、欺骗性、智中壮年人的犯罪手段和方式往往带有预谋性、欺骗性、智能性等特点。能性等特点。n老年人的犯罪手段和方式往往带有非体能性、单独性和情老年人的犯罪手段和方

7、式往往带有非体能性、单独性和情景性的特点。景性的特点。n(一)青少年时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矛盾(一)青少年时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矛盾n1、精力过剩但缺乏支配力、精力过剩但缺乏支配力n2、容易兴奋但控制能力差、容易兴奋但控制能力差n3、性机能发育成熟但性道德观念、性教育缺乏、性机能发育成熟但性道德观念、性教育缺乏n(二)青少年时期心理结构内部各因素之间的矛盾(二)青少年时期心理结构内部各因素之间的矛盾n1、认识与情感的矛盾、认识与情感的矛盾n2、认识与行为的矛盾、认识与行为的矛盾n3、情感与意志的矛盾、情感与意志的矛盾n4、独立性意向与认识能力的矛盾、独立性意向与认识能力的矛盾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

8、心理n(三)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三)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客观现实的矛盾n1、辨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差与不良社会影响的矛盾、辨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差与不良社会影响的矛盾n2、个人需求与客观现实可能性的矛盾、个人需求与客观现实可能性的矛盾n3、心理发展水平与客观现实适应之间的矛盾、心理发展水平与客观现实适应之间的矛盾n(一)模仿性和易受暗示性(一)模仿性和易受暗示性n(二)冲动性(二)冲动性n(三)戏谑性(三)戏谑性n(四)反复性与连续性(四)反复性与连续性n(五)结伙性(五)结伙性n(一)加强亲子教育,健全家庭生活(一)加强亲子教育,健全家庭生活n(二)加强学校全方位教育、引导功能,发挥其应有的

9、作用(二)加强学校全方位教育、引导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n1、学校的教师应注意检查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榜、学校的教师应注意检查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同时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疏导;样,同时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疏导;n2、学校对学生应采取引导、帮助的立场和坦诚交流的态度、学校对学生应采取引导、帮助的立场和坦诚交流的态度n3、学校应加强法律常识、性教育和人际关系与情绪处理的、学校应加强法律常识、性教育和人际关系与情绪处理的课程;课程;n4、学校应密切和学生家长的联系,使学校和家长都能及时、学校应密切和学生家长的联系,使学校和家长都能及时了解学生状况;了解学生状况;n5、学校应尽量完善

10、和改进学生的体育运动等活动场地,充、学校应尽量完善和改进学生的体育运动等活动场地,充分开放使用图书馆或活动中心,知道学生进行有益身心的健分开放使用图书馆或活动中心,知道学生进行有益身心的健康活动。康活动。n(三)社会应致力于建立正向的社会规范,引导约束青少年(三)社会应致力于建立正向的社会规范,引导约束青少年的生活。的生活。n中年期,即成年中期,一般指中年期,即成年中期,一般指35岁至岁至60岁或者岁或者65岁这一年岁这一年龄区间。中年人犯罪数量在全部刑事犯罪中占有较大比例,龄区间。中年人犯罪数量在全部刑事犯罪中占有较大比例,中年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大于青少年犯罪和老年人犯罪。中年人犯罪的社会危

11、害性大于青少年犯罪和老年人犯罪。n(一)中年期的生理发育特征(一)中年期的生理发育特征n中年期的身体变化:体制增加,身体发胖,各种感觉器官以中年期的身体变化:体制增加,身体发胖,各种感觉器官以及脑和内脏器官的功能都在发生变化,并且逐渐走向退化。及脑和内脏器官的功能都在发生变化,并且逐渐走向退化。n中年人进入更年期阶段时植物神经紊乱、精神状态和情绪也中年人进入更年期阶段时植物神经紊乱、精神状态和情绪也会出现波动、焦虑等一系列更年期的症状,会给中年人带来会出现波动、焦虑等一系列更年期的症状,会给中年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障碍和困难,一些外在的刺激就会使他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障碍和困难,一些外在的刺激

