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A卷(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5108424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A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A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A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A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A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A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好的书法作品,必定有正大气象。纵览中国书法史,历代庙堂之迹和摩崖石刻最能体现书法的正大气象。所谓正,反映在书法上是法度正、气韵正、思想正;所谓大,反映在书法上是气象宏阔、书风雄浑。像周代钟鼎文、秦泰山刻石、汉隶、魏碑、唐楷等,在韵、法、态、势、意等方面各有开拓,但都在特定时代的审美风尚中呈现正大气象。正大气象的生成,首先在于书法家思想人格正大。柳公权所说的“心正则笔正”,黄庭坚所言的“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都意味着书法

2、创作不仅仅是舞文弄墨之趣,还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由此成就书法的风骨。像颜真卿在安史之乱时,怀着对叛军的无比义愤、对侄儿为国献身的无比悲痛,情不自禁,一气呵成,终写就流芳千古的祭侄文稿。书法承载了书家的情感与气节。正大气象的生成,还在于书法家创作格局正大。作为中国精神的承载体,中国画和中国书法都不只是技术,还是文化。历史证明,没有一个大家是以邪怪小巧闻名的。像王羲之的行书、张旭的草书、颜真卿的楷书等,都在严守法度的基础上,于大疏大密、变化统一、平正险绝的节奏中创造大境界,给人积极向上的审美熏陶。(摘编自刘寿堂书法应有正大气象)材料二中国书法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

3、它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自由精神的终极追求。从字体的审美角度来看,汉字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篆、隶、楷书,它们的结构均衡内敛,如雄兵列阵、壁垒森严,具有静态美;另一类是行、草书,它们的结构欹斜飘展,如花飞花发、云卷云舒,具有动态美。正是汉字深奥玄妙、变化多端的形态,扩展了我们对书法艺术摹写和创作的审美维度,由此产生了中国历代的书法大家。汉字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创作已成为中国文人的自觉常态,出现了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家群体。历经唐宋元明清时期,欧阳询、颜真卿、苏轼等众多书家群星灿烂,他们留下的作品也成为后世临摹和借鉴的典范。正如古希腊艺术遵循“黄金分割法则”一样,汉字也有其独特的造

4、型规律和结构组织。故而在书法的表现上,历代书家都注重字的形体结构,遵循一定的法则。所谓“点画调匀,上下均平”“左缩右伸,画短直长”就是对书法形体构造很好的概括与归纳。当然,书法单纯地追求稳妥、均衡和秩序,易导致法度森严,压抑人的情感,束缚人的创造。因此,精神上的审美追求构成了书法创作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自书法艺术产生以来,历代书家都强调书法创作是情感的抒写过程,是对自然理想化的摹写。他们在书法临摹与创作过程中,注重心灵的感受和精神的追求。周易系辞下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仰天”与“俯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

5、思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代书家的文化性格,甚至直接被用来作为书法审美的基本原则。(摘编自罗中玺书法的审美意识与评判标准)材料三起兴之初,书法便是关乎人文的雅事,是依托文学的寄情书写,所以古有“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的论述。因人文精神的表达,书法实现了“人书一体”,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也因人文内涵的支撑,不同书家书风不同,同一书家立意不同书亦不同,由此促使书法成为艺术并绵延千年经久不衰。人文性,是书法的灵魂所在,是艺术耀眼的光芒。古往今来,书法的人文性为各时代优秀书家所重,由此成就无数书法经典。孙过庭评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烽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

6、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张旭、怀素的狂草书写不拘一格。这些皆体现了书法文辞内容与书家心境间的互动性。因此,品读这些经典书法作品,不仅可以品其形式和文辞内容,还可以见执笔之人人文精神的高度和人格力量。就人文精神的高度而言,书法经典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也是书法艺术体系建构的主体。继往开来的习书者皆重视经典,对经典的崇尚也往往是创造新经典的前提。艺术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存在,经典的出现作为历史的明证,强调了从“高原”到“高峰”支撑书法艺术健康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其文化母体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由此审视当代书坛创作,一些作品局限于形式表层,是由于创作者对书法的人文精神不够

