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第六章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 主讲:主讲: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此外,还有胸膜、胸膜腔和呼吸肌等辅助装置。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它们的壁以骨或软骨作为支架,保证呼吸道的畅通,便于空气进出,同时对吸入空气进行加温、湿润和清除尘埃等异物,肺由肺内各级支气管及肺泡组成,是容纳气体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其功能单位是肺泡。胸膜和胸膜腔借助呼吸肌的作用,机体进行主动的呼吸运动 马的呼吸系统牛呼吸系统模式图1.鼻腔2.咽3.喉4.气管5.左肺后叶6.左肺前叶前部7.心切迹 8.左肺前叶后部鼻鼻 鼻位于口腔背侧,面部中央,既是气体出入的通道,又是嗅觉器官,对发声也有辅助作用。鼻可分
2、为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鼻腔鼻腔 鼻腔为呼吸道的起始部,呈圆筒状,由鼻骨、额骨、切齿骨、上颌骨、腭骨、犁骨和鼻甲骨以及鼻软骨等构成支架,外覆皮肤,内面衬有黏膜。鼻腔以鼻中隔分为左右互不相通的两半,每侧鼻腔前经鼻孔与外界相通,后经鼻后孔与咽相通(惟有黄牛的两侧鼻腔后1/3是相通的,故形成总的鼻咽道)。鼻腔可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分。马鼻腔横断面1鼻骨 2.上鼻道 3.上鼻甲 4.鼻中隔 5.中鼻道6.总鼻道7.下鼻甲 8.上颌窦 9.下鼻道 10.硬腭鼻旁窦鼻旁窦 又称副鼻窦,在鼻腔周围有些头骨所围成的含气的腔隙,直接或间接与鼻腔相通。副鼻窦黏膜与鼻腔黏膜相连续,因此鼻腔的炎症常可蔓延到副
3、鼻窦,引起副鼻窦炎。鼻旁窦根据位置可分为额窦、上颌窦、蝶窦和腭窦。鼻旁窦具有减轻头骨重量,温暖和湿润吸入的空气以及对发声起轰鸣等作用。喉软骨 会厌软骨:位于喉的前部,较短,呈倒卵圆形的弹性软骨板。会厌软骨底借弹性纤维与甲状软骨体相连。会厌在吞咽时可关闭喉口,防止食物误入气管。甲状软骨:最大的一块,位于会厌软骨与环状软骨之间,可分为两侧甲状软骨板和腹侧相联合的甲状软骨体,后者构成喉腔的底壁。其腹侧面的后部有一隆凸,称为喉结。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之后,呈环状,由环状软骨板和环状软骨弓组成。环状软骨板位于背侧,较宽,呈四边形,构成喉腔背侧壁。勺状软骨:有一对,位于环状软骨的前缘两侧,部分在甲状软骨
4、板的内侧面,构成喉腔背侧壁的前部。勺状软骨略呈角锥形,可分为底和尖两部分。喉腔和喉黏膜 喉软骨彼此借关节、韧带连结围成喉腔。喉腔内面衬有黏膜,外面有喉肌附着。喉腔前方借喉口通咽,后方经喉后室与气管相通。喉口由会厌软骨、勺状软骨以及勺状会厌褶共同围成。喉黏膜 覆盖在喉腔内面,与咽的黏膜相连续,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上皮有两种:被覆于喉前庭和声带的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 气管和支气管气管和支气管 气管是透明软骨借助结缔组织联接构成的软骨环作支架的圆筒状长管,可分为颈段和胸段。气管颈段位于颈椎腹侧,前端与喉相接,从第2颈椎处沿颈部腹侧正中线向后延伸到胸腔前口。气管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黏膜上
5、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夹有大量的杯状细胞。支气管是肺门与气管之间的分叉管道,结构与气管基本相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透明软骨外 膜蓝色箭头示;绿色箭头示粘液性腺泡气管腺气管腺肺的形态和位置 肺位于胸腔内,在纵隔两侧,左、右各一,一般右肺略大于左肺。健康动物的肺呈粉红色,呈海绵状,质轻而柔软,富有弹性。左、右肺均略似锥体形,都具有三个面和三个缘。肋面凸,与胸腔侧壁接触,有肋骨压迹。膈面凹,与膈接触,也称底面。内侧面较平,分为两部:上部为脊柱部,与胸椎椎体相对;下部为纵隔部,与纵隔相对,并有心压迹及食管和大血管的压迹。家畜肺的分叶模式图 A.马 B.牛 C.猪1.气管2.尖叶3.右尖叶支气管膈叶
