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吴鸣吴鸣神经肌肉促进技术(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technique,NFT)又称神经生理治疗技术(neurophyisological therapy)20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的治疗脑损伤后肢体运动障碍的方法,其典型代表为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Kabat-Knott-Voss技术(又称为PNF技术)定定 义义 以神经解剖学、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为以神经解剖学、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为理论基础,理论基础,采取采取各种康复治疗手段和方各种康复治疗手段和方法法刺激感觉、运动神经,通过刺激感觉、
2、运动神经,通过调整神经调整神经通路的兴奋性通路的兴奋性,促进,促进促进中枢性瘫痪患促进中枢性瘫痪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者的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即促进软弱即促进软弱的肌肉和抑制过度兴奋的肌肉,的肌肉和抑制过度兴奋的肌肉,获得可获得可以控制的、协调的随意肌肉活动,达到以控制的、协调的随意肌肉活动,达到神经运动功能重组神经运动功能重组。主要用于中枢神经。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系统损伤。包括二大技术:促进易化技术包括二大技术:促进易化技术 促进抑制技术促进抑制技术 感觉感觉-运动通路运动通路 调节调节 获得获得刺刺激激各级各级神经原神经原兴奋性兴奋性正正确确的的运运动动输输出出神经生理学基础复习
3、神经生理学基础复习 兴奋的总和 现象(时间、空间)兴奋的扩散 抑制的传导:突触前、后(超极化)抑制 交互抑制 脊髓-脑干-大脑反射活动及相互调控 感觉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大脑皮质感觉和运动区特点 运动控制理论 锥体束和锥体外系的功能神经发育学基础复习神经发育学基础复习神经解剖学发育脊髓-脑干-小脑-大脑皮层神经反射的发育与完善原始反射-翻正反射-姿势反射-平衡反射感觉系统的发育与完善言语功能的发育与完善认知功能的发育智力发育精神与心理发育神经发育学基础复习神经发育学基础复习运动系统的发育规律:头尾方向发育的规律:头-腰近位到远位的发育规律:肩-手联合运动到分离运动的规律:近端-远端分离
4、 由原始反射向随意运动发育的规律:持握反射-主动抓握 由粗大运动向精细运动发育的规律:全手抓握-对指 躯干控制-近端关节控制-远端关节控制简单动作-复杂动作对称动作-不对称 反转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治疗机理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治疗机理实现神经肌肉功能重塑(重新组合)实现神经肌肉功能重塑(重新组合)神经解剖学重建解剖学重建刺激和调动潜在神经细胞的功能发育,实现功能替代功能替代神经生理功能重组生理功能重组神经解剖学重建神经解剖学重建对侧对侧/双侧支配双侧支配同侧支配同侧支配单侧大脑受损后,依靠受损对侧的大脑未交叉的皮层脊单侧大脑受损后,依靠受损对侧的大脑未交叉的皮层脊髓束保留对受损大脑对侧肢体的部分感
5、觉和运动的控制髓束保留对受损大脑对侧肢体的部分感觉和运动的控制上肢近端的运动则受同侧大脑支配上肢近端的运动则受同侧大脑支配(1973年年Brinkman)神经解剖学重建神经解剖学重建发芽理论举例:发芽理论举例:内嗅皮层去除部分传入神经,余下传入神经终内嗅皮层去除部分传入神经,余下传入神经终端发芽,取代端发芽,取代80%失去的突触。失去的突触。动物实验:细胞占皮层容积动物实验:细胞占皮层容积3%,树突、轴突,树突、轴突、胶质占、胶质占97%。部分脑细胞死亡,存活细胞。部分脑细胞死亡,存活细胞的丰富轴突,可以代偿损失,丧失的轴突可的丰富轴突,可以代偿损失,丧失的轴突可由大量完好轴突侧枝发芽取代。由
