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推拿疗法 永福县中医院 熊继发推拿概述:1.古称按摩、按跷等,是在中医基础理论基础指导下运用推拿手法,或借助于一定的推拿工具,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2.当今在重新认识天然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的优越性时,推拿这一传统的,不药而愈的治疗方法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目前推拿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与各种骨伤科疾病,周围神经疾病及一些 内、妇、儿疾病,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在一些骨伤疾病:例如退行性脊柱病变,肩周炎 ,膝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上推拿疗法 已经成为第一首选疗法。基本技术一、揉法 v用手掌根或手指面部分着力,吸定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进行轻
2、柔和缓揉动的一种手法,称为揉法。揉法一般分为鱼际揉、掌根揉和肘揉三种。v手法要领1.取站立或坐势,两手轮换操作,沉肩 垂肘,肘关节自然伸直或微屈,大鱼际或掌根或手指面吸定于一定部位,或 穴位上,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或掌指作轻柔和缓的摆动。2.本法操作时要呼吸均匀、自然,不可屏气,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 120-160 次。图 1 掌根揉法 图2大鱼际揉 图 2 肘揉法 二、推法 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或弧线移动称为推法。有指推法、掌推法和肘推法三种: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v手法要领:沉肩,垂肘,肘关
3、节微屈或屈曲,腕部伸平或背伸,指掌或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而均匀地做直线推动。操作时动作要协调,不可硬压、死按,以防推破皮肤,在推动时不能耸肩,也不可左右滑动,忽快忽慢。图 3 指推法 图 4 掌平推法 图 5 分推法 图 6 肘平推法三、扌衮 法v用小指掌指关节背侧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通过前臂的旋转运动和腕关节的屈伸运动,使之产生持续地作用于部位或穴位上的一种手法,称为扌衮法。v手法要领:本法一般取站势,可单手操作亦可双手操作,沉 肩、垂肘、肘关节微屈约 120 度,置于身体侧前方,腕部放松,用小指掌指关节背侧,附着在一定部位,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伸屈和
4、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操作时手法吸定的部位要紧贴体表,不能拖动或跳动,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扌衮动频率每分钟 120-160 次。图 8 掌指关节着力的扌衮法四、按法v以指或掌按压一定穴位或部位,逐渐用力 按而留之的一种手法称按法。v有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 图 9 掌按法 图 10 叠掌按法v五、拿法 用拇指与其他手指指面为着力部,对称用力 夹持一定的穴位或部位,捏而提之谓之拿法.图 1 拿法图12 拿肩颈及拿项部v手法要领:沉肩、垂肘、肘关节屈曲,悬腕或腕关节自然掌屈,或伸平,以指面为着力部,前臂静止性发力,以腕关节与掌指关节的协调活动为主,大拇指和示、中两指,或用大拇
5、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操作时拿取的部位或穴位要准确,用劲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v六、点法 以拇指指端或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按而压之,戳而点之,谓之点法。有拇指点和屈指点及肘点三种:拇指点法拇指点法屈指点法屈指点法肘点法肘点法v七、拍法 用虚掌或拍子,拍打体表的一种手法称为拍法。又称拍打法。图图 15 拍法拍法v手法要领:上肢放松,肘关节微屈,腕部背伸,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呈虚掌,以肩关节活动为主,带动肘关节屈曲与腕关节悬屈、背伸的活动。拍打时要平稳而有节律,拍打的部位要准确,用力要先轻后重,拍法多用于腰
