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的背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的背景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主义n晚清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过:“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堙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n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
2、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n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n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讲话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的历史背景n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在低潮形势下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n是对西方反共势力企图“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一种呼应。n是对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逆向发展的追求。n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一种借否定人民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
3、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思潮。这种思潮否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的全部历史认识体系,否定中国人民的进步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史,达到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目的,进而乱史灭国。历史虚无主义与全盘西化论同时出现n陈序经(19031967),字怀民,广东文昌县(现属海南省)人。著名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家。曾就读于复旦大学,曾任岭南大学校长、中山大学副校长、广州暨南大学校长、南开大学副校长。n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字适之,徽州绩溪人。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n胡适因提倡文学改
4、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虽与陈独秀政见不合,但与其同为五四运动的核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n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消解和解构历史,否认一些人们已经普遍接受的事实,强调历史是一种可以随意涂鸦的“空”或“无”。因此,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历史唯心主义,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背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一种客观规律的逻辑展现;而历史虚无主义则认为,历史是某些处于权力结构顶端的人出于统治目的的需要而对某些事件和认识的选择性组合。n自近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一直存在,并有过几次突出表现。20世纪初,近代中西文化冲突过程中曾出现
5、全盘西化的思潮。全盘西化论者认为,中华民族应该全盘接受西方文化,抛弃传统文化。这种观点在对待传统民族文化与历史遗产等问题上采取了一种虚无主义的态度。抗日战争爆发后,这次文化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随着民族主义的高涨而逐步消减。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又出现了一股以清算“毛泽东思想”为目的的思潮。其突出表现在于极力贬损和攻击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全盘否定毛泽东领导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用。这股政治的历史虚无主义逆流,妄图通过否定历史来否定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作用。n本世纪初开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又有卷土重来之势。这次思潮首先是打着理论创新的幌子,利用学术
6、刊物、研讨会和学术著作等表现其虚无主义观点。同时,它还以学术反思的面貌出现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特别是通过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等形式,隐蔽地渗透和传播其核心观点。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形式隐蔽,且深入和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因此,更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n首先,它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在低潮形势下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n其次,它是对西方反共势力企图“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一种呼应。美国冷战期间对中国著名的十二条戒令n这份文件在美国政府档案中有明确记载,而且在1980年以后已经解密。提出这套理论的就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伦杜勒斯。n一、记住我们的一位老将军的话:要瓦解中国,就必须要瓦解中国的民族气节,首先要从
7、精神上、灵魂上瓦解可怕的中国男人,这是重新战胜中国的最重要前提。要引导他们忽视甚至是仇视他们的男孩,用美国的智慧通过女性进步引导他们放弃男孩子的教育,打击他们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培养出柔弱和无知、没有理想的男人,这样就可以弱化中国的科学事业和国防,进一步就可以毁掉这个国家。n这非常容易做到:中国是一个片面重视女权的国家,偏激的男女平等只能让他们忘记男人对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核心作用,只能带来男女之间损害他们自己未来发展的激烈争斗,感谢上帝,这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干掉他们的男孩就是干掉了他们的民族未来和赤色的国家。n二、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
8、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n三、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n四、一定要把他们的青年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n五、时常制造一些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种子。特别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地区,分裂他们的
