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 十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515566 上传时间:2020-05-09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8.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9) 十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2010-2019) 十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2010-2019) 十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2010-2019) 十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2010-2019) 十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0- -20192019) 地理地理 专题专题 0303 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 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 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 68 题。 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

2、雨林地带 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答案】6C 7D 8A 【解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中学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运用地理 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 实生活中问题的素养。 今年 3 月 23 日是第五十九个世界气象日, 试题以积云为切入点, “看 云识天气”,身边地理无处不在。 6大气对流过程中,温度较高、受热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温度较低、冷却的地区空气收 缩下沉,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气流上升,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水

3、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 少。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 ,而上升气流与下 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无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 连续分布,A 错、C 对;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B、D 错。 7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下垫面气温相关,近地面气 温越高, 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 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 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A 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

4、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 出现积云,但冬半年低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小,B、C 错;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 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故选 D。 8积云云底高度为“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当水汽的凝结高度由下垫面温度决定时,则 下垫面温度越低,水汽开始冷却凝结的高度越低,积云云底的高度值也就越低。一天中,通 常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下垫面温度较高;日落前后,太阳辐射减弱、 消失,下垫面温度较低,从日落到半夜再到日出前后,因没有太阳辐射(或极微弱)下垫面 温度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下垫面温度才开始慢慢回升。因此一

5、天中,下垫面温度最低的时间多在日出前后,即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日出前后,故 选 A,B、C、D 错。 【点睛】气温的日变化中,通常最高气温出现在 14:00 左右(下垫面最高气温出现在 13:00 左右)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些学生容易误认为一天中最冷是半夜而误选 D 答案。 最高气温出现在 14 时的原因是: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此时太阳辐射最强,而地面吸收太 阳辐射使温度到达最高需要一段时间,约为 13 时左右,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地面 再将热量传导给大气吸收,也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大气温度达到最高在 14 时左右;最低气 温出现在日出前后的原因是:日落后太阳辐射消失,地面

6、以地面辐射的形式不断散失热量, 下面温度不断下降, 虽然大气能以逆辐射的形式返还部分热量, 但总体来说地面和大气的热 量以支出为主,因此地面和大气温度均不断下降,直到日出后太阳辐射出现并不断增强,地 面和大气才由支出热量为主转换为吸收热量为主,温度开始回升。 (2019 年北京卷)【影响降水的因素】 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 图 2 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答第 3 题。 3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 D地形条件 【答案】3D 【解析】3太阳辐射主要影响气温,不直接影响降水量,A 不对;从图中看,平顶山南部

7、和北部的海陆位置差别不大,B 不对;降水多少影响地区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不是影响 降水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C 不对;根据材料,“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 渡地带”该市南部是山地,对海洋水汽抬升明显,降水多,北部为平原,降水少,D 对。故 选 D。 【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大气环流是主要因素,决 定着降水多少的大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影响着降水的地方性分布规 律。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作用使降水增多,背风坡气流下沉, 降水较少。 (2019 年北京卷) 【常见天气系统】图 5 为某日 08 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

8、压分布图。读 图,回答第 7 题。 7图示区域 A地的风向为东南 B地有大雾出现 C地未来有强降水 D地寒暖流交汇 【答案】7C 【解析】7根据地周围的等压线的分布,地的风向为偏北风,A 不对;大雾出现需要 大量的水汽、降温和静风天气,地此时受到大风天气影响,不会有大雾出现,B 不对; 地在未来几日要受到台风影响,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天气,因此未来有强降水, C 对;地为日本暖流流经的地区,D 不对。故选 C。 (2019 年天津卷) 【常见天气系统】读图 1 和图 2,回答 34 题。 3在形成图 1 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

9、图 2 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3C 4B 【解析】3从图中可以看到,当天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较强的降水分布。高 压区不能形成锋面,多干燥天气;只有在低压区,或者低压的低压槽部位才能形成锋面,形 成阴雨区。相对应的区域中心应该是低压分布,结合选项只有丙符合题意。甲处长江中下游 附近此时是受高压控制,晴天无降水,A 错;乙处长江中游处于高压脊控制,也无降水,B 错;丁此时的高压中心在海洋上,虽然东北地区有低压气旋分布,存在降水可能,但是长江 中下游处于高压脊控制,无降水,D 错。故选 C。 4北半球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 月亚

10、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 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符合上述的气压场只有乙。故选 B。 (2019 年江苏卷) 【常见天气系统】图 3 为“某月 19 日 18 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 布图”。读图回答 78 题。 7该月最可能是 A3 月 B6 月 C8 月 D10 月 8此时,澳大利亚 A地天高云淡 B地干热风大 C地南风暴雨 D地北风酷热 【答案】7A 8A 【解析】 考查澳大利亚的气候特征以及等压线的应用。 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 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7该题可以根据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风向来判断季节,澳大利亚西北部七月份吹东南风,而 一月份