12、就会使他们产生过激行为,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产生过激行为,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第三节 中年犯罪心理n(二)中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二)中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n1、认识特征、认识特征n中年人认识范围广,知识经验丰富,理解力强,易于实施中年人认识范围广,知识经验丰富,理解力强,易于实施智力型的、技术性的犯罪行为,并且具有一定的反侦察能智力型的、技术性的犯罪行为,并且具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作案手段更加隐蔽和多元化。力,作案手段更加隐蔽和多元化。n2、情绪情感特征、情绪情感特征n中年人人际关系复杂,社会责任、家庭负担、工作中的得中年人人际关系复杂,社会责任、家庭负担、工作中的得意与失意、人事纠纷等常使他们

13、身心疲惫不堪重负,内心意与失意、人事纠纷等常使他们身心疲惫不堪重负,内心焦虑、失望、忧郁、压抑,可能因为某一诱因的出现而产焦虑、失望、忧郁、压抑,可能因为某一诱因的出现而产生激情发作,出现暴力行为,造成严重犯罪后果。生激情发作,出现暴力行为,造成严重犯罪后果。n3、意志特征、意志特征n中年人意志力较强,确定犯罪目的后会不顾一切的去进行中年人意志力较强,确定犯罪目的后会不顾一切的去进行犯罪活动;中年人易产生固定观念,犯罪活动;中年人易产生固定观念,固执己见,难以进行教育改造工作固执己见,难以进行教育改造工作n4、个性特征、个性特征n中年人的个性特征基本定型。中年人的个性特征基本定型。n首先首先,

14、在个性倾向性方面,中年人的需要复杂多样,社会负,在个性倾向性方面,中年人的需要复杂多样,社会负担重,如果正常渠道和手段不能满足需要,就有可能用非法担重,如果正常渠道和手段不能满足需要,就有可能用非法的手段来活得满足,甚至不惜以犯罪的方式来满足个人私欲的手段来活得满足,甚至不惜以犯罪的方式来满足个人私欲。在动机特征方面,中年人更易产生动机冲突。中年人的人。在动机特征方面,中年人更易产生动机冲突。中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都已形成并逐渐定型,如果中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都已形成并逐渐定型,如果中年人在以上观念上存在着错误、消极、腐朽的认识,就有可能激在以上观念上存在着错误、消极、腐朽的认

15、识,就有可能激励并实施犯罪行为。励并实施犯罪行为。n其次其次,在个性心理特征方面,中年人的性格特征逐渐定型,在个性心理特征方面,中年人的性格特征逐渐定型,如果中年人的性格不良或有障碍,也易推动其实施犯罪行为如果中年人的性格不良或有障碍,也易推动其实施犯罪行为。在能力特征方面,中年人受过多年的学校教育和职业训练。在能力特征方面,中年人受过多年的学校教育和职业训练,大多具有一技之长或兼有多种技能,这种能力特征使其犯,大多具有一技之长或兼有多种技能,这种能力特征使其犯罪易得逞。罪易得逞。n此外此外,中年人的自我意识常存在缺陷,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和,中年人的自我意识常存在缺陷,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不够

16、客观真实,为了所谓的面子、自尊不惜以身试法。评价不够客观真实,为了所谓的面子、自尊不惜以身试法。n(一)数量特征(一)数量特征n从犯罪数量看,中年人犯罪不及青少年多,但危害性更大从犯罪数量看,中年人犯罪不及青少年多,但危害性更大、影响更恶劣。、影响更恶劣。n(二)类型特征(二)类型特征n中年人犯罪的类型广泛、种类繁多,但主要集中在经济方中年人犯罪的类型广泛、种类繁多,但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以及与腐败有关的犯罪。面,以及与腐败有关的犯罪。n(三)犯罪手段特征(三)犯罪手段特征n中年人犯罪多带有隐蔽性和智能化的特征。选择非暴力手中年人犯罪多带有隐蔽性和智能化的特征。选择非暴力手段以及其他职能手段来

