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辨证概述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155867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PPT 页数:142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学辨证概述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中医诊断学辨证概述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中医诊断学辨证概述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中医诊断学辨证概述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中医诊断学辨证概述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1、证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等所作的病 理性概括。例如:辨辨 证证 概概 述述证名病 位风热犯肺证肺系、皮毛外感风热心脉痹阻证心、脉阳虚/血瘀*注意:证是在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证代表着该病所处某一阶段致病因素和机体反映两方面情况综合。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本质的认识。由于中医的病因亦可反映疾病的病理性质,有时与病性难于区分,故有将病因病性合称为“病性”者。2、辨证、辨证(二)辨证的内容(二)辨证的内容1基本内容(1)辨病位:确定疾病现阶段证候所在的位置。空间位置:心、心神、肺、脾、肝、肾、胃、胆、小 肠、胞宫、咽喉、头、鼻、肌肤、筋骨、经脉。层次位置:卫分

2、、气分、营分、血分;太阳、阳明、少 阳、太阴、少阴、厥阴;上焦、中焦、下焦 等。辨辨 证证 概概 述述辨证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分析、辨认疾病证的过程(2)辨病因病性(统称病性):明确导致疾病当前证候的本质性原因及其本质属性。抽象病性:寒、热,虚、实,阴、阳等。具体病性:风、寒、暑、湿、燥、火、毒、脓、痰、水、饮、食积、虫积、结石、气滞、气逆、血瘀、气虚、血虚。每一个证名的确立,则是“病位十病因病性”。如:肺脾气虚证、血虚生风证、瘀阻胃络证、风寒束表证。辨辨 证证 概概 述述(1)八纲辨证基本纲领(各类辨证的共性总结)。表里病位;寒热、虚实病因、病性;阴阳证候归类。是病因、病性辨证的深入。(2

3、)病因辨证(各种病因)是病因辨证的深入。(3)病性辨证(气血津液)是病性辨证的深入。(4)脏腑辨证(5)经络辨证(6)六经辨证(7)卫气营血辨证(8)三焦辨证辨辨 证证 概概 述述(三)各种辨证方法及其特点(三)各种辨证方法及其特点“空间”病位适用于内伤杂病。“时间”病位适用于外感时病。本教材将其 综合为 八纲辨证一、掌握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证候。二、掌握八纲之间的“相兼”、“转化”、“夹杂”的基本概念。三、掌握六淫证候的辨证要点。四、掌握气虚、气陷、气滞、气逆、气闭、气脱等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五、掌握血虚、血瘀、血脱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六、掌握气滞血瘀、气血

4、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七、掌握津液不足和水肿、痰饮等水液停聚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学学 习习 目目 的的 与与 要要 求求八八 纲纲 概概 述述1八纲疾病中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四对互 相矛盾的八个辨证纲领。2八纲辨证根据诊法资料,运用八纲理论进行 分析,并与病因和气血津液辨证相综合,从而辨 别疾病部位的浅深(表、里)、病情的性质 (寒、热)、邪正的盛衰(虚、实)及病证类别的 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 方法。二、意义二、意义1八纲是对辨证提出的基本原则性要求。表里辨别疾病病位的基本纲领寒热辨别疾病病性的基本纲领虚实辨别邪正盛衰的基本纲领阴阳辨证证候归类的基本

5、纲领找出疾病的关键;确定证候的类型;预决病变的趋势;提出治疗的方向。一、基本概念八八 纲纲 概概 述述2八纲辨证具有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临床上尽管病情复杂多变,但八纲均可予以粗线条概括。因为八纲不仅是把各种证候简单、截然地划分为八个区域,而且通过八纲证候之间的相兼、错杂、真假、转化组合成各类较为具体的类证纲领,从而扩大了对病情辨证的可行性、实用性,因而适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其他辨证方法,则均是八纲辨证的具体深化。3八纲反映了中医辨证逻辑思维的基本内容。抓住了疾病的主要矛盾,根据了疾病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规律。对于临床正确认识疾病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八纲辨证对疾病认识不深刻,不具体。由

6、于八纲辨证比较笼统、抽象,临床必须结合其它辨证分类方法,对疾病进行深入的分析。1表和里 是辨别疾病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表里是相对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疾病所处人体的部位和病势趋向。如:表躯壳、皮肤,腑、经络,三阳经,由里出表;里内脏、筋骨,脏、脏腑,三阴经,由表入里。狭义:特指病变所伤害的具体部位。如:表皮毛、肌腠、经络、息道(在外,属表);里脏腑、骨髓、气血、津精(在内,属里)。概概 念念2表里辨证 是辨别疾病部位浅深和病势趋向的过程。病在表轻浅;病在里深重。由表入里病势进;由里出表病势退。概概 念念1含义:外邪(六淫、疫疠、虫毒)经皮毛、口鼻侵入 体表,正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

7、候。特点: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因外邪。2分析 外邪束表表证邪遏卫气,卫阳闭郁恶寒;邪正相争,卫郁发热发热;邪在皮毛,脉气鼓外脉浮;邪尚浅表,未伤胃气苔薄白。邪郁经络,经气不畅头身疼痛;邪传肺系,肺气失宣鼻塞流涕。(一)表(一)表 证证概 述3辨证要点外感病史+束表症状(寒、热、浮、白)。4常见表证 常因感受的病邪不同而形成不同表证。风邪袭表证;寒邪束表证;暑邪伤表证;湿邪遏表证;燥邪犯肺证;风热犯表证。(一)表(一)表 证证概 述1风邪袭表证风邪袭表证风邪袭表证是指外界风邪侵袭肌表所产生的轻浅证候。风邪致病特点(1)百病之长相兼为患(如风寒、风湿、风痰);(2)风性开泄向上,升发(汗出、怕