7、重视,未能从文化高度和艺术高度正确审视书法创作。面对当今世界性的文化大交融,书家所能,是感时代精神,生创作激情,赋予书写审美品格和情感意象。如此,那些具有高雅人文精神的艺术作品才可更好地生成、发展和繁荣。(摘编自马祥和、马锐提升书法艺术人文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家国情怀会影响书法艺术是材料一和材料三都认可的观点。B.汉字的造型规律和结构决定了书法创作需要遵循一定法则。C.“仰天”“俯地”的传统文化思维决定了中国历代书家的文化性格。D.从文化和艺术高度正确审视书法创作,作品才能不流于形式表层。2.根据材料,下列对书法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8、3分)A.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的艺术成就远不如唐宋以来的众多书法家的成就。B.中国古代书法家在现实中饱受压抑,企图以书法获得心灵的自在。C.张旭与怀素狂草差异的根源在于书法文辞内容与书家心境间的互动性。D.邪怪小巧成就不了书法大家,书法大家必是有思想人格和创作格局的人。3.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行书和草书比楷书更能扩展书法艺术摹写和创作的审美维度。B.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时已经达到了书法创作的自觉常态。C.书法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不能单纯追求形体结构均匀有序。D.在书法创作时书法家常常需要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来获得灵感。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9、5.要想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习书者应从哪些方面努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涡水与老庄潘小平溯流而上,我们最先到达涡阳。正午时分,涡水静静流淌。这是淮河左岸一条著名的支流,也是淮河第二大支流,发源于河南的尉氏县。一路上流经开封、通许、扶沟、太康、鹿邑,而后从亳州入境安徽,经涡阳、蒙城,于怀远城关之东注入淮河。怀远是我的家乡,小时候,我常常挎着篮子,带着妹妹,穿过喧闹拥堵的城区,去涡河边洗衣裳。河水清澈见底,衣声此起彼伏。那时涡河大堤的青石条上,晾满了洗好的衣物,蓝是蓝,白是白,是民间所谓的“水颜色”。不远处,就是涡河

10、入淮口,一条清晰的水纹线将它与浊浪滔滔的淮水彻底分割。然而它最终还是流入了淮河,那时我还不知道,长大以后,我会无数次地在这条河边徘徊、思索。古书上说,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但今天的涡阳县城,并不在涡水的北面。历史总是在不经意间,显示它的沧桑巨变。太阳一点点西移,风开始变硬,尖锐刺骨。有一年,大约是1987年,我只身一人,在平原上整整浪游了一个冬春,从一个村庄到一个村庄,从山之阴到水之阳。都是乡村大道,干了多半冬,一脚踩下去,醭土腾起来老高。这儿的人们,把大道叫做“官道”,冬阳下,能看见不远处涡水缭绕。淮河支流众多,呈羽状分布,水势迟缓,而“道”的不争与柔弱,是否源于淮河“缓水静流”的特性呢?

11、为什么淮河流域是中国河流中,唯一产生本体论哲学家的河流?为什么伟大的黄河和伟大的长江,没有产生老庄和孔孟这样的人物?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都产生于淮河流域,涡水老庄,泗水孔孟,而涡水和泗水,都是淮河的支流。老庄的生命哲学和孔孟的政治哲学,是中国社会生活和中国思想政治的两大支撑性力量,共同支撑起中国的大地与天空。为什么?为什么?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想,一直没有想清楚。抑或是这片缓缓流淌的河流,哺育了老子智者的哲学?有文化学者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三个文化带,分别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北部文化带、以中国为代表的中部文化带、以印度为代表的南部文化带。北部擅长制造,中部擅长情感,南部擅长