17、达到犯罪目的。段以及其他职能手段来达到犯罪目的。n(四)犯罪的行为特征(四)犯罪的行为特征n中年人犯罪,在行为上具有典型的预谋性、独立性和功利中年人犯罪,在行为上具有典型的预谋性、独立性和功利性的特点、性的特点、n(一)做好中年人的心理危机的预防(一)做好中年人的心理危机的预防n1、防患于未然、防患于未然n2、应注意协调好人际关系、应注意协调好人际关系n3、要做好自我保健、要做好自我保健n(二)中年期要认真对待婚姻(二)中年期要认真对待婚姻n(三)社会各界也应重视对中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三)社会各界也应重视对中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n(一)老年期的认知变化的特点(一)老年期的认知变化的特点n1、感

18、知觉的退化性明显、感知觉的退化性明显 2、记忆力下降、记忆力下降n3、思维的年老变化、思维的年老变化n(二)老年期的心理变化特点(二)老年期的心理变化特点n1、智力的变化、智力的变化各种基本的认知能力逐渐下降和衰退。各种基本的认知能力逐渐下降和衰退。n2、情绪情感的变化、情绪情感的变化不安全感;孤独感;适应性差、保守不安全感;孤独感;适应性差、保守、刻板。、刻板。n3、意志特征的变化、意志特征的变化意志较为薄弱,控制力降低,对不良意志较为薄弱,控制力降低,对不良行为习惯方式具有极强的守旧性、固执性和习惯性。行为习惯方式具有极强的守旧性、固执性和习惯性。n4、心理的变化、心理的变化老年人仍存在性

19、欲,长期得不到满足,可老年人仍存在性欲,长期得不到满足,可能导致人格偏移、丧失生活兴趣、忧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导能导致人格偏移、丧失生活兴趣、忧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导致性犯罪行为发生。致性犯罪行为发生。第四节 老年犯罪心理n(一)犯罪手段的非暴力性(一)犯罪手段的非暴力性n(二)犯罪形式的单独性、隐蔽性(二)犯罪形式的单独性、隐蔽性n(三)犯罪类型的相对集中性(三)犯罪类型的相对集中性n(一)老年人犯罪的动机分析(一)老年人犯罪的动机分析n老年人犯罪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老年人犯罪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n1、追求享乐,欲壑难填、追求享乐,欲壑难填 2、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心胸狭窄,斤斤计较n3、精

20、神空虚,无所事事、精神空虚,无所事事 4、不堪虐待,以身试法、不堪虐待,以身试法n5、维护自尊,铤而走险、维护自尊,铤而走险 6、恶习较深,重操旧业、恶习较深,重操旧业n7、倚老卖老,藐视法律、倚老卖老,藐视法律 8、革命、革命“吃亏吃亏”,伺机补偿,伺机补偿n9、老无所养,生活所逼、老无所养,生活所逼n(二)老年罪犯改造的心理分析(二)老年罪犯改造的心理分析n老年罪犯在被捕后普遍对刑罚存在抗拒心理,行为上孤独老年罪犯在被捕后普遍对刑罚存在抗拒心理,行为上孤独性表现突出,社会关系冷漠,老年罪犯的心理易变得灰冷性表现突出,社会关系冷漠,老年罪犯的心理易变得灰冷、日渐孤独、痛苦,难以合群,增加了对

21、老年罪犯改造的、日渐孤独、痛苦,难以合群,增加了对老年罪犯改造的难度。难度。n(一)自我预防(一)自我预防n老年人应加强自身的健康管理,主动参加体育活动,以增老年人应加强自身的健康管理,主动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自己的体质,学会自我调养,消除内心的顾虑。强自己的体质,学会自我调养,消除内心的顾虑。n(二)家庭预防(二)家庭预防n子女应在日常生活中多体谅和孝顺老人,对丧偶或离异老子女应在日常生活中多体谅和孝顺老人,对丧偶或离异老人的再婚问题也应给与支持和理解。人的再婚问题也应给与支持和理解。n要坚决贯彻执行要坚决贯彻执行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让老年人依法维,让老年人依法维权,而不是采取