6、大量完好轴突侧枝发芽取代。Engert&Banhoeffer(1999)年报告在诱发LTP同时,发现海马CAI锥体细胞树突处长出了新棘突 电刺激CAI锥体细胞后30分钟时,EPSP增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60分后可肉眼见到出现了新的棘突神经解剖学重建神经解剖学重建神经再生包括芽变、新生神经再生包括芽变、新生,只有具备以只有具备以下下4 个条件才具备功能联系个条件才具备功能联系回到原来失去神经支配的区域回到原来失去神经支配的区域建立新的联系即芽变和其他神经元之间发生联接建立新的联系即芽变和其他神经元之间发生联接功能恢复与上述生物学恢复相一致功能恢复与上述生物学恢复相一致再次切断组织后再次出现相关
7、的功能障碍再次切断组织后再次出现相关的功能障碍神经功能替代神经功能替代 猴子运动皮层部分切除,拇指功能重心恢复猴子运动皮层部分切除,拇指功能重心恢复,损伤周围完好神经元功能重组损伤周围完好神经元功能重组 美国美国Wisconsin大学康复医学教授之父,大学康复医学教授之父,66岁梗塞,每日岁梗塞,每日3h 康复,生活自理(洗碗、打康复,生活自理(洗碗、打字、步行、爬山),恢复全日工作字、步行、爬山),恢复全日工作3年,年,72岁死于心梗,尸检锥体束岁死于心梗,尸检锥体束3%保留完好。健侧保留完好。健侧代偿,双重支配代偿,双重支配神经功能替代神经功能替代周围完整存活神经细胞功能替代周围完整存活神
8、经细胞功能替代应用皮层内微刺激技术可精确地发现疾病后所发应用皮层内微刺激技术可精确地发现疾病后所发生的大脑皮层区功能的可塑性,即使精细活动如生的大脑皮层区功能的可塑性,即使精细活动如手指的运动都可有所恢复(手指的运动都可有所恢复(1996 1996 年年NudoNudo)神经功能替代神经功能替代大脑两半球间的联系大脑两半球间的联系(大脑半球代偿大脑半球代偿)功能支配区转移,即由受损区向未受损的对侧功能支配区转移,即由受损区向未受损的对侧大脑转移大脑转移不同系统代偿不同系统代偿神经功能替代神经功能替代 3岁癫痫,岁癫痫,19岁右半球切除,症状消失,岁右半球切除,症状消失,感觉良好,精神恢复,大学
9、文凭,管理工感觉良好,精神恢复,大学文凭,管理工作。作。盲人视觉丧失,用触觉盲人视觉丧失,用触觉-视觉视觉-听觉系统取听觉系统取代,将视觉信号转换成相应的触觉刺激,代,将视觉信号转换成相应的触觉刺激,反复刺激其皮肤,使皮肤感受、分析不同反复刺激其皮肤,使皮肤感受、分析不同类型的视觉信号(逼近、移开、深度等)类型的视觉信号(逼近、移开、深度等),象蝙蝠看不见,但有很灵敏的触觉。,象蝙蝠看不见,但有很灵敏的触觉。神经生理功能重组神经生理功能重组潜伏通路及突触的启用潜伏通路及突触的启用狗的头狗的头眼协调例子:先见食,再转头进眼协调例子:先见食,再转头进食,迷路破坏后丧失,数周后恢复食,迷路破坏后丧失
10、,数周后恢复.头眼协调由迷路和颈本体感受器控制,一头眼协调由迷路和颈本体感受器控制,一般由一种感受器控制(迷路),迷路失效般由一种感受器控制(迷路),迷路失效后,原先不动用的颈本体感受通路启用,后,原先不动用的颈本体感受通路启用,恢复头眼协调功能。恢复头眼协调功能。神经生理功能重组神经生理功能重组离子通道改变离子通道改变 多发性硬化症脱髓鞘病变反复病情加多发性硬化症脱髓鞘病变反复病情加重和自发缓解,功能改善。重和自发缓解,功能改善。脱髓鞘后,脱髓鞘后,跳跃式的传导变为在轴突上的连续性传导跳跃式的传导变为在轴突上的连续性传导,沿轴突膜上出现结构重组,在原先没有,沿轴突膜上出现结构重组,在原先没有
11、N+通道之处出现通道之处出现N+通道。研究发现通道。研究发现phi node结结,即新形成的即新形成的N+通道群集。通道群集。神经生理功能重组神经生理功能重组机能联接不良机能联接不良(休克休克)的解除的解除基因表达基因表达(热休克蛋白热休克蛋白)增强表现在对受损脑增强表现在对受损脑组织的保护组织的保护内源性神经菅养因子内源性神经菅养因子.神经节甘脂神经节甘脂(施捷因施捷因).自由基清除剂自由基清除剂.一氧化氮一氧化氮(NO)等作用增强等作用增强促进技术在神经功能重塑中的作用促进技术在神经功能重塑中的作用 多途径感觉输入,提高中枢醒觉水平,兴奋性多途径感觉输入,提高中枢醒觉水平,兴奋性增加,利于
12、唤醒休眠神经元和功能代偿;增加,利于唤醒休眠神经元和功能代偿;反复、多次正确活动模式训练,减少偏差,利反复、多次正确活动模式训练,减少偏差,利于于 突触和潜伏通路动用、发芽突触和潜伏通路动用、发芽;重新、反复学习,能获得新的功能代偿重新、反复学习,能获得新的功能代偿(触觉代触觉代替视觉替视觉);外周刺激和感觉反馈在促进外周刺激和感觉反馈在促进CNS功能和帮助个功能和帮助个体适应环境和生存中起积极作用体适应环境和生存中起积极作用;特特 点点强调手法治疗强调手法治疗强调患者主动配合强调患者主动配合一对一治疗一对一治疗以人体本身存在的反射和反应为基础以人体本身存在的反射和反应为基础以人体发育规律为基