12、精神。这和纬度有关,日本与德国处于同一纬度之上,因此日本制造的精密度堪与德国媲美;美国与中国处于同一纬度之上,擅长情感表达,但不同的是美国是纵情文化,中国是抒情文化;而南部地区以印度为代表,由于农业资源丰富,古印度低头是稻米,抬头是香蕉,自古不愁温饱,文化擅长在精神方面,从而神学发达。是不是黄河的凶险和长江的奔腾,打乱了人类的沉思与冥想,因此才没能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产生老庄和孔孟这样的人物?而羽状分布的淮河,给人类提供了仰望星空和宇宙对话的冲动,也提供了内心的宁静,因此才产生了孔子的政治哲学和老子的宇宙本体论?在上古,淮河是一条安静迟缓的大水,两岸水草丰美,人民安居乐业。只是公元1194年

13、,黄河夺淮之后,它才变得狰狞起来。在黄河夺淮的七百年间,黄河将大约七百亿吨泥沙带入淮河流域,使得鲁南的沂、沭、泗水不能入淮,无数支流与湖泊淤积废弃,淮河原有的水系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发生最多最频繁而且规模最大者,大都是在淮河流域,这和淮河的十年九涝、灾害频发、民无恒业、民风剽悍,有着很内在的关联。在中国古代疆域上,具有明显而特殊的南北界限特征的河流不是长江,不是黄河,而是淮河。淮河不仅是中国大陆东部南北自然地理的分界线,还是一条自然地理的突变线和临界线:线南为亚热带,线北为暖温带;是高粱种植的南界,竹子生长的北界;是1月的冰界,湿润和半湿润的分界,而极端的表现是“橘生淮南则为橘

14、,生于淮北则为枳”。反映到农业形态上,淮河以南是稻作文明,淮河以北是旱作文明,而农作物类型和由此产生的文明形态,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生命方式,进而影响到人的行为和理念,影响到区域人格和区域情感。淮北人热情粗粝,说话高喉咙大嗓门,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日无酒倒头睡,过它一天算一天!三十多年前,我到皖北农村去,发现差不多的人家,陈设都十分简单。他们的家里,既无柜子也无箱子,有的甚至也没有床,冬棉夏单,所有的衣服,都挂在一根绳子上。也不是没床,而是没有正式的床,往往是绳编的“软床子”,一只手拎上就走了。淮河年年发大水,老百姓年年跑“水反”,大水一过荡然无存,置办家业干什么?还不如吃干喝净

15、,混个“肚饱腰圆”!所以我们今天,也无法想象上古的淮水和涡水,无法想象它们的安静和迟缓。而老子那时,就常常在这样的水岸边徘徊,河水流向远方,天格外高,格外蓝。(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写作者小时候常去涡河边洗衣裳,不仅反映了涡河的环境优美怡人,也表达了作者对涡河的喜爱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回忆。B.文章写到作者1987年独自一人浪游涡水边,浪游之意是探寻老庄生命哲学的缘由,但最终没有找到满意的解释。C.文章谈到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旨在强调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D.文章回忆三十多年前看到皖北农村的情景,通过当地人家的家庭

16、摆设和生活方式,展现出淮北人简朴爽朗的性格。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头说“我们最先到达涡阳”,确立了全文的写作对象,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涡水,使内容显得更真实、更亲切。B.文章说老庄等哲学家产生于淮河流域是“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反映了人们对其中原因的探究,也易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C.文章语言平而有味,淡而不俗,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理性的思考和反省,体现出作者严谨而深刻的思维。D.文章结尾处写老子常在涡水岸边徘徊,与作者常在涡水边徘徊遥相呼应,同时也表现出作者想做像老子一样的思想家的决心。8.本文第段使用多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何作用?请结

17、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9.本文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淮河及其支流?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艺术效果。(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悠然亭记【明】归有光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

18、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入闽、越之隩阻,兹山何啻泰山之疊石?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选自明清散文)【注】僦(ji)居:租房。两海:这里指东海与

19、南海。隩(o)阻:深险难行之地。罍(li)石:大石。缗(mn):这里指杂芜。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B.亿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C.忆余少时偿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D.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记”指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形式的文体。它取材范围较广,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

