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课后限时集训 (二十四 )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时间: 45 分钟 分值: 85 分 )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 , 每小题 4 分 , 共 48 分 ) 1. “ 忠君爱国 ” 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 ,“ 佛法据王法以立 ” , 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 , 所以有的寺院称为 “ 护国寺 ” , 有的称 “ 报国寺 ” 。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 ) A 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 B 士大夫普具崇佛心理 C 佛教融汇儒学伦理 D 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C 题干中并未提到儒学思想融合佛教思想的相关信息 ,
2、 故 A 项错误;题 干中也未提到士大夫的崇佛行为 , 故 B 项错误;根据题干中 “ 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 ” 的信息 , 可知佛教融合儒家思想 , 故 C 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道家思想 , 故 D 项错误。 2 程朱理学认为 :“耳闻目见,饮食男女?喜怒哀乐之变,皆性之自然,今其 (佛教 )言曰:必灭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此材料表明程朱理学 ( ) A 赞同佛教的禁欲主义 B 对饮食没有道德规范的要求 C 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 D 认可私欲 , 主张个性解放 C 依据材 料 “ 饮食者 , 天理也
3、” 可知题干主张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 , 故 C 项正确。 3 朱熹曾指出: “ 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 , 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 , 人欲之私也。循天理 , 则不求利 (利益 )而自无不利;循人欲 , 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 ” 在这里朱熹主张( ) A 天理与人欲不可兼得 B 仁义与天理是后天养成的 C 天理与义利相辅相成 D 一切私利是社会混乱根源 C 根据材料中的 “ 循天理 , 则不求利 (利益 )而自无不利 ” , 说明天理与义利是相辅相成的 ,两者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 故答案为 C 项。 4 有北宋思想家称: “ 人心私欲 , 故危殆 。道心天理 , 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
4、矣。 ” 该思想家是 ( ) A 王阳明 B程颐 C 朱熹 D陆九渊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B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 , 题干强调的是 “ 存天理 , 灭人欲 ” , 这是程颐的观点;后来朱熹吸收这一观点 , 排除 C 项 , B 项正确;王阳明主张 “ 致良知 ” , 与题干 “ 存天理 , 灭人欲 ” 无关 , 排除 A 项;陆九渊主张心即理也 , 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 , 排除 D 项。 5 一日某思想家辗转难眠 , 突然他在恍惚之中 , 呼喊狂叫 , 从床上跳了起来。然后他回顾心中记得的 “ 五经 ” 中的话 , 印证他的新认识。他发现 “ 五经 ” 之言与他的认识完全相 合。该
5、思想家由此得出的认识是 ( ) A 存天理 , 灭人欲 B 格物致知 C 致良知 D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 材料中 “ 回顾心中记得的 ? 印证他的新认识 ” 体现了内心反省的信息 , 属于心学范畴 , 故 C 项正确; “ 存天理、 灭人欲”是理学思想伦理主张 , 故 A 项错误; “ 格物致知 ” 是理学求理的途径 , 故 B 项错误;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属于李贽的思想主张 , 与材料中信息不符 , 故 D 项错误。 6 “ 自宋以降 , 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 , 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 A 促进文化教育普 及 B成为维护
6、封建统治的工具 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D “ 自宋以降 , 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 , 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 体现了程朱理学的社会责任感 , 与文化教育普及无关 , 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维护封建统治和压抑个性发展 ,故 B、 C 两项错误; “ 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 ” 说明程朱理学使儒学的价值得到重建 , 故 D项正确。 7 (2017 合肥质检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谈到李贽时说: “ 他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 , 也属于他所生 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 境中孕育。”材料中的“环境”特指 ( ) A 政治上封建
7、君主专制加强 B 经济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 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 军事上处于被动挨打局面 A 材料 “ 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 ” 说明是从政治角度阐述李贽生活的时代环境 , 明清时期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加强 , 故 A 项正确;经济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 , 故 B项错误;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 故 C 项错误;军事上处于被动挨打局面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 , 故 D 项错误。 8 明朝思想家李贽认为: “ 夫天生一人 , 自有一人之用 , 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 若 必取待足于孔子 , 则千古以前无孔子 , 终不得为人乎? ” 材料表明李贽 ( ) 【