8、风、流泪);(3)善行数变病急,变快(风疹、中风);(4)风性主动游走,动摇(眩、麻、痒、抽、颤)风邪袭表,腠理疏松汗出、恶风、脉浮缓;风邪犯肺,肺气失宣咳嗽、咽痒、喷嚏;风客肌肤,走窜不定肤痒,丘疹,;风邪中络,经气阻滞肌肤麻木,口眼歪斜;风袭筋骨,阻痹经络肢体关节游走疼痛;风犯肺卫,通调失职面睑肢体浮肿。外风侵袭【病 因】因起居不慎,汗出当风而感受外界风邪。【临床表现】恶风,微发热,头痛,汗出,鼻塞,流清涕,微 咳,苔薄白,脉浮缓。【证候分析】风为阳邪,侵入肌表,使营卫不和,卫阳浮盛于外而发热,失其固外开阖的作用,营阴不能内守而汗出;卫气不固,腠理疏松,故恶风;风邪上受,则头痛;风邪袭表,

9、内应于肺,肺气失宣,肺系不利,故见咳嗽,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缓,为风邪袭表之征。【辨证要点】本证以恶风发热,汗出,苔薄白,脉浮缓为辨证要点。1风邪袭表证风邪袭表证风证有外风、内风的不同。内风是由于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热盛、阳亢、血虚、阴虚)所形成的以头晕、肢麻、瘙痒、震颤、抽搐等表现的证候。是继发于热盛、阳亢、血虚、阴虚等病理基础之上,是病情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称之为“动风”。外风为病,最常见者为风邪袭表证、风邪袭肺证,古称“伤风证”,【证候鉴别】【证候鉴别】张,女,45岁,会计。喷嚏、流涕半天。自诉今晨起喷嚏多,鼻流清涕。除微感恶风外,尚无他苦。查:精神可,舌色淡红,苔薄白,脉浮缓。分析:

10、患者病程半日新感;恶风,苔清白,脉浮缓风邪在表;喷嚏、流涕风邪犯肺,肺气不利;因病程短,感邪轻故无寒热、头痛等。辨证:风邪袭表证。治法:疏风解表。方剂:葱鼓汤(葱白10g、淡豆豉10g)。病病 案案 分分 析析是指阴寒之邪侵袭肌表所产生的轻浅证候。2.寒寒 邪邪 束束 表表 证证寒邪致病特点(1)阴邪伤阳具有寒象(恶寒、畏冷、便溏);(2)寒性凝滞气血闭阻(疼痛、脉迟);(3)寒性收引气机敛闭(无汗、拘急、蜷缩)。寒袭肤表阻遏卫阳内侵脏腑遏伤阳气寒邪客肺寒滞胃肠 恶寒、身疼、无汗,脉浮紧畏寒、肢冷、便溏尿清、冷痛、拘急面白、苔白,脉沉咳喘、咯痰稀白腹痛、腹泻、呕吐伤寒证中寒证外寒侵袭【病 因】

11、因淋雨、涉水、衣单薄、露宿、在冰雪严寒处停留而外 感风寒之邪。【临床表现】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清涕,微咳,苔薄白,脉浮紧。【证候分析】寒为阴邪,其性清冷,易损伤并遏制阳气,卫阳失却温煦并被郁遏,故见恶寒重发热轻。寒性凝滞、收引,寒邪束表,致腠理闭塞,经脉不利,则见无汗,头身疼痛。寒邪外袭,皮毛受邪,内舍于肺,肺气失宣,肺系不利,故鼻塞,流清涕,微咳。寒袭于表,脉道紧束而拘急,故脉浮紧。【辨证要点】本证以恶寒重,发热轻,苔薄白,脉 浮紧为辨证要点。2.寒寒 邪邪 束束 表表 证证(1)因病位不同伤寒证寒邪束表证(伤寒证、外寒证、表寒证、太 阳表实证)中寒证寒邪客肺证,寒滞胃肠

12、证,寒滞肝脉证,寒 滞心脉证,寒凝胞宫证。(2)因兼邪不同风寒证,寒湿证,凉燥证,寒痰证,寒饮证。【证候鉴别】【证候鉴别】寒邪束表证寒凝气滞证,寒凝血瘀证,虚寒证,亡阳证。提示:提示:病病 案案 分分 析析李,男,30岁,工人。发热、恶寒、头身痛3天。病人三天来发热、恶寒,今日尤甚;且头痛,肢体酸痛,口不渴,无汗,尿清,纳差,苔薄白,脉浮紧。曾自服“桑菊感冒片”3次,病尚无好转。分析:发热、恶寒、头痛、身疼、无汗、苔薄白、脉浮紧外寒束表,卫阳被遏,腠理闭塞。口不渴,尿清寒为阴邪,不伤津液。纳差寒邪阻滞,气机不畅。桑菊感冒片清热解表,宣肺止咳,故无效。辨证:风寒表证。治法:散寒解表杏苏散加减。指

13、夏月炎暑之季,感受暑热之邪所致的证候。3.暑暑 邪邪 伤伤 表表 证证暑邪致病特点(1)阳邪炎热火热征象(发热、面赤、脉洪数);(2)热性升散伤津耗气(口渴、尿少、疲乏);(3)暑多夹湿湿困症状(胸闷、肢困、脉濡)。暑性炎热恶热,汗多,舌红,脉数暑伤津气口渴,尿少;神疲,身困暑湿困扰身困,体倦,苔腻暑闭心神神昏,卒倒,肢厥,惊厥 暑闭气机胸闷;腹痛,恶心;气喘 伤暑中暑感受暑湿【病 因】炎夏之季,烈日曝晒或高温环境中劳作。【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痛,汗出,口渴,疲乏,尿黄,舌红,苔 薄白或黄,脉象濡数。【证候分析】暑为阳邪,具有炎热升散,耗气伤津,易夹湿邪等致病特点。暑邪伤表卫气不能宣发,故恶

