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新石器时代考古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175531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PPT 页数:136 大小:23.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新石器时代考古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第三讲-新石器时代考古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第三讲-新石器时代考古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第三讲-新石器时代考古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第三讲-新石器时代考古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石器时代考古第一部分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基本知识新石器与新石器时代什么是新石器?什么是新石器时代?什么是新石器时代文化?旧新石器的区分,根据下列的三项标准:(1)地质学上,属于更新世还是全新世;(2)技术上,石器的刃部是打制的还是磨制的;(3)经济上,是获得经济(采集食物)还是农业经济(生产食物)。磨制技术的出现农业、畜牧业的产生陶器的出现 但在日本日本,陶器出现较早(绳纹文化)大约在BC10000年,而磨光石器出现出现晚,且一直不发达,主要使用大型打制石器,经济生活以渔猎为主,到绳纹文化晚期才出现水稻栽培。欧亚大陆北部欧亚大陆北部同日本接近,新石器早期,磨光石器较少,畜牧业、农业没有出现,以渔

2、猎经济为主。西亚新石器时代西亚新石器时代遗存中,首先出现的既非陶器,也非磨光石器,而是畜牧业、农业,陶器的出现晚于畜牧业2000年,所以在这些地区,把陶器出现以前称为“前陶新石器文化”。新石器时代区分于旧石器时代的标志新石器时代区分于旧石器时代的标志3.新石器时代考古的特点1、无文字:可用比较的方法2、不完整:多用科学的手段复原3、实物性:可供统计、分析、测量新石器时代的起始标志 1.磨制石器说磨制石器说2.陶器说陶器说 3.农业说农业说 1935 1935年,戈登年,戈登柴尔德:柴尔德:“食物的生产食物的生产粮食植粮食植物,特别是谷物,有意识的耕种和动物驯化、饲养以及选物,特别是谷物,有意识

3、的耕种和动物驯化、饲养以及选择,是一种经济革命择,是一种经济革命人类历史上自从学会用火以来最人类历史上自从学会用火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伟大的事件”,并提出了,并提出了“新石器时代革命新石器时代革命”的概念,用的概念,用以表示人类由食物采集向食物生产转变的革命性变化。以表示人类由食物采集向食物生产转变的革命性变化。新石器时代文化概括1.分期与分区2.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区系分布1.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与分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早期约当公元前10000年前7000年间中期 约当公元前7000年前5000年间晚期约公元前5000年前3500年把铜石并用时代早、晚两期在公元前3500年前2600年公元前260

4、0年前2000年之间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重瓣花朵式区域文化结构 稻作农业文化区:主要是长江流域及以南。如工具用骨耜挖泥,陶器有釜、甑,建筑为干栏式建筑。旱作农业文化区:种粟、黍,耐旱,用爪镰取穗,用磨盘磨掉皮,半地穴式房子,窖穴藏粮食,主要是黄河流域。狩猎采集文化区:基本没有农业,树木少,逐水草而居,遗址小而多,文化层浅,主要在长城以北地区。在这三大经济文化区下,又细分为12个文化区系,即甘青文化区、中原文化区、山东文化区、燕辽文化区、江浙文化区、长江中游区、闽台区、粤桂区、云贵区、东北区、蒙新区、青藏区。严: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发展格局和以中原为中心的分层次向心结构。严文明:中国史前文

5、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文物1987年3期。2.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区系分布2.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区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不同,促成了各地区人们的生产活动、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也存在较大差异。所有这些,反映在考古学文化上就是各地区出土的实物遗存亦有着很大区别。20世纪80年代初,苏秉琦据此将我国新石器文化划分为六大区系六大区系:一是以晋陕豫邻境地区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中原地区;二是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北方地区;三是以洞庭湖及其邻境地区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四是以山东及其邻境地区为中心的黄河下游地区黄河下游地区;五是以江浙(太湖流域

6、)及其邻境地区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六是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主轴的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前三者是“面向内陆的部分,多出彩陶和细石器”,后三者是“面向海洋的部分,则主要是黑陶、几何印纹陶、有段和有肩石器的分布区域,民俗方面还有拔牙的习俗。”11 苏秉琦等: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文物1981年第5期。在苏秉琦研究的基础上,可将这六大区系划分为黄河中上游文化区、黄河下游文化区、长江中游文化区、长江下游文化区、北方文化区和华南文化区。各大文化区内,文化的共性明显较多,差异性相对较少,表明区内的文化关系较为密切;相反,各大文化区之间,文化的共性较少,差异性却十分显著,呈现出各文化区的

7、相对独立性,反映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多元性。不过,各大文化区并不是隔绝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程度的交往。总体来说,时代越晚,交往越频繁,因此各大文化区的共性,随着时代的推移,越来越明显,向同一性方面发展。应当注意的是,不同时期各大文化区的范围有所不同时期各大文化区的范围有所变化变化,这可能与古代部族的兴衰、或是迁移有关,但其中心区域还是比较稳定的,因而各大文化区不仅在新石器时代始终存在,而且即使到夏商时期这种局面仍未有太大改观,它们都比较独立地走完了发生、发展和后来向文明社会过渡的历程1。1 曹兵武:苏秉琦先生与中国考古学的区系类型学说,中国文物报2003年1月10日。1.黄河中上游文化区黄河