6、骶、大腿、上臂等部。v八、摇法 用一手握住或夹住关节近端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肢体,做缓和被动的环转活动的一种手法称摇法。因施术部位的不同而名称、操作各异。v手法要领:摇法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摇动方向及幅度须在患者生理许可范围内进行,自小到大,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切忌动作粗暴和蛮干。特别提示:因颈椎摇法有一定的危险性暂不收入本书中。图图 16 托肘摇肩法托肘摇肩法图图 17 握手摇肩法握手摇肩法图图 18 肘关节摇法肘关节摇法图图19 腕关节摇法腕关节摇法图图 20 腰部摇法腰部摇法图图21 仰卧位腰椎摇法仰卧位腰椎摇法图图22 髋关节摇法髋关节摇法图图23 膝关节摇法膝关节摇法图图24
7、摇踝摇踝v九、拔伸法 拔伸即牵拉,牵引的意思。拔伸法是指用两手分别握住肢体的远近端 做相反方向的牵拉,或利用肢体自身的重量做反牵拉力,两手握住肢体远端向上或向前牵拉的一种方法。v手法要领:1、头颈部拔伸法 患者正坐,医生站在患者背后,用双手拇指顶在枕骨下方,掌根托住两侧下颌角的下方 并用两前臂压住患者两肩,两手用力向上,两前臂下压,同时作相反方向用力。v2、肩关节拔伸法 患者坐势,医生用双手握住其腕上部或肘部,逐渐用力牵拉拔伸,嘱患者身体向对侧倾斜渊或有一助手帮助固定患者身体以对抗牵拉。v3 腕关节拔伸法:医生一手握住患者前臂下端,另一手握住其手部,两手同时作相反方向用力,逐渐牵拉拔伸。v4、
8、指间关节拔伸法:用一手捏住被拔伸关节的近侧端,另一 手捏住其远侧端,两手同时作反方向用力牵引拔伸。v5 膝关节拔伸法 受术者仰卧位,下肢自然伸直,术者双手握住一侧下肢的踝关节部,沿下肢的纵轴方向持续拔伸。v6 踝关节拔伸法: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用一手托住其足跟,另一手握住脚掌侧面或脚趾,两手同时用力,逐渐牵拉。本法操作时用力要均匀而持久,动作要缓和拔伸强度要恰如其分 适可而止。图图 25 低坐位颈部拔伸低坐位颈部拔伸图图 26 仰卧颈部拔伸仰卧颈部拔伸图图 27 肩关节拔伸肩关节拔伸图图 28 腕关节拔伸腕关节拔伸图图 29 指间关节拔伸指间关节拔伸图图 30 腰部拔伸法腰部拔伸法图图 31 膝
9、关节拔伸法膝关节拔伸法图图 32 踝关节拔伸法踝关节拔伸法常见疾病的推拿疗法一、项痹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v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久坐耗气,劳损筋肉;或感受外邪,客于经脉;或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经脉痹阻不通所致。v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痛,有上肢及手指麻木,肢冷 上肢发沉,无力,持物易坠落等症状。检查:颈部活动受限,颈项肌肉较紧张,可在斜方肌、冈上肌、冈下肌、菱形肌或胸大肌 上找到压痛点,压顶、叩顶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X 线摄片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v本病相当于西医中的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10、 多发病。v治则治法:舒筋活血、理筋整复 常用手法:扌衮拿法、按揉法、点法等 v操作步骤院 1、患者正坐,医者先用拇指点揉法,分别在风池、肩井、曲池、合谷、神门等穴操作,每穴约 30 秒左右。2、医者站于患者背后,用扌衮法放松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的 肌肉,约 3-5分钟,再用拿法拿揉颈项部并配合推肩臂部约 3-5分钟。3、在颈背部痛点处,用肘部点揉法操作 2-3 分钟。4、用一手拇指置于患处相应椎旁,在压痛点上施按揉法,并拿捏两侧肩井及患肩至前臂,反复数次,大约 2-3 分钟。v特别提示:1、手法需轻柔和缓,如需用较大力量的手法时,亦需在有纵轴牵引的情况下进行,绝不可粗暴猛烈而急骤的过度旋转或