9、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恨,这是完全不能忽视的策略。n六、要不断制造消息,丑化他们的领导。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放弃毛泽东思想,我们的记者应该找机会采访他们,然后组织他们自己的言辞来攻击他们自己。n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宣扬民主。一有机会,不管是大型小型,有形无形,都要抓紧发动民主无能运动。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断对他们政府要求民主和人权。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的说同样的话,他们的人民就一定会相信我们说的都是真理。我们抓住一个人是一个人,占住一个地盘是一个地盘。n八、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贷。这样我们就有十足的把握来摧毁他们的信用,使他们的货币贬值
10、,通货膨胀。只要他们对物价失去控制,他们在人民心目中就会完全垮台。n九、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只要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去,我们就可以鼓励社会动乱,不过我们必须表面上非常慈爱的去帮助和援助他们,这样他们(政府)就显得疲软。一个疲软的政府,就会带来更大的动乱。n十、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n十一、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的一切敌人,以及可能成为他们敌人的人们。n十二、对待中国人要让他们的民众不断贫困,让他们的国家不断歌舞升
11、平,记住:我们不能随便用战争的手段,应该用和平的美元,战争会使中国人团结起来,美元和微笑会使中国人麻木起来。布热津斯基的大失败日裔美国学者福山历史的终结n再次,它是对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逆向发展的追求。二、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表现n当前的历史虚无主义整合了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观点,在政治、史学和文艺上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危害性的理论和观念。具体表现集中在以下方面:nn政治上的表现,如“否定革命论”,贬低革命对于中国现代化的解放意义,认为革命完全是破坏性的和错误的;又如“社会主义歧途论”,认为“五四”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是错误的,偏离了“以英美为师”的“近代文明的主流”;再如,
12、“党史诟病论”,用某些片面的材料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否定或掩盖党史的主流和本质,并以此否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nn史学上的表现,如“侵略有功论”,认为帝国主义侵略是西方各国送给中国的近代文明礼物,鼓吹中国的现代化应该通过追随殖民帝国来完成;又如“现代化西化论”,认为现代化就是西化,只有把西方文化的一些基本理念引入中国并加以普及,中国才能充分实现“世界化”、“现代化”和“全球化”;再如“人物重评说”,对历史人物进行翻案式的重新评价,盲目和错误地使用逆向推理对一些历史人物进行颠覆式的重新解读,贬损孙中山、毛泽东、鲁迅等人的历史功绩,而对慈禧、李鸿章等人进行“去阶级化”,并大肆颂扬。nn文艺上的
13、表现,如“宏大解构论”,某些历史小说借助虚拟历史空间来表现主观筛选过的历史内涵,在解构革命历史小说中的宏大叙事时,对历史事实采取了戏弄和逃避的姿态,最终从历史颠覆走向了历史迷惘;又如“零度写作论”,一些文学作品力图消解文学的教化和审美功能,尝试将文学所依赖的历史背景彻底虚无化和终结化,这在一些先锋诗人的“表演性写作”、一些新写实小说家对“直接经验”的追求、一些朦胧诗中对“大写的人”的极力宣扬等现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历史消费说”,一些文艺作品为了赢得市场,对某些反派历史人物随意翻案,或过多渲染历史阴暗面、过多描绘权力倾轧和声色犬马,或对历史人物进行戏说,并把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归结于各种离奇
14、的因素。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危害n历史虚无主义把历史视为一种无主体的偶然结果,这种缺位本体论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本体论。这种观念没有正视和尊重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也没有看到经济、社会和文化观念等结构性因素对历史事件的情境性影响。这种观念通过否定历史主体,颠覆传统的历史观,否定已有的历史结论和歪曲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所以,这种观念具有解构和消解性质,对社会现实和社会建设缺乏建设性意义。n历史虚无主义的解构认识论同样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的唯物史观。这种强调解构的观点会误导人们随意地去解释和解读历史,不仅会造成广大人民群众在认识和理解历史过程中的迷茫和困惑,也容易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用
15、来制造反国家、反人民的事端。另外,这种认识论会误导人们用不严肃的态度看待历史。历史是严肃的,而某些戏说历史和穿越剧的泛滥却在一定程度上亵渎和侮辱了历史的严肃性。权力游戏的观点更加具有误导功能,它会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权力神话的理解,这无疑会引导人们去不加节制地追逐权力。n历史虚无主义的个体主义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主义方法路径也相违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联系的、历史的观点看待社会和世界。个体性叙事强调对个案的展示,并习惯用个体来演绎全部,这很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问题。个体性演绎追求所谓普遍性的分析框架,忽视对具体的历史事实进行深入的讨论。因此,这种演绎性推理很有可能违背历史事
16、实。如果研究者用某种看似理性的逻辑去推理历史,会制造非常严重的历史知识混乱。四、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自觉抵制四、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n 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最根本的是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社会和世界。具体来看,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要遵循四条原则。n一是客观性原则。认识和研究历史要从客观的历史事实出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历史,全面和系统地掌握关于历史的相关信息。n二是规律性原则。历史并不是无序事件的组合,而是具有内在的规律性。要通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分析历史的本质和主流,揭示历史的客观规律。n三是正确性原则。认识历史要讲求政治的正确性。对于大是大
17、非的问题,要有政治的敏感性和坚定性。n四是整体性原则。不能用片面的、割裂的态度,对待历史中的某些细节,而要把这些细节放入整个历史的宏观发展当中去考察。要在历史活动的总和和全貌中找到历史的主要方面,并以此来区分主流和支流。n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社会思潮。它以一种“边缘反抗主流”的弱者形象出现,力图对人们已经接受的、沉淀下来的文化因素进行解构和重构。弱者的形象会蒙蔽同情者的眼睛,而解构的话语则会误导那些价值观还未树立的年轻人走上歧途。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会把我们的历史信仰和文化积淀吞噬掉,从而将我们推到一个没有历史和信仰崩塌的危险境地。因此,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把存在的历史虚无化、把黑暗的历史漂白化、把洁净的历史抹黑化。n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求存图强、梦想复兴的历史。让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