13、础以人体发育规律为基础内内 容容皮肤感觉促进技术皮肤感觉促进技术(Rood)中枢性促进技术中枢性促进技术(Brunnstrom)神经发育促进技术神经发育促进技术(Bobath)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运动再学习运动再学习强制运动强制运动皮肤感觉促进技术皮肤感觉促进技术(美国美国Margaret RoodMargaret Rood(PT&OTPT&OT )利用温、痛、触觉、视、听、嗅等多种利用温、痛、触觉、视、听、嗅等多种感觉刺激,感觉刺激,调整调整感觉通路上的感觉通路上的兴奋性兴奋性,以加强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达到以加强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达到神神经运
14、动功能的重组经运动功能的重组。视觉视觉听觉听觉嗅觉嗅觉触觉触觉温觉温觉痛觉痛觉神经原兴奋神经原兴奋Rood技术技术皮肤刺激皮肤刺激 包括促进和抑制两类方法 本体感觉刺激本体感觉刺激 运动控制顺序运动控制顺序 RoodRood技术基本理论技术基本理论利用多种感觉刺激运动的产生,正确的感觉输入是产生正确运动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控制的感觉输入可以反射性地诱发肌肉活动,这是获得运动控制的最早发展阶段。循序渐进地由低级感觉性运动控制向高级感觉性运动控制发展。利用患者对动作有目的反应,诱导出反复的感觉运动反应,对动作的掌握是必需的,所用的各种活动不仅是有目的的反应,也是可重复的。例如,当大脑发出指令“捡起这本
15、书”,所有与完成这一动作有关的皮质下中枢都按照一定程序协调不同的肌群。Rood技术技术 皮肤感觉易化技术皮肤感觉易化技术:触觉刺激触觉刺激快速擦刷、扣击、敲打、挤压快速擦刷、扣击、敲打、挤压以以80100次次/min的速度逆毛孔方向擦刷待兴奋的的速度逆毛孔方向擦刷待兴奋的肌肉皮肤表面的毛发肌肉皮肤表面的毛发35 s,同时要求患者用力收,同时要求患者用力收缩。如果缩。如果30 s后仍无反应,则重复刺激后仍无反应,则重复刺激23次。次。轻微触摸轻微触摸 用手指轻微触摸或轻扣患者皮肤,用手指轻微触摸或轻扣患者皮肤,促进肌肉收缩。促进肌肉收缩。痛觉刺激痛觉刺激针刺、捏挤、拍打产生疼痛感针刺、捏挤、拍打
16、产生疼痛感 Rood技术技术 皮肤感觉易化技术皮肤感觉易化技术:温度刺激温度刺激强冷、热刺激强冷、热刺激应用冰块擦刷或轻触皮肤5 s,可促进肌收缩。而在皮肤持续给予冷刺激则起抑制肌肉收缩的作用。特殊感觉刺激特殊感觉刺激快节奏、高频率、高强度声快节奏、高频率、高强度声音、光线等,特殊气味音、光线等,特殊气味Rood技术技术 皮肤感觉抑制技术皮肤感觉抑制技术:轻扣击、拍打、缓慢挤压轻扣击、拍打、缓慢挤压局部施加深重的压力或柔和的触摸可以抑制肌肉局部施加深重的压力或柔和的触摸可以抑制肌肉收缩或降低肌肉张力收缩或降低肌肉张力。轻擦刷轻擦刷 、触摸、触摸适宜的温度、强冷适宜的温度、强冷在皮肤持续给予冷刺
17、激则起抑制肌肉收缩的作用。慢节律、低频率、低强度的特殊感觉刺激慢节律、低频率、低强度的特殊感觉刺激Rood技术技术-本体感觉刺激本体感觉刺激(1)兴奋手法)兴奋手法 快速牵伸肌肉;轻叩肌肉的肌腱或肌腹;快速挤压肌腹;在关节活动范围的末端施加牵伸;牵伸手或足内肌;抗阻收缩;挤压关节。骨突处加压。Rood技术技术-本体感觉刺激本体感觉刺激(2)抑制手法)抑制手法 轻柔挤压关节;持续加压肌腱附着点;缓慢推摩与轻微挤压背侧脊神经区;缓慢转动体位;中等温度,但不能高于体温。肌肉持续牵伸;远端固定、近端运动,即患者取手膝位保持手膝不动,做躯干前、后、左、右和对角线运动,适用于手足徐动症。利用个体发育规律促
18、进运动的控利用个体发育规律促进运动的控制能力制能力Rood运动控制能力的发育运动控制能力的发育先屈曲后伸展先屈曲后伸展先内收后外展先内收后外展先尺侧偏斜后桡侧偏斜先尺侧偏斜后桡侧偏斜最后是旋转最后是旋转运动控制发育的运动控制发育的4个阶段个阶段关节的重复运动关节的重复运动:由主动肌收缩与拮抗肌抑制完成:由主动肌收缩与拮抗肌抑制完成新生儿四肢的活动新生儿四肢的活动远端固定,近端活动远端固定,近端活动 婴儿在学会爬行之前,先手脚触地,躯干作前后摆动婴儿在学会爬行之前,先手脚触地,躯干作前后摆动关节周围关节周围肌群共同收缩肌群共同收缩:固定近端关节,发展远端关节:固定近端关节,发展远端关节技能技能技