11、吹西北风。 根据图中等压线及其分布规律, 可知澳大利亚西北部陆地上出现低压中心 而海洋上为高压,因此此时吹西北风,应当是南半球的夏季。因此,该月份最有可能为三月 份。正确答案选 A ,B C D 错误。该题也可以利用澳大利亚西南部的风向进行判断,澳大利 亚西南部吹偏南风,也是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不同地区风向不同,可以选取不同位置进行 判断。 8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有第一题可知,此时为澳大利亚夏 季,因此天高云淡,气候比较干燥,为澳大利亚内陆沙漠地区气候干热,受到副热带高气 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因此多无风天气,B 错误。根据等压线数值变化规律,地区近 海为低压,因此该

12、地主要刮南风,并且为离岸风,由陆地吹响海洋,不可能有暴雨,水气较 少。地陆地为低压,因此刮北风,为迎岸风,气候比较凉爽,正确答案选 A ,B C D 错误。 【点睛】澳大利亚西南部吹偏南风,澳大利亚西北部吹西北风,都是南半球夏季。 (2019 年江苏卷)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2019 年 1 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 奇观,图 9 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 10 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 1920 题。 19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20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 10 中 A增大 B增大 C减小 D减小 【答案】19AD 20BC 【

13、解析】 考查大气热力作用以及热力环流相关知识, 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 19 云层的本质是小水滴, 云层是水在温度升高的条件下蒸发形成水蒸汽并达到过饱和的状 态,又吸附了空气中的的凝结核而产生的。因此,三峡库区云海的形成过程是库区表层的水 分受热膨胀上升,盛行上升气流,形成水蒸气,吸附凝结核在高空形成了云海,而库区周围 地方则盛行下沉气流。因此正确答案选 A D ,B C 错误。注意水的区域对应云海,盛行上升 气流。 20云层会阻挡太阳光,云层多时对太阳的反射增强,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此 减小增大, 地面受到的太阳辐射减弱, 增温减弱, 因此地面辐射减弱, 减少。

14、 云层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增大。正确答案选 B C, A D 错误。 【点睛】该题的热力环流是库区表层水分为热源,而周围地区为冷源,关键在于云海的形成 要弄明白对应的是上升气流。 36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节选) 【区域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 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 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 年“引 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 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

15、种植业蓬勃发展。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8 分) 【答案】 (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 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 ,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 (降水少) 。 【解析】 (2)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本为温暖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山高谷深,深 谷的两侧为高山,高大的山脉阻挡了海洋暖湿气流,当暖湿气流翻越高山后,气流下沉,在 下沉过程中随着海拔的下降, 气温不断上升, 同时气流下沉升温造成水汽难以冷却成云致雨, 下沉气流成为干热风,使谷地气候变得又干又热;再加上谷地地形封闭,热量难以

16、扩散,导 致谷内气温更高。 【点睛】 学生应理解焚风效应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并能在解题时灵活应用。 焚风效应是指 当气流经过山脉时,沿迎风坡上升冷却,在所含水汽达饱和之前按干绝热过程降温,达饱和 后,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并因发生降水而减少水分。过山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按干绝热 直减率增温,故气流过山后的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温度高得多,湿度也显著减少,使该地 气候变得十分干热。 (2018新课标卷)贝加尔湖(图 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 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 8 千米。据此完成 68 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 阻断

17、河流 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 泥沙增多 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 深度大 【答案】6.A 7.C 8.D 【解析】 8.结合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导致其与外界水循环 作用弱;贝加尔湖位于内陆地区,夏季白昼时间较长,气温较高,湖面蒸发作用并不弱;湖 泊面积大,有利于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湖水盐度大小对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影响较小。故 选 D。 【点睛】 第 1 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贝加尔湖的认识断陷构造湖。 第 2 题从题

18、干中的 湖底沉积达 8 千米的沉积物, 可是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说明外力的沉积物堆积速度小于内力 的地壳下沉。 (2018新课标卷)澳大利亚(图 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 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 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 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 4) 。据此完成 911 题。 9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 3 所示的 A地附近 B地附近 C地附近 D地附近 10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11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室温不变冬暖夏凉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

