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作为审美范畴的优美与崇高-(《美学原理》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175816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9.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作为审美范畴的优美与崇高-(《美学原理》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八章-作为审美范畴的优美与崇高-(《美学原理》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八章-作为审美范畴的优美与崇高-(《美学原理》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八章-作为审美范畴的优美与崇高-(《美学原理》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八章-作为审美范畴的优美与崇高-(《美学原理》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八章第八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优美与崇高作为审美范畴的优美与崇高内容概要内容概要第一节第一节 优美与崇高的本质及其特征优美与崇高的本质及其特征第二节第二节 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第三第三节节 崇高在现代的意义崇高在现代的意义第一节第一节 优美与崇高的本质及其特征优美与崇高的本质及其特征一、一、优美的本质及其特征优美的本质及其特征二、崇高的本质及其特征二、崇高的本质及其特征一、优美的本质及其特征一、优美的本质及其特征优美的本质:优美的本质:优美,也称阴柔之美、秀美。优美以感性形式的和谐为主,其审美意蕴、情感力度柔和平稳,呈现为秀丽、妍雅、清新、明媚、轻盈宁静等境界,具有小巧、平静

2、、舒缓、圆畅、单纯等表现形式。江南水乡 周庄一、优美的本质及其特征一、优美的本质及其特征无论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莺歌燕舞的自然景象;或是山明水秀、波平如镜,倒影清澈的自然景色;还是艺术表现中的单纯静穆、情景和谐等,其境界均体现了优美的形式特点,给人以和谐、完满的审美享受。一、优美的本质及其特征一、优美的本质及其特征优美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实现和结果,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最终成果,是实现对实践最充分的肯定。人的本质对象化实现中,优美侧重活动结果的展示侧重活动结果的展示,在本质上是静态的很少有矛盾冲突与审美张力的痕迹。优美的特征:优美的特征:其显示在形式方面比较直接,不

3、仅带有普遍的涵摄概括性,而且逐渐形成了以以“和谐和谐”为典型形态的某些相对稳定的特征为典型形态的某些相对稳定的特征,但另一方面又比较抽象,与特定内容的关联比较间接。优美因主客体始终处于统一状态而具有直观愉悦的感性特点因主客体始终处于统一状态而具有直观愉悦的感性特点,其审美效果是日常所说的“审美愉快”。二、崇高的本质及其特征二、崇高的本质及其特征崇高的本质:崇高的本质:崇高是一种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对立,情感力度异常强烈,具有以痛感、压抑感为基础,由不和谐到和谐、由痛感到快感的复杂心理体验,并以狂放、暴烈、无限、模糊、神秘等为基本特征的审美范畴。巴别塔二、崇高的本质及其

4、特征二、崇高的本质及其特征 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奔腾的江河,高耸入云的山峰,陡峭的悬崖等,这些大自然的奇特景象,具有崇高对象的自然特点。二、崇高的本质及其特征二、崇高的本质及其特征崇高的特征:崇高的特征:崇高侧重展示人的本质(实践劳动及其自由性)对象化(规律与目的相统一)实现的曲折过程,崇高美的力量正根源于个体项总体性人类的更高的升华。崇高突出的形式特征是“大”即具有各种特定有限形式的包容、涵括的性质,带有趋向无限性的特点。崇高的审美感受与效果特征,按康德的说法是一种痛苦的愉悦性,期间伴随有审美想象与情感的剧烈变化,也伴随有审美领悟与理解的不断超越与升华。第二节第二节 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优美

5、与崇高的相互转化一、一、优美与崇高的历史优美与崇高的历史二、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二、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一、优美与崇高的历史一、优美与崇高的历史毕达哥拉斯的毕达哥拉斯的“美在和谐美在和谐”与朗吉努斯的与朗吉努斯的崇高论崇高论博博克的克的“自我保存自我保存”与与“社交社交”本能本能康德力的崇高与数的崇高康德力的崇高与数的崇高孟子的孟子的“充实之谓美充实之谓美”姚鼐的姚鼐的“阳刚阳刚”与与“阴柔阴柔”之美之美二、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二、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涵义:涵义: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是指对象化过程中不同审美范畴所呈现的关系状态,是对其活动、发展的进一步描述。规律:规律:依人的本质对象化的纵向

6、运动看,审美范畴相互转化的实质是指主客体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因主体在关系中所处的地位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一个纵向发展的审美形态序列:崇高、悲剧、喜剧及优美。优美作为人类审美史上历史悠久、在审美生活中最为流行普及的成果,集中体现了审美关系的本质,代表了诸种审美范畴发展的基本趋向。二者相互转化的常态性规律是由崇高趋向优美。优美与崇高是美的两极,没有优美,就无以突出崇高;反之没有崇高,也难于显现优美。优美与崇高的这种运动与演变,生成千姿百态的美,使审美活动显得无限丰富又色彩纷呈。二、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二、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二、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二、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优美与崇高的转化还表现出复杂