19、巧动作技巧动作:近端固定,远端活动:近端固定,远端活动 行走、爬行、手的使用等行走、爬行、手的使用等利用个体发育的利用个体发育的8个运动模式个运动模式仰卧屈曲模式仰卧屈曲模式仰卧位躯体屈曲,双侧对称,交叉支仰卧位躯体屈曲,双侧对称,交叉支配配转体或滚动模式转体或滚动模式同侧上、下肢屈曲,转动或滚动身体同侧上、下肢屈曲,转动或滚动身体俯卧伸展模式俯卧伸展模式俯卧位颈、躯干、肩、髋、膝伸展俯卧位颈、躯干、肩、髋、膝伸展身体中心位于胸身体中心位于胸10水平水平这种姿势最稳定,但在伸肌张力高的这种姿势最稳定,但在伸肌张力高的病人应避免应用此模式病人应避免应用此模式利用个体发育的利用个体发育的8个运动模
20、式个运动模式颈肌协同收缩模式颈肌协同收缩模式俯卧位能抗重力抬头,促进头部控制俯卧位能抗重力抬头,促进头部控制俯卧屈肘模式俯卧屈肘模式俯卧位,肩前屈,屈肘负重,这是伸俯卧位,肩前屈,屈肘负重,这是伸展脊柱的模式。展脊柱的模式。手膝位支撑模式手膝位支撑模式促进发展下肢与躯干的协同收缩促进发展下肢与躯干的协同收缩站立站立先双下肢站立不动,然后,单腿站立,先双下肢站立不动,然后,单腿站立,再重心转移再重心转移行走行走站立的技巧阶段站立的技巧阶段 支撑、抬腿、摆动、足跟着地等支撑、抬腿、摆动、足跟着地等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
21、cular Facilitation,PNF)通过刺激人体通过刺激人体本体感受器本体感受器,来激活和募,来激活和募集最大数量的运动肌纤维参与活动,集最大数量的运动肌纤维参与活动,促促进瘫痪肌肉收缩进瘫痪肌肉收缩,同时通过调整感觉神,同时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兴奋性以改变肌肉的张力,经的兴奋性以改变肌肉的张力,缓解肌缓解肌痉挛痉挛。PNFPNF理论基础理论基础Sherrington 的神经生理学理论基础外周本体感觉等输入信号影响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凡是引起运动神经元发放冲动的感觉刺激,使与该运动神经元相邻的运动神经元处于阈下兴奋状态易化作用;使已经处于兴奋状态中的运动神经元停止释放冲动重新回到阈
22、下兴奋状态的刺激抑制作用。大脑支配肌群的运动非单一肌肉收缩,由组合运动模式(螺旋或对角运动)组成,只有整个肌群的协同运动,增加本体感觉信息的传入,可以增强对运动神经元的刺激,提高其兴奋性。PNFPNF理论基础理论基础PNF的解剖学基础:螺旋或对角线运动是正常动作发育的最后阶段,所有角线模式中总有旋转的成分,旋转是肢体正常功能不可缺少(洗脸,梳头,吃饭,行走)。对角线运动都越过中线,利于身体双侧运动的发展。l PNF技术技术-治疗方法:在治疗方法:在组合性活动模式组合性活动模式中加中加强对本体感觉的刺激:强调多关节、强对本体感觉的刺激:强调多关节、多轴位的螺旋对角线运动模式,采多轴位的螺旋对角线
23、运动模式,采用用 PNF基础促进手法,通过不同治基础促进手法,通过不同治疗技术的应用,以达到最佳本体感疗技术的应用,以达到最佳本体感觉刺激效果,可通过被动、助力或觉刺激效果,可通过被动、助力或主动活动完成主动活动完成。PNF技术的治疗原则技术的治疗原则a充分调动人体运动发育内在潜能;遵循运动功能发育顺序;利用反射调整各种活动(早期和成熟期);人类各种功能性运动都是由屈、伸肌相互作用完成的,先由屈曲性动作逐渐发展到伸展性动作(如由坐爬发展到站立行走);PNF技术的治疗原则技术的治疗原则b正常运动具有规律性的程序(如由坐到站),但各步之间可以相互交叉重叠;在本体感觉刺激的同时可增加其它感觉的刺激(
24、如视、听、触觉刺激);强调多次、反复的学习和练习,巩固治疗效果;PNF技术的治疗原则技术的治疗原则c正常的运动和姿势都是依靠肌群间的相互平衡与协调收缩完成;运动行为的发育表现为运动和姿势总体模式的规律性程序,包含在综合性活动中,总体活动模式的发展包括:对称不对称反转单侧对侧斜线反转;PNF技术的治疗原则技术的治疗原则d完成每个功能活动都有目标性,而目标的完成常由一些方向相反的动作组成(如进食动作、坐站动作),均由组合运动群来实现目标,组合运动群即是多关节、多轴位的综合活动把组合活动模式贯穿在日常生活训练中进行组合性活动模式组合性活动模式头颈、躯干和四肢都有对角线运动模式。每对模式均由三种运动成
25、分组成,其中屈曲或伸展为其主要成分,并与内旋或外旋和内收或外展组合起来对角螺旋性运动。所有对角线运动均横跨中线,均含有旋转成分。应用对角线模式进行训练时,可按需要采用双侧对称性模式(双上肢或双下肢作相同运动)、双侧不对称性模式(双侧肢体向同一方向运动)、双侧交替模式(双侧肢体同时作相反方向的运动)和单侧模式(单个肢体运动)。活动模式:活动模式:组合运动组合运动特特 征:征:螺旋对角线活动螺旋对角线活动作用特点:作用特点:对骨、关节、韧带等组对骨、关节、韧带等组织的起止点刺激强烈,织的起止点刺激强烈,作用协调一致作用协调一致必须通过中线的螺必须通过中线的螺旋对角线活动是旋对角线活动是日常生活中最
