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柳宗元忻州一中忻州一中教师:田芳教师:田芳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与能力1 1了解柳宗及本诗创作背景了解柳宗及本诗创作背景,积累必要的文学常识。积累必要的文学常识。2 2理解诗意,品析理解诗意,品析语言语言,体悟诗人深沉的,体悟诗人深沉的情感情感,培养分析语言,培养分析语言鉴赏思想感情的能力。鉴赏思想感情的能力。3 3、鉴赏本诗表现、鉴赏本诗表现手法手法。提高鉴赏评价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提高鉴赏评价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 1pptppt展示补充资料。展示补充资料。2 2诵读、注释、借助工具书、学生讲解。诵读、注释、借助工
2、具书、学生讲解。3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点拨。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点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1理解诗作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情感,感受贬谪诗中所抒发的思理解诗作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情感,感受贬谪诗中所抒发的思想内容。想内容。2 2鉴赏评价、探究等能力是学习语文、应对高考的必备能力,鉴赏评价、探究等能力是学习语文、应对高考的必备能力,努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积淀。努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积淀。1 1、作者复杂的情感有哪些?()、作者复杂的情感有哪些?()2 2、本诗有无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本诗有无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8 8)3 3、颈联如何理解?、颈联如何理解?
3、()()4 4、尾联如何理解?、尾联如何理解?()()5 5、“薜荔墙薜荔墙”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6 6、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7 7、颔联是否运用了象征的手法?、颔联是否运用了象征的手法?(6 86 8)预习案问题:思想感情理解不够全面,表述不够准确;预习案问题:思想感情理解不够全面,表述不够准确;表现手法分析不到位表现手法分析不到位 柳宗元(柳宗元(773773819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县解),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县解州镇)人。州镇)人。他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集团革新政治他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集团革新政治。唐顺宗时,任礼。唐
4、顺宗时,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为柳州刺史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为柳州刺史。他。他是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方面,有着,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方面,有着很高造诣。他的诗,善于寓情于景,写得很高造诣。他的诗,善于寓情于景,写得俊雅峭拔俊雅峭拔。公元公元805805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仅五个月,“永贞革新永贞革新”就遭到
5、残酷镇压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二王八司马”事件事件。直到唐宪宗元。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和十年(815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
6、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首联一个首联一个“愁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是全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是全诗的诗眼,作者深广无边的愁思有哪些呢?作者又诗的诗眼,作者深广无边的愁思有哪些呢?作者又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7、?是如何表达出来的?1 1、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登楼所见之景?、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登楼所见之景?2 2、首联、首联“茫茫茫茫”用笔极妙,请赏析。用笔极妙,请赏析。3 3、颔联的、颔联的“临水芙蓉临水芙蓉”和和“覆墙薜荔覆墙薜荔”你怎样理解?你怎样理解?沈德潜沈德潜唐诗别裁唐诗别裁:“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不在此。”那么意蕴何在呢?那么意蕴何在呢?4 4、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表达的?、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表达的?5 5、尾联愁思愈加深沉浓烈,体现在哪里?、尾联愁思愈加深沉浓烈,体现在哪里?1 1、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登楼所见之景?、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登楼所见
8、之景?“高楼大荒高楼大荒”,“海天茫茫海天茫茫”,“惊风乱飐惊风乱飐”,“密雨斜侵密雨斜侵”,“岭树重遮岭树重遮”,“江流曲回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百越文身地”诗人从诗人从远近俯仰远近俯仰的角度描绘的角度描绘出了所在之地的出了所在之地的荒蛮凄凉阻滞,荒蛮凄凉阻滞,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借,借哀苦无比之景烘托自己的无限愁思。哀苦无比之景烘托自己的无限愁思。2、首联、首联“茫茫茫茫”用笔极妙,请赏析。用笔极妙,请赏析。“茫茫茫茫”这里是广远的样子,运用这里是广远的样子,运用比喻比喻,一写,一写“海天海天”之宽广无边之宽广无边,二写,二写愁思如海深广无边。愁思如海深广无边。“茫茫茫茫”既是说海天茫茫,