7、性状况。在崇高向优美转化的纵向历程中,因主体存在位置与活动情境的变化,亦可能有新的审美范畴产生的趋向。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审美的突出变化是崇高的解构与丑在艺术审美中的大量滋生,这是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深刻变化在审美方式上的直接反映。有人把西方现代艺术和审美称之为不在崇高的英雄和不再美丽的艺术。蒙克呐喊第三节第三节 崇高的现代意义崇高的现代意义一一、后现代语境下、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贫困的审美贫困二、审美共通感与现代社会二、审美共通感与现代社会三、作为自由个性与社会使命合题的崇高三、作为自由个性与社会使命合题的崇高一、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贫困一、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贫困原因:原因: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贫困所

8、表征的是当今人类审美所面临的一种危机状况,导致这种结果出现的原因虽然复杂,但无疑和主体的变异、沉沦及崇主体的变异、沉沦及崇高的历史意义与目标的逐渐模糊高的历史意义与目标的逐渐模糊不无关系。新表现主义绘画一、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贫困一、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贫困实质:实质:从人的本质对象化理论看,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贫困,表现出规律与目的、真与善之间的冲突与错位,和目的性与善的疏离甚至消解,导致主体向唯我主义滑落进而产生文化上的虚无主义。影响:影响: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贫困,反映了历史转向中审美主体的变化,即从近代的自我觉醒、探索和解放,到现代化以来自我的异化、迷惘及历史性迷误,它表明了某种程度的人类精神

9、价值的迷误和丧失。二、审美共通感与现代社会二、审美共通感与现代社会意义:意义:面对唯我主义审美贫困的出现,迫切需要崇高现代意义的重建,而借助审美共通感与现代社会这一公共中介文化机制,也许可以发掘在现代人的主体建构即心体建设中,崇高所能提供的有益的思想与理论资源。作用:作用:审美共通感作为现代社会公共社会心理的基本构成载体,它能确保审美在重建社会公共精神中受到特殊的重视,故成为联系崇高与现代社会,促使崇高努力发挥其现代意义的重要平台与天然的公共心里纽带。三、作为自由个性与社会使命合题的崇高三、作为自由个性与社会使命合题的崇高所谓自由个性即人的自由个性,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题

10、中应有之义。马克思把“自由”与“全面本质”相联系,作为实现完整人的条件与途径,以显示自由个性的重要性。它不仅构成人的本质力量全面实现的内在规定,也体现了现代审美最核心的价值取向。从审美角度看,马克思以“美的规律”的生产和发展人的自由创造个性,作为人的无限性理念与最高价值,体现着以“未来”扬弃“现在”,并永不停止这一现代性核心特性,这种具有社会号召力与价值制高点的美学思想资源,深刻体现了崇高现代意义构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三、作为自由个性与社会使命合题的崇高三、作为自由个性与社会使命合题的崇高在对社会历史使命感的理解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贡献不仅在于强调人的自由本质的发展与人的感觉的解放问题,而

11、且还在于提出了“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与“全面的人的复归”等重大任务。每一个社会发展虽要以自由个性的发展来实现,并以个人的幸福为目的;但同时又要通过社会的发展来完善自身,并获得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类总总体的和谐共生和共同发展这是作为自由个性与社会使命合题的真正内涵。本章小结本章小结关键词:优美;优美;崇高;崇高;审美贫困;审美贫困;审美共同感审美共同感依据人的本质对象化纵向运动所呈现的不同类型,区分为崇高、悲剧、喜剧、优美等范畴类型。其中,优美与崇高是最有代表性的审美范畴,也是美学学科诞生以后奠基性的审美范畴。依照马克思实践论美学对审美本质的理解,作为审美范畴的优美与崇

12、高,被看作人的本质力量(自由实践劳动)的对象化活动,亦即规律(真)与目的(善)相统一的自由形式运动。崇高侧重展示人的本质(实践劳动及其自由性)对象化(规律与目的相统一)实现的曲折过程。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现代性所关注的是以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现代化为基础的现代人的精神心态气质,它属于人文科学所指向的心灵领域。20世纪中国最强大的变动机制以及最深广的生活基础就是现代化。因而现代化现代性构成今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生活世界与源初的解释学视野,美学研究亦进入这种现代性语境。在对社会历史使命的理解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贡献不仅在于强调人的自由本质的发展与人的感觉的解放问题,而且还在于提出了“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与“全面的人的复归”等重大任务。推荐书目推荐书目1.德玛克斯德索美学与艺术理论,兰金仁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2.英博克:关于崇高与美的观念的根源的哲学探讨,载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5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3.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思考题思考题1.如何理解优美与崇高的联系与区别?2.试述优美在审美形态中的特殊地位。3.从现代性语境看崇高的生成与演变。4.举例说明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5.结合现代审美状况阐释崇高的现代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八章-作为审美范畴的优美与崇高-(《美学原理》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