11、屈曲头颈部;2 嘱患者进行适当的颈部功能锻炼,如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耸肩及扩胸等主动运动。二、急性腰扭伤 v急性腰扭伤属于祖国医学闪腰、岔气范畴。v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闪挫或强力举重,及屈伸俯仰损伤而血脉凝滞,经络壅滞,从而卒痛而不能转侧。临床表现:为伤后立即出现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多为持续性,可牵掣臀部及下肢疼痛,腰部活动受限,不能翻身 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 以减少疼痛,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重。检查:早期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一般压痛点就是损伤部位,是对于疼痛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多数患者有腰部肌肉痉挛,多发生在骶棘肌和腰背筋膜,继而又可引起脊柱生理性曲线的改变,多表现为不
12、同程度的脊柱侧弯。v治则治法: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v常用手法:v扌衮法、点按法、推法、拍法、摇法等 v 操作步骤:1、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扌衮法在压痛点周围治疗,逐渐移至疼痛处,往返 3-4 遍,约 3-5 分钟 2、用肘点法点按腰阳关、肾俞、委中等 穴,以酸胀为度,每穴 约 1 分钟;3、患者站立,弯腰扶住床边,医生站在患者的侧后方,一手扶住患者的腹部,另一手扶住患者的腰部,两手相对用力 环旋摇动患者的腰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约 2-3 分钟;4、双手虚掌拍击腰部,以皮肤微红为度,约 2-3 分钟;5、掌推双腿,两手掌心相对,分别放在左腿内外侧,从大腿根部开始,由上而下顺推下肢 1 分
13、钟,再以此方法推右腿 1 分钟;特别提示:1、损伤早期要减少腰部活动,卧板床休息。2、注意局部保暖,病情缓解后逐步加强腰背肌肉锻炼。三、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v中医认为腰痛病主要是由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和劳欲太过等,筋脉失养,闭阻不通所致。v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和放射性下肢痛,并伴有麻、胀感觉,咳嗽,打喷嚏等均可使疼痛加剧,腰部活动障碍向各个方向均受限,以后伸和前屈为甚。脊柱腰段生理性曲线改变,脊柱侧弯多见。主观麻木感和患肢感觉发凉。查体可见腰椎棘突上和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和下肢后伸试验阳性。可结合 X 线确诊。v相当于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v治则治法:舒筋活络、理筋整复、松解粘连
14、常用手法:扌衮法、点法、按揉法、拍法、推法、拔伸法等 v操作步骤:1、患者俯卧,在患侧腰臀及下肢用轻柔的扌衮、按等手法治疗,促使患部气血循环加快,从而加速了突出髓核中水分的吸 收,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放松,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这个步骤大约 5-8分钟;v2 患者仰卧 用拔伸法进行骨盆牵引 使椎间隙增宽 从而 降低椎间盘内压力 甚至出现负压 使突出物回纳 同时可扩大 椎间孔和神经根管 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 这个步骤约 1耀2 分钟 v3 患者俯卧 用双手有节奏地按压腰部 使腰部振动 然后 在固定患部的情况下 使腰部过伸 本法可促使突出物与神经根 位置改变 此步骤约 1
15、耀2 分钟 4 双手虚掌拍击腰部 以皮肤微红为度 约 2耀3 分钟 5 掌推双腿 两手掌心相对 分别放在左腿内外侧 从大腿 根部开始 由上而下顺推下肢 1 分钟 再以此方法推右腿 1 分钟 v注意事项院 v1 治疗期间病人要卧硬板床休息 注意腰部保暖 2 腰椎间盘突出中央型 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3 推拿治疗前要排除腰椎骨质病变 四、肩凝症 v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因为外伤劳损 筋脉失养曰 或肝肾阴 虚 气血不足 不能濡养筋骨曰或外感风寒湿邪 脉络拘急所致 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 淤疼痛院早期呈阵发性酸楚疼 痛 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 并逐渐加重 于功能活动受限院 肩关节各个方面的主动活动和被