8、中上游文化区黄河中上游文化区,包括河南、河北、山西和陕西大部,甘肃和青海东部,宁夏与内蒙中南部,有时期还包括鄂西北地区。文化共性较多,差异性较小。就现有考古材料来看,这一地区至少还可分为可分为7个文化个文化小区小区。关中汉中地区关中汉中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为: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北首岭类型、半坡类型、泉护类型、半坡晚期类型)案板三期文化客省庄二期文化。豫西晋南地区豫西晋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枣园类型、东庄类型、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庙底沟二期文化三里桥文化、陶寺文化。豫中地区豫中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为: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仰韶文化(石固类型、后岗类型、

9、阎村类型、大河村类型)大河村五期文化王湾三期文化。豫北冀南地区豫北冀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为:磁山文化仰韶文化仰韶文化(下潘汪类型、后岗类型、钓鱼台类型、大司空村类型)孟庄龙山早期文化后岗二期文化。豫西南鄂西北地区豫西南鄂西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大张庄类型、八里岗类型、下王岗类型、朱家台类型)屈家岭文化青龙泉二期类型石家河文化青龙泉三期类型王湾三期文化乱石滩类型。该地区是黄河中游与长江中游地区的交汇地带,仰韶时代基本上可归入黄河中游文化区范畴,龙山时代早期至晚期前段应归入长江中游文化区范畴,龙山时代晚期后段又应当划归黄河中游文化区范畴。这一地区不同谱系考古学文化的

10、更替,可能是古代华夏与苗蛮集团之间发生战争的结果。甘青地区甘青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为: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内蒙河套陕北地区内蒙河套陕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阿善类型、三关类型、海生不浪类型)阿善三期文化。2.黄河下游文化区黄河下游文化区黄河下游文化区,包括山东大部、苏北、皖北,有时也包括豫东地区,其新石器文化发展序列为: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该区至少还可以划分为4个文化小区。鲁中南地区鲁中南地区的文化发展序列为:后李文化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北辛类型大汶口文化(王因类型、大汶口类型、西夏侯类型)龙山文化尹家城类型。鲁西北地区

11、鲁西北地区的文化发展序列为:后李文化后李文化北辛文化苑城类型大汶口文化(五村类型、尚庄类型)龙山文化城子崖类型。胶东半岛地区胶东半岛地区的文化发展序列为:北辛文化白石类型大汶口文化(紫荆类型、北庄类型、杨家圈类型)龙山文化杨家圈类型。苏北地区苏北地区的文化发展序列为:北辛文化大伊山类型大汶口文化(刘林类型、花厅类型、赵庄类型)龙山文化。黄河流域地处黄土地带,气候干燥,降水较少,年降雨量一般为400750毫米,适宜种植旱地作物。各地区新石器文化中普遍发现有粟和黍的农作物遗存,是粟和黍的重要起源地。3.长江中游文化区长江中游文化区长江中游文化区,包括湖北大部、湖南北部和重庆等地湖北大部、湖南北部和

12、重庆等地,其新石器文化发展序列为:彭头山文化皂市文化、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该区至少还可划分为3个文化小区。洞庭湖北岸地区洞庭湖北岸地区的文化发展序列为:彭头山文化皂市文化汤家岗下层文化大溪文化三元宫类型屈家岭文化划城岗类型石家河文化太山庙类型。鄂西南峡江地区鄂西南峡江地区的文化发展序列为: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关庙山类型屈家岭文化关庙山中层类型石家河文化季家湖类型。江汉平原地区江汉平原地区的文化发展序列为:边畈类型文化大溪文化油子岭类型屈家岭文化屈家岭类型石家河文化石家河类型。4.长江下游文化区长江下游文化区长江下游文化区,包括浙江和上海一部、安徽大浙江和上海一部、安徽大部、苏

13、南和赣北等地部、苏南和赣北等地,明显可分为3个文化小区。宁绍平原地区宁绍平原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为: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河姆渡第二层遗存河姆渡第一层遗存。太湖流域地区太湖流域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为:罗家角类型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江淮地区江淮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为:候家寨文化黄鳝嘴文化薛家岗文化薛家岗第四期遗存。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河湖密布,土壤肥沃,适合水田作物生长。各地区新石器文化中普遍发现有人工培植的水稻遗存,是水稻的发源地之一。5.北方文化区北方文化区北方文化区,包括东北三省、河北燕山以北、内蒙和新疆