19、 B C D 【答案】9.B 10.D 11.B 【解析】 【点睛】本题组解题的关键是紧扣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知识迁移应用: “躲避炎热天 气”“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 50,冬季气温 较低”位于天气炎热、景观荒凉的沙漠气候区;地下住宅位于地下,通风透气性差,因 此设置了通天井便于通风透气;和黄土高原的窑洞同位于地下,冬暖夏凉。 (2018江苏卷)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 河道。图 13 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 。读图回答 2526 题。 25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 A加速洪水下泄 B增加河床淤积 C减少上游来水量

20、D缩短航运里程 26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 A麋鹿保护区所在地 B六合垸所在地 C张智垸所在地 D永合垸所在地 【答案】25.AD 26.BD 【解析】 【点睛】河道裁弯取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改善航运条件;改善防洪条件;有利于污水的快速自净。 2.不利影响 河流裁弯取直,是河道缩短,水域面积缩小,从而导致调节气候能力下降,同时导致水生生 物栖息地减少,影响到生物的多样性;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泥沙沉积 减少,导致河流的营养物质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同时导致河流沿岸堆积地貌萎缩,土壤肥 力下降;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洪水发生时,导致下游河段洪峰提前到 达

21、,对下游防洪造成巨大的压力;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导致河流侵蚀 作用加强,河流的含水量增多,减低河流的水质。 【20172017 年高考题】年高考题】 (2017新课标卷)图 2 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 水量仅为 210 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 2 000 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 盐层,据此完成 68 题。 图 2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 2 000 毫米 B约为 2 000 毫米 C约为 210 毫米 D远小于 210 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

22、积扇 C河谷 D湖盆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答案】6C 7A 8B 7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 与下垫面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 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 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 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 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 8 耐旱

23、植物只能在坡面、 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 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 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盐度饱 和) ,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故正 确选项为 B。 考点:影响蒸发的因素农作物种植对环境的影响 【点睛】由于气温高,理论上可蒸发量很大,但实际上,受到下界面影响,如岩性硬,地表 水少,地下水埋藏深,实际蒸发量可能远远小于理论上的可蒸发量。从该流域看,盐湖面积 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多年实际蒸发量与该流域降水量相差不大。 (2017新课标卷)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

24、温呈正 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 3 示意长江口附 近海域某年 8 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 79 题。 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7D 8C 9A 9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

25、数相对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 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因 泥沙量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 A。 考点:海域浮游植物分布规律和成因。 【点睛】该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中浮游植物密度图例信息,判断出海域浮游 植物密度水平分布规律。 (2017江苏卷)A2017年4月20日,一座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小 镇突然成了拥挤的旅游景点。图19为“搁浅冰山照片”,图20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 面年平均水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这

26、些冰山源自_,其对附近海水性 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_。 (3分) (2)冰山分布范围与大洋表层水温状况有关。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特点有 _,主要影响因素有_。 (5分) (3)此外,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随全球气温转暖,北大西洋中 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_。 (2分) 【答案】 (1)极地地区(格陵兰岛冰川;北冰洋冰川)水温降低;盐度降低 (2)同纬度西低东高;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洋流(西部寒流, 东部暖流) ;纬度 (3)时间提前;数量增多 【解析】 (3)随着全球气温转暖,春季气温升高快,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时间提前,数量增多。 考点:海水性质、海水

27、温度分布特点和全球变暖对冰山的影响。 【点睛】冰山是一块大若山川的冰,脱离了冰川或冰架,在海洋里自由漂流。冰的密度约为 917 千克/立方米,而海水的密度约 1025 千克/立方米,依照阿基米德定律我们可以知道, 自由漂浮的冰山约有 90%体积沉在海水表面下。冰山非常结实,加之极地的低温环境下金属 的强度降低,金属板很容易被冰山损坏,因此冰山为极地海洋运输中的极端危险因素。 (2016江苏卷)图13 为华北某城市2003 年和2013 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 2526 题。 25.2013 年 A. 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B.增大 C. 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D. 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

28、6.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A. 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B. 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 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D. 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答案】25.AC 26.AD 考点:水资源的利用和解决办法。 【名师点睛】 水资源的稀缺,因为地球上水的总量一定,饮用淡水的总量则更少,随着利用和不合理 浪费越来越剧烈,水资源缺乏问题日益明显。水资源缺乏可分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 资源性缺水,是指当地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紧张,如京 津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辽河流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地区。水质性缺水是大量排放的 废污水造成淡水资源受污染而短缺的现象。 水质性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

