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牧童短笛“牧童短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基本信息 名称 牧童短笛第 1 课时 执教者 课时 1 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湘教三年级下册第 9 单元第 2 课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牧童短笛这首钢琴曲,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 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向听众展示了一幅形象鲜明、富有田园风 味的中国水墨画, 为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所作。 此曲作于 1934 年,参加由欧洲著名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举办的“征求有中 国风味的钢琴曲” 评选, 荣获头奖。 从此, 这首曲子蜚声国内外, 更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全曲曲式结构为带再现的三段体 第一段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宛如一幅
2、淡雅的水墨画。全 段由六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都从 4/4 拍的第三拍开始。上下两 个声部旋律采用对比式的复调手法写成,此起彼伏、相互映衬, 第二段以欢快的节奏、快速的速度和跳跃的伴奏,在情绪上 在这一段里,活泼的旋律在高音区飞驰,通过模进、转调的 方法,将乐曲推向高潮,酣畅淋漓地表现了牧童天真烂漫的形象 乐曲的第三段加入一些装饰音,采用了我国民间音乐“加花 变奏”的手法,旋律显得格外流畅。把表现的主题推向高潮。乐 曲的末尾渐慢渐弱,音区上升,结束在富有民族风味的和弦上, 给人以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感觉。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为三年级学生。 本年级学生已经系统掌握了一些 最基本的音乐
3、基础知识。 例如, 他们已经认识了音的高低、 长短、 强弱,学习了很多内容健康、优美、动听的儿童歌曲,感受了音 乐的美,具备了一定的欣赏、感受音乐美的能力。但还需要进一 步系统地学习,来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的了解。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目标 欣赏牧童短笛 ,感受乐曲不欣赏牧童短笛 ,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音乐情绪,了解作同段落的音乐情绪,了解作 品的曲式结构。体验具有中国传统民族风味的钢琴曲。品的曲式结构。体验具有中国传统民族风味的钢琴曲。 过程与方法 目标 运用听赏、对比、分析、肢体表演的方法,感知这首钢琴曲运用听赏、对比、分析、肢体表演的方法,感知这首钢琴曲 所表达的画面情
4、景,人的情绪,音乐主题。所表达的画面情景,人的情绪,音乐主题。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了解曲作者贺绿汀;哼唱并记忆乐曲的主题。了解曲作者贺绿汀;哼唱并记忆乐曲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不同乐段的音调、节奏、旋律。 难点 认识复调、波音记号、 “加花变奏”的手法与认识复调、波音记号、 “加花变奏”的手法与 ABA 三段三段 式曲式结构式曲式结构。 教学策略与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引导法、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此 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反
5、复品读课文,逐步深入理 解课文。 2学生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 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 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激发学生阅读体验。丰富学生情 感,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 (注明每(注明每 个环节预个环节预 设的时间)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3 分钟 导入: 教师出示 PPT 并朗读: 我一直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 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 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 要捎个信儿来呀, 你不知道我们会牵 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
6、想念你 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 她听,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 知道她在哪儿。 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 的黑夜,驱之不去。 这段文字节选自史铁生的散文 有关 庙的回忆 ,表达了作者对一个人强 烈的想念之情,这个人便是他的母 亲。学习了史铁生回忆母亲的散文 秋天的怀念 ,我们会对这种情感 有更深的体会。 带 着 预 习 问 题 , 由导语思 考进入课文情 境。 创设情境, 激 发 学 生 的 阅 读 兴 趣。 走近作者 2 分钟 播放视频课件秋天的怀念作者介绍。 1史铁生虽遭遇了不幸,但他最终 走出了人生的困境。看完视频,说说 史铁生取得了哪些成就。 2课件展示: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
7、 表达出的 却是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 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2002 年度杰 出成就奖授奖词。 3导入下一环节:史铁生不仅给后 人留下宝贵的文学作品, 而且用自强 不息的精神光辉照亮了很多人的心。 那么,是谁照亮了史铁生的心? 板书:史铁生被母爱照亮的人 下面, 一起来欣赏 秋天的怀念 吧! 1借助视频课 件, 了解课文内 容。 2 走近史铁生。 3 走 近 “ 母 亲”。 1营造情 境, 引导整 体 感 知 文 章内容。 突 出 史 铁 生 的 成 就 以 及 母 亲 的 重要性。 2引导学 生 带 着 感 情 走 进 课 文。 感知课文 15 分钟 一、 播