22、非法手段来报复或维护尊严。权,而不是采取非法手段来报复或维护尊严。n(三)社会预防(三)社会预防n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和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体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和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体系;系;n政府和社会应建立一些有利于老年人的服务政府和社会应建立一些有利于老年人的服务 和保健机构。和保健机构。第九章 犯罪心理的 性别差异n犯罪的性别差异是由于男女两性所具有的的生理特征、行犯罪的性别差异是由于男女两性所具有的的生理特征、行为特征和心理活动特点,以及社会角色所决定的。为特征和心理活动特点,以及社会角色所决定的。n由于两性存在着典型的差异,使得女性犯罪呈现出在犯罪由于两性存在着典型的

23、差异,使得女性犯罪呈现出在犯罪的数量、类型、手段、方式及犯罪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方面的数量、类型、手段、方式及犯罪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方面的特殊性。的特殊性。n女性犯罪今年日趋上升的态势已使之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女性犯罪今年日趋上升的态势已使之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不仅给众多家庭造成了悲剧,也对社会的危害程度问题,不仅给众多家庭造成了悲剧,也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不可忽视的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不可忽视的因素。因素。n本章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从女性犯罪的概况、女性犯罪本章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从女性犯罪的概况、女性犯罪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性别差异及其

24、对犯罪的影响等方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性别差异及其对犯罪的影响等方面对女性犯罪心理进行分析和研究。面对女性犯罪心理进行分析和研究。n女性犯罪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女性犯罪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n(一)犯罪手段的非暴力性(一)犯罪手段的非暴力性n(二)犯罪的从属性(二)犯罪的从属性n(三)犯罪的隐蔽性、欺骗性(三)犯罪的隐蔽性、欺骗性n(四)犯罪的情感性(四)犯罪的情感性n(五)女性的性犯罪较多(五)女性的性犯罪较多n(六)犯罪年龄低龄化(六)犯罪年龄低龄化第一节 女性犯罪概况n(一)女性犯罪的心理因素(一)女性犯罪的心理因素n1、爱慕虚荣的心理、爱慕虚荣的心理n2、依附的心理、依附的心理

25、n3、丰富的情感及不稳定的情绪、丰富的情感及不稳定的情绪n4、文化素质低下,认知能力差、文化素质低下,认知能力差n(二)女性犯罪的客观因素(二)女性犯罪的客观因素n1、社会风气、社会风气n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加之见权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影响,加之见权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风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风气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气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n2、家庭因素、家庭因素n家庭不和睦、不完整、经济条件差以及家庭人际

26、关系不和谐家庭不和睦、不完整、经济条件差以及家庭人际关系不和谐等都对青少年女性犯罪起着直接的影响。另外很多女性暴力等都对青少年女性犯罪起着直接的影响。另外很多女性暴力型犯罪都是因为家庭生活不幸福,长期受虐待导致的。型犯罪都是因为家庭生活不幸福,长期受虐待导致的。n3、不良文化的传播、不良文化的传播n很多社会媒体都带有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色彩的垃圾文很多社会媒体都带有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色彩的垃圾文化,宣扬暴力、色情和腐朽的生活方式给人以强烈刺激,青化,宣扬暴力、色情和腐朽的生活方式给人以强烈刺激,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女性,很容易受到这些不良文化的影响,少年尤其是青少年女性,很容易受到这些不良

27、文化的影响,模仿、设计犯罪,最终不仅危害社会也自食其果。模仿、设计犯罪,最终不仅危害社会也自食其果。n4、不良的人际交往、不良的人际交往n很多青少年女性择友不慎,结交很多青少年女性择友不慎,结交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有的直接与有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有的直接与有劣迹、有前科的违法劣迹、有前科的违法 犯罪分子来往犯罪分子来往受到教和感染,最后走上了犯罪的受到教和感染,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道路。n从初生到儿童时期,身高、体重、生理机能、神经系统等从初生到儿童时期,身高、体重、生理机能、神经系统等方面处于平稳发展的时期。方面处于平稳发展的时期。n进入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成熟、具有生殖能力、出现第二进入青春期

