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2 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 A组 基础过关题组 一、选择题 1.(2017 北京四中期末 )如果你是历史剧武王伐纣的编剧 ,下面不能写入剧本的历史现象是 ( ) A.战斗取得胜利后 ,武王用青铜鼎举行祭祀 B.纣王派人占卜预测吉凶 C.农业生产使用铁器 D.各级贵族使用玉器作装饰品 2.(2018 北京西城期末 )春秋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化。齐国 “ 履亩而税 ” 、鲁国推行 “ 初税亩 ” 。这些现象的出现 ( ) A.得益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推动齐国和鲁国成为霸主 C.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D.标志着井田制在各国崩溃 3.(2017 北京海淀期中 )首
2、都博物馆举办的王后 母亲 女将 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引起巨大轰动。下列文物可能在此次展览中展出的是 ( ) 4.(2018 北京海淀期中 )春秋时期 ,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楚国下令 “ 书土田 ”“ 量人修赋 ”, 即进行土地登记 ,人民按照土地收成多少缴纳赋税。郑国 “ 作丘赋 ”, 以 “ 丘 ” 为单位征收兵赋。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 A.实行重农抑商 B.增加财政收入 C.抑制土地兼并 D.打击豪强势力 5.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比较发达。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商业活动 的评述 ,不正确的是 ( ) A.出现了许多以工商业著称的乡村集镇 B.在政治中心基础上形
3、成商业中心 C.各国币制不统一不利于商业发展 D.一些诸侯国采取抑制商业发展的政策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6.(2016 北师大附中期中 )商鞅变法规定 “ 僇力本业 ,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 ,举以为收孥 (奴婢 )” 。下列对该政策评价正确的是 ( ) 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 有利于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该政策阻碍经济发展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7.经 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时期 历史资料 商周 耒、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必须共同协作。殷墟甲骨文中有 “( 王 )大令众人曰 ,劦口 (
4、协 )田 ” 的卜辞 春秋战国 铁农具开始出现并推广 ,铁器坚硬锋利 ,逐渐取代了木、石制农具。这一时期牛耕出现 ,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出现了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等。农业生产中出现了先进的耕作方法 垄作法 秦汉 西汉出现了播种耧车 ,提高了播种效率。在政府的倡导下 ,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方法得到推广。农学家赵过推行耕作方法 代田法 魏晋 南北朝 曹魏时 ,马钧改进了翻车 ,用于农业灌溉。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 ,南方的水田采用耕耙技术 隋唐 长江下游一带出现曲辕犁 ,这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依据材料
5、,概括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表现。 (4分 ) = B组 能力提升题组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一、选择题 1.(2017 北京海淀期末 )“ 春初砍山 ,众木尽跌蹶。至当种时 ,伺有雨候 ,则前一夕火之 ,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 ,乘热土下种 ,则苗盛倍收。 ” 上述耕作方式是 ( )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耜耕 D.耦犁 2.(2017 北京海淀期中 )据国语 晋语记载 ,春秋末年 ,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的子孙因国内政治斗争失败避难到齐国后 ,从事农耕 ,牛也从 “ 宗庙之牺 (祭祀用的牺牲品 )” 变为 “ 畎亩 (田地 )之勤 ” 。这表明了 ( ) A.春秋时出现了牛耕技术
6、B.农耕经济取代游牧经济 C.宗法和宗庙已不受重视 D.铁器和牛耕已得到普及 3.(2017 北京东城期末 )史记 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 ,包括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 ,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 的伟大斗争。当时水利事业的进步 ( ) A.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 B.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铁制农具的使用 D.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巩固 4.(2017 北京海淀期中 )舜的后裔虞阏父被周武王任命为掌管制造陶器的官员。因为功绩突出 ,武王封虞阏父之子妫满为陈地的诸侯 ,并将自己的长女嫁给妫满。这说明西周时期 ( ) A.周王用联姻笼络各诸侯国 B.各国的诸侯必须在王廷服役
