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小燕 2公共服务医疗救助制度1 一、相关概念 1、公共服务 2、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二、我国医疗救助现状 三、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缺陷 四、完善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与建议公共服务医疗救助制度2 公共服务的概念:公共服务是公共部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行为的总称。公共服务的分类:一、维护性公共服务 二、经济性公共服务 三、社会性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医疗救助制度3 实现普遍人权是公共服务的价值基础 以公共利益为目的 具有社会财富再分配功能 以共济互助方式满足需求 服务对象非特定 服务领域可进入 服务标准一般化 服务主体多元性公共服务的内涵公共服务医疗救助制度4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2、是指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建立基金,对患大病的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以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众给予医疗费用补助(农村医疗救助也可以资助救助对象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公共服务医疗救助制度5 按现行政策设计,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但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和其他有特殊困难的群众。按现行政策,农村医疗救助的救助对象主要包括:农村五保户、贫困户家庭成员和地方政府规
3、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具体条件由地方政府民政部门会同财政、卫生部门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医疗救助制度的对象公共服务医疗救助制度6 城市医疗救助的方式主要是:对救助对象看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扣除各项医疗保险可支付部分、单位应报销部分及社会互助帮困给予的补贴后,须由个人负担的超过一定金额的医疗费用或政策规定的特殊病种的医疗费用,再按一定比例或确定金额给予一定的补助。医疗救助的方式(一)公共服务医疗救助制度7 农村医疗救助的方式主要是:在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资助医疗救助对象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或部分资金,使之能够参加当地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待遇。对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
4、负担医疗费用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再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在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对患大病个人负担费用难以承担,影响家庭生活的,给予医疗救助。按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救治费用有关规定给予补助。医疗救助对象全年个人累计享受医疗补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当地对等的医疗救助标准,对于特殊困难人员可适当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医疗救助的方式(二)公共服务医疗救助制度8因病致穷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2006年我国官方公布的一份文件披露,全国每年大约有一千余万的农村人口因病致贫或返贫。公共服务医疗救助制度9 因病、残致贫。因病、残导致贫困,在所有贫困原因中占第二位,占21.74%的概率,在人均收入500826
5、元的家庭中,病、残导致贫困的原因占23.62%的概率,而人均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家庭,占19.53%概率,似乎有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收入太少的农民,用在治病上的支出更少的原因。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不管不问的贫困户在农村比较常见。我国农民还没有享受医疗保健待遇,农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公共服务医疗救助制度10公共服务医疗救助制度
6、11 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资料显示,应就诊而未就诊的居民中38是困难群众,应住院而未住院的居民中70是困难群众,有59的低保家庭成员患大病、重病。大量城乡困难群众患病后因无力负担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或因就医看病而负债累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经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公共服务医疗救助制度12 2002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农村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并明确了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实施以大病补偿为主以及对贫困家庭参加合作医疗给予资金补助的救助形式。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提出用2年的时间在各省、自治