26、多见日常生活中最多见的动作组成模式的动作组成模式体育运动中完成各体育运动中完成各种活动的常用模式种活动的常用模式组合运动模式中关组合运动模式中关键部位的动作十分键部位的动作十分重要(肩、髋)重要(肩、髋)功能动作中,旋转功能动作中,旋转作用最强作用最强组合运动模式组合运动模式强调时间顺序的强调时间顺序的ROM变化模式(变化模式(2个)个)按发育顺序在垫上进行的活动(按发育顺序在垫上进行的活动(38个)个)步行训练(步行训练(7个)个)轮椅和转移(轮椅和转移(5个)个)生活自理(生活自理(2个)个)共共91个组合运动模式个组合运动模式 运动模式的命名运动模式的命名第第1个符号:字母个符号:字母表
27、示运动肢体为单表示运动肢体为单侧或双侧侧或双侧U为单侧为单侧未书写为双侧未书写为双侧第第2个符号:字母个符号:字母表示是否为对角螺旋形表示是否为对角螺旋形运动模式运动模式D代表对角螺旋形代表对角螺旋形第第3个符号:阿拉伯数字个符号:阿拉伯数字1代表代表1型型2代表代表2型型运动模式的命名运动模式的命名第第4个符号:字母个符号:字母表示肢体功能活动表示肢体功能活动的形式的形式如如F代表屈曲、代表屈曲、E代代表伸展表伸展第第5、6个符号:字母个符号:字母UE表示上肢表示上肢LE表示下肢表示下肢利用对角线模式屈曲(伸展拮抗模式)伸展(屈曲拮抗模式)吃饭时手靠到嘴边从汽车内打开门用手梳对侧头从俯卧翻成
28、仰卧从仰卧翻成俯卧正手抽球反手扣球用手摸对侧脸用手摸同侧脸用手摸对侧膝梳同侧头手系对侧裤钮仰卧位交叉腿穿鞋穿裤时将腿伸入裤腿中足内侧踢球从仰卧翻成俯卧从俯卧翻成仰卧骑自行车从后上下车 行走时足跟着地PNF常用的手法常用的手法上肢对角线模式举例下肢对角线模式举例日常活动中常用的组合活动模式日常活动中常用的组合活动模式PNF技术基本促进手法技术基本促进手法手接触手接触抗阻与扩散抗阻与扩散言语和视觉提示言语和视觉提示牵张与挤压牵张与挤压时间顺序时间顺序保持:保持:维持关节在收缩终点10秒钟;促进和保持肌肉的兴奋性,为关节活动奠定基础收缩与放松:收缩与放松:采用等长、等张收缩(向心、离心)使肌收缩,放
29、松痉挛肌肉基础促进方法基础促进方法手接触手接触 方法:治疗师手置于患者方法:治疗师手置于患者体表,通过皮肤感觉引导体表,通过皮肤感觉引导运动方向、对无力肌群提运动方向、对无力肌群提供帮助、为需强化肌群施供帮助、为需强化肌群施加阻力加阻力常用方式:常用方式:“蚓状肌抓蚓状肌抓握握”,并在接触点上根据,并在接触点上根据需要施加恰当的刺激引起需要施加恰当的刺激引起正确的运动方向正确的运动方向 作用:帮助保持接触和引作用:帮助保持接触和引导方向导方向 基础促进方法基础促进方法阻力与扩散阻力与扩散概概 念:为可在方向、质量和数量上引起平滑、念:为可在方向、质量和数量上引起平滑、协调收缩且产生适当扩散和促
30、进功能的阻力,协调收缩且产生适当扩散和促进功能的阻力,而非治疗师所提供的最大阻力而非治疗师所提供的最大阻力方方 法:通过对较强肌群施加适当阻力,可使法:通过对较强肌群施加适当阻力,可使兴奋向较弱肌群扩散兴奋向较弱肌群扩散作作 用:增强肌力和耐力;改善强、弱肌群间用:增强肌力和耐力;改善强、弱肌群间的失衡的失衡 注意事项:根据治疗目的(即是做功还是增强注意事项:根据治疗目的(即是做功还是增强耐力)、患者是否存在痉挛等进行选择;操作耐力)、患者是否存在痉挛等进行选择;操作的时间不宜过长的时间不宜过长阻力基础促进方法基础促进方法言语和视觉提示言语和视觉提示方方 法:是法:是PNF技术的特点之一,目的
31、为促进治技术的特点之一,目的为促进治疗师和患者共同努力的协调性;应认真选择言语疗师和患者共同努力的协调性;应认真选择言语提示的时间和语调提示的时间和语调作作 用:根据治疗技术和目的,完成提示和配合用:根据治疗技术和目的,完成提示和配合 注意事项:言语提示须清晰、简洁,且与患者的注意事项:言语提示须清晰、简洁,且与患者的需要和理解相适应需要和理解相适应基础促进方法基础促进方法关节牵伸关节牵伸方方 法:通过牵拉关节邻近肌肉以分离法:通过牵拉关节邻近肌肉以分离关节面,产生牵张刺激和增强运动,与关节面,产生牵张刺激和增强运动,与、级关节松动术相似级关节松动术相似 作作 用:适用于疼痛所致的关节活动受用