28、,性器官发育成熟、具有生殖能力、出现第二性征的年龄阶段,女性的生理迅速发育,体态和生理机能性征的年龄阶段,女性的生理迅速发育,体态和生理机能都得到了发展,使其在生理机能、体态、内分泌、性机能都得到了发展,使其在生理机能、体态、内分泌、性机能等方面都有明显优于男性的地方。等方面都有明显优于男性的地方。n进入更年期后,身体各系统、器官相继衰退,女性开始绝进入更年期后,身体各系统、器官相继衰退,女性开始绝经,性机能衰退,步入晚年的人生阶段。经,性机能衰退,步入晚年的人生阶段。第二节 性别差异及其对犯罪的影响n(一)认知特点(一)认知特点n1、在感知觉方面,视觉能力尤其是空间知觉能力,男性、在感知觉方

29、面,视觉能力尤其是空间知觉能力,男性优于女性;优于女性;n2、在听觉能力方面,特别是对声音的辨别和定位上,女、在听觉能力方面,特别是对声音的辨别和定位上,女性明显优于男性;性明显优于男性;n3、在注意力方面,从注意的稳定性、分配性上看,女性、在注意力方面,从注意的稳定性、分配性上看,女性比男性要略高些;比男性要略高些;n4、在记忆力方面,女性在机械记忆方面占优势,男性在、在记忆力方面,女性在机械记忆方面占优势,男性在意义识记方面占优势;意义识记方面占优势;n5、在思维方面,男性偏向于抽象思维,女性偏向于形象、在思维方面,男性偏向于抽象思维,女性偏向于形象思维;思维;n6、在言语方面,女性从总体

30、上优于男性。、在言语方面,女性从总体上优于男性。n(二)情感和意志特征(二)情感和意志特征n女性情绪情感丰富,感情细腻,富于内心体验和敏感性,女性情绪情感丰富,感情细腻,富于内心体验和敏感性,情绪体验深刻细致,遇事能激发出很高的热情,情感易外情绪体验深刻细致,遇事能激发出很高的热情,情感易外露,喜怒哀乐形于色,易激动、兴奋,也易消沉、愤怒。露,喜怒哀乐形于色,易激动、兴奋,也易消沉、愤怒。易被情绪所左右,引起情绪的变化,情绪波动很大。易被情绪所左右,引起情绪的变化,情绪波动很大。n女性意志力薄弱,行为易受环境或他人的暗示,抵制不住女性意志力薄弱,行为易受环境或他人的暗示,抵制不住诱惑,受逼迫走

31、上犯罪道路也屡见不鲜。诱惑,受逼迫走上犯罪道路也屡见不鲜。n犯罪女性的自我意识常变现出幼稚性、歪曲性和忙从性,犯罪女性的自我意识常变现出幼稚性、歪曲性和忙从性,其意志力的特点表现为冲动性、偏激性和无批判性。其意志力的特点表现为冲动性、偏激性和无批判性。女性犯罪女性犯罪n(三)个性特征(三)个性特征n1、攻击性、攻击性女性的攻击性比男性弱。女性的攻击性比男性弱。n2、支配性、支配性n有两种表现:一是支配他人;二是对别人所施予的影响予有两种表现:一是支配他人;二是对别人所施予的影响予以抗拒,这是从反方向体现个人的自我支配感。以抗拒,这是从反方向体现个人的自我支配感。n3、自信心、自信心n女性的自信

