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朗读训练一,朗读概说(一)朗读的概念 朗读是借助有声语言来准确鲜明地再现书面语言的思想内容或艺术形象的一种创造性的言语活动。(二)朗读的作用朗读有利于深入体味文字作品朗读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有利于发挥语言的感染力朗读是达到语言规范化的途径(三)朗读的要求语音准确,吐字清晰。朋友即将远行。甚至可以多拿些回家当晚餐。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笃厚。吐字归音到位。(1)出字要准确有力,即字头要咬紧。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把握好声母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蓄气有力,并迅速与韵头结合。八百标兵奔北坡,北坡炮兵并排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2)立字要拉开立起,圆润饱满,即字腹要突出。关键是口腔开合适度
2、,松紧相宜,音节才能坚实稳定。调到敌岛打特盗,特盗太刁投短刀。挡推顶打短刀掉,踏盗得刀盗打倒。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3)归音的归向要鲜明,干脆利索,即字尾要收回。既不能拖泥带水留尾巴,也不可唇舌位置不到家。关键是对字尾的处理,口腔由开到闭,肌肉由紧渐松,声音由强到弱,字尾要弱收到位。谭家谭老汉,挑蛋到蛋摊,卖了半担蛋;挑蛋到炭摊,买了半担炭,满担是蛋炭。老汉往家赶,脚下绊一绊,跌了谭老汉。破了半担蛋,翻了半担炭,脏了新衣衫。老汉看一看,急得满头汗,炭蛋完了蛋,怎吃蛋炒饭。有真情实感把握好朗读基调,感情贴切到位。符号说明 l 用于句中没有标点的地方,表示停顿。用于有标点的地
3、方,表示比原标点符号停顿时间再长一些。v 用于有标点的地方,表缩短停顿时间或不停顿。表示重音。表示平调,表示升调,表示降调,表示渐弱。朗读“五忌”。(一)念字式。单纯念字、照字读音的朗读方式。有字无词或有词无字。很机械。(二)念经式。声音小而且速度快,没有顿歇,没有起伏,没有重音。更没有感情和声音变化。(三)八股式。腔调固定,前高后低或前低后高。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声音一顿一顿的,没有语气变化。(四)演戏式。(分角色朗读除外)不是再现作品中人物“怎么说的”,而是强调他们“说了些什么”。(五)固定式。过分强调作品的体裁,无论内容如何,只要同一体裁都用一种腔调去读。以不变的固定腔调去应不同的作品内
4、容。二,朗读的技巧(一)停连1.何谓“停连”?“停”指停顿,“连”指连接。“停连”是指停顿和连接。有停顿,有连接才能更好地传情达意。2.为什么要有停连?(1)生理需要。因为朗读者需要换气,听众也不可能接受无间断的一长串音节。(2)心理需要(即:表情达意的需要)。例如:咬死了猎人的狗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一盘青菜不可。咬死了猎人的/狗 咬死了/猎人的狗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一盘青菜不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一盘青菜不可。我看见/他笑了。我看见他/笑了。3.停连运用:标点、语意。4.训练(1)这就是/被誉
5、为“世界民居奇葩”、世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的/客家人/民居。(2)有一次,丽娜不厌其烦地描述/她八岁那年/如何勇敢地/从城西换一趟车走到城东,我突然想到,我八岁的时候/独自翻过几座大山,把我养的一头老黄牛/从深山里找回来,从此/我不再羡慕丽娜。(二)重音重音,重音是指朗读时对句子中某些词语或结构成分从声音上加以突出的现象。作品中的重音现象:(例句练习)1,并列式重音 正像黄瓜黄瓜、大豆大豆和豌豆豌豆一样,西红柿西红柿是一种蔓生的果实。(美国历史上的西红柿案件)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第一场雪)2,对比
6、性重音 骆驼很高高,羊很矮矮。骆驼说:“长得高高多好啊!”羊说:“不对,长得矮矮才好呢!”3,递进式重音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竹根。4,转折性重音 其实,世界上本没有没有路,走的人多多了,也便成成了路。5,肯定性重音 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是的,遮不住的。海燕 巡捕传说:“只只一个字字 贪贪。”(贪得一钱丢了官)6,强调性重音(重点讲解)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问:谁去过上海?答:我我去过上海。问:你去过