32、:适用于疼痛所致的关节活动受限限 注意事项:新近的骨折、手术后近期不注意事项:新近的骨折、手术后近期不可使用可使用基础促进方法基础促进方法关节挤压关节挤压方方 法:通过刺激承重关节的感受器以促法:通过刺激承重关节的感受器以促进关节周围肌肉的共同收缩和稳定;可采进关节周围肌肉的共同收缩和稳定;可采用形成承重的姿势或在重力的基础上附加用形成承重的姿势或在重力的基础上附加徒手外力来达到此效果徒手外力来达到此效果作作 用:增强承重关节的稳定性用:增强承重关节的稳定性 注意事项:挤压的力量要得当,新近的骨注意事项:挤压的力量要得当,新近的骨折、手术后近期不可采用折、手术后近期不可采用 基础促进方法基础促
33、进方法肌肉牵伸肌肉牵伸概概 念:为在恰当的时间引发促进性反射活动的技念:为在恰当的时间引发促进性反射活动的技术术方方 法:可在运动模式的起始位置进行,使靶肌群法:可在运动模式的起始位置进行,使靶肌群处于所需最长位置,也可在整个可动关节活动范围处于所需最长位置,也可在整个可动关节活动范围内以阻力提供张力而产生持续牵张;可在运动初始内以阻力提供张力而产生持续牵张;可在运动初始重复,或在运动过程中更改方向。重复,或在运动过程中更改方向。作用:启动骨骼肌,提高力弱肌群的应答速度和增作用:启动骨骼肌,提高力弱肌群的应答速度和增强肌力;对拮抗肌产生抑制。强肌力;对拮抗肌产生抑制。注意事项:应注意保持牵张刺
34、激处于适当的幅度和注意事项:应注意保持牵张刺激处于适当的幅度和力量;靶肌群在静息时也应保持张力,不要松弛;力量;靶肌群在静息时也应保持张力,不要松弛;新近的骨折、手术后近期、疼痛等状况不可采用新近的骨折、手术后近期、疼痛等状况不可采用 牵伸技术基础促进方法基础促进方法运动时间顺序运动时间顺序概概 念:即为任何运动中肌肉收缩的顺序;正常念:即为任何运动中肌肉收缩的顺序;正常的运动顺序要求由远端至近端(或近端至远端)的运动顺序要求由远端至近端(或近端至远端)的肌群间协调收缩。的肌群间协调收缩。方方 法:在适当考虑正常时间顺序的条件下,重法:在适当考虑正常时间顺序的条件下,重点对运动模式中较强的部分
35、施加最大阻力,以使点对运动模式中较强的部分施加最大阻力,以使兴奋向较弱部分扩散兴奋向较弱部分扩散作作 用:增强运动的协调性用:增强运动的协调性 注意事项:必须以正常运动时间顺序为基础注意事项:必须以正常运动时间顺序为基础 PNF常用治疗技术常用治疗技术节律性启动节律性启动节律性稳定节律性稳定反复收缩反复收缩保持保持-放松放松收缩收缩-放松放松保持保持-放松放松-主动活动主动活动慢反转慢反转慢反转慢反转-保持保持慢反转慢反转-保持保持-放松放松常用手法治疗技术常用手法治疗技术节律性启动节律性启动方方 法:在选择靶原动肌及运动方向后,法:在选择靶原动肌及运动方向后,依次进行:数次依次进行:数次被动
36、运动;被动运动;利用病变较轻利用病变较轻肢体或借助滑轮重锤系统等器械予以患肢肢体或借助滑轮重锤系统等器械予以患肢数次数次主动主动-辅助运动;辅助运动;患者尝试性患者尝试性主动运主动运动动、成功后的轻、成功后的轻抗阻运动。抗阻运动。作作 用:用:改善改善靶原动肌的定向和发起运动靶原动肌的定向和发起运动的能力,尤其适用于存有僵硬(帕金森病)的能力,尤其适用于存有僵硬(帕金森病)或严重或严重痉挛痉挛的患者的患者举例:肩关节外展上举阻力感明显(内收举例:肩关节外展上举阻力感明显(内收肌痉挛)肌痉挛)常用手法治疗技术常用手法治疗技术节律性稳定节律性稳定方方 法:由治疗师引发法:由治疗师引发原动肌和拮抗肌
37、等原动肌和拮抗肌等长收缩,长收缩,先为两者先为两者同时同时收缩,后为收缩,后为两者交两者交替收缩替收缩作作 用:改善拮抗肌肌力和拮抗肌平衡、用:改善拮抗肌肌力和拮抗肌平衡、协调;改善稳定;在此技术后协调;改善稳定;在此技术后增加主动增加主动ROM和被动和被动ROM;通过反射性放松缓解;通过反射性放松缓解疼痛;疼痛;注意事项:操作关键为缓慢构成阻力,在注意事项:操作关键为缓慢构成阻力,在拮抗肌群间建立平滑、协调的转移拮抗肌群间建立平滑、协调的转移举例:夹板固定后活动受限者和烧伤后疼举例:夹板固定后活动受限者和烧伤后疼痛所致活动受限者痛所致活动受限者常用手法治疗技术常用手法治疗技术反复收缩反复收缩
38、方方 法:患者法:患者重复最大阻力的等张运动重复最大阻力的等张运动直至运直至运动中较弱的部分出现疲劳征象,当该部分疲劳动中较弱的部分出现疲劳征象,当该部分疲劳变得明显时,即进行该点的变得明显时,即进行该点的牵张牵张,以促进较弱,以促进较弱肌肉产生平滑、协调的运动。肌肉产生平滑、协调的运动。作作 用:用:增强肌力和耐力增强肌力和耐力,提高协调性和改善,提高协调性和改善平衡平衡注意事项:强调关节的单向活动;快速牵张可注意事项:强调关节的单向活动;快速牵张可能为某些肌肉骨骼损伤疾患的禁忌;治疗师应能为某些肌肉骨骼损伤疾患的禁忌;治疗师应改良施加的阻力以适应肌群的力量改良施加的阻力以适应肌群的力量举例