14、寒。暑性炎热,蒸腾津液,则恶热,汗多而口渴,尿黄。暑病多汗,气随汗泄,故疲乏而脉濡数。暑挟湿邪,湿犯上焦,故苔白或黄。暑热证属表里同病、虚实夹杂证候。【辨证要点】以夏季恶寒发热,汗出,疲乏,苔薄,脉濡数为辨证要点。3.暑暑 邪邪 伤伤 表表 证证【证候鉴别】【证候鉴别】伤暑即暑邪伤表证,中暑为暑邪伤表证严重者,属里证。若暑性酷烈,则传变极速而易入里。即患者在夏令烈日之下劳作过久,暑热炎蒸,上扰清窍,伤灼神明,内陷心包,因而出现壮热,无汗,呕恶,气促,神昏,甚则卒然昏倒等中暑症状。4、湿、湿 邪邪 遏遏 表表 证证湿邪致病特点(1)湿性重着沉重、下注(身困重、头晕沉);(2)湿性粘滞程长难愈(尿

15、垢、便溏、苔腻);(3)阻遏气机运行失常(腹胀,遍体不适)。外湿侵袭外湿侵袭阻滞经气头重身困,肢体酸痛;恶寒微热,皮肤湿痒,脉濡。湿浊内生湿浊内生阻滞气机胸闷脘痞,纳呆,面垢;苔腻口腻,便溏尿浊,脉缓。外湿所伤,肢体肤表为主;内湿所伤,脾胃失运为主。湿邪遏表证即湿邪外侵,郁遏于肌腠的证候。4、湿、湿 邪邪 遏遏 表表 证证【病 因】居处卑湿,冒受雾露,淋雨涉水。【临床表现】微恶寒热,头胀而重,胸闷,口不渴,肢体困重或痠痛,周身倦怠,舌苔薄白腻或滑,脉濡或缓。【证候分析】湿邪遏表属外湿,亦称伤湿。湿从外受,郁遏于肌腠,阻滞经络,故见头胀,肢体困重,微恶寒热。湿邪为病,病势多缠绵,容易阻滞气机,困

16、遏清阳,故以困重、闷胀、痠楚、腻浊为主要表现。【辨证要点】以微恶寒热,头胀而重,肢体困重,苔白薄腻为辨证要点。【证候鉴别】【证候鉴别】(1)因病位的不同 湿遏卫表证,寒湿凝滞筋骨证,寒湿困脾证,湿热蕴脾证,肠道湿热证,肝胆湿热证,膀胱湿热证,湿热下注证,湿痰犯头证。(2)因兼邪的不同 寒湿证,湿热证,风湿证,暑湿证,水湿证,痰湿证,湿毒证。(3)外湿多与季节(梅雨)、居处有关,内湿常因脾湿所致。外湿久滞不除,必致脾失健运而生内湿。(4)内湿证以脾胃变为主,多见脘腹痞胀、恶心呕吐、便溏等症,属虚实夹杂证。李,男,41岁,农民。发热恶寒,头痛身重4天。分析:湿邪郁于卫表,卫阳被遇,经气不利恶寒头痛

17、,身重疼胀,苔白腻,脉濡缓。午后属阴,湿为阴邪,郁遏加重下午热甚。湿邪阻滞,气机不畅胸部痞闷。湿邪化热未甚,伤津不甚口淡不渴。辨证:湿遏卫表证(伤湿证)。治法:解表化湿。方药:藿朴夏苓汤加味(藿香、半夏、茯苓、杏仁、苡米、蔻仁、猪苓、泽泻、扁豆、厚朴、木香)。病病 案案 分分 析析5、燥、燥 邪邪 犯犯 肺肺 证证燥邪致病特点(1)干涩伤津津液耗伤(咽干、便结、肤燥);(2)燥易伤肺肺失清肃(干咳、痰血、胸痛)。燥遏卫表恶寒、发热、脉浮 燥伤肺系唇鼻咽燥,干咳少痰,肤燥皲裂 燥热伤津苔干口渴,便结尿少,痰粘难咯。外感燥邪 燥邪犯肺证是指外界气候干燥,燥邪外袭,侵犯肺卫所表现的轻浅证候。5、燥、

18、燥 邪邪 犯犯 肺肺 证证【病 因】因秋令干燥;或居气候干旱少雨之处而感受外界燥邪。【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口燥咽干唇裂,鼻燥少涕,干咳少痰,痰粘难咯,口渴欲饮,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苔干燥,脉浮。【证候分析】燥邪外束于表,卫气失和,故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燥邪易损肺津,肺失滋润,清肃失职,故见干咳少痰,痰粘难咯;肺系失润,则见口燥咽干,鼻燥少涕。燥邪伤津,津伤失润,故见口渴欲饮,唇裂,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苔干燥等一派干燥少津之象。【辨证要点】本证以恶寒发热,干咳,口、鼻、咽、唇、皮肤干燥为辨证 要点。【证候鉴别】【证候鉴别】(1)所兼病邪不同:温燥和凉燥证