7、上海吗?答:我去过去过上海。问:北京、上海等地,你去过哪儿?”答:我去过上海。上海。强调性重音例句:我我知道你会唱歌。我知道知道你会唱歌。我知道你你会唱歌。我知道你会会唱歌。我知道你会唱歌唱歌。(不用问别人)(你不要瞒我)(不是别人)(你怎么说不会)(别的会不会我不知道)重音的表达方式 (1)加强音量和气势 (2)适当延缓音节的读音 (3)变换音色 (4)重音轻读 训练(1)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寸草不生。(2)她们俩在光明光明和快乐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寒冷,没有饥饿饥饿,也没有痛苦痛苦的地方去了。(三)语气语气,“语”指有声语言,“气”指
8、朗读时支撑有声语言的气息状态。语气运用的一般规律是:喜喜则气满声高,悲悲则气沉声缓,爱爱则气缓声柔,憎憎则气足声硬,急急则气短气促,冷冷则气少声淡,惧惧则气提声抖,怒怒则气粗声重,疑疑则气细声粘,静静则气舒声平。爱“宝宝,过来让妈妈抱抱。”憎“他爸,你赶紧过来一下。”悲“周总理,你在哪里,我们想念你呀,想念 你。”喜“女士们,先生们,当阳光以饱满的激情拥抱泥土,当雨水以甘甜的声音呼唤禾苗,又一度春风临界,我们迎来高先生和林小姐的新婚大喜。”惧“不,别这样,不要,不要。”急“快,快,敌人马上追上来了。”冷“我们没什么可谈的了,结束吧。”怒“你难道就这么对待我吗?你这人太没有良心了。”疑“他怎么会
9、在这儿,难道他已经觉察出这里的秘密?”语调的变化(1)平直调 表现庄重、严肃,用于一般陈述时,语气大都平直舒缓。例: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海滨仲夏夜(2)高升调 表示号召、鼓动、设问、反问、呼唤,一般用于心情激动时,语气大都由低到高,句尾语势上升。例: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海燕)(3)降抑调 表示肯定、坚信、赞叹、祝愿、心情沉重时一般用降抑调,语气大都由高到低,句尾语势渐降。例: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和时间赛跑)(4)曲折调 表示讽刺、怀疑、双关等语气。一般是在心情比较特殊的情况下用曲折调。曲折调有时
10、先升后降,有时先降再升,呈波浪形。例: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的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启示的启示(四)节奏由于思想情感的起伏,我们在用声音这种形式来表达时,往往会出现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回环往复,这就是节奏。基本类型:1,轻快型 2,凝重型 3,低沉型 4,高亢型 5,舒缓型 6,紧张型紧张型急促、紧张,气急、音短;轻快型多扬、少抑,轻快、欢畅;高亢型语势向高峰逐步推进,高昂、爽朗;低沉型语势抑闷、沉重,语音缓慢、偏暗;凝重型多抑少扬,语音沉着、坚实、有力;舒缓型气长而稳,语音舒展自如。训练根据下面的提示,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说:这是你写的作业。高兴-这太好了!真是大有进步!怀疑-这不可能吧
11、?是抄的吧?惊讶-真没想到,你不是一贯不交作业吗?惋惜-哎!你不该写成这样啊!轻蔑-你没这本事,这不是你写的作业。责备-简直太不象话了!三,小结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关于朗读的一些基本知识,重点在与朗读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技巧。学生要多加熟悉,同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相应的训练。四,作业 熟练朗读舒婷的致橡树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
12、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一、体裁(一)概念 体裁指一切艺术作品的种类和样式,其艺术结构在历史上具有某种稳定的形式,这种形式是随着艺术反映现实的多样性以及艺术家在作品中所提出的审美任务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体裁,是指诗文的文风辞藻。(二)分类文学体裁 文学体裁,简称文体。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一切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都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体裁来表现,没有体裁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一般有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章体裁 一般从文章的目的和作用来看,主要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二、分体裁朗读
