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过 秦 论 贾谊写作背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最彻底最有效)秦国外交大获全胜范雎远交近攻策张仪连衡策李斯、尉缭 反间计前230年前228年前227年前223年前221年前222年秦始皇灭六国时间表 秦始皇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8年,攻邯郸,6年后灭赵;公元前225年,决河水灌大梁城,灭魏;公元前223年,派王翦率军60万灭楚;公元前222年,灭燕;公元前221年,灭齐。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陈胜起义,秦朝二世而亡。指出有通假字的一组()过秦论陈涉起义等史料详写;阿房宫赋陈涉起义等史料略写。他的改革主张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
2、打击、诬陷,死时仅33岁。用破瓮作 用草绳系古:盾牌 今:使船前进的工具腴(y)轸(zhn)镞(c)笞(ch)恬(tin)后期:焚百家,杀豪杰,弱人民,严控制贾谊的文章意气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汉文帝虽然是位有道明君,但刻薄寡恩,湘水无情,凭吊又有谁能知道?寂寥的江山中树叶纷纷落下,可怜不知你为了什么事到这遥远的地方来。贾谊主张政治改革,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主要是写秦惠文王、秦武王与秦昭襄王的功业。西汉洛阳(现在河南省洛阳市)人,西汉杰出的政
3、论家、文学家。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垫。推行郡县制,横征暴敛 大行封禅之典,大兴土木,营造阿房宫和陵墓 实行文化专制,焚书坑儒 缴获民间兵器,铸成12铜人 北筑万里长城,广修驰道,南开灵渠 大动干戈,北抵匈奴,南击闽越 动辄征夫百万,杀人如麻秦王朝推行暴政 汉文帝时期,是封建时代的所谓“盛世”,即旧史家所称的“文景之治”的前期。这时,由于秦末衰敝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相对安定,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统治阶级中“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
4、产流亡,“卖田宅,鬻子孙”(晁错论贵粟疏),以至“易子而咬其骨”(贾谊论积贮疏)。同时,刑罚苛重,民不聊生。汉文帝“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资治通鉴卷十五),表面上废除肉刑,实际上只是改换一些杀人的名目而已。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而汉文帝周围一些权贵却对此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说什么国家“已安已治”。为了向汉文帝说明政治形势的严重性,贾谊从关乎汉王朝兴亡的角度,写了著名的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从正面论析时势,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总 结.春秋战国,群雄争霸,战乱纷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鼎足而立)2.秦国变法兴盛,六国合纵
5、抗秦。(天下大事分久必合)3.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始称帝。4.陈胜起义,秦朝二世而亡。为什么?贾谊像(前200前168)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论。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作者简介翻译: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解 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歌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景,写出了文帝的不能识贤,任贤;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
6、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贾谊祠【诗文解释】被贬职在这里居住了三年,但留给楚客的悲伤却是长久的。独自在秋草中寻找人迹,寒林中只看见夕阳西斜。汉文帝虽然是位有道明君,但刻薄寡恩,湘水无情,凭吊又有谁能知道?寂寥的江山中树叶纷纷落下,可怜不知你为了什么事到这遥远的地方来。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贾 谊毛泽东咏贾谊毛泽东(1954)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汩罗步尘埃。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劝谕当政
7、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垫。这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下、万世为君的深刻讽刺。“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动辄征夫百万,杀人如麻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是用改变字(词)的通常读这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下、万世为君的深刻讽刺。一夫作难(nn)西汉洛阳(现在河南省洛阳市)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第2自然段的层次划分有下面几种意见,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腴(y)轸(zhn)镞(c)笞(
8、ch)恬(tin)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为代表。古:担负 今:输赢的“赢”主要是写秦惠文王、秦武王与秦昭襄王的功业。请分别从贾谊的过秦论和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划线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兴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用法。贾谊简介:西汉洛阳(现在河南省洛阳市)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颇受倚重。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与屈原合称“屈贾”。贾谊主张政治改革,削弱诸侯王势力,加