7、区、直辖市的部分县(市、区)进行试点,再用23年时间在全国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之后,城市医疗救助试点陆续在全国展开。至此,医疗救助制度的雏形已经清晰可见,作为一项建设中的全国性制度城乡建立医疗救助制度的时间公共服务医疗救助制度13 2007年11月日,在重庆召开的全国城乡医疗救助工作会上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在会上表示,医疗救助制度在农村已实现“全覆盖”,的区县已建立起城市医疗救助制度,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实现辖区内所有县(市、区)全部建制。2007年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城市医疗救助资金13亿元,全国城市医疗救助人次达到3627万目前我国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开展的情况公共
8、服务医疗救助制度14浙江省医疗救助标准省政府(2008年)决定,在未来五年内,对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标准将由现在的人均每年不低于3元逐步提高到6元,让困难群众得到更多的医疗救助。杭州(2007年)按家庭人口定救助标准 对家庭成员,符合规定的门(急)诊医疗费按50%的比例救助,救助额最高不超过2000元;按照分类救助的原则,也可按家庭人口确定相应的最高救助标准,即1人家庭最高救助标准不超过2000元,2人家庭最高救助标准不超过3000元,3人及3人以上家庭最高救助标准不超过4000元。公共服务医疗救助制度15 1制度设计的问题 2资助农村救助对象“参合”没有达到保障的目的 3医疗救助经费使用出现了
9、严重的畸形 4 医疗救助方案设计中存在技术性问题,引起医疗救助资金利用率低,造成技术性可及性障碍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公共服务医疗救助制度161、制度设计的问题(1)起付线的设计使大部分贫困救助对象不能得益。(2)封顶线的限制使贫困救助对象得益甚微。(3)特殊病种的限定使救助范围大大缩小。(4)申请手续和行政程序过于纷繁复杂。(5)指定定点医院使救助对象毫无选择余地。公共服务医疗救助制度173、医疗救助经费使用出现了严重的畸形 一方面,医疗救助资金不足严重掣肘医疗救助制度的发展。2006年,医疗救助的资金总量约为14亿元,城市5亿元,农村9亿元,就开支巨大的医疗费用而言,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10、在欠发达地区,配套资金不足或不到位是常见的事。因为这些地方市县财政能力非常薄弱,常常被揶揄为“吃饭财政”,根本不可能加大在医疗救助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2006年人均医疗救助支出,农村仅70元,城市为348元。如此规模的资金投入只能稍稍缓解患病的贫困救助对象的就医困难。如果真正患大病,对数目巨大的医疗费用而言,有限的医疗救助过于微薄,仍然不能解决就医困难的问题。很多患者在医疗救助资金用完之后,就不得不出院回家,听天由命。公共服务医疗救助制度18 2006年上半年全国平均救助资金利用率只有24.2%,有11个省份低于50%,这一统计结果是以当年本省地方各级城市医疗救助财政预算资金为基数,如果考虑
11、中央财政资金和当地2005年的结转资金,结余率会更高。之所以出现这种资金利用率较低现象,是因为上述医疗救助制度中可以合理存在的关卡,究竟应该如何设置,在不同社会经济条件地区尚无统一做法,民政部门的管理者为避免资金使用超支,只能采取保守方案,如选择少数几种或十几种大病病种;设置较高起付线和较低的封顶线;采取事后救助方式等,来确保救助资金不会超支,但过度限制了救助资金的使用,造成资金利用率低,形成技术性可及性障碍。这类可及性障碍是不合理的,可以通过实践和探索逐步避免。公共服务医疗救助制度19 1、加大政府筹资力度,同时拓展社会筹资渠道 2、完善救助制度的设计 3、建立医疗救助费用公示制度 4、医疗
12、救助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相结合 5、相关配套的政策体系的设计和制定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及建议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及建议公共服务医疗救助制度20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设计 1、由大病到慢性病和常见病,从住院到门诊循序渐进地扩展病种范围 2、逐步取消起付线,适当提高封顶线的金额 3、适当提高救助比例,提倡分类设置救助比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按病种定额付费 4、转事后救助为事前或事中救助 5、取消指定定点医院的规定,让救助对象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公共服务医疗救助制度21参考文献: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指南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贾维周.我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现况与对策研究.人口与经济J.2008年第1期王海燕、刘蔚玮、唐钧.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中国网 J.2007年6月陶成文.关于建立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年第4期赵 怡.大力强化农村特困人口医疗救助J.中国合作经济.2005年第6期张谋贵.新时期农村贫困原因调查及思考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6年3月梁鸿、赵德余、曲大维.中国贫困医疗救助模式的制度缺陷及其改进思路J.中国卫生资源.2008年1月第11卷第1期张仲晨.抓紧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J.社会探索.2008年第1期公共服务医疗救助制度22 谢谢!谢谢!公共服务医疗救助制度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