13、(一)诗歌朗读1.格律诗(1)概念:诗歌的一种。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即所谓近体诗。词、曲也可称为格律诗。(2)结构特点: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3)平仄,就是声调。古代四声为平上去入,现代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代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现代的平,就是阴平和阳平,仄就是上声和去声。古代的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分散到现代的四声中去了,但在一些地方方言中还存在入声,所以写格律诗用旧韵时一定要考虑入声字。(4)朗读要求:格律诗的字数一定。要注意文字语言中的标点符
14、号同朗读时停顿的位置是一致的,不能显出字数似乎不同的样子来。格律诗每句字数一定,节拍相同,节奏感非常强,诵读时应注意节奏的整齐匀称。根据诗歌内容,五言诗每句可分作两个语节(“二三”格式)来诵读,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亦可分作三个语节(“二二一”格式)来诵读,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七言诗每句可分作三个语节(“二二三”格式)来诵读,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亦可分作四个语节来诵读,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1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格律诗不但节奏整齐,而且押韵和谐。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通常双句押韵单句不押韵,首句有时也押韵。双句最后一个音节为韵脚,全诗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诵读格律诗,不可以将韵脚含含糊糊一带而过,应适当加以强调。即便韵脚不是重音,也应比非韵脚音节诵读得响亮突出一些,这样可以给人和谐优美、委婉动听的诗的美的感受。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其中一、二、四句押韵,押平声韵ao,韵脚是“高”、“绦”、“刀”。诵读时应适当强调韵脚“高”、“绦”、“刀”的读音,使之
16、清晰响亮、和谐动听。格律诗平仄一定。古人写诗,对平仄要求相当严格。有本句交替、对句对立、上下相黏之说。即一句之内平仄交替,一联之内上句和下句平仄相对,两联之间上联下句和下联上句平仄一致。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 。七言诗则依此类推。上下句相对: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平仄平平仄),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更上层楼(仄仄仄平平)。”平声字
17、高扬,仄声字低抑。格律诗在字数、语节、韵脚已定情况下,有了平仄,诵读起来语势将更为错落有致,节奏回环也将更加鲜明。格律诗除讲究平仄外,还讲究对仗。对仗就是结构相同、词性相同、词义相对的上句和下句组成对偶句,比如“山重水复疑疑无路,柳暗花明又又一村”两句。诵读这样的对偶句,应注意上下句的重音、节拍都要上下成对,以形成整齐优美、和谐悦耳的效果。诵读格律诗,除了注意诗的形式外,更应注意诗的意境,尽可能准确表达出诗人的真实情怀。古人写诗常以景托情,借所描写的景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诵读格律诗之前,可了解一下诗人的身世境遇,然后琢磨诗中字词的含义,以此了解诗人的情怀,确定诵读的语调。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
18、,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现代诗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诵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如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诗歌诵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19、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比如,再别康桥与我爱这土地的语速要慢一些。在同一首诗歌当中,语速并非一成不变。诗歌情感有发展,语速随之有变化。如闻一多发现一诗: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作者一