20、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B.“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嘉靖三十年”是王公年次纪年法。C.“阳”指山岭的南面或河流的北面。一般在两个字构成的地名中,如果第一个字是山、水名,第二个字就可能是“阴”或“阳”,如“江阴”。D.“靖节”,陶渊明的私谥。靖,在古代有“报”“显”的意思,如靖志就是显志的意思。以此来表明陶渊明保守节操,显身之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归有光叙写了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后随遇而安,建筑庭园,修建悠然亭,颇有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思想情趣。B.淀山公现居的马鞍山虽然与泰山的一块大石无异,但他现在面对此山与曾经游览

21、泰山等名山时的心态,是同样悠然的。C.淀山公有才能,做官时,多有声名和功绩;罢官后,朝廷仍然认为他可被重用,但是他自己却已忘怀,纵情于山水之间。D.作者借写悠然亭记,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僦居、悠然自得的生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译文:_(2)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译文:_14.淀山公给亭子命名为“悠然”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3分)(二)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别舍弟宗一注柳宗元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

22、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注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离开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点明别离,描述兄弟的惜别之情。“倍黯然”三字,既含万千辛酸于一身,又很自然地开启下句。B.颔联有对往事的回顾,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吟,既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又隐含着自己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C.颈联前句写山,后句写水,借景抒情,遥想宗一此去路途遥远,充满坎坷艰辛,表达出诗人对舍弟此去的担忧和关切。D.尾联运用想象,以虚写实。想

23、象在梦中和宗一于江陵相会,“烟”字写出梦境的迷离恍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16.人们普遍认为柳宗元的这首诗是一首“伤别并自伤之作”。请结合全诗谈谈哪里体现了柳宗元的“自伤之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两句说明自己缺少亲人、童仆的帮助,不得不事必躬亲。(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作者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倦鸟还林。(3)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郭橐驼种树时的态度的句子是“_”,写他种完树后的态度的句子是“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24、(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老行当曾是众多手艺人的生计所系、谋生之道,也为千家万户提供了必需的生活服务。物质匮乏年代的货郎担、卖布头,社会转型期的看相算命、江湖跌打师,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大多是底层劳动者,成分复杂,甚至难免_。老行当,扎根生活,一招一式,总能给人以启迪。在纪录片消逝的老行当中记载了历经两个打箔人68小时约3万多锤的锤打才能成就灿烂的金箔,这像极了我们的人生。无论是千磨万砺中的坚韧、一针一线里的静气,还是修修补补的勤俭、择一行终一生的匠心,都凝结着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朴素的人生哲理。从这个意义上说,蕴含在老行当中的工匠精神、生活智慧永远不会过时。职业因时而

25、变。随着电影的普及,拉洋片的趋于绝迹;随着网络资源愈发触手可及,播放露天电影的放映员越来越少:这正是新陈代谢的规律。随着时代 _的发展,一些手艺人索性将“摊位”从街头巷尾搬到线上云端,提供定制化服务。互联网为老行当拓展了生存空间,也倒逼老行当在形式与内容上_,不断跟上时代的节拍。老行当,守望着人间烟火,唤醒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如同一壶老酒历久弥香。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26、,完成2122题。悲伤时的眼泪可以排毒。美国学者对几百名男女性分别研究后发现:在他们痛快地哭过后,自我感觉都比哭前好了许多,健康状态也有所增进。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们在情绪压抑时,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成分。那些选择哭泣的人,在哭泣后,情绪强度一般可减低40%;而_,没有利用眼泪消除情绪压力的结果,是影响身体健康、促使某些疾病恶化。测试发现,正常人的泪水是咸的,糖尿病人的泪水是甜的。悲伤时流出的眼泪,含有更多的荷尔蒙等,人们遇到悲伤的事情时,如果能放声痛哭一场,_,这是由于悲伤引起的毒素,通过眼泪已得到排泄之故。可是,大多数的男性,遇到悲伤的事情时强压着悲伤,把泪水独自咽下。殊不知,