8、放情境课文宣泄的痛苦并引导 思考: 1当初,史铁生如何面对“双腿瘫 痪”遭遇? (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分 析理解) 2母亲又如何面对“暴怒无常”的 “我”?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体会 母亲内心的痛苦) 二、 播放情境课文秋日的遗憾并引导 思考: 1母亲为什么要央求“我”去北海 看菊花?(唤起“我”对生活的勇 气,鼓励“我”要好好活) 2这段文字对母亲作了哪几方面的 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三、 播放情境课文烂漫的秋菊并引导 思考: 1在前文中找出和最后一句话照应 1静观情境课 文,参与讨论, 感知文章的主 要内容。 2根据自己对 课文的理解, 练 习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让 学
9、生 在 听 读 、 朗 读、思考、 讨 论 中 感 知课文, 重 点感知 “ 我 ” 和 母 亲 的 形 象。 的句子。 2把题目“秋天的怀念”改为“怀 念母亲”好不好? 不好。 一是作者以季节的变化来组织 材料的, “秋天的怀念”体现了这一 点。二是文章末尾描写了秋天的菊 花,起了衬托心情和揭示主旨的作 用。 改为“怀念母亲”则体现不出作 者精巧的构思。 四、自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情感 解读人物 15 分钟 一、解读作者的心路历程 同学们! 下面让我们细细品读文章的 语句,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 1播放课文解析从绝望到希望 探究作者的情感脉络。 2提出并探讨问题: “北归的雁阵”“甜美的歌声”
10、为什么会让“我”更加痛苦?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 体会一下作者 对母亲的感情 后来妹妹告诉我, 她常常肝疼得整宿 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看着三轮车远去, 也绝没有想到那竟 是永远的诀别。 明确问题一: “北归的雁阵”带来春 的信息, 其自由自在飞翔的样子让人 羡慕; “甜美的歌声”往往激起人们 1深入体会史 铁生的心境。 2领会母亲的 伟大形象。 3从多种角度 感受人物形象。 4从细节处品 读课文。 对 文 章 内 容 进 行 归 纳,总结; 通 过 品 读 重 点 字 词 及 具 体 的 描 写 分 析 人物形象。 对生活的憧憬, 在这些美好的事物的 反衬之下,
11、双腿瘫痪的史铁生会觉得 更加痛苦。明确问题二:“整宿整宿 翻来覆去”, 写出母亲忍受着巨大的 病痛折磨却包容“我”的喜怒无常, 侧面表现作者的内疚; “再也”写出 了深深的遗憾。 此外,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 找出相关的句子细细体会。 二、解读母亲的形象 1组织讨论:母亲的感人形象是通 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方面的 描写体现出来的, 画出你感受最深刻 的句子, 小组交流, 说说其动人之处。 2出示我与地坛里的一段文字: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 还来不及为 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 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 不知 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 倍的。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
12、忽然截 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 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 可这 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 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 可她又确信 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 儿子得有一 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 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 这样一个母亲, 注定是活得最苦 的母亲。 对照上面一段话, 结合文章相关语句 思考:为什么“这样的母亲,注定是 活得最苦的母亲。”?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理解: 一是母亲深 受病痛折磨; 二是“儿子的不幸在母 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三是担心儿 子不能“好好儿活” 写法探究 5 分钟 探究“借景抒情”的手法 探讨问题: 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要详 细描写
13、多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绽 开得烂漫? 一是通过菊花的烂漫衬托作者对生 活的热情,这是以景衬情的写法;二 是以菊花照应上文“母亲生前央求 我去北海看菊花”这件事, 借菊花怀 念母亲,同时照应了题目。 积极讨论, 领会 “借景抒情” 的手法, 深入理 解景和情的关 系。 引 导 了 解 常 见 的 写 作手法, 体 会 写 作 手 法的作用。 课外活动 学习 3 分钟 主题:说说给我最多关爱的亲人。 参考文本素材秋天的怀念活动设计 (主题:感恩母亲) 。 分小组展开讨 论、活动。 实 现 课 内 外迁移, 体 现 大 语 文 教学观。 实 现 能 力 迁 移 和 情 感 内化。 课堂小结 2 分钟 布置作业 1 分钟 1布置检测练习 参考秋天的怀念同步检测。 2拓展阅读 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 病隙碎笔等,写一篇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史铁生被母爱照亮的人 宣泄的痛苦 秋日的遗憾 烂漫的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