20、步步发现,一步步追问,节奏愈来愈紧,痛苦愈来愈深。最后,在沤心沥血之中终于发现,祖国原来珍藏在自己心底。因此,这首诗的语速应是:慢慢快快慢慢。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诗歌诵读,有轻有重,有音长音短,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现,字词句的轻重及音长音短,要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来判断。如再别康桥:(书上P116)整节诗比较轻柔,但轻柔之中依然有强调部分。第一小节中,画重音符号部分可稍读重一些;但是三个“轻轻”虽然属于这节诗中重点强调的部分,但根据诗歌意境来看,不能重读。我们可以这样处理:语速放缓慢,声音稍微拉长。这样,两种强调处理,各有不同,一种重读,一种轻读拉长,
21、“歌”的韵味便出来了。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诗歌诵读,需要正确处理好停顿。节奏自然鲜明,诗歌才富有韵律美。“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古诗有节拍停顿,现代诗也有节拍停顿。一般是“两个音节一拍或三个音节一拍”。如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一个黑夜,我们的眼中看不到光明,但是在我们的内心却充满了对光明的渴望,这是我们在黑暗中前行的唯一支柱。总的说来,现代诗歌诵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朗读,它具有一定的表演性。它需要读者掌握一定的技巧,将情感投入其中,反复吟
22、咏,方能渐入佳境,最终达到“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3-4)(二)散文朗读1,散文概说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散文取材广泛,行文自由,笔触灵活,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深邃的意境。无论是叙事、记人、写景、状物散文所映现的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切流露,内心话语的真情表达。散文的美情意美、文辞美、韵致美2,散文文体特征形散而神不散(通过某些片段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意境深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
23、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以荷塘月色为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旳舞女旳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旳,有羞涩地打着朵儿旳;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3,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散文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常用的有叙述、描写
24、、抒情、议论。朗读时,叙述的语言要读得舒展、自然、清晰;描写的语言要读得细致、感性、生动;抒情的语言要读得真挚、内敛、蕴藉;议论的语言要读得有感而发、带情而议。4,散文朗读要求(1)散文的朗读,从总体上说应该细腻、真实、质朴,重内心感觉到位。用声:不宜太强、太高、太实语言:舒展、亲切声音:松弛、轻柔气息:绵长,似溪水流淌(2)走入文境把握结构和立意理清线索、有序变化、确立文意 (以 杨朔的荔枝蜜为例)文意歌颂劳动人民为建设美好的新生活而努力工作和 大公无私的品格。结构 作者对蜜蜂感情的变化:“总不怎么舒服”“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多可爱的小生灵啊”“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
25、蜂”深入感知和体验体味入微、描绘实在、人物神似 (以朱自清的春为例)感:“桃树、杏树、梨树”视觉 “开满了花”:“红的”“粉的”“白的”颜色觉 “像火”“像霞”“像雪”冷热觉 “带着甜味”味觉 “抚摸着你”触觉 “眨呀眨的”运动觉 “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嗅觉 悟:置身于这充满活力、生意盎然的美妙的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中,体会到作者盼望春天、热爱春天的感情。(3)把听者引向文境“二要二不要”要有对象感,直陈于听者面前。要细语柔声,亲切自然。不要只管自己陶醉于文境之中。不要过分夸张,强加于听者。(4)散文朗读的语感效应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积累语言