9、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他的改革主张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打击、诬陷,死时仅33岁。贾谊井贾谊的文章意气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代表作品: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为最。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为代表。后人编有他的政论文集新书十卷。“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的过失、过错);“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过秦论是史论,名为“过秦”,实是“戒汉”。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10、。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所选的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秦三世的过失。解 题议:着重得失,结果往往是做出决议,一般是许多人一起交换意见。作名词时,“议”是建议。论:着重在是非,结果往往是做出判断,不一定要有许多人。作名词时,“论”是评论或议论。说:一种文体。可以叙事,也可以议论,目的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腴(y)轸(zhn)镞(c)笞(ch)恬(tin)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所选的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秦三世的过失。贾谊主张政治改革,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用破瓮作 用草绳系贾谊的文章意气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
11、,感染力极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劝谕当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春秋战国,群雄争霸,战乱纷争。劲(jng)弩 中(zhng)人 墨翟(d)行(hng)伍第2自然段的层次划分有下面几种意见,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作名词时,“论”是评论或议论。论: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过秦论是史论,名为“过秦”,实是“戒汉”。同义短语的叠用,又使叙述生动形象。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所选的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秦三世的过失。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劝谕当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民
12、的反抗。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汩罗步尘埃。汉文帝“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资治通鉴卷十五),表面上废除肉刑,实际上只是改换一些杀人的名目而已。他的改革主张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打击、诬陷,死时仅33岁。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垫。后人编有他的政论文集新书十卷。“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汉文帝虽然是位有道明君,但刻薄寡恩,湘水无情,凭吊又有谁能知道?寂寥的江山中树叶纷纷落下,可怜不知你为了什么事到这遥远的地方来。音频朗读过秦论内容结构一、兴亡过程 (1-5)二、分析原因(6)兴 亡崛起(1)发展(2-3)极盛
13、(4)(5)内容结构 崛起地理据固;拥地;君臣固守席卷;包举;囊括;并吞政策内;外成功拱手而取雄心发 展秦:南取、西举、东割、北收 宰割、分裂 诸侯:才多、地广、师众、惨败 请服,请朝极盛前期:奋余烈,履至尊,取百越,却匈奴后期:焚百家,杀豪杰,弱人民,严控制设想:据高城;临深渊;守要害;传万世灭亡始皇:余威震于殊俗陈涉出身氓隶之人才能不及中人兵力数百疲敝武器斩木为兵结果:天下响应,并起亡秦析因秦陈涉秦朝 功业相反国力,天下非小弱地利,崤函自若也地位非尊,武器非銛兵力非抗,战术非及秦国致万乘势,百又余年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成败异变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创业(
14、雄心勃勃)秦日盛(所向披靡)秦统一(势如破竹)秦灭亡(一败涂地)秦教训(不施仁政)(叙事)(议论)过秦论(言秦之过)攻守(论据)(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整体把握思考题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突出秦国地利(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人和(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政通(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等的优势。第一段主要内容是什么?从注释中我们知道,“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耽耽的情态、咄
15、咄逼人的气势。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垫。总之,根据表达的需要,这里的繁笔增加了气势;同义短语的叠用,又使叙述生动形象。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颇受倚重。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为专有,就有固定性,读时仍读保留下来的古音。后期:焚百家,杀豪杰,弱人民,严控制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用法。兴(2)“外连衡而斗诸侯”,译为“对外采用连横的策略第2自然段的
16、层次划分有下面几种意见,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他的改革主张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打击、诬陷,死时仅33岁。同是“借古讽今”之作。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陈胜起义,秦朝二世而亡。作名词时,“论”是评论或议论。动辄征夫百万,杀人如麻论: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过秦论是史论,名为“过秦”,实是“戒汉”。主要是写秦惠文王、秦武王与秦昭襄王的功业。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延及国家无事”应单列一段。反间计汉文帝虽然是位有道明君,但刻薄寡恩,湘水无情,凭吊又有谁能知道?寂寥的江山中树叶纷纷落下,可怜不知你为了什么事到这遥远的地方来。主要是写秦惠文王、秦武王与秦昭襄王的功业。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2自然段的层次