19、名共同点时令病因表 现温燥唇鼻咽干干咳少痰苔干口渴便结尿少初秋旱热燥+热表热:发热,微恶寒,少汗,苔薄黄,脉浮数凉燥深秋转寒燥+寒表寒:恶寒,微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紧(3)注意与“内燥”区别:由于血虚、阴津亏损,机体失其濡养所致干燥证候,称为“内 燥”,一般不受秋令限制。(2)所伤病位不同 燥邪犯表证,燥邪犯肺证,燥扰清窍证。柳,女,64岁,退休营业员。9月20日初诊。口干鼻燥,喉痒干咳2周。自诉近半月来,口鼻干燥,喉中痒时而干咳,省鼻时有少量血丝,口渴饮水不多,大便干结,两三日一行。以前每届秋冬,亦有发生。伴头晕、睡眠差。查:口唇燥裂,鼻孔干燥,舌苔薄黄少津,脉弦细。血压184/120m

20、mHg,面色略赤。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分析:素有高血压病10年。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头晕,睡眠差,面色略赤,脉弦细,舌苔薄黄,血压184/120mmHg。此次发病9月初时秋燥时令。燥易伤肺,肺津受灼口鼻干燥,喉痒作咳,口渴,便结,舌苔少津,唇裂鼻干。燥伤鼻络省鼻时有少量血丝。伤津不甚渴饮不多。辨证:阴虚阳亢,外燥津伤证。治法:轻宣润燥,佐以滋阴潜阳。方剂:桑杏汤加味。病病 案案 分分 析析风热犯表证是指风热之邪侵袭卫表所表现的轻浅证候。又称表热证、卫分证。6、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证注意:火、热、温虽同属一类性质,但亦有区别:温热火,有程度的差别;热自外感,火由内生,其病机有别。热邪致病特点(

21、1)火性炎上热象(发热、面赤、舌红、脉数);(2)耗气伤津损耗(渴饮、舌干、便结、枯瘦);(3)生风动血出血、动风(项强、抽搐);(4)扰乱心神神乱(烦躁、神昏、狂乱)。病因及证候分析6、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证气血沸涌发热恶热,面赤舌红,脉数(热)热迫津伤口渴,汗多,便结,尿少(干)迫血妄行吐衄便崩血,尿血、痰血(血)火扰心神烦躁,神昏,谵语,狂乱(乱)热极动风颈项强硬,四肢抽搐,惊厥(风)灼血腐肉痈肿,溃烂,脓疡,流脓(疡)阳邪侵袭高温劳作温热邪毒火热灼伤过食辛辣七情化火6、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证【病 因】外感风热之邪,或风寒之邪郁而化热。【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喉痒或痛,鼻塞流

22、浊涕,口干微渴,或有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证候分析】热邪犯表,卫气被郁,故发热恶寒。热为阳邪,故发热重而恶寒轻。风热上扰,则头痛,咽喉痒或痛,鼻塞流浊涕。风热外袭,灼伤津液,则口干微渴。热性升散,腠理疏松则汗出。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客表之征。【辨证要点】本证以发热重恶寒轻,咽喉痒痛,舌边尖红,脉浮数为辨证要点。邱,女,32岁,工人。发热,身痛2天。分析:病程两天新病程短;发热,微恶风寒,少汗,身痛,苔薄白,脉 浮外感风热,病位在表;口渴,苔微黄,脉数有热象。辨证:风热表证。治法:辛凉解表。方剂:银翘散加减。病病 案案 分分 析析(二)里(二)里 证证1含义:病变部位在里,由

23、脏腑、气血、精髓等受病所反映 的证候。特点:相对表证而言,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病位较深,且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病位广泛,症状繁多脏腑症状主要表现表邪内传入里外邪直犯脏腑情志饮食劳倦损伤脏腑气机失调气血受损里证2分析3.辨证要点(1)病位已不在表(无恶寒)或半表半里(寒热往来);(2)以脏腑、气血、精髓病变为主要表现。4常见证候 里寒证,里热证;里实证,里虚证。表里证鉴别要点表里证鉴别要点 证名病史寒热内脏证候舌象脉象表证新病程短病急位浅寒热并见身痛、流涕内脏症不显舌苔变化不显脉浮里证久病程长病缓位深但热不寒但寒不热咳喘、心悸腹痛、呕泻舌苔多有变化沉脉或其它脉 表证里证特点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

24、。感受外邪(六淫,疫疠,虫毒)起病或急或缓,病情重,病程长。病机外邪袭表,阻遏卫气。脏腑损伤,气血津精受病,脏腑失调临床表现寒热新起恶寒(恶风)发热同时并见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脏证候不明显以脏腑证状为主要表现。舌脉舌苔变化不明现,脉浮。舌苔多变化,脉沉。主证略略表里证鉴别要点表里证鉴别要点 1寒和热 寒和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内经:“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景岳全书:“寒热者,阴阳之化也。”寒热虽是疾病的性质,但由于寒热是体内阴阳偏盛偏衰的表现,故寒热辨证也是辨别机体阴阳盛衰。2寒热辨证 根据四诊资料辨别疾病寒热属性的方法。*注意:寒象、热象与寒证、热证的区别。寒象、

25、热象是表面征象,亦有可能与本质不符;寒证、热证是疾病本质,通过寒象、热象而得。概概 念念1含义:因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机能活动衰减所表 现的证候。2病因及症状分析(一)寒(一)寒 证证外感寒邪久病阳虚形体失煦恶寒,畏冷,面白,肢凉,踡卧;寒不消水口淡不渴,泌排物澄彻清冷;寒遏阳气舌淡苔白,脉迟或紧。实寒证外感寒邪,起病急骤,体质壮实者。虚寒证外病伤阳,起病较缓,体质偏弱者。表寒证寒袭于肌表。里寒证寒客于脏腑,或阳气亏虚者。3辨证要点4常见寒证:有感寒或伤阳的病史。有以“冷”、“凉”为特征的主症(冷、白、迟、清)。1含义:因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 表现的证候。2病因及症状分