32、心低于男性,自我评价也低于男性。女性的自信心低于男性,自我评价也低于男性。n4、移情作用、移情作用n移情作用:指一个人感受到他人正在感受着的情绪;或者移情作用:指一个人感受到他人正在感受着的情绪;或者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类似的情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类似的情绪反应。绪反应。n女性比男性更易产生移情作用。女性比男性更易产生移情作用。n5、受暗示性、受暗示性女性的受暗示性强于男性女性的受暗示性强于男性n6、冒险性、冒险性女性的冒险性低于男性女性的冒险性低于男性n(一)犯罪数量上的差异(一)犯罪数量上的差异n在数量上,女性犯罪远远少于男性犯罪。在数量上,女性

33、犯罪远远少于男性犯罪。n(二)犯罪类型上的特点(二)犯罪类型上的特点n1、女性多利用其生理特点进行犯罪,如性犯罪、流氓罪、女性多利用其生理特点进行犯罪,如性犯罪、流氓罪等;等;n2、女性常利用社会对女性的尊重和信任进行犯罪,如诈、女性常利用社会对女性的尊重和信任进行犯罪,如诈骗、偷窃、拐卖人口等;骗、偷窃、拐卖人口等;n3、女性犯罪的种类主要集中于与其社会生活联系较为密、女性犯罪的种类主要集中于与其社会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财产型犯罪和家庭方面的犯罪,如重婚、流氓、卖淫切的财产型犯罪和家庭方面的犯罪,如重婚、流氓、卖淫、杀人等,而实施危害国家安全或公共安全以及渎职等方、杀人等,而实施危害国家安全或

34、公共安全以及渎职等方面犯罪的比例则很低。面犯罪的比例则很低。n(三)犯罪手段上的特点(三)犯罪手段上的特点n女性在犯罪手段上具有被动性、欺骗性、非暴力性、隐蔽女性在犯罪手段上具有被动性、欺骗性、非暴力性、隐蔽性、逆向倾向性的特点,且在犯罪中多利用女性的性别特性、逆向倾向性的特点,且在犯罪中多利用女性的性别特点做掩护。点做掩护。n(四)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特点(四)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特点n一般情况下,女性在共同犯罪中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她一般情况下,女性在共同犯罪中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她们常常扮演们常常扮演“粘合剂粘合剂”的角色。的角色。n一、女性性犯罪心理一、女性性犯罪心理n(一

35、)异常的性意识(一)异常的性意识 ;n(二)畸形发展的性需求;(二)畸形发展的性需求;n(三)缺乏性意志力。(三)缺乏性意志力。n二、女性杀人犯罪心理二、女性杀人犯罪心理n(一)认识狭隘,报复心理严重(一)认识狭隘,报复心理严重n(二)杀人起因多是情欲纠葛(二)杀人起因多是情欲纠葛n女性杀人犯罪,引起原因有如下几类:女性杀人犯罪,引起原因有如下几类:n1、因家庭纠纷,矛盾激化杀人;、因家庭纠纷,矛盾激化杀人;n2、男女一方或双方奸情暴露而杀人;、男女一方或双方奸情暴露而杀人;n3、报复杀人。、报复杀人。第二节 性别差异及其对犯罪的影响n(三)女性杀人犯罪前及犯罪过程中动机斗争明显;(三)女性杀人犯罪前及犯罪过程中动机斗争明显;n(四)女性杀人犯罪的手段隐蔽,欺骗性大。(四)女性杀人犯罪的手段隐蔽,欺骗性大。n三、女性财产犯罪心理三、女性财产犯罪心理n(一)女性财产犯罪的动机分析(一)女性财产犯罪的动机分析n1、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好逸恶劳,贪图享乐;n2、满足虚荣心。、满足虚荣心。n(二)女性财产犯罪的行为特征(二)女性财产犯罪的行为特征n1、通过性犯罪方式来获取财产;、通过性犯罪方式来获取财产;n2、利用工作之便进行财产犯罪的情况比较突出;、利用工作之便进行财产犯罪的情况比较突出;n3、利用性别特点作掩护,与男性合谋犯罪。、利用性别特点作掩护,与男性合谋犯罪。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犯罪心理学教程》第八章犯罪心理的年龄差异-第九章犯罪心理的性别差异解析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