17、划分有下面几种意见,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1)分4层:“孝公既没要害之郡”是第1层,“诸侯恐惧已困矣”是第2层,“于是从散弱国入朝”是第3层,其余是第4层。(2)分2层:“孝公既没弱国入朝”是第1层,其余是第2层。(3)“弱国入朝”前是一段,可分三层,分法如第一种意见前3层的划分;“延及国家无事”应单列一段。答案略,言之成理即可。第 3 自 然 段 在 写 秦 由“攻”转为“守”时,从哪些方面写了其“守”的措施?为什么要写这些?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等方面写其以暴政来作为“守”的措施。写这些是为突出中心论点眼务的。第3自然段讲了秦始皇“攻”天下的业绩和“守”天下的措施。试指出文中哪些文
18、字是写其“攻”的,哪些是写其“守”的。“士不敢弯弓以报怨”句之后为“守”,“报怨”句和其前为“攻”。“南取百越”、北“却匈奴”仍属其“井吞八荒”之举。陈涉和始皇的比较 项目 对象地位出身军队数量军队素质 武器状况地理条件陈 涉 始 皇 瓮牖枢,迁徙之徒;行伍之间数 百至 尊王侯之家万 乘疲弊之卒良将、信臣、精卒 斩木为兵 劲弩 利兵阡陌之中据万丈之 城;“金城千里”陈涉与九国的比较 项目 对象地位出身军队数量军队素质武器状况 才 能陈 涉 九 国 瓮牖绳枢,迁徙之徒;行伍之间数 百疲弊之卒斩木为兵不及中人君 主 百万之众 名将统率 钩戟长铩 深谋远虑 第五段中对比论证思路陈 涉九 国对 比秦
19、国秦 朝败胜秦 朝 最 强陈涉最弱小秦国强九国九国强于陈涉九国为秦所并身死国破何也对 比陈 涉陈 涉九 国九 国秦 国秦 国秦 朝秦 朝秦 朝秦 朝字 音单音:腴(y)轸(zhn)镞(c)笞(ch)恬(tin)藩(fn)瓮(wng)牖(yu)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孝公既没(m)召(sho)滑 俯首颈系(x)践华(hu)为城劲(jng)弩 中(zhng)人 墨翟(d)行(hng)伍将(jing)数百之众 度(du)长絜(xi)大 比权量(ling)力 万乘(shng)之势 朝(cho)同列 一夫作难(nn)知识总结异 读 1.破音异读前人又叫“读破”“破音”。是用改变字(词)的通常读
20、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用法。如“王”“骑”“衣”等。3.古音异读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为专有,就有固定性,读时仍读保留下来的古音。如“会稽”“燕”“召”“乐”“翟”等。2.通假异读就是指甲字通假为乙字,即读乙字的音。如“从”“景”等。从(纵):合纵之策 衡(横):连横之策倔(崛):突起;发动起义景(影):影子;作状语,像影子一样通 假 字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古:黄河以西一带 今:河的西面 2.赢粮而景从 古:担负 今:输赢的“赢”3.山东豪俊并起 古:崤山以东,即东方 今:指山东省 4.流血漂橹 古:盾牌 今:使船前进的工具古今异义词例句
21、活用类型 释义 席卷、包举、囊括 名词作状语 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赢粮而景从 名词作状语 像影子一样 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方位词作状语 在国内、向南 序八州而朝同列 名词动用 招致 履至尊而制六合 名词动用 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名词动用 用破瓮作 用草绳系 名词活用第一段主要内容是什么?用破瓮作 用草绳系藩(fn)瓮(wng)牖(yu)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劲(jng)弩 中(zhng)人 墨翟(d)行(hng)伍(1)过秦论的作者是东汉的贾谊。过骊山作 杜 牧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用法。古:担负 今:输赢的“赢”前
22、人又叫“读破”“破音”。陈胜起义,秦朝二世而亡。是用改变字(词)的通常读贾谊的文章意气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为专有,就有固定性,读时仍读保留下来的古音。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耽耽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作名词时,“议”是建议。据固;拥地;君臣固守大行封禅之典,大兴土木,营造阿房宫和陵墓古:担负 今:输赢的“赢”古:崤山以东,即东方 今:指山东省例句 活用类型 释义 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 使离散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动用法 使朝拜 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动用法 使争斗 山东豪俊遂并
23、起而亡秦族矣 使动用法 使灭亡 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 释义 会盟而谋弱秦 形容词使动 使弱 以弱天下之民 形容词使动 使弱,削弱 以愚黔首形容词使动 使愚蠢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形容词动用 变小,变弱 1.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过秦论和阿房宫赋的相同点是什么?2.从材料的详略安排、艺术构思等方面看,过秦论和阿房宫赋的不同点各是什么?拓展探究相同点:1.同是“借古讽今”之作。2.均涉及了同样的史料。3.都提出“爱民”“仁政”的主张。4.都用了“赋”的写法。不同点:1.过秦论陈涉起义等史料详写;阿房宫赋陈涉起义等史料略写。2.过秦论借助历史史实“言志”;阿房宫赋借助丰富的想象“托物言志”。
24、过骊山作 杜 牧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1.请分别从贾谊的过秦论和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划线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2.简要概括分析本诗的主旨和立意。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劝谕当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2.诗中用通俗的语言对秦始皇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既肯定了他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了他不知体恤百姓,一味残暴,以至断送天下的愚蠢。末两句写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坟墓,到后来被牧童失火烧毁,他自己只落得个尸骨不全的可悲下场。这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下、万世为君的深刻讽刺。1.指出有通假字的一组()A.秦有余力而制其弊B.倔起阡陌之中C.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D.约从离衡课堂练习D2.判断正误。(1)过秦论的作者是东汉的贾谊。过,这里是动词。(2)“外连衡而斗诸侯”,译为“对外采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其中“外”与“斗”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3)过秦论的中心论点是全文最后一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句中的“为”表被动,“然后以六合为家”句中的“为”是“变为”“当作”的意思。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