26、析(二)热(二)热 证证外邪化热 七情郁热阴虚阳亢阳热亢盛发热、恶热、面赤、舌红;热灼津伤渴喜冷饮,痰涕黄稠,舌干便干热扰心神烦躁不宁,脉数。3辨证要点有受热或伤阴的病史。有以“温”、“热”为特点的主症(热、稠、数、干、烦)4常见热证实热证外感火热,起病急骤,体质壮实者。虚热证内伤久病,阴虚阳盛,体质偏弱者。表热证风热之邪袭表者。里热证脏腑热盛,或阴液亏虚者。寒寒 热热 证证 鉴鉴 别别 要要 点点 证名寒热渴饮面肢二便舌象脉象寒证恶寒喜温口淡不渴面白肢凉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脉迟或紧热证恶热喜凉口渴喜饮面赤肢热尿赤便结舌红苔黄脉数或滑项目病机类别临床表现共同点寒热口渴面色神态四肢分泌物,二便舌脉寒

27、证阴盛 实寒证 都具有寒的征象怕冷喜温 口不渴或喜热饮面色白,蜷卧冷排出物清稀舌苔白,迟或紧 阳虚 虚寒证淡胖无力热证阳盛实热证都具有热的征象发热恶热喜凉口渴饮或喜冷饮 面赤,烦躁热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数。阴虚虚热证潮热低热口干颧红 红绛细数寒寒 热热 证证 鉴鉴 别别 要要 点点 患胃、肾下垂六年,现脘腹、两肋及腰部皆牵扯痛,活动后加剧,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时感心悸,纳差,腹胀,便溏尿清,双下肢轻度浮肿,舌质淡嫩,苔薄白,脉缓弱。口粘,厌食。补脾摄血归脾汤;痰饮、痰湿、水饮、水湿、湿饮、湿痰。(1)含义: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正邪之间力量的变化,致使虚证与实证相互转化的变化,称虚实转化。特点:

28、阳邪致病(热、温、火、燥);【病 因】居处卑湿,冒受雾露,淋雨涉水。益气救脱参附龙牡汤。气无依存气随液脱;色暗紫,脉象沉迟。方药:黄芪建中汤合平胃散加减(黄芪、桂枝、白芍、炮姜、吴1虚和实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2虚实辨证 根据四诊资料,辨别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的方法。概概 念念提问:提问:何谓正气?如何分类?人身之气与邪气相对而言,称为正气,具有防御、抗邪、调节和康复作用。从生成来源,可分为:元气和谷气。从分布而言,可分为:营气、卫气,宗气及 脏腑、经络之气。广义上,人体的阴阳、气血、津、液、精、髓、营卫皆属于正气的范畴。1含义:对人体正气虚弱或

29、不足为主所产生的各种虚弱证候的概括。(阳虚、阴虚、气虚、血虚、津亏、液少、精亏、髓少、营虚、卫弱)特点:正气不足,但邪气并不盛;多见于慢性疾病,后期,一般病程较长。2病因及症状分析虚虚 证证概概 述述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疾病耗损房室不节阳气虚衰:失其温运、固摄面色白,形寒肢冷,神疲乏力二便不禁,舌淡苔薄,脉虚无力阴血亏虚:失其濡养、滋润手足心热、心悸心烦、面色萎黄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而数正气虚弱邪气不甚概概 述述3辨证要点久病,渐起;病势较缓,耗损较多;体质素弱。4临床分级 根据正气虚损的不同程度,可分为以下五类(模糊定量)不足亏虚虚弱虚衰亡脱。虚虚 证证虚虚 证证 气虚是一类病理变化,具有共

30、性特征。气虚类证包括气虚、气陷、气不固和气脱。(一)气虚证(一)气虚证一、气一、气 虚虚 类类 证证2病因及症状分析 久病重病劳累过度年老脏弱元气亏虚机能减退元气自衰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脏腑衰退气弱声低(弱)神疲懒言(疲)不荣于上舌质淡嫩(淡)头晕目眩血行乏力脉虚无力(虚)卫表失固自汗劳则耗气动则加甚1含义:因元气元气不足,气的推动、温煦、固摄、防御、气化等 功能减退,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减退所表现的虚弱证候。提问:提问:何谓元气元气?有何生理功能?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主要由肾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通过三焦流行于全身。元气的生理功能:一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31、,二是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和官窍的生理活动。暑性炎热,蒸腾津液,则恶热,汗多而口渴,尿黄。半年前因不完全性流产,大量出血,后经“刮宫”出血方止。热扰心神烦躁不宁,脉数。脾虚水泛证:温脾利水实脾饮;血失濡养眩晕,心悸,息促故临证论治,宜权衡阴阳亡失之主次,进行论治。外湿侵袭阻滞经气头重身困,肢体酸痛;肢(肤冷肢厥)、脉(脉微欲绝)。李,男,34岁,中学教员。脾虚水湿失运,没于肌肤双下肢轻肿。(2)辨证发点:实证+热象。上虚:心悸,怔忡,气短,神疲;分析:患者发热呕泻1天半,暴泻半日津液大伤。第二节 寒 热 辨 证气机闭塞神昏、晕厥、肢厥;方药:葛根黄苓黄连汤加味。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

32、则实,精气夺则虚”。身虚弱证候。3辨证要点(1)病久,年衰,体弱。(2)症状:弱、疲、淡、虚、活动时加重。4常见证 心气虚证,肺气虚证,胃气虚证,脾气虚证,肝胆气虚证,肾气虚证及多脏腑的气虚证。5病理变化(1)气虚气陷、气不固、气脱。(2)气虚生化不足营亏,血虚,阳虚;(3)气虚气化减弱生痰,生湿,水泛;(4)气虚血行不畅气滞,血瘀;(5)气虚机能减退易感,食积,虫积;(6)兼病:气血两虚,气阴两虚,阳气亏虚,津气亏虚。6治疗 补脾益气四君子汤。(一)气(一)气 虚虚 证证 常,男,65岁,退休干部。反复发作恶寒、身痛1年。患者常患“感冒”病,持久不愈,一年之内有半数时日须服用感冒药,此次入冬