7、C.官营手工业管理者地位尊崇 D.先代贵族之后多从事工商业 5.(2017 北京四中期中 )“ 齐国的盐一向供给内地。楚国在战国时 羽毛齿革 掩有半江全淮。燕赵二国的羊马常与各国的货物交换 ,郑国都城成为全国药材的集散地。 ” 上述材料说明春秋战国 ( ) A.重农抑商政策效果不好 B.商品经济取得发展 C.形成了全国的贸易市场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D.楚国势力最为强大 6.(2017 北师大附中月考 )战国城市有固定的产品交易场所 市。据史书记载 ,“ 市 ” 上有金铺、粮铺、珠宝玉器铺、绸布铺、皮铺等 ,促使城市手工业竞相为 “ 末作奇巧 ”, 生产 “ 悦在好玩 ” 之品。此记载
8、表明当时 ( ) A.工商业以迎合贵族的需要为主 B.手工业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私有制促成手工业的兴盛 D.从事 商业利润丰厚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铜是铜、锡等金属的合金。青铜器在三代主要作为礼器和兵器。 材料二 左传记载 :“ 国之大事 ,惟 (祭 )祀与 (兵 )戎。 ” 材料三 夏商周三代都城屡次迁移 ,为发现夏商周三代都城分布的特点与迁移的原因 ,某学者制作了如下示意图。 观察上图 ,概括夏商周三代都城分布的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史实 ,分析其原因。 (12分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答案精解精析 A组 基础过关题组 一、选择题 1.C 铁
9、器用于农业生产出现于春秋时期 ,而武王伐纣讲述的是商周时期的 故事 ,所以选 C项。 2.A 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赋税制度的变化 ,属于生产关系范畴 ,这种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故 A项正确。 B项与材料没有必然联系 ;C项指的是的商鞅变法 ;D 项错在 “ 各国 ” 。 3.A 根据题干中 “ 殷墟 ” 可知 ,此次展览会展出的是商朝时期的文物 ,A项正确。 4.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 ,春秋时期诸侯国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排除 A项。材料信息强调春秋时期诸侯国实行赋税改革 ,与抑制土地兼并无关 ,排除 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
10、现打击豪强势力 ,排除 D项。 5.A 以工商业著称的乡村集镇的大量出现是在明清时期 ,故 A项错误 ,符合题意。 6.D 材料体现的是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政策 ,其与废除世卿世禄的特权制度没有直接关系 ,所以排除含 的选项 ,故选 D项。 二、非选择题 7. 答案 表现 :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改进耕作技术 ,改进耕作方式 ,兴修农田水利。 (4分 ) 解析 根据表格中的信息 ,提炼总结即可 ,难度不大。 B组 能力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 1.A 材料中 “ 砍山 ”“ 众木尽跌蹶 ”“ 借其灰以粪 ”“ 明日雨作 ,乘热土下种 ” 说明这种耕作方式的特征是 :放火烧山 ,用草木灰作为肥 料
11、。这是典型的 “ 刀耕火种 ” 的耕作方式。材料中没有涉及 B、 C、 D三项的内容。故选 A项。 2.A 根据材料中 “ 春秋末年 ”“ 从事农耕 ,牛也从 宗庙之牺 (祭祀用的牺牲品 ) 变为 畎亩 (田地 )之勤 ” 可得出春秋时出现了牛耕技术 ,故 A项正确。 3.B 水利成为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水利事业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故 B项正确。 4.C 据题干中 “ 任命为掌管制造陶器的官员。因为功绩突出 ,武王封虞阏父之子妫满为陈地的诸侯 ” 可得出官营手工业管理者地位尊崇 ,故 C项正确。 5.B 依据材料可知各国的商品都可以销往其他地区 ,体现了商品交流频繁 ,故
12、B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尚未正式形成 ,故 A项错误 ;材料中 “ 齐国的盐一向供给内地 ” 和 “ 楚国在战国时 羽毛齿革 掩有半江全淮 ” 体现的是销往部分地区而不是全国市场 ,故 C项错误 ;材料不仅仅体现楚国 ,故 D项片面。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6.A 依据材料中 “ 末作奇巧 ”“ 悦在好玩 ” 可知 ,工商业产品主要满足贵族的需要 ,故 A项正确 ;其他选项从材料中不能获取 ,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 7. 答案 特点 :夏商周三代都城大多分布在铜矿、锡矿的产地周围 ,且多临近黄河。 (4 分 )原因 :在夏商周三代 ,青铜作为制作礼器和兵器的主要原料 ,对于国 家来讲非常重
13、要。古代运输条件不便 ,夏商周三代都城屡次迁移 ,主要是为了靠近铜矿、锡矿的产地 ,以便获取制作青铜器的原料。农耕生活是夏商周的物质基础 ,离不开水源。都城人口多 ,要靠近水源。黄河中下游是当时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8分 ) 解析 特点 ,依据图片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当时都城主要是在这些矿产的周围 ,同时从地域看大都沿黄河而设。原因 ,依据青铜器在夏商周三代的地位 ,可知其重要性 ,而当时交通不发达 ,所以主要选择在靠近矿产的地方 ;选择水源地 ,主要出于发展农业的需要。 -温馨提示:- 本文档仅为 【 2019 年高考第一轮复习 全套资料 之一 】 欢迎点击下方按钮链接, 下载全套资料 ! 请点此到 下载本文全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