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德国古典文论-(《西方文学理论》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175835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PPTX 页数:79 大小:78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德国古典文论-(《西方文学理论》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第六章-德国古典文论-(《西方文学理论》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第六章-德国古典文论-(《西方文学理论》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第六章-德国古典文论-(《西方文学理论》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第六章-德国古典文论-(《西方文学理论》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西方文学理论德国古典文论概述u德国古典文论是德国古典哲学哲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u德国古典哲学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进过费希特和谢林的发展,黑格尔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费尔巴哈是最后的代表。u德国古典文论大致从1770年康德哲学由前批判时期转向批判时期开始,以1832年歌德逝世为终结,主要代表包括康德、歌德、席勒和黑格尔。u时代背景:u一、经济方面:u恩格斯:“这是一堆正在腐朽和解体的讨厌的东西。没有一个人感到舒服。国内的手工业、商业、工业和农业极端凋敝。农民、手工业者和企业主遭到双重的苦难政府的搜刮,商业的不景气。贵族和王

2、公都感到,尽管他们榨尽了臣民的膏血,他们的收入还是弥补不了他们的日益庞大的支出。一切都很糟糕,不满情绪笼罩了全国。没有教育,没有影响群众意识的工具,没有出版自由,没有社会舆论,甚至连比较大宗的对外贸易也没有,除了卑鄙和自私就什么也没有;一种卑鄙的、奴颜婢膝的、可怜的商人习气渗透了全体人民。一切都烂透了,动摇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因为这个民族连清除已经死亡了的制度的腐烂尸骸的力量都没有。”u“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皇权衰微,诸侯割据,经济落后,民不聊生。u二、思想文化方面:u德国资产阶级也在以自己的特有方式进行着思想革命,为政治革命做准备,这就诞生了德国古典哲学。作为“法

3、国革命的德国理论”,德国古典哲学以一种思辨、晦涩的语言曲折传达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历史要求,在继承了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德国古典哲学建立了以理性和主体性为前提、以“自由”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体系。u三、政治方面:u“自由”表现为反抗封建专制、要求德国统一的呼声。u四、伦理方面:u“自由”表现为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对个性自由与和谐的追求。u五、历史观方面:u“自由”表现为历史发展的终极目的。u六、人生观方面:u“自由”表现为人生在世的最高状态。u七、审美观方面:u“自由”表现为将感性和理性、现实与理想统一起来的游戏。u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u1770年至1832年,德国经历了“狂飙突

4、进运动”和“德国古典文学”两个时期,歌德和席勒是这两个时期文学潮流的卓越代表。这两个时期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歌德的葛兹冯伯里欣根(1773)成为德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历史剧,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成为德国第一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文学作品,其晚年完成的浮士德是西方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体小说之一。席勒的悲剧强盗(1781)、阴谋与爱情(1784)和著名诗篇欢乐颂(1785),无不体现了渴望自由、反抗专制、追求人类福祉的思想主题。其中阴谋与爱情被恩格斯誉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第一节 康德u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和德国古典美学创始人,以纯粹理性批判(1781)、

5、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断力批判(1790)建立了自己的批判哲学体系。康德的文艺思想从属于其哲学美学体系,主要表现在判断力批判中。一、艺术论u康德对审美判断力的批判分为两部分:分析论和辩证论。前者是从四个逻辑范畴来对美和崇高进行分析,后者探讨鉴赏中二律背反的表现和解决。在分析论和辩证论之间的“纯粹审美判断的演绎”部分,康德集中探讨了艺术问题,这些对艺术的理解为整个德国古典文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康德首先通过三个比较区分出了什么是艺术,他称之为“艺术一般”。u第一,与自然相区别,艺术是人的创造物。u“我们出于正当的理由只应当把通过自由而生产、也就是把通过以理性为其行动的基础的某种任意性而进行的生

6、产,称之为艺术。”蜜蜂的蜂巢尽管很精巧,但它不是艺术品,因为“蜜蜂的劳动不是筑基于真正的理性的思虑,人们就会说,那是她的(本能的)天性的成品,作为艺术只能意味着是一创造者的作品”。而一块在沼泽地里发现的砍削的木头,虽然粗糙,却是一件艺术品,因为它出自人的心灵,其形式服从于一个目的。u第二,与科学相区别,艺术是技能的活动,科学是知识的活动。u康德将技能和知识、实践和理论对立起来。他认为,如果我们知道怎样去做,而且如果熟悉我们所欲求的结果,就可以做到的话,这样的活动不是艺术,“只有那种我们即使最完备地知道但却还并不因此就立刻拥有去做的熟巧的事,才在这种意义上属于艺术”。康德的这种区分和对立,显示出

