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体会:新实践与新反思我对新课标的评价要从我的一个课堂转变谈起,这个转变是在十年前,我把对“教材”“教学内容”的关注,放到了学生身上。过去上课,我更多的是思考教学内容对不对?学生回答对不对;后来,我开始关注学生的状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这样一个转变中,有一个困境缠绕了我,那就是同时要关注“教学内容”和“学生状态”,有些手忙脚乱。这种状况到了2021年春季,开始得到缓解。这一年,我开始研究素养本位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尝试将一个单元进行整体设计,以核心问题引领板块教学,这样上课的时候,能够提纲挈领,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到学生身上。实施一年以后,我的单元整体教学更
2、进一步,以大主题、大任务统领教学,上课的时候,只需要抛出大任务,给学生学习支架(如任务单),学生自主学习有目标、有方向,我真正成为引导者、促进者,同时也是课程设计者。新课标颁布之前,通过网媒,我已经对新课标即将发生的一些变化有了了解。所以,打印好新课标,我直奔“课程内容”那一部分,我想“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这样的课程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应该成为学习方式改变的依托和抓手,学习碎片化、脱离学生语言生活实际的问题也可以得到根本解决。新课标体现教和学方式转变的地方还很多,我对“课程内容结构化
3、”这一点的理解程度更高一些而已。课程内容结构化以后,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得到驱动,学习兴趣激发,才能够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生主体才具有了成长的阳光和水。同时,我对新课标表达相对繁复、概念理解相对艰涩是有一些看法的。虽然说,新课标出现的一些新的词语,其实并不“新”,只不过是“把已经有的非常新的、更好的思想、理念、策略等组合在一起罢了”,但是这样的组合,对于非专业化的一线教师来说,要想“读懂”恐怕不容易。标准,原意为目的,也就是标靶。由于标靶本身的特性,衍生出一个“如何与其他事物区别的规则”的意思。我以为,作为“标准”,应该是相对“通俗”“简明”的。您认为新课标在实践过程中会面临哪些
4、挑战?最大的挑战是:一线教师如何对新课标进行认识、理解。很多新概念、理论知识不是读一读就可以消化吸收的,更遑论要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您认为新课标落地需要哪些条件支持?您有哪些建议?新课标落地需要一个过程,我想需要支持的首要条件是编订与新课标一致的教材。建议一是新课标的学习,作为学校,创造条件“请进来、走出去”进行新课标学习;其二,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统一一个声音,比如说由课标制定组专家解读新课标,对新课标进行专业、相对统一的解读。因为毕竟是标准,它应该是唯一的;第三,应该有来自一线课堂的教学实践呈现,让老师们能够将课标和课堂进行对应、比照学习,这样才能把课程标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还有一个方面的建议是关于课程标准的制订的:课程标准应该通俗、详细,一看就懂,如此教师才能用好;必须将课程标准的读者定位在一线教师、学生、家长上(教师用标准衡量自己的课堂教学,学生看标准确定自己的实际水平,家长用标准为孩子提供必要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