29、是沿海经济发达 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尽管水量丰富, 身在水乡, 由于河道水体受污染、 冬春枯水期又受咸潮影响,清洁水源严重不足,因此节约用水、珍惜和保护好水资源已是一 个迫切的问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目前看来最有前景的解决办法是开发利用某些不可用水。 比如海 水淡化,地下水的开发和采集,以及两极冰川的利用等。另外,号召人们解决用水和重复利 用也是一个办法。此外还有就是防止水污染,水污染也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有些同学在回答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时会用南水北调来代替跨流域调水, 这是错误 的, 南水北调只是跨流域调水的一个实例, 我们还可以有多

30、个跨流域调水工程用来解决华北 地区水资源短缺。 (2016上海卷) (七)大洋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洋流。 13.7 月,一艘货船从日本横滨出发,沿图中路线前往瑞典的哥德堡。途中会遇到风海流、 密度流、涌升流三种洋流。货船遇到这三种洋流的海区位置分别是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丁、乙、甲 D.丁、丙、乙 14.若一艘前往日本的油轮在 E 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则油污可能漂向 A.我国东海海域 B.我国南海海域 C.印度尼西亚海域 D.菲律宾海域 【答案】13、D 14、A 考点:考查洋流知识。 【名师点晴】这道题重在考查洋流成因。印度洋是季风洋流,夏季吹西南风,在赤道附近形

31、成的是赤道暖流,是风海流;风海流是盛行风吹拂下形成的,学生做题时,不仅要知道洋流 分布,还要知道盛行风的影响范围;风海流是东西方向运动的;而补偿流都是在陆地沿岸流 动的,上升流多与离岸风有关;密度流多是封闭海区与外大洋间存在的,地中海与大西洋间 因盐度差异形成密度流。 地理定位是考查学生平时对图的关注。台湾海峡属东海,台湾海峡南端以南是南海;印 度尼西亚海域在赤道附近,菲律宾海域在菲律宾群岛附近。 (2016天津卷)黄河入海水量 1951 年大约为 500 亿立方米,2010 年大约为 140 亿立 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 10-11 题。 10.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32、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答案】10.D 11.B 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 带来的泥沙也减少, 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 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 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 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 气候不会变干。 考点:河流水位特征和河流堆积地貌。 【名师点睛】 该题组难度一般, 第 10 题注意审题,“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 抓住“最主要” ,也就是说四个选项

33、中有 2 个及以上选项是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的原因。第 11 题,关键是理解入海水量和黄海三角洲地貌形成的关系。 (2016江苏卷)图9 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9 20 题。 19. 图9 中洋流甲 A. 自南向北流 B. 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 C. 使沿岸增温增湿 D. 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 20. 图中位于河流两岸,冲刷作用强烈的是 A. B. C. D. 【答案】19BC 20BD 考点:洋流,地转偏向力。 【名师点睛】解答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记住洋流的分布规律。中低纬海区,形 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北半球中高纬度 海域

34、,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 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 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北印度洋,形成 “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 季风有关。我们在记忆分布规律时按照“8/0”书写方向去记,8 表示北半球的洋流方向, 中间是赤道逆流,0 表示南半球的洋流。 寒暖流的性质, 一般来说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流的洋流为寒流,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的为暖流。 暖流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 使沿岸增温增湿作用。 寒流导致流经海域海水 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使沿岸降温减湿作用。 (2016新课标

35、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 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 汛期, 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 图 2 示意该河下游某地 1962 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 年在该河上游建成 水库;2000 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 911 题。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 月 B.3-6 月 C.6-9 月 D.9-12 月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36、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答案】9.D 10.B 11.A 考点: 该组题主要考查河流外力与海洋外力的相互作用, 具体考查河流的外力作用对河床的 影响、水库建设的影响、河口水闸的作用。 (2016新课标卷)图 1 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 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 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 7-9 题。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37、 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腾)量增加 地下径流增加 A. B. C. D.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 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7.B 8.C 9.D 【解析】 考点:河流、水循环 【名师点睛】 该组试题由文字材料和图片构成, 以近年来的热点话题“生态文明建设”为背 景,考查植被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是教材中“水循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 部分内容的迁移应用,识记植被的生态作用,理清植被破坏或恢复对下渗、蒸发、地

38、表径流 等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该组试题的关键。植被破坏,将导致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 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同时坡面上地表径流速度加快,区域水体总量减少,蒸发和蒸腾 减少,区域降水量减少;反之,则出现相反的结果。理解上述关系,第 7、8 小题可迎刃而 解。第 9 题题干中的“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是重要条件,降水到达地表后, 不需再考虑下渗、蒸发的部分。因此影响河流径流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总量:降水越多,河 流径流量越大;反之越小。图中岩层(不透水层和透水层)的倾斜是导致甲乙两河径流量变 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2016浙江卷)37.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26