9、又是说愁思茫茫,既既是说海天茫茫,又是说愁思茫茫,既是是现实的自然空间,现实的自然空间,也是诗人也是诗人愁思浩渺的心灵空愁思浩渺的心灵空间间。情景交融,情景交融,主客观世界浑然一体。主客观世界浑然一体。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具体,将无边愁绪写得具体可感。,将无边愁绪写得具体可感。象征的运用象征的运用芙蓉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芙蓉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惊风密雨:象征着敌对势力惊风密雨:象征着敌对势力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它们的遭
10、遇怎能不使此时此境的诗,它们的遭遇怎能不使此时此境的诗人联想到政治环境的险恶。人联想到政治环境的险恶。“惊惊”“”“密密”“”“乱乱”“”“斜斜”写写出了谗邪的敌对势力对贤能之士的无情残酷的打击。出了谗邪的敌对势力对贤能之士的无情残酷的打击。3 3、颔联的、颔联的“临水芙蓉临水芙蓉”和和“覆墙薜荔覆墙薜荔”你怎样理解?沈你怎样理解?沈德潜德潜唐诗别裁唐诗别裁:“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此。”那么意蕴何在呢?那么意蕴何在呢?(提示(提示:屈原屈原离骚离骚有云: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11、。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又云:又云:“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比喻比喻,把江流曲折比作九回之肠把江流曲折比作九回之肠,其实是把自,其实是把自己的不绝愁思用九曲柳江来形容。己的不绝愁思用九曲柳江来形容。融情入景融情入景,将内心对友人,将内心对友人望而不见之惆怅融入望而不见之惆怅融入千折百回的江流之中千折百回的江流之中,江流之曲亦是愁情之百,江流之曲亦是愁情之百结。结。4、颈联的远景,可以说因上联近景而起,抒发了、颈联的远景,可以说因上联近景而起,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如何表达的?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如何表达的?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信;而望而不见,
12、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信;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音信阻隔,竟不能相互慰藉。还音信阻隔,竟不能相互慰藉。这茫茫愁思,这茫茫愁思,真不知如何排遣了。真不知如何排遣了。读诗至此,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读诗至此,余韵袅袅,余味无穷。5 5、尾联愁思愈加深沉浓烈,体现在哪里?、尾联愁思愈加深沉浓烈,体现在哪里?全诗用“愁思”贯穿。首联登高望远,引出愁思;颔联见到芙蓉、薜荔横遭摧残,引起被贬的身世之感,又添愁思;颈联,远望友人,岭树重遮,江流阻断,使人愁肠百结;尾联音书断绝,各
13、滞一方,倍感寂寞,愁思更深。舟中读元九诗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注释注释】元九:即元九:即元稹元稹。唐宪宗元和十年,宰相唐宪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谪戌旅途中,他想念那早五个月远谪通州的好朋友元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谪戌旅途中,他想念那早五个月远谪通州的好朋友元稹。在漫长水途中,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伴着荧荧灯火,细读元稹诗卷,写下稹。在漫长水途中,一个深秋
14、的夜晚,诗人伴着荧荧灯火,细读元稹诗卷,写下了这首诗。了这首诗。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一句写景有何作用?最后一句写景有何作用?(1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灯”字,创设出字,创设出“灯前读诗灯前读诗”、“诗尽灯残诗尽灯残”“”“灭灯暗灭灯暗坐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答: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2 2)、诗中第四句写)、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逆风吹浪达船声
15、”有何用意?有何用意?答答: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3 3、有人说这首诗的基调是、有人说这首诗的基调是“凄苦凄苦”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答:同意。诗歌字面上答:同意。诗歌字面上“读君诗读君诗”,而主题则是,而主题则是“忆斯人忆斯人”,后由斯人的遭际飘零,后由斯人的遭际飘零,转见自己转见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所以其基调是凄苦的。的感慨,所以其基调是凄苦的。4 4、诗的前三句,诗人以、诗的前三句,诗人以“灯前灯前”“”“灯残灯残”“”“灭灯灭灯”三个极富个性的景象前后映照,三
16、个极富个性的景象前后映照,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答案:“灯前灯前”“”“灯残灯残”“”“灭灯灭灯”,写出了一个过程:由,写出了一个过程:由“读诗读诗”,到,到“诗尽诗尽”,直到直到“暗坐暗坐”,表达的情谊是真挚的,而环境是阴森的,诗人的心情是灰暗的,表达的情谊是真挚的,而环境是阴森的,诗人的心情是灰暗的一面是对挚友的深切怀念,一面是内心的阴郁与苍凉。一面是对挚友的深切怀念,一面是内心的阴郁与苍凉。5 5、诗的末句描绘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诗的末句描绘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图景?答案:诗的末句运用了双关、比喻的手法。作者描绘
17、了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图画,悲答案:诗的末句运用了双关、比喻的手法。作者描绘了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图画,悲中见愤,熔公义私愤于一炉,感情复杂,容量极大,充满了悲愤不平的感情。一方面,中见愤,熔公义私愤于一炉,感情复杂,容量极大,充满了悲愤不平的感情。一方面,“逆风吹浪打船声逆风吹浪打船声”,是诗人在舟中雨夜读诗时的真实情境,一方面又是以惊风骇,是诗人在舟中雨夜读诗时的真实情境,一方面又是以惊风骇浪喻指险恶莫测的政治风浪,隐喻着因与挚友同时横遭不测的心灵呼号,也蕴含着与浪喻指险恶莫测的政治风浪,隐喻着因与挚友同时横遭不测的心灵呼号,也蕴含着与志同道合的挚友在逆境中相互抚慰的心情。志同道合的挚友在逆境中相互抚慰的心情。【译文译文】把你的诗卷在灯前看,把你的诗卷在灯前看,诗读完了灯也快灭了而天还没有亮(这个残可能指残留,也可能指的是剩下不多)。诗读完了灯也快灭了而天还没有亮(这个残可能指残留,也可能指的是剩下不多)。(看诗看到)眼睛痛,熄灭了灯还在黑暗中坐着,(看诗看到)眼睛痛,熄灭了灯还在黑暗中坐着,逆风(与顺风相对的)吹着浪花拍打着(白居易乘坐的)小船。逆风(与顺风相对的)吹着浪花拍打着(白居易乘坐的)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