27、_。因此,男人寿命较女性短也可能与心理压抑流泪少有一定关系。21.下列选项是上面这个材料的标题,请选出拟得最恰当的一项( )(3分)A.男人也应哭 B.要长寿,多流泪C.该哭就哭:哭可排毒 D.流泪释放情绪,增强体质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庖丁解牛)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官赋)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司马迁史记项羽本

28、纪)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C项,“决定了中国历代书家的文化性格”错误,原文说的是“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代书家的文化性格”。2.答案:D解析:A项,于文无据,文中没有将两个时期书法家的艺术成就进行对比。B项,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中的“书法单纯地追求稳妥、均衡和秩序,易导致法度森严,压抑人的情感,束缚人的创造”,不能得出“中国古代书法

29、家在现实中饱受压抑”。C项,材料三中举张旭与怀素的狂草之例只是为了阐释二人不同的书风能够体现“书法文辞内容与书家心境间的互动性”,不能把“书法文辞内容与书家心境间的互动性”说成“张旭与怀素狂草差异的根源”。3.答案:A解析:材料二第二段说的是“正是汉字深奥玄妙、变化多端的形态,扩展了我们对书法艺术摹写和创作的审美维度”,材料二并没有将行书、草书与楷书进行对比。4.答案:结构清晰,材料一采用总分结构,开头总述观点,之后从两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增加了说服力。解析:作答时,可以从材料的基本结构、采用的论证方法等角度思考。从材料的论证结构来看,材料一为总分式。从论

30、证方法来看,材料引用了一些古代书法家的言论,举了颜真卿等人的事例来论证观点,主要运用的是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5.答案:注重字的形体结构,遵循一定的法则。提升人文修养。重视研习经典。解析:作答本题,可以先结合材料,思考优秀的书法作品需要具备哪些特点,然后再思考习书者怎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材料一指出“好的书法作品,必定有正大气象”,而正大气象源自书法家的思想人格和创作格局,这是从习书者的个人修养来讲的。材料二提到“历代书家都注重字的形体结构,遵循一定的法则”,这是从书写规律来讲的,“他们在书法临摹与创作过程中,注重心灵的感受和精神的追求”,这也可以归为个人修养。材料三讲书法家要重

31、视提升人文精神,其中提到了“继往开来的习书者皆重视经典,对经典的崇尚也往往是创造新经典的前提”,这是从重视经典的角度来讲的。6.答案:C解析:“旨在强调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错,应是强调文化特点与纬度地域的关联性。7.答案:D解析:D项虽然内容上前后呼应,但作者没有表达出想做思想家的决心,于文无据。8.答案:(1)表达作者对老庄哲学与淮河特点相联系的疑惑,激发读者思考。(2)引出下文对文化哲学等深层内容的理性思考,起着衔接或深化思想的作用。9.答案:(1)叙述和议论相结合:叙述自己在涡河的经历,表达对老庄哲学的思考。(2)虚实结合:实写淮河流域,虚写老庄哲学的特征,反映老庄哲学形成的环境原

32、因。(3)对比:将淮河在上古时期的特征和近代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反映其沧桑巨变。10.答案:D解析:“盖去县三十里”,意思是说大概离县城三十里,此处不宜断开,排除A、C两项。“如积灰”是对“山颓然”的修饰,不宜断开,排除B项。11.答案:B解析:“嘉靖三十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期。12.答案:B解析:写泰山等是为了与马鞍山对比,“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表明“悠然”独在“兹山”,且“所以自忘”的悠然心态也是居马鞍山之后。13.答案:(1)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2)淀山公依仗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有显著的声名和功