39、:伸肘肌无力导致肘伸直不充分,不易稳举例:伸肘肌无力导致肘伸直不充分,不易稳定在伸直位定在伸直位常用手法治疗技术常用手法治疗技术保持保持-放松放松方方 法:治疗师将患者肢体被动地移到法:治疗师将患者肢体被动地移到ROM的的受限点受限点上,上,保持等长收缩保持等长收缩23s,然后,然后松弛松弛;在缓解疼痛、达到新在缓解疼痛、达到新ROM后再重复,直至不后再重复,直至不再增加新的再增加新的ROM时为止。时为止。作作 用:用:改善被动改善被动ROM,提供放松,缓解疼痛,提供放松,缓解疼痛,尤适合于疼痛导致肌肉紧张、活动受限的患者尤适合于疼痛导致肌肉紧张、活动受限的患者注意事项:注意疼痛反应,以避免因
40、疼痛中断注意事项:注意疼痛反应,以避免因疼痛中断患者收缩的保持;肌力极弱不能主动活动时,患者收缩的保持;肌力极弱不能主动活动时,可作被动活动可作被动活动举例:肩周炎疼痛影响肩屈曲活动举例:肩周炎疼痛影响肩屈曲活动常用手法治疗技术常用手法治疗技术收缩收缩-放松放松方方 法:与保持法:与保持-放松的方法相似,不同点放松的方法相似,不同点为不作等长收缩而作为不作等长收缩而作等张收缩等张收缩,且允许旋,且允许旋转迅速产生张力(但要求很快转迅速产生张力(但要求很快放松放松)作作 用:用:增加增加同侧及对侧同侧及对侧ROM。举例:关节单向活动受限者举例:关节单向活动受限者常用手法治疗技术常用手法治疗技术保
41、持保持-放松放松-主动活动主动活动方方 法:先将患者肢体置于某一活动模式的中段和法:先将患者肢体置于某一活动模式的中段和将结束时的位置,要求患者保持将结束时的位置,要求患者保持抗阻等长收缩抗阻等长收缩状态,状态,然后命令患者然后命令患者放松放松,此时治疗师很快活动该肢体回,此时治疗师很快活动该肢体回到活动模式的起始,即较长位置,并到活动模式的起始,即较长位置,并快速牵张或反快速牵张或反复收缩复收缩,然后命令患者恢复至原先的较短位置,然后命令患者恢复至原先的较短位置作作 用:适用于用:适用于低张力低张力患者因无力而不能向一个方患者因无力而不能向一个方向启动时;可促进肌张力的平衡向启动时;可促进肌
42、张力的平衡注意事项:命令的时间要准确注意事项:命令的时间要准确举例:偏瘫股四头肌、髂腰肌无力举例:偏瘫股四头肌、髂腰肌无力常用手法治疗技术常用手法治疗技术慢反转慢反转概概 念:为念:为原动肌等张收缩后迅速的拮抗肌等张收原动肌等张收缩后迅速的拮抗肌等张收缩缩技术技术方方 法:两个肌群缓慢交替完成节律性向心性等张法:两个肌群缓慢交替完成节律性向心性等张收缩,在反转时没有间歇(松弛)收缩,在反转时没有间歇(松弛)作作 用:用于发展原动肌的主动用:用于发展原动肌的主动ROM和和协调原动肌、协调原动肌、拮抗肌之间交互收缩拮抗肌之间交互收缩的顺序的顺序注意事项:原动肌、拮抗肌交互收缩应缓慢而又节注意事项:
43、原动肌、拮抗肌交互收缩应缓慢而又节律,反转时无间歇律,反转时无间歇常用手法治疗技术常用手法治疗技术慢反转慢反转-保持保持方法:在方法:在原动肌等张收缩终末增加原动肌等张收缩终末增加23s的等长收缩(保持)然后再反转。的等长收缩(保持)然后再反转。作用:作用:增强肌力,提高关节稳定性增强肌力,提高关节稳定性,特别,特别适用于发展适用于发展ROM中某一特定点的肌力中某一特定点的肌力注意事项:同慢反转注意事项:同慢反转举例:改善偏瘫下肢负重膝关节伸直稳定举例:改善偏瘫下肢负重膝关节伸直稳定性,纠正膝过伸性,纠正膝过伸 常用手法治疗技术常用手法治疗技术慢反转慢反转-保持保持-放松放松方方 法:让患者法
44、:让患者主动运动至主动运动至ROM因拮抗肌紧张而因拮抗肌紧张而受限的点上,然后依次进行拮抗肌等张收缩、抗受限的点上,然后依次进行拮抗肌等张收缩、抗阻等长收缩阻等长收缩23s、松弛和原动肌等张收缩、松弛和原动肌等张收缩作作 用:用于用:用于加强肌力加强肌力和增大和增大ROM,尤适合于,尤适合于拮抗肌限制为原发因素的拮抗肌限制为原发因素的ROM受限受限注意事项:基本同慢反转注意事项:基本同慢反转 举例:因肱二头肌痉挛致伸肘困难举例:因肱二头肌痉挛致伸肘困难常用手法分类常用手法分类增强肌力的手法:增强肌力的手法:反复收缩反复收缩慢反转慢反转慢反转慢反转-保持保持节律性稳定节律性稳定节律性发动节律性发
45、动牵张手法:牵张手法:收缩收缩-放松放松保持保持-放松放松慢反转慢反转-保持保持-放松放松松弛性手法:松弛性手法:慢反转慢反转-保持保持-放松放松收缩收缩-放松放松操作时注意如下要求:操作时注意如下要求:1、注意完成活动的关键部位(关键轴),、注意完成活动的关键部位(关键轴),躯干活动,关键轴是头颈,上肢活动关键躯干活动,关键轴是头颈,上肢活动关键轴是肩关节,下肢活动关键轴是髋关节;轴是肩关节,下肢活动关键轴是髋关节;2、重视旋转动作的完成,进一步加强对本、重视旋转动作的完成,进一步加强对本体感觉的刺激;体感觉的刺激;3、活动前诸肌群应处在原始初长度,以利、活动前诸肌群应处在原始初长度,以利于