6、4.主支气管 5.中叶6.副叶7.后叶肺的组织结构 肺表面被覆一层浆膜,称肺胸膜(胸膜脏层)。肺分实质和间质两部分,实质为肺内导管部和呼吸部,间质为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肺内导管部为支气管进入肺后的反复分支所组成,犹如树枝状,习称支气管树,包括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是气体在肺内流通的管道。肺泡管肺泡管肺泡肺泡肺呼吸部肺呼吸部肺小叶 每个细支气管及其所属的分支和肺泡,构成一个肺小叶。肺小叶是肺的结构单位,呈锥体形或不规则多面形。临床上所谓小叶性肺炎就是指一个或几个肺小叶的炎症。小叶之间为小叶间结缔组织。肺小叶结构模式图1肺动脉2.细支气管3.支气管动
7、脉 4.肺静脉5.终末细支气管6.呼吸性细支气管7.肺泡管 8.肺泡9.肺泡囊 10.毛细血管网导管部 肺叶支气管至小支气管:管壁结构与支气管相似,亦由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组成。由于管壁逐渐变薄而三层的分层也渐不明显。细支气管:黏膜常见皱襞,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逐渐过渡为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软骨片和腺体基本消失,但仍有零散分布。平滑肌相对增多,形成较为完整的一层。终末细支气管:黏膜皱襞逐渐消失,上皮为单层纤毛柱状上皮。管壁的结构特点是三消失一完整,即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均完全消失,平滑肌形成完整的一层。呼吸部 呼吸性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为终末细支气管的进一步分支,由于管壁上有
8、肺泡的开口,故管壁不完整且具有气体交换功能。肺泡管:肺泡管:每个呼吸性细支气管分出23个肺泡管。管壁上有较多的肺泡囊和肺泡开口,因此管壁结构很少,只存在于肺泡开口之间。肺泡囊:肺泡囊:为几个肺泡所共同围成的囊腔,与肺泡管相延续。肺泡肺泡:为半球形或多面形囊泡,开口于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壁很薄,表面衬有单层肺泡上皮,下方为基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肺泡肺泡I I型细胞型细胞基膜基膜红细胞红细胞肺泡电镜图胸膜胸膜 为覆盖在肺表面和衬贴在胸腔壁内面、纵隔侧面以及膈前面的一层浆膜。胸膜被覆于肺表面的部分称肺胸膜,即胸膜脏层;被覆在胸腔壁内面、纵隔侧面及
9、膈前面的部分称壁胸膜,即胸膜壁层。肺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处互相返折延续,在两肺周围分别形成两个互不相通的腔隙,称胸膜腔,腔内负压,使两层胸膜紧贴,并对肺有牵张作用,确保肺处于扩张状态,有利于进行呼吸运动。胸膜腔内有胸膜分泌的少量浆液,称为胸膜液,有润滑胸膜,减少肺胸膜和壁胸膜之间的摩擦作用。纵隔纵隔 位于胸腔中部,左、右胸膜腔之间,由两侧的纵隔胸膜及夹于其中的心脏、心包、食管、气管、出入心脏的大血管(除后腔静脉外)、神经、胸导管、纵隔淋巴结和结缔组织等构成。界定:腹侧为胸骨,背侧为脊柱胸段,前方是胸腔前口,后方是膈。包在心包外面的纵隔胸膜,称为心包胸膜。纵隔在心脏所在的部位称心纵隔,心脏之前和之后的部分,分别称为心前纵隔和心后纵隔。纵隔以肺根分为背侧纵隔和腹侧纵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