26、材料。形成对语言的敏锐感觉。内化为语言能力。(三)记叙文朗读1,记叙文的概说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具体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记叙文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它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概括,而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给人以如见其人、如临其事、如观其景、如察其物的真切感受。2.写人记事类记叙文的朗读技巧写人记事类记叙文,写人和记事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的写人的记叙文要通过典型事件的记叙和描写来表现人物。以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反映生活,表达作
27、者思想感情的记叙文,记叙事情时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把写人和记事水乳交融般结合在一起。在朗读的时候,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把这种关系揭示出来,只有这样,人物的性格才会栩栩如生,事件过程的记述才会血肉丰满。(1)清楚呈现事件的来龙去脉,脉络分明写人记事的文章,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也要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朗读时,我们要对这些要素和叙事的脉络层次作清楚的交代。朗读宜用中等语速,语调平缓。(以草船借箭为例)记叙文一般采用顺叙的写法,但是,在顺叙中也往往夹有其他叙述方式,如倒叙、插叙、补叙等,朗读时要处理好这些内容与前后内容的衔接。以插叙为例,朗读
28、时,我们在插叙与上文之间要有意识地作一个停顿,插叙部分的语气语调要与上文区别开,以提醒听者注意。(2)在情节的发展变化中凸显人物性格(3)抓住描写,塑造和烘托人物形象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总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细节等方面进行刻画,有时还会穿插作者的议论和抒情。朗读时,我们要抓住这些描写,对其外貌举止、心理活动、谈吐对话等加以生动而又恰当的表现,对其对话进行声音造型,以塑造人物形象。3,写景状物类记叙文的朗读技巧(1)突出特征,细致刻画 状物写景类记叙文描绘的是物体和景物的具体特征,朗读时,我们要把握住特征,加以鲜明、生动、细腻传神的刻画。一般来说,状物可以采用重音、停连等表达技巧
29、,把有关词语、句子加以强调、突出,把状写的对象表现得鲜明而深刻。(2)抒发情感,贴切到位而写景类文章,所写之景往往表现其优美迷人或壮观奇丽的特点,朗读时,一般节奏舒缓,语调流畅。秋天的雨为例(四)寓言朗读1,寓言的概说寓言是一种带有劝喻和讽刺意味的故事体文学样式,“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是“寄托之言”。寓言大多篇幅短小,故事简单,往往带有比喻性或讽刺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但更多的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采用借古寓今,借此喻彼,借小喻大等手法,在简单明白的故事中体现出一些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寓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简短的故事寄托鲜明的哲理。中国:自相矛盾
30、掩耳盗铃拔苗助长亡羊补牢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外国: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拉封丹寓言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 2寓言的朗读技巧(1)明确揭示寓意 寓意是指隐含在故事里的意思、观点和道理。(2)生动刻画形象寓言的形象一般不是人,是人格化的形象,代表着现实中不同性格、不同思想的人,而且寄寓了作者强烈而鲜明的情感色彩。(2)生动刻画形象一般来说,寓言中人物的个性心理通过故事中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寓言的哲理则通过故事中角色的愚行窘态表现出来的。朗读时我们要在研究作品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作者刻画形象的意图,体会形象的个性特点以及形象所具有的代表性,在把握寓意和情感色彩的前提下,