14、东北三省、河北燕山以北、内蒙和新疆地区。地区。该区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但也有一些共同特点,如气候寒冷干燥,沙漠草原相间分布。新石器时代,北方地区含有细石器遗存的遗址较为普遍,过去曾笼统地称为“细石器文化”,但实际上各地、各时期文化面貌区别较大。可分为几个文化小区。辽河流域地区辽河流域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为: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辽东半岛辽东半岛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为:小珠山下层文化小珠山中层文化小珠山上层文化。此外,还有嫩江流域嫩江流域的昂昂溪文化,三江平原三江平原一带的新开流文化等。西北的内蒙、新疆地区内蒙、新疆地区,只有一些零星材料,文化面貌还不太清楚。新石器时代,北方各地的

15、经济状况很复杂,有的以狩猎经济为主,兼营农业;有的以农业经济为主,或农业与狩猎经济相结合;沿海地区则多以渔猎经济为主。6.华南文化区华南文化区华南文化区,包括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地。西藏等地。这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复杂,岩溶地貌发达,水中软体动物丰富,因此洞穴遗址洞穴遗址和贝丘遗址贝丘遗址是华南文化区比较典型的两类遗址。此外还有丘陵、山坡、河谷平原、台地和岗地遗址等。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华南地区的文化面貌表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该区考古工作做的不多,新石器时代材料比较零散,龙山时代资料主要有闽江下游地区的昙石山文化、粤北地区的石峡文化、台湾

16、地区的大坌坑文化等。从各地一些零散材料来看,华南文化区也有一些共同特点共同特点: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石器多为打制,磨制较少,制陶业相对落后,以采集、渔猎经济为主,农业经济不发达。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龙山时代,磨制石器有了进步,流行有段石锛、有肩石锛和有肩石斧是其突出特征,农业经济有了发展,部分地区已居于主导地位。华南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在17002000毫米,和长江流域一样,也是水稻的发源地之一。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表现形式遗物磨制石器骨角器陶器玉器木(竹)器、蚌器、铜器等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表现形式遗迹房址灰坑(包括窖穴)陶窑水井墓葬道路村落(聚落)等古城1.磨制石器捕鱼打猎耕种其他石斧石斧旧石

17、器时代石斧石刀石镰石磨盘石磨棒石锛现代的锛有段石锛2.骨角器3.陶器老官台文化陶器老官台文化陶器北辛文化陶器河姆渡文化彩陶彩陶陶器种类颜色红陶、彩陶、灰陶、黑陶、白陶器物的种类罐、鼎、鬲、斝、甑、甗、钵、碗、盆、瓮、豆、壶等。形制(器物的形状和造型)对器物的描述一般按口、唇、沿、颈(或称领)、肩、腹、底、足以及器物的附件等方面进行口口分直口、敛口、侈口、敞口等。唇唇分圆唇、尖唇、方唇等。沿沿分折沿、侈沿、卷沿等。颈颈分长颈、短颈、束颈、直颈等。肩肩分鼓肩、垂肩、折肩等。腹腹分鼓腹、折腹、直腹等。底底分平底、凹底、圜底、尖底等。足足一般为三足,分袋足与实足两类实足的形状有圆锥足、锛形足、宽扁足、

18、侧扁三角形足等。器物附件附件可分流、耳、把手等。4.玉器宁镇地区5.建筑房屋 窖穴 聚落 城墙水井 道路等房屋半地穴式地面建筑干栏式房屋地面夯土台基建筑灰坑(包括窖穴)形状 袋状、锅底形、圆形或方形等位置房屋内、外包含物粮食、鱼、器物、人骨等修筑技术与装饰手法墙面地面加强、涂白灰面等聚落村落社会出现分工(陶窑)出现制度(功能分布)出现战争或争斗(环壕)古城6.墓葬埋葬形式土坑竖穴墓、瓮棺葬葬式仰身直肢侧身曲肢风朝向随葬随葬品的组成随葬品的数量陶窑烧制陶器的场所提高烧成温度控制烧成环境氧化、还原气氛史前人类生产力进步的重要代表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核心任务探索史前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社会组织的形成与

19、演变家庭、氏族、部落联盟、古国、国家等宗教与信仰墓葬的出现象征意义的符号和器物的出现(图腾、礼器)社会分工生产组织形式、反映社会制度等信息生产力水平知识储备技术水平1.社会组织形式家庭?聚落社会分工古城古国屈家岭文化特征和分期中期遗存最为典型:房屋发现比较多,均为地面建筑,又到居住面筑成高出地面的土台子。有连排房,也有品字形排列城头山城址古城:湖南省澧县车溪乡南岳村城头山通过对西南城墙的解剖,确认古城曾经四次修筑:城墙建于大溪文化时期,距今6000年前第二期修筑于大溪文化二期偏晚,距今5800-5600年第三期修筑于屈家岭文化早期,距今5300年-5200年第四期修筑于屈家岭文化中期。整个城址废弃于石家河文化中期。古国2.宗教与信仰3.生产力水平仰韶文化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半坡类型罐葫芦瓶釜曲腹盆带流罐壶细颈壶彩陶盆河姆渡文化宁绍地区河姆渡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三讲-新石器时代考古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