46、充分活动和牵拉;于充分活动和牵拉;4、所有的动作均由相反方向的运动组成、所有的动作均由相反方向的运动组成(伸和屈);(伸和屈);5、螺旋性对角线活动必须通过中线;、螺旋性对角线活动必须通过中线;6、在动作的开始和结束时加强肌腱的牵拉、在动作的开始和结束时加强肌腱的牵拉和关节的挤压,也能加强本体感觉的刺激;和关节的挤压,也能加强本体感觉的刺激;7、活动的完成可借助被动、助力、主动和、活动的完成可借助被动、助力、主动和抗阻方式进行,以完成最大活动范围;抗阻方式进行,以完成最大活动范围;8、指令清楚到位。、指令清楚到位。中枢性促进技术中枢性促进技术(Brunnstrom )Signe Brunnst
47、rom瑞典物理治疗师瑞典物理治疗师在患者尚未恢复任何主动活动之在患者尚未恢复任何主动活动之前,利用人体发育早期本属于正前,利用人体发育早期本属于正常的各种常的各种非随意运动皮层下反射非随意运动皮层下反射活动活动去引发和诱导出瘫痪肌肉产去引发和诱导出瘫痪肌肉产生收缩反应,以启动运动功能的生收缩反应,以启动运动功能的恢复进程。恢复进程。l Brunnstrom技术技术常用促进手法:常用促进手法:联合反应(结合表介绍)联合反应(结合表介绍)共同运动共同运动:上肢屈肌运动上肢屈肌运动 下肢伸肌运动下肢伸肌运动 原始反射(介绍常见的紧张性反射,见表)原始反射(介绍常见的紧张性反射,见表)其它反射(介绍人
48、体常见的各种反射,见表)其它反射(介绍人体常见的各种反射,见表)感觉刺激感觉刺激联合运动与联合反应联合运动与联合反应联合运动联合运动(associated movement)两侧肢体类似的运动两侧肢体类似的运动,通常在要加强身体其,通常在要加强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精确性或非常用力时才出现他部位的运动精确性或非常用力时才出现(见于健康人)(见于健康人)打羽毛球、网球或乒乓球时非握拍手的动作打羽毛球、网球或乒乓球时非握拍手的动作联合运动与联合反应联合运动与联合反应联合反应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在某些环境下出现的一种在某些环境下出现的一种非随意运动非随意运动或或反射性反射性
49、肌张力增高肌张力增高的表现的表现 脑损伤病人在进行健侧肢体抗阻练习时,可以脑损伤病人在进行健侧肢体抗阻练习时,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患侧肢体的肌张力,或患侧肢不同程度地增加患侧肢体的肌张力,或患侧肢体出现相应的动作体出现相应的动作共同运动共同运动(synergy)脑损伤常见的一种肢体异常活动脑损伤常见的一种肢体异常活动表现表现活动活动患侧患侧上肢或下肢的某一个关节上肢或下肢的某一个关节时,相邻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可时,相邻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可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运动,并形成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运动,并形成特有的活动特有的活动模式模式上肢共同运动上肢共同运动上肢屈肌共同运动上肢屈肌共同运动肩胛骨内收肩
50、胛骨内收(回缩回缩)、上提、上提肩关节后伸、外展、外旋肩关节后伸、外展、外旋肘关节屈曲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前臂旋后腕和手指屈曲腕和手指屈曲如同手抓同侧腋窝前的如同手抓同侧腋窝前的动作动作上肢伸展共同运动上肢伸展共同运动肩胛骨前伸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内收、内旋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伸肘关节伸前臂旋前前臂旋前腕和手常为伸腕、屈指腕和手常为伸腕、屈指如同坐位时手伸向两膝如同坐位时手伸向两膝之间的动作之间的动作 下肢共同运动下肢共同运动下肢伸展共同运动下肢伸展共同运动髋关节内收、内旋髋关节内收、内旋膝关节伸膝关节伸踝跖屈、内翻踝跖屈、内翻下肢屈曲共同运动下肢屈曲共同运动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髋关节屈曲、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