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一课时驿路梨花一、导入新课 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一)预习检查,正字音。撵()驿路()陡峭()竹篾()简陋()修葺()恍惚()麂()ninydumiluqhung h j 彭荆风,出生于1929年,当代作家。他的小说、散文和电影剧本,多以边防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作品有边塞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等。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二)作者介
2、绍(三)图片导入,切入主题。柳絮风轻,梨花细雨。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由梨花的图片你们想到了哪些关于梨花的诗句呢?在不同诗句中梨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彭荆风这篇小说的题目“驿路梨花”出自陆游诗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那么,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中的“梨花”又有怎样的含义呢?请带着疑问快速阅读课文,勾画出关键词句。思考:A.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哪里?B.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C.按小茅屋修改、维护的先后顺序列表,展示文中人物与小
3、茅屋之间的故事。D.按“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为顺序,复述故事情节。E.比较两种记叙顺序,思考讨论课文采用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十多年前上个月解放军路过建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小茅屋我们路过住宿、修屋十多年前的第二天早晨前几年梨花出嫁后暮色中到第二天早晨按小茅屋修改、维护的先后顺序列表,展示文中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故事。(填表)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课文记叙顺序的作用: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按“我”和老余的行踪为线索,一早一晚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的是顺叙,其中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插叙。如果从小
4、茅屋建造和维护的过程来看,课文采用的是倒叙。总结过渡:(一)两次误会、三个悬念 思考:A.“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后,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发生了几次误会,作者设置了几个悬念?B.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两次误会悬念一:悬念二:悬念三:三个悬念: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阅读兴趣表达效果:三个悬念、两次误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之后,全文便围绕“小
5、茅屋的主人是谁?”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那么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总结过渡:(二)追根溯源,寻找主人 思考:你认为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是瑶族老人吗?是梨花吗?是梨花的妹妹吗?是解放军叔叔吗?到小说的最后,通过哈尼族小姑娘,终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解放军战士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小茅屋;梨花姑娘深受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继续帮助过路人,并且一直照料着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她的妹妹接管了小茅屋;瑶族老人、“我”和老余等过路人,受到照料,心存感激,也都尽力照料小茅屋。所以,小茅屋的建造者、照管者都是主人。驿路上的行人得到了照顾,在孤独的旅途中,在漆黑的夜晚,在饥饿的疲惫里,是这
6、间小茅屋给予了他们希望与温暖,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感恩在路上。那么,课文题目是“驿路梨花”,“梨花”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又有何含义呢?总结过渡:朗读课文,抄写字词。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三课时驿路梨花 爱莲说中作者用出淤泥而不染的莲来象征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操;青松诗中诗人用傲霜斗雪的松来作为坚强、高洁的象征,假如我们要赋予梨花、不娇媚、不繁艳、洁白如雪的梨花一种象征意义,该是什么呢?学习了彭荆风的小说驿路梨花,也许我们会找到一种答案。1.文中作者以优美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一副副美丽的景、物、人,快速自由朗读课文,发现文章的美点,以“这里的_美,你看(想)_”的句式描述出来。2.梨林风光真是
7、美不胜收,在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一)想象梨林之“美”梨林:美在环境清幽 美在姑娘漂亮 美在主人热情周到 美在过路人的相互关爱 美在茅屋主人的心灵小结:(二)理解茅屋之“爱”1.在这梨花掩映丛中的小茅屋,它虽是孤单的,却给过路人带来了方便,带来了快乐。文中哪些人得到了这种方便?“我”老余瑶族老人2.他们当时是在什么样的处境下遇着小茅屋?小茅屋条件如何?他们感受如何?(以记者采访的形式同桌间进行)3.屋虽简陋,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无不给人一种“到家了”的温馨感觉。他们享受了方便,是否一走了之,不再回头?他们是如何做的?他们这样做很是辛苦、劳累,但他们高兴吗?报恩是幸福的,帮助别人是快乐的。茅
8、屋虽小,但它充满了爱,享受过它的方便的人,都尽力为它做点什么。小结:(三)评读文章之“新”A.悬念迭起构思新B.驿路梨花标题新C.雷锋精神立意新 文章以梨花为线索,以物喻人的形式,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曲折情节中,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纯朴民风,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是民族团结、和谐统一的一个缩影。(一)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回答问题: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9、。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快看,有人家了。”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水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
10、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11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12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1、文段开头写出了山的什么特征?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答:好大、起伏、陡峭。2、分析文中第六段景物描写的特征及作用。答:特征:幽静,优美 作用:营造出美丽的意境,烘托出作者舒适,惬意的心情。暗示了下文故事的情节。3、文中对小茅屋进行了细致描写,描写的顺序是 ,写屋的摆设和墙上的字,就表现茅屋主人的精神来说属于 描写。由远到近,由外到内侧面4、文中“