33、以来,感冒又持续月余,曾自服“荆防败毒散”、“参苏丸”、“桑菊感冒片”等等多种中西药物,皆不见效。现仍感恶寒肢冷,咳嗽少气乏力,语声低微。稍服感冒药即有汗出,纳少腹胀,小便频急,夜尿多,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分析:年龄六旬以上,年老体虚气血不充,卫外不固。常服感冒药,辛散轻扬,发汗伤气更损正气,已虚之体再 虚,致肺脾肾气皆弱,故易患感冒,服表药而无效。肺气虚气短声微,服表药则易汗出。脾气虚纳少腹胀,少气乏力,脉缓。肾气虚,膀胱失约小便频急,夜尿多。就近复感风寒恶寒,肢冷,咳嗽,苔薄白,脉浮。辨证:元气亏虚,外感风寒证。治法:补气固表,疏散风寒。方药:玉屏风散加味(参、黄芪、白术、防风、附片、

34、杏仁、苏叶、前 胡、甘草)。病病 案案 分分 析析(二)气陷证(二)气陷证(中气下陷、脾虚气陷)1含义:气虚升举无力,清阳不升,反而下陷,内脏下垂的虚 弱证候。2病因及症状分析虚虚 证证一、气一、气 虚虚 类类 证证久病脾虚升举无力脾气亏虚神疲、形瘦、腹胀、便溏;清阳不升头晕、气短、气坠;内脏下垂脱肛,阴挺,胃肾下垂。3辨证要点 脾气亏虚+内脏下垂/清阳不升。4治疗 升阳益气补中益气汤。魏,男48岁,干部。患胃、肾下垂六年,现脘腹、两肋及腰部皆牵扯痛,活动后加剧,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时感心悸,纳差,腹胀,便溏尿清,双下肢轻度浮肿,舌质淡嫩,苔薄白,脉缓弱。分析:患者纳差腹胀,便溏,神疲乏力,气

35、短懒言,舌淡 嫩,苔薄白,脉缓弱脾气亏虚。脾气不足,中气下陷,升举无力胃、肾下垂,致 脘腹、两肋、腰部牵扯痛。脾虚水湿失运,没于肌肤双下肢轻肿。脾虚精微不足,心神失养心悸。辨证:脾虚气陷证。治法:补脾益气,升阳举陷。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病病 案案 分分 析析虚虚 证证一、气一、气 虚虚 类类 证证(三)气不固证(三)气不固证 1含义:气虚而失其固摄功能所表现的虚弱证候。2病因及症状分析 元气亏虚,机能减退弱、疲、淡、虚;肺气亏虚,卫表不固自汗不止,易感;脾气亏虚,不摄津血流涎,各种出血;肾气亏虚,下元失固二便失禁,遗精,滑胎,月经量多。久病气虚脏虚不固3辨证要点 气虚+某脏“不固”症状(汗、

36、涎、血、便、精、胎)。4治疗 补肺固表玉屏风散;补脾摄血归脾汤;补肾固气菟丝子丸。赵,女,41岁,工人。牙龈出血,面黄,四肢无力已4个月。患者曾于3年前一次感冒时鼻血量多,近2年来,又发现皮肤上有散在性出血点,刷牙时齿龈偶有出血,经某医院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西医药治疗效果不显,故转诊于中医。近4个月来,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心慌,神疲乏力,不欲饮食,多食则腹胀不舒,大便稀溏,月经经量较前增多,历十余日方净,色淡。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分析:病性:以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月经量多为主要痛苦;病程2年之 多,加重4个月已成血虚(头晕、眼花、舌淡、脉细、面色萎黄)。血虚不养心心悸、心慌。

37、引起出血的原因甚多,但患者不欲饮食,多食腹胀,大便稀溏,神疲乏 力,脉来无力脾病。脾虚失统,则致出血;脾虚生血无源,更加重 血虚。辨证:脾不统血,心失血养证。治法:补脾摄血,佐以止血安神。方剂:归脾汤加减(黄芪、参、白术、茯苓、当归、首乌、枣仁、远志、甘 草、陈皮、仙鹤草)。病病 案案 分分 析析虚虚 证证一、气一、气 虚虚 类类 证证(四)气脱证(四)气脱证 1含义:元气亏虚已极,气息欲脱之危重证候。2病因及症状分析阳气脱肢厥身凉,气息微弱心气脱心悸面白,脉微欲绝肺气脱汗出不止,呼吸紊乱脾气脱全身瘫软,口开手撒肾气脱昏仆晕厥,二便失禁久病气虚元气不固阳气亡失失血过多气虚已极3辨证要点 阳气虚

38、脱+心气脱/肺气脱/脾气脱/肾气脱4治疗 益气救脱参附龙牡汤。张,女,46岁,教员。突发心悸、气短、晕厥、冷汗8小时。患者素体虚弱,时感心悸、胸闷。昨天晚上因自己挤压上唇疖肿,自觉剧痛,头晕恶心,故卧入睡。深夜起床小便时,感心悸,气短,头晕甚而昏倒于地,继而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脉沉细无力。家属发现后,急送医院就诊。分析:年近五十,素体虚弱,时感心悸,胸闷心之阳气不足。挤压剧痛刺激,心阳更弱,血气不畅头晕、恶心。深夜寒极,起床小便,心阳更虚心悸,气短,头晕。倒地之后,心阳暴脱,津液随阳外出大汗淋漓,脉沉 细无力。阳气亡脱,肢体失煦四肢不温,面色苍白。辨证:心脉痹阻,心阳虚脱证。治法:回