31、来处理语气和语调。南辕北辙(3)准确把握节奏寓言假托一个故事来说明道理,它有故事和寓意两部分构成。一些寓言的寓意由作者在作品的开头或结尾处插入议论直接阐明或帮助点明寓意。这类寓言在朗读时要注意全文节奏的处理,故事叙述和描写部分可以处理得生动活泼一些;议论部分节奏沉稳,速度适中,含而不露,引而不发;语调平而不板,从容有力,给人留下哲理思考的空间。也有一些把寓意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寓言,这些寓言和前面那类寓言的故事部分的节奏处理方法大致相同。这些故事有生动的情节,朗读时要把情节的发展变化、经过、结果交代清楚。朗读者要根据作品的内容进行节奏的处理,通过轻重缓急、高低停连的节奏变化来表现情节的张弛,从而使
32、故事引人入胜。刻舟求剑(4)适度运用夸张寓言经常采用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批评的目的,寓言的主人公是粗线条的、写意式的、甚至是漫画式的虚构的人物形象,情节的设置也是虚构的。我们在朗读时,可以在人物动作、语言、心理刻画时采用夸张的手法进行表现,可以在技巧的运用中表现得稍稍“过火”一些,使人物性格中的可笑愚蠢之处得到渲染,让听众在哑然失笑中捕捉到深刻的寓意。狼和小羊 (5-6)(五)论说文朗读1,议论文朗读(1)把握议论文文体特点:作者用明确的事实、严密的逻辑和有力的语言来阐述个人主张。论说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方法:举例、对比、数据、引用等。文体特点:摆事实,讲道理;观点明确,是非清楚
33、;感情浓重,情理并重;逻辑严密,层次清晰。(2)明确议论文朗读方法:A、朗读论说文要清晰、自然、语义连贯;B、摆事实,讲道理,要读得明白无误,坚定有力;C、正反对比,要用不同语气表达出来;D、读出层次结构,注意停顿、重音、语速、音量;E、恰当运用语势、语调,感情饱满,爱憎分明。(3)以谈骨气为例训练掌握议论文朗读技巧: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我国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样的人/才是了不起的人。这种人/古时候叫大丈夫,我们今天呢,叫做英雄气概,也叫做有骨气
34、。什么叫骨气,指的是/抱有正确、坚定的主张,始终如一的/勇敢的/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遭遇任何困难,都压不扁、折不弯,碰上狂风巨浪,能够顶得住,吓不倒,坚持斗争的人。朗读提示:这是一篇说理性杂文,作者一无可辩驳的事实,论证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论断是正确的。朗读时要态度鲜明,感情丰富,语言铿锵,声音有力。“中国人”后面作较长时间停顿,然后精神饱满的读“是有骨气的”,其中“骨气”重音重读。列举事实要读得明白晓畅,孟子三句话要重读,注意节奏的缓急、音量的大小、停顿的急徐,表现出论证的逻辑层次。(4)朗读具体指导与训练:朗读总体要领:全文节奏:凝重高亢(严肃、庄重、自豪、坚定);全文语势:多扬升
35、(反诘、号召)与降抑(肯定、坚决);用换气与停顿表现逻辑层次;用语气、重音、语速的不同表现观点、感情。朗读技巧提示:A、说理性杂文,朗读要注意重音、停顿、节奏、语气,态度鲜明,感情丰富,语气铿锵,声音有力;B、第一节是中心论点,“中国人”后面较长停顿,精神饱满读“是有骨气的”,“骨气”重音重读;C、第二节引用孟子三句话解释“骨气”,语气要读得慷慨激昂;第三节对“骨气”的当代解释,要读得语调铿锵,坚定有力。2、说明文朗读(1)把握说明文文体特点:说明文是介绍、说明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性质、特点及规律的文章,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平实;说明文的种类有介绍
36、性、记叙性、文艺性、实用性。(2)明确说明文朗读方法:A、全面认识和理解所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明白无误、质朴自然的恰当表达出来,总体基调是平实;B、区别说明的种类,有针对性的确定朗读的基调和具体技巧;C、从整体和局部梳理和把握文章的逻辑层次,恰当的运用朗读的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D、重点明确和准确运用语势、停顿、重音、节奏等技巧,显示文章的层次和事物的特征。(3)以蝉为例训练掌握说明文朗读技巧:蝉(法布尔)(节选)蝉/是非常喜欢音乐的。蝉的胸部/装着一个巨大的响板,能发出声音。装了这个巨大的响板,体内其他的器官/都没地方安置了,只好/挤到身体的角落里去。蝉/不惜缩小体内其他的器官来安置乐器,当然
37、/是极嗜好音乐的了。蝉/自鸣得意的奏音乐,究竟/为的什么呢?我这个蝉的老邻居至今/还没弄清楚。照/常情猜想,总以为/是在呼唤同伴吧。可是/事实证明,这个猜想/是错误的。蝉/跟我比邻而居/差不多十五年了。每年夏天,将近两个月,蝉/总在我眼前,蝉的乐声/总在我耳边。我常常看见/一些蝉排列在树枝上,把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的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又慢又稳的脚步走动,找温暖的地方过夜。无论/饮水的时候,走动的时候,它们/从没停止过演奏。这样看来,蝉的乐声/一定不是呼唤同伴了。试想,同伴就在身旁,还用费整天整月的功夫/来呼唤吗?照我想,蝉/这样兴高采烈的演奏,不过/是用强硬的方法强迫别人听