16、动活动均受限 尤以外展 内旋 及后伸功能受限为甚 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 出现典型的野扛 肩冶现象 梳头动作不能完成 日久 三角肌等可以发生不同程度 的废用性萎缩 检查院肩关节周围有广泛的压痛 并可向颈部及 肘部放射 外展功能明显受限 X 线检查多为阴性 病程久者可 见骨质疏松 相当于西医的肩关节周围炎 v治则治法院早期宜舒筋活血 通络止痛曰晚期宜松解粘连 滑 利关节 v常用手法院点 按 拿 拔伸 摇等 v操作步骤院 v1 患者仰卧或坐位 医者站于患者患侧 用拿法施术于患肩 前部及上臂内侧 往返 3 遍 并配合做患肢的外展 外旋被动活 动 此步骤约 3耀5 分钟 v2 医者一手握住患肢的肘部 另
17、一手在肩外侧和腋后部用 扌衮 法 并配合做患肢上举 内收等被动活动 此步骤约 3耀5 分 钟 v3 患者坐位 用拇指点按法点按合谷 曲池 肩贞 肩井 天宗等穴 每穴半分钟左右 v4 医者站在患者的患侧稍后方 用托肘摇法以肩关节的轴 心做环转运动 幅度由小到大 同时配合拿捏患肩 反复数次 约 5 分钟左右 v特别提示:1、初期治疗手法宜轻 后期手法可适当加重 并加强肩关节 的被动活动 2、在治疗同时必须配合适当的肩部功能锻炼 要求患者持 之以恒 循序渐进 因人而异 功能锻炼的具体方式可选用前后 摆动 回旋运动 爬墙高举 内收外展以及牵拉滑车等 五、膝痹病v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原因 一是慢性劳损 受寒
18、或轻微外伤曰 二是由于年老体弱 肝肾阴虚 气血不足而致筋骨失养 日久而 发生本病 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伴有关节活动受限 发病高峰 在 50-60 岁 查体可见膝关节周围压痛 关节活动弹响及摩擦 音 X 线可显示关节间隙变窄 髁间棘变尖 髌骨边缘骨质增生 等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v治则治法院舒筋活络 活血止痛 滑利关节 常用手法院扌衮 点按 按揉 拿 拔伸 摇等 v 操作步骤:v1 患者仰卧位 医者用点法点按膝眼 梁丘 血海 阳陵泉 足三里 委中 承山等穴 拿揉股四头肌及膝髌周围 此步约 5 分 钟 v2 患者仰卧位 医者用单手掌根按揉髌骨下缘 反复多次 约 2 分钟 v3 患者仰
19、卧位 医者先做膝关节拔伸 在此基础上进行膝关 节摇法 并配合膝关节屈伸 内旋 外旋等被动活动 约 2 分钟 v4 患者俯卧位 医者用扌衮法于大腿后侧 腘窝及小腿一侧 约 5 分钟 重点在腘窝委中处 v特别提示:1、膝关节肿痛严重应卧床休息 避免超负荷活动 2、患者应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3、肥胖患者应注意节食减肥 减轻膝关节负担 六、踝扭伤v中医称为野踝缝伤筋冶 主要是由于行走不慎 足落地受力不 均 而使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损伤 血离经脉 瘀血积聚 经脉 不通所致 临床多表现为踝关节局部疼痛和活动时疼痛加重 一 般本病有明显外伤史 局部有肿胀 损伤后可有皮下瘀血青紫 X 片可进一步确诊 v治则治
20、法院舒筋活络 活血止痛 滑利关节 常用手法院按揉 推 拔伸 摇等 v操作步骤:1、患者仰卧位或坐位 医者用按揉法于踝部 先从患部到周围并逐渐向上经小腿到膝下重点在绝骨、阳陵泉等 约 5 分钟 2、拔伸踝关节并做小幅度的摇法和屈伸内外翻等被动活 动 约 2 分钟 3、用推法自局部向周围分推多次 约 2 分钟v 特别提示:1、减少踝关节活动 注意局部保暖 2、损伤严重甚至韧带撕裂者需用石膏固定 推拿的禁忌症v1 某些感染性疾病 如丹毒 骨髓炎 化脓性关节炎 脓毒血 症等 v2 某些急性传染病 如肝炎 肺结核等 v3 有出血倾向 血液病或出血症 如便血 尿血 消化道出 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瘫等 v4 烫伤与溃疡性皮炎的局部等v 5 肿瘤的局部 v6 外伤出血 骨折早期 截瘫初期等 v7 严重心 脑 肺 肾等脏器疾病等 推拿的注意事项v1 在治疗过程中 应随时注意患者对手法治疗的反应 若有 不适 应及时进行调整 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v2 孕妇的腰骶部 臀部与腹部等均禁用推拿 参考文献:v1 叶推拿学曳.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严隽陶主编 2 叶推拿学曳.科学出版社.2002.李明磊主编 3 叶推拿治疗学曳.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罗才贯主编 4 叶推拿手法学曳.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王国才主编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