39、阳救脱。方剂:人参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肉桂、人参、牡蛎)。病病 案案 分分 析析虚虚 证证二、血二、血 虚虚 类类 证证(一)血虚证(一)血虚证1含义:指血液亏少,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而表现的全 身虚弱证候。2病因及症状分析脾胃虚弱,生血无源久病伤肾,精不化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劳神太过,暗耗阴血失血过多,新血未充血不荣上面唇睑舌浅淡(淡)头晕、眼花(晕)血不养经肢麻、肤涩、甲淡(麻)血海失充经少、色淡、脉细(细)血亏气少神疲、脉弱(弱)血不养心心悸、多梦(悸)血液血液亏虚亏虚填空:血主要具有濡养和_ 两个方面的功能,血的濡养作用,较明显的反映在_ _ _ _ _和_ 等方面。面色肌肉

40、皮肤毛发感觉运动化神虚虚 证证二、血二、血 虚虚 类类 证证(一)血虚证(一)血虚证3辨证要点(1)有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的病因;(2)症状:体表肌肤粘膜组织颜色淡白,且全身虚弱。4常见证 心血虚证,肝血虚证,血虚肠燥证,血虚生风证5病理变化 兼邪为病:气血两虚证,阴血亏虚证,血虚挟瘀证6治疗 益气补血当归补血汤,四物汤。史,女,26岁,小学教师。经量减少半年。半年前因不完全性流产,大量出血,后经“刮宫”出血方止。近半年来月经不调,形体日趋消瘦,每次引经时,经少血淡,一天即净,少腹隐痛,头晕目涩,面白肢麻,时感心忡,精神疲乏,舌质浅淡,脉细弱。分析:患者起病于流产失血过多肝血亏虚。肝为女子之本,

41、肝血亏虚,冲任不足经少色淡,一天即净。肝开窍于目,肝主筋腿肢麻木。血不荣上,心神失养头晕,面白,心悸,舌淡。血虚气弱精神疲乏,脉弱。辨证:肝血亏虚证。治法:补血养肝。方药:四物汤加味(熟地、白芍、川芎、参、阿胶、艾 叶、陈皮、甘草)。病病 案案 分分 析析虚虚 证证二、血二、血 虚虚 类类 证证 1含义:血液突然大量亡失或长期反复出血,血液亡脱所致 的危重证候,称血脱症。2病因及症状分析 血失濡养眩晕,心悸,息促脉道空虚面白,舌淡,脉细欲绝气脱亡阳气息微弱,肢厥身凉突然失血慢性出血血脉空虚3辨证要点:以面色苍白,心悸,脉微或芤为辨证要点。4治疗 补气摄血固脱独参汤,参附汤。(二)血脱证(二)血

42、脱证虚虚 证证三、阳三、阳 虚虚 证证1含义:由于体内阳气亏损,机体失却温煦、推动、蒸腾、气化 等作用减退或阳不制阴所产生的证候。因阳虚生内寒,故又称虚寒证。2病因及症状分析阳气亏虚久病居寒过服寒凉气虚发展年高火衰温煦推动阴寒内生形寒肢冷,口淡不渴,面色白,舌苔白滑。尿清便溏,神疲气短,舌淡体胖,脉虚沉迟。3辨证要点(1)病久体弱,病势较缓。(2)机能活动低下+寒象。(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尿清便溏,面白舌淡)虚虚 证证三、阳三、阳 虚虚 证证4常见证 心阳虚证、脾阳虚证、胃阳虚证、肾阳虚证;胞宫虚寒,精室虚寒,虚阳浮越。5病理演变(1)阳虚+气虚阳气虚证;(2)阳虚则寒阳虚寒盛证;(3)阳虚阴

43、虚阴阳两虚证;(4)阳虚亡阳证(5)阳虚气滞、血瘀、水泛、生痰、化饮。李,男,34岁,中学教员。胃脘不适,泛酸5年,上腹隐痛3月。患者5年来胃脘部不适,经常吐酸。近3个月来,每因饮食不慎或受凉后即发生上腹部疼痛,痛时喜按,进食后缓解,得温稍舒,遇寒加重,时泛清水酸水,胸闷,口淡不渴,尿清,大便软,形体消瘦,面色少华,舌质淡,苔白腻,脉细缓。分析:上腹疼痛,吐酸,胃脘部不适病位在胃。病程5年,消瘦,面色少华病性属虚。胃痛喜按,进食缓解,得温舒适,遇寒加重,时泛清 水,口淡不渴,尿清胃已虚寒。时泛清水,胸闷,苔腻湿邪中阻。辨证:胃阳虚寒,湿邪中阻证。治法:温胃健中,散寒化湿。方药:黄芪建中汤合平胃

44、散加减(黄芪、桂枝、白芍、炮姜、吴 萸、苍术、厚朴、陈皮、炒枳壳、乌贼骨、灸甘草)病病 案案 分分 析析虚虚 证证1含义:体内阴液亏少,滋润、濡养、宁静作用减弱或阴不制 阳所表现的虚热证候。因阴虚生内热,故又称为虚热证。阴液范围广泛,包括津、液、精、血、髓等。四、阴四、阴 虚虚 证证热病之后杂病耗阴情志房劳过服温燥 2病因及症状分析阴液亏虚阴液亏虚虚火内生机体失养潮热盗汗,颧红烦热舌红或绛,脉数或疾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便结尿黄,脉细少苔3辨证要点(1)久病程长,病势较缓;(2)阴亏机体失养+热象。(潮热盗汗,咽干颧红,舌红少苔,脉细而数)虚虚 证证四、阴四、阴 虚虚 证证 4常见证 肺阴虚证,心