33、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解析:(1)“作亭其中”省略的“于”字在翻译时要补出;“靖节”,指陶渊明;“以为”,用作为。(2)“负”,依仗;“至”,到,引申为做官:“为”表被动。14.答案:淀山公罢官后建筑庭园,在园中修建亭子,有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思想情趣;淀山公从现居的自然环境中享受到悠然的乐趣。解析:表面原因是字面上呈现出的意思,结合语境可知,与陶渊明有关;深层意思则是“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即淀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托在这座山中。【参考译文】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吴淞江南边的千墩浦边上。表兄淀山公由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罢官回来后在昆山县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马鞍山的南麓

34、、娄水的南岸定居。回忆起我小时候曾经住在外祖父家,大概离县城三十里,远远地遥望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积的土灰一样,云雾缭绕,似有似无。淀山公越来越喜欢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楼阁,弯曲的栏杆,台几、座席、门窗随处可见。又在房子的后面建了一座小花园,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陶渊明的诗不像晋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饰文字的人所做的一样。而恬淡自然的意蕴,常常体现在言外,不只是一时的适意。而看到天地间的万物,心中无阻塞之处,到了哪里能不悠然自得呢?我曾经认为悠然自得的人确实能够和天道成为一体。说陶渊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淀山公依仗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

35、有显著的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然而到现在,朝廷谈论可以重用的人才,还一定推崇淀山公。大概淀山公没有被世人所忘怀,然而,他自已却忘怀到这种地步。陶渊明先生已经远去了,我无从跟随他来向他请教。我将要跟随淀山公向他请教“悠然”的原因。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句,陶渊明没有能够说出其中“悠然”的含义,淀山公哪里能够说出它昵?淀山公游历天下,曾登上泰山,游览邹县峰山,游历嵩山及少室山之间,涉游东海和南海,进入福建和浙江两地深险难行的地域,这马鞍山与泰山的一块大石头有什么不同呢?回想淀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托在这座山中吧!庄子说:“自己的祖国和故乡,看到她心里就

36、舒畅。即使丘陵、草木杂芜,掩蔽了十分之九,心里仍然舒畅。何况是亲身见闻到本来面目的呢?”我获得陪同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荣耀,冒昧地写下了这篇文章。15.答案:C解析:这一联对分别后各自在柳州和途中将会见到的景色加以渲染和对照,借以描写两人分别后的境况。“桂岭瘴来云似墨”写诗人所居留的柳州,遍地崇山峻岭,林木浓密,气候湿热,经常有瘴雾浓云弥漫,黑压压的,如同泼墨,气氛令人郁闷难受。实际上诗人是在借写景来暗示自己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写宗一此去江陵,路经洞庭湖,在这暮春时节,更是碧波万顷,一望无际,水天一色,景象空阔迷茫,表达出水阔天长、山川阻隔、再见困难的意思。16.答案:首联以“零落残红”

37、喻指自己饱经贬谪的折磨,宗一又要北去,诗人更觉形单影只,充分表现出诗人苦涩的心境。颔联从空间与时间角度写自己被贬谪既远且久,身世孤零,历尽艰险。每一个字都渗透着作者的悲愤不平之情。颈联写今与舍弟分离,一留桂岭,一去洞庭,自己于瘴疠之中,实难忍受。尾联表明兄弟远隔两地,再难相见,只能在梦中寄以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的怅恨之情。解析:此题要求分析“哪里体现了柳宗元的自伤之情”,解答时可逐句分析诗歌内容,然后归纳。首联写遭逢离别,只剩诗人倍感伤神,河畔兄弟二人双双垂泪,依依惜别。颔联写诗人被贬远离京都六千里,到达这荒凉之地已经十二年了,“六千里”写空间距离,“十二年”写时间久远,这些词语里隐含着诗人的

38、抑郁不平之气。颈联写桂岭多瘴气,乌云使人压抑,听闻洞庭春色好,水天浩渺,借景抒情,表现出诗人处境险恶以及与舍弟难以相见的悲伤。尾联写自己处境不好,舍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相思于梦中,顿感怅恨。17.答案:(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3)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解析:易错字:(1)僮;(2)岫;(3)莳。18.答案: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龙蛇混杂);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一日千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独辟蹊径)解析:第一处,结合上文“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大多是底层劳动者,成分复杂”,此处是说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好坏人都有,可以填“鱼龙混杂”或“泥沙俱下”。鱼龙