11、几行粗大的字”一句中“粗大”一词的用意是什么?从小屋布置上看,体现了小屋主人什么美好品质?答:醒目,易被人发现,说明主人细心、周到。表现了主人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和诚意。(二)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回答问题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
12、解放军叔叔盖的。”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
13、处处开”。1、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答:她美丽、活泼、纯洁、热情,有助人为乐的精神。2、请结合语境,指出选文三个画线句中“梨花”的不同含义。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那洁白的梨花 驿路梨花处处开答:哈尼姑娘梨花 自然界的梨花 既指自然界盛开的梨花,也象征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3、选文第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种顺序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答:插叙。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4、揣摩下面的语句,分析画线词语是怎样表情达意的。“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答:描写了老人行礼的动作,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5、根据本
14、文的中心思想,请你给“驿路梨花处处开”拟个下联。答:雷锋精神代代传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二课时驿路梨花 课文题目是“驿路梨花”,“梨花”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又有何含义呢?(一)五写梨花,各有不同 思考:文中几次写到“梨花”?将其语句勾出,并思考其作用。(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自然界的梨花:一是洁白美丽。二是希望温暖。三是点题铺垫。(2)“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了美的意
15、境。(3)“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这是写人。由此,景物的“梨花”和人物的“梨花”建立起关联。(4)“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作者借助梨花,赞美了给人们提供帮助的梨树林边小茅屋的主人。(5)“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梨花”双关:花和人,“处处开”实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作者描写“梨花”贯穿了全文,
16、也是文章的线索,在理解了不同“梨花”的含义之后,我们知道了“梨花”不仅指是自然界的景物和人名,还象征着“雷锋精神”。那么,你能在课文中寻找到对“雷锋精神”传承的事例吗?总结过渡:(二)梨花绽放,处处花香思考:文章中哪些事件是“梨花”绽放的具体体现呢?A.“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向哈尼族姑娘学习,方便过路的人。B.瑶族老人,送米、修葺小茅屋,向哈尼族小姑娘学习,方便过路的人。C.哈尼族小姑娘,照管小茅屋,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D.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向解放军学习,方便过路的人。E.解放军,建造小茅屋,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驿路梨花”处处生香,我们看到了在边陲之地的淳朴民风和不计回报的助人为
17、乐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弘扬。在学习了文本之后,我们再回到文章的标题上,文章以“驿路梨花”为标题,有何妙处呢?总结过渡:(三)驿路梨花,品味妙处 思考:课文用“驿路梨花”作为标题,有何妙处呢?(1)“驿路梨花”既指自然界的梨花:洁白、香气四溢。又指梨花姑娘:助人为乐,朝气蓬勃,淳朴热情。还指解放军战士: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也指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淳朴热情,知恩图报,从善如流。更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2)“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3)“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困难与不幸,如果
18、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那么这个社会便会充满真、善、美。总结过渡:在与文本、与作者的交流中,你是否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呢?如果哈尼族小姑娘想再一次修葺这个驿站,你想为她或者这个驿站做点什么呢?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是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本文构思精巧,运用的是侧面描写,现在要求改作直接描写,以梨花来到了梨树林为题,根据课文有关内容,发挥丰富的想象,续写一段文字,不少于300字。(一)给下列标红字注音。荆棘()陡峭()竹篾()修葺()恍惚()讴歌()jng qiomiqhunghu(二)补充完整下列词语。人迹 至香气四 思巧妙充满 气(三)、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1.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2.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修葺:修理房子。3.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修长:长。罕溢构朝(四)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永远的丰碑”记录着革命先烈凭着的信念,坚持斗争不动摇的光辉事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完全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今年在上海举行的第48届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健儿,一举囊括五项冠军。A、顽强迎合所向无敌 B、坚定符合所向无敌C、顽强符合不可一世 D、坚定迎合不可一世 B(五)本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
20、语言写出他们的行动。这运用了什么写人方法?本篇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答:本篇对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运用了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把作品的现在时间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插叙过去的事件,大大节省了篇幅,构成了曲折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表达作品的主题。(六)文章的标题是“驿路梨花”,字面的意义是指驿路上的梨花,实际上是一语双关,它还指什么?用“驿路梨花”作标题并在文章结尾引用诗句有什么含义?答:“梨花”还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用“驿路梨花”作标题的含义是:(1)以物喻人,使自然的梨花同小茅屋的主人相互辉映。(2)梨花是全文的线索。结尾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歌颂了雷锋精神已经在边境地区军民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