38、它罢了。朗读提示:这是一篇知识小品(节选),它生动风趣的笔调,详细的介绍了蝉的生活习性。读时要注意把重音放在说明知识的一些词语上。全文整体节奏:轻快;语势:平直、曲折调;语气:轻松风趣朗读具体指导与训练:A、知识小品笔调生动、风趣,朗读重音要放在知识性词语上(重音、停顿如文中红字和斜杠所示)。B、第一节首句和末句,要读出轻松、风趣、讥讽语气,因为蝉没有听觉,根本谈不上喜欢音乐。C、第二节“究竟为的什么呢?”速度可稍快,语调上扬,急于得到答案;“至今”后稍顿,表现“我”长期观察毫无结果的失望之情;“事实证明”“错误”要重读,语气要肯定,使读者对否定“这个猜想”的事实产生兴趣。D、第三、四、五节重
39、音、停顿如文中所示;描写蝉在树上活动情形两句,速度要慢,突出饮水贪婪和走动缓慢;“无论”“从没”重读语气要肯定,这是我长期观察到结果。E、第四节“一定不是”语气肯定,末句反问语调上扬,加强肯定;F、第五节“我”重读,强调个人观点;“强迫”“强硬”重读,语气流露出对蝉的厌恶情绪。(六)文言文朗读1,基本要求(1)要读准字音,不要错读。和现代文朗读一样,要用普通话读准字音,遇到不清楚的生字词,要从课文注释或字典中查出准确的读音。特别要注意文言文特有的异读字。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王”读为wng,不能读wng,这是用改变字词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的词性和意义的,叫破音异读。又如,“
4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说”通“悦”,读为yu,不能读shu,这是文言文常见的通假异读,当甲字与乙字通假后,就读乙字的读音。再如“可汗问所欲”,(木兰诗)“可汗”读为khn,不读khn,这是专有名词保留古音的读法,叫古音异读。(2)要分清句读,不要破读。朗读时要像读现代文一样,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停顿和语调。更要特别注意古今语言结构的差异,处理好句中的停顿。例如“问所从来”,(桃花源记)不能破读为“问所从来”,又如“其一 犬坐于前”,(狼)不能破读为“其一犬坐于前”等等。(3)再次是要读出语气,不要唱读。用语言表达感情色彩,总是带语气的,因此,朗读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运用声音
41、表情达意。如果用一字一顿的声调、千篇一律的语气来读,那就是味如嚼蜡的唱读。文言文里,词的感情色彩、句子的结构、修辞手法的运用,都和语气的表达更加密切相关。例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前句用“也”表示判断,中间用排比短句论证,最后用因果复句得出结论。要读出短促连贯、坚定有力的语气。总之,文言文朗读的基本方法应是“理解-朗读-再理解-再朗读”。(七)小说朗读1、理清脉络,确定基调。小说的脉络不仅包括主线,还包括人物之间的关系、情节之间的关系、场景之间的关系等等。分视考生选择的小说最好主线比较单一、鲜明;情节集中,这样便于理顺关系。2、把握高潮,合乎
42、节奏。一篇文章的重点有时是一段内容,有时是几句话,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确定重点需要注意,重点把握要准确,同时,重点要分出层级、不宜过多。高潮部分要吸引听众注意力,抓住兴趣点;重点部分要发人深思,体现作品目的。在朗读开始时正确把握节奏是关键,不准确的节奏就会给人不好的第一感觉,即使后面调整了,也会有断裂、跳脱的感觉。3、铺展过程,情景再现。这是小说的特点所在,故事的发展是听众最喜欢听的部分。铺展过程、情景再现,是对小说的情节而言的。情节就是故事发生、发展的具体细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分视学子有对人物形象、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的刻画,有对人与人、人与事之间关系的勾勒,朗读时要把上述的要
43、素细致具体地用声音表现和传达出来,注意不能粗枝大叶。4、抓住特点,具体感受,表现情态。小说是虚构的,特点是鲜明的,写法是细腻的,要抓住特点就要具体感受,感受越具体、越细致,特点抓得就越鲜明。要从分视给予的人物、场景中抓取令你感到新鲜的描写,然后把它放到日常生活的背景下揣摩,这样就能引导你得到真实的感觉。你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离生活越近,你的朗读就越感人。5、用声自如,表达生动。小说与诗歌、散文不同,它涉及的因素更多,有不同的人和事,作者写作的手法也丰富多元,所以朗读的声音形式也应当相应丰富。我们不能用平时说话的状态来朗读小说,很多时候须夸张些、渲染些。声音的高低、大小、强弱、虚实、冷暖变化须多一些。当然也不能为“多”而“多”,要根据自己的声音条件和小说内容的需要自然表达。(7-8)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