39、分) 材料一 图 1 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 2 为 2014 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材料二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 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 为主。 在十三五规划中, 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做为发展重点。 (10 分) (1)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0 分) 【答案】 (1)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 移民搬迁量小。 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

40、位于长江 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考点:水能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名师点睛】从材料和图表中获取信息,包括经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分布、河流分布、铁路 分布及工业结构图信息。 水能资源开发要考虑资源状况、 交通状况、 地理位置 (市场距离) 、 地形地质状况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工业发展的区位选择从原料、资源、市场、政策、技术 和产业基础等角度来综合阐述。 区域间产业同质、 恶性竞争是我国较多区域间存在的普遍性 问题,如何从区域实际出发,有所侧重、关注分工合作地进行区域产业联系,是促进区域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2016上海卷) (十七)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材料,回

41、答 问题。 (14 分) 材料: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场 787 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 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36.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4 分) 37.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支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4 分) 38.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 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 (6 分) 【答案】 36、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速较稳定;汛期一般出现在 7、8 月;河水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 37、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

42、沙,尤其是每年 7、8 月暴雨多, 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 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 38、 原因: 沿河城市大量抽水截留; 人口增加, 生产、 生活用水量激增; 沿河城市污染排放, 导致水质下降。 ( “抽水截留”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 ) 对策: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提 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 考点:考查流域特征。 38.原因:沿渭河城市多大量抽水截留,河流水量减少;沿河地区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 水量激增,水量减少;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 对策:河流

43、水资源利用上,都要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地处北方,气 候较为干旱,要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 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 考点:考查流域水资源利用。 【名师点晴】这道题主要考查流域的治理。 河流水文特征是要是描述河流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流量和汛期是由补给 水源决定的,抓住渭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含沙量是由植被覆盖率决定的;结冰期是冬季气温 影响的。 河流淤积严重的原因分析, 要求从南北侧支流说明; 这里要结合两侧支流的水文特征和 水系进行分析。 渭河流域水资源紧张, 只要讨论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 主要是过度用水和污染

44、两方面 分析。 流域的治理都要注意整个流域的水资源综合利用, 流域统一分配与调度; 结合水资源紧 张问题,采取对应的措施。 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 个月 B、3 个月 C、4 个月 D、5 个月 10、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11、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 加深河道 绿化河堤 分段拦冰 拓宽河道 A、 B、 C、 D、 【答案】9.C 10.B 11.C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综

45、合运用、河流水文特征和凌汛的知识。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加拿大圣劳伦斯河为材料抽样考查气候知识,河流水文特征,检测学 生的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第一小题河流当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下时开始出现结冰期,结合 给出的气温变化曲线不难读出蒙特利尔市一年有四个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下; 第二小题要注 意调运学过的知识,影响河流结冰的因素除了气温以外还有水流速度、河水盐度等,当水流 速度过快,即使在 0以下,河水也很难结冰;盐度高,谁的结冰温度会降低。读图可以看 出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布局有水电站,说明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河水不易结冰;第 三小题要知道河流凌汛危害形成过程是浮冰不断累积,堵塞河道,抬高水位形成

46、洪水,所以 应对措施应想办法降低水位或加高堤坝,避免洪水溢出。 (2015北京卷)图 2 为华北某地具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图中(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5.图示地区( )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答案】4.C 5.A 考点:外力作用、水循环。 【名师点睛】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主要是在流水、风力、冰川和海浪等四种外力作用 下,经过侵蚀、搬运、堆积形成,而喀斯特地貌只形成于石灰岩地区;

47、泥石流实际是流水侵 蚀作用,主要发生坡度较大地区,而坡度较小地区主要表现为堆积作用,且在水量、含沙量 一致情况下,坡度越小,沉积层越厚。 (2015浙江卷) 浙江古代盛产青瓷, 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 (越瓷)远销东亚、 东南亚、 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古代越瓷贸易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 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 ) 缩短路程 增加运量 减少货物破损 增强贸易灵活性 A、 B、 C、 D、 2、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 ) A、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 B、乙处借船右后方风作动力 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 D、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 【答案】1、C 2、B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大气环流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不同区域自 然环境特征差异。 【名师点睛】 通过读图分析,学生应能判断出海运的路程远了,同时学生要熟悉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也 应知道古代陆路运输的工具以车、马、骆驼等为主,运量比轮船要小的多。陆路运输的颠簸 是硬性碰撞,瓷器易损坏。海运中船只的摇晃是和缓的,可以减少碰撞损失。古代航海晚上 只有靠北极星定向,北极星的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纬度太低,不易看到北极星。利用 风力和洋流行驶,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政治 > 高考专区 > 真题汇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0-2019) 十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