39、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坏性质不同的人或者事物混杂在一起。第二处,结合上文“因时而变”“新陈代谢”,此处是说时代发展快、变化大,可以填“日新月异”或“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发展、进步很快。突飞猛进:意思是形容发展进步飞快,变化巨大。第三处,结合上下文“职业因时而变”不断跟上时代的节拍”,推断此处是说“倒逼老行当在形式与内容上”要不断创新,可以填“推陈出新”或“独辟蹊径”。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新方法。1

40、9.答案:纪录片消逝的老行当记载了经过两个打箔人68小时3万多锤的锤打才能成就灿烂的金箔的制箔过程。解析:原句的语病有四处:一、成分残缺,句子缺主语,要去掉“在中”。二、搭配不当,“历经”要改为“经过”或“通过”。三、不合逻辑,“约3万多锤”,要去掉“约”或“多”。四、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句末要加上“的制箔过程”。故答案为:纪录片消逝的老行当记载了经过两个打箔人6-8小时3万多锤的锤打才能成就灿烂的金箔的制箔过程。20.答案:比拟,“守望着”赋予老行当以人的情态、动作,生动地再现了老行当与百姓生活的密切关系,突出了老行当是国人共同的记忆。比喻,把“老行当”比喻为“老酒”,生动形象地强调了

41、老行当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解析:从“老行当,守望着人间烟火,唤醒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可知,使用了拟人,“守望着唤醒了”让“老行当”拥有了人的情态、动作和思想感情,更加生动逼真地再现了老行当与民众生活的密切关系,突出了老行当是国人共同的记忆。从“老行当如同一壶老酒历久弥香”可知,使用了比喻,把“老行当”比作一壶历久弥香的“老酒”,使对“老行当”的阐述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形象地强调了老行当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突出了“老行当”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位置。2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压缩之拟写标题的能力。此文段有一个总领句“悲伤时的眼泪可以排毒”,接着论述其中的原理,“在哭泣后,情绪强度一般可减

42、低40%”由于悲伤引起的毒素,通过眼泪已得到排泄”。可见此段主要是论述“哭”与“排毒”的关系。故选C。22.答案:那些选择不哭泣的人;流泪后的心情往往会好受许多;此举对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注意横线前面的分号,表明要填写的句子与“那些选择哭泣的人”相对,句式应为“那些选择的人”;再结合后文“没有利用眼泪消除情绪压力的结果,是影响身体健康、促使某些疾病恶化”,这是不哭泣的结果。由此可知此处填写“那些选择不哭泣的人”。第二空,前面假设“遇到悲伤的事情时”“放声痛哭一场”,后面应写这样做的结果,并用“流泪后”照应;再联系后文“这是由于悲伤引起的毒

43、素,通过眼泪已得到排泄之故”,这是在分析横线处结果的原因,“已得到排泄”,表明“悲伤”情绪已得到发泄,据此填写“流泪后的心情往往会好受许多”。第三空,前面说男人遇到悲伤的事情时“强压着悲伤,把泪水独自咽下”,然后说“殊不知”,可知这样做的结果不好;再联系后文“男人寿命较女性短”,以及上文提到的“没有利用眼泪消除情绪压力的结果,是影响身体健康、促使某些疾病恶化”可知,压抑情绪不流泪的结果就是影响健康,由此可填写“此举对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23.答案:略解析:【写作指导】本题考查的是对名句理解类的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结合所给的名句进行审题立意。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可以从技艺娴熟角度立意。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可以从遵循事物规律角度立意。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可以从自身原因分析问题。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可以从自身原因和把握机遇角度立意。智勇多困于所溺:可以从控制自己的欲望角度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可以从自信乐观角度立意。第 17 页 共 1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A卷(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