8、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A 全面否定程朱理学 B带有唯物主义色彩 C 主张正确看待孔子 D努力追求个性解放 C 由材料内容可知 , 李贽主张应该正确地看待 孔子 , 与程朱理学无关 , 故 A 项错误;材料与唯物主义无关 , 故 B 项错误;李贽主张正确看待孔子 , 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 故 C项正确;材料与个性解放无关 , 故 D 项错误。 9 1923 年 , 梁启超在评价一位思想家的著作时说: “ 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 , 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 , 可以说是受这部 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 。他评价的书最有可能是 ( ) A 萍洲可谈 B四书集注 C 明夷
9、待访录 D孔子改制 考 C 据材料 “1923 年 , 梁启超 ? 在三十年前 ? 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材料反映的时间应该是 1893 年 , 梁启超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 , 反对君主专制 ,A、 B 两项均与其无关 , 排除;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于明清之际所著的作品 , 具有启蒙性质 , 批判君主专制 , 呼唤民主政体 , 故 C 项正确;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集中阐述变法理论的专著 , 于 1898 年正式刊行 , 不符合题干时间 , 故 D 项错误。 10 顾炎武说: “ 士而不先言耻 , 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 , 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 ,
10、 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 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 ) A 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 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C 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D 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B 材料中顾炎武的言论未涉及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 故 A 项错误;从材料 “ 士而不先言耻 ,则为无本之人 ” 可以看出顾炎武强调人的道德的作用 , 认为以无德之人讲学 , 与圣人相去 甚远 , 故 B 项正确;材料主要说的是有学问的人应该有道德 , 并非是 治学方法 , 故 C 项错误;经世致用主张学问有益于国家 , 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 以达到经国济世的实效 , 材料中没有涉及 , 故 D 项错误。
11、11 史载:清乾隆皇帝推崇两汉经学 , 多次在经筵讲学 (大臣为皇帝讲解儒家经典的活动 )中对程宋理学提出质疑;在刊印儒学经典时 , 更重视五经而冷落宋儒推崇的四书。这反映出乾隆时期 ( ) A 皇帝推动儒学复兴 B 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C 思想领域渐趋保 守 D 君主意图控制思想 D 据材料 “ 乾隆皇帝推崇两汉经学 ? 对程宋理学提出质疑 ? 更重视五经而冷落宋儒推崇的四书 ” 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 , 乾隆推崇两汉经学而冷落理学 , 说明当时君主权【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力对思想领域的控制 , 故 D 项正确;推崇两汉经学而冷落理学 , 这并不是儒学的复兴 , 故 A项错误;经世致用思
12、潮早在明清之际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已有 , 故 B 项错误;推崇两汉经学而冷落理学也不能说明思想领域渐趋保守 , 故 C 项错误。 12 (2018 潍坊质检 )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 , 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 ( ) A 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 B 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 本质上 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 D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C 黄宗羲和唐甄属于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 家 , 其思想产生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故 A 项错误;黄宗羲和唐甄主张批判君主 , 限制君权 , 没有
13、适应君主统治需要 , 故 B 项错误;黄宗羲和唐甄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 , 故 C 项正确;黄宗羲和唐甄的思想在当时影响不大 , 并没有动摇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 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 , 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 , 共 37 分 ) 13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 一 桀纣之失天下 , 失其民也;失其 民者 , 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 , 斯得天下也。 孟子 离娄上 材料二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 , 而使民饥以死 , 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 ? 盖侈用则伤财 , 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14、 材料三 盖天下之治乱 , 不在一姓之兴亡 , 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 , 乃所以为治也 ,秦政、蒙古之兴 , 乃所以为乱也。 ? 为臣者轻 视斯民之水火 , 即能辅君而兴 , 从君而亡 ,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 , 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6 分 )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张。程朱理学与儒学思想是何关系? (7 分 ) (3)依据材料三 , 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6 分 ) (4)综合材料一、二、三 , 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思想的变化中 , 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6 分 ) 【解析】 第 (1)问的第一小问 , 根据 “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 , 得天下也 ” 得出民心;第二小问 , 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仁政。第 (2)问的第一小问 , 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