45、阴虚证,胃阴虚证,肝阴虚证,肾阴虚证,大肠液亏,膀胱津亏。5病理演变(1)与其他病理并存,形成:气阴亏虚证、阴血亏虚、阴阳两虚、阴虚阳亢、阴精亏虚、阴津亏虚、阴虚 内燥证。(2)阴虚阳虚、亡阳;(3)阴虚动风、气滞、血瘀、水停。姜,女,40岁,家庭妇女。咳嗽乏力2年,低热,痰中带血5天。病人两年来经常咳嗽,吐痰时多时少,偶尔带有血丝,身倦无力,形体日消。近因劳累,5天来咳嗽痰中带血,心烦,低热,午后为著,手足心发热,口干时欲喝水,寐中汗出,食欲不佳,小便微黄,大便稍干,舌质嫩红,苔薄,脉细数,颧红,体温38。分析:久病咳嗽,肺家已伤,二年来身倦无力,形体日消 病位在肺,性质属虚。低热,颧红,手

46、足心烦热,盗汗,口干欲饮,便结尿 黄,舌红苔少,脉细数肺阴亏损,虚热内生。咳嗽痰中带血肺热伤络,血溢络外。辨证:肺阴虚损,虚火伤络证。治法:滋阴清热,佐以止血。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百合、生地、玄参、贝母、桔梗、甘 草、麦冬、鳖甲、全皮、白芨、仙鹤草、藕节、陈皮)。病病 案案 分分 析析1含义 体内津液津液不足,脏腑组织失其滋润、充养所表现的证候。津亏较轻者,称伤津、津亏;伤津严重者,称液耗,脱液。津亏失润,必从燥化,故津亏证又称“内燥证”。津液属阴,津亏可成阴虚,故属“阴虚”范畴。外燥、津亏、阴虚之间,互相影响和传变。2分析虚虚 证证五、津液不足证五、津液不足证津不上承口渴,鼻咽唇舌干燥失其

47、濡润肤皱眼陷,便干尿少阴亏阳旺舌红少津,脉细而数伤津过多生津不足高热大汗大吐大泻多尿烧伤阳气偏亢饮水减少脏气虚衰津液津液亏虚亏虚提问:何谓何谓津液津液?有何生理功能?有何生理功能?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津液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滋润濡养,二是充养血脉。虚虚 证证五、津液不足证五、津液不足证3辨证要点(1)伤津病史;(2)津亏失润的表现:渴、燥、皱、干。4常见证 肺燥津伤证,胃燥津亏证,肠燥津亏证。5病理变化 血失津充津枯血燥;血行不畅津亏血虚;气无依存气随液脱;气津并失津气亏虚。6治疗 养阴生津。肺燥津伤证清燥救肺汤;胃燥津亏证益胃肠

48、;肠燥津亏证麻仁丸。津亏 柳,女,10岁。发热、呕吐1天半,加重半日。前天起呕吐、腹泻,伴轻度发热,经服用“附子理中丸”3包,呕吐已停,腹泻次减,但热势未退。今晨起大便次数增加,每2小 少津,脉细略数。分析:患者发热呕泻1天半,暴泻半日津液大伤。耗液伤津,津不上承口渴甚,欲饮冷,唇焦,舌面少津。津液耗损,肌肤失充眼眶凹陷,皮肤松弛。脉数。伤津则气耗精神疲惫。附子理中丸温中散寒,更助内热。辨证:肠燥津亏证。治法:健脾止泻,清热补液。方药:葛根黄苓黄连汤加味。病病 案案 分分 析析实实 证证 1含义:以感受外邪,疾病过程中邪气邪气充盛(但正气尚未虚衰),体内实邪停积为主的各种临床证候的概括。特点:

49、邪气充盛,实邪停积;正气尚未虚衰;邪正相争剧烈,而表现有余,强烈,停聚;多见于疾病初、中期,病程较短。2病因及症状分析外邪入侵脏腑失调实邪壅积邪气亢盛正气抗邪邪正剧争寒热明显,疼痛剧烈。呕泻咳喘,二便不利。实邪内阻痰,饮,水,湿;脓,瘀,宿食;舌老,脉实。3辨证要点 新病暴起;病情激剧;体质壮实。提问:提问:何何 谓谓 邪邪 气气?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为“邪”。包括存在于外界或由人体内产生的种种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如六淫、疠气、外伤、虫兽伤、寄生虫、七情内伤、饮食失宜、痰饮、瘀血、结石等。实实 证证 1含义: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经络的气机阻滞、运行 不畅所表现的证候,又称为气郁证、

50、气结证。2病因及症状分析(一)气滞类证(一)气滞类证情郁气机阻滞病理产物滞塞脏虚寒凝气滞不通则痛疼痛(胀、窜痛)气塞不行胀闷(气行则舒)气窜游走走窜(轻重,部位不定)气机气机阻滞阻滞运行运行不畅不畅3辨证要点 (1)导致气滞的病因;(2)主症:痛、胀、闷、窜。一、气滞证一、气滞证实实 证证一、气滞证一、气滞证4常见证 肝气郁滞证,胃肠气滞证,肝胃气滞证5病理变化(1)气滞血行不畅气滞血瘀证;(2)气滞化热、化火气郁化火证;(3)气滞生痰、生湿、水停痰气互结证,气滞湿阻证,气滞水停证;(4)气滞气逆证、气闭证。6治疗 疏肝行气紫胡疏肝散香类:茴、苏、降、附、椽、木、沉、檀、丁、藿;橘类:皮、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医诊断学辨证概述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