7、其非常重视艺术活动的形式规律和艺术技巧。在论述艺术家(天才)和科学家的不同之处时,康德再次表现了类似的看法。u第三,与手工艺相区别,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手工艺的雇佣的劳动。u康德认为:“艺术也和手工艺区别着。前者唤作自由的,后者也能唤作雇佣的艺术。前者人看作好像只是游戏,这就是一种工作,它是对自身愉快的,能够合目的地成功。后者作为劳动,即作为对于自己是困苦而不愉快的,只是由于它的结果(例如工资)吸引着,因而能够是被逼迫负担的。”康德在此初步揭示了私有制社会状况下人的劳动所具有的异化性质。手工艺活动和艺术活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前者是出于谋生的需要而被迫从事的一种雇佣劳动,手工艺人在劳动中感到的不

8、是快乐,而是被剥削、被压榨的痛苦;后者本质上是自由的活动,看上去就像无忧无虑的游戏,无论是创造还是欣赏,都能让人获得情感的愉悦、身心的舒畅和健康的满足感。u自由是康德对艺术的核心规定,渗透了艺术活动的各个环节。一般的艺术机械的艺术审美的艺术快适的艺术美的艺术u机械的艺术:u如果艺术单纯地满足于实现对一可能对象的认识,这种艺术就是机械的艺术。u审美的艺术:u如果艺术以快感作为自身直接的企图,这种艺术就是审美的艺术。u快适的艺术:u快适的艺术的目的是快乐,“伴随着诸表象作为单纯的感觉”,美的艺术的目的也是快乐,但是“这快乐伴随着诸表象作为认识的样式”。快适的艺术是康德所轻视的一种艺术,因为它单纯以

9、享乐为目的,例如宴席间的一切高谈阔论和欢愉消遣等。u美的艺术:u美的艺术是康德心目中真正的艺术。关于美的艺术,康德在“艺术一般”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规定:“愉快的普遍可传达性”和“自然性”。u美的艺术是这样一种表象方式,它具有突出的“形式的合目的性”,它不是通过感官的快适而是在反思判断中能够普遍地激发起心理的自由的愉快状态,使审美愉悦具有不依赖于概念而产生的广泛的社会性。u康德:“美的艺术是一种意境,它只对自身具有合目的性,并且,虽然没有目的,仍然促进着心灵诸力的陶冶,以达到社会性的传达作用。”u“一般愉快的普遍传达性是在它的概念里已经包含这事实:即它不是单纯的官能感觉的快乐,而必须是反省里的

10、;所以审美的艺术是这样一种艺术,它是拿反思着的判断力而不是拿官能感觉作为准则的。”u“艺术鉴赏里这个可以普遍传达的快感,就是建基于我们认识诸机能的自由活动中的自由的情绪,而不是建基于概念。”u康德不断强调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中愉快的普遍性,不断强调审美愉快不依赖于概念但却具有必然性,事实上,这种强调是德国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政治思想在审美领域的含蓄表达。康德通过这种愉快的普遍传达性,初步探索了审美活动的社会性问题,表现了康德美学的进步性。u但是,康德将这种普遍性的愉快奠基在“共通感”之上,又陷入了近代资产阶级抽象人性论的藩篱之中。u“自然性”跟“人为性”是对立的。康德认为,美的艺术虽然是人创造

11、的,但是它看上去就好像是“不受一切人为造作的强制所束缚,因而它好像只是一个自然的产物”。u就美的艺术而言,所有这些形式规律都不应该显现出任何人为的痕迹。“所以美的艺术作品里的合目的性,尽管它也是有意图的,却须像似无意图的,这就是说,美的艺术须被看作是自然。”u康德关于艺术的自然与人为、自由与法则的辩证关系的思想,对德国古典哲学时期乃至以后的文论思想影响深远。二、天才论u康德写作判断力批判的时代正是欧洲浪漫主义开始兴起的时代,与这种思潮相吻合,康德把艺术才能理解为艺术家天生的心灵禀赋,具有这种才能的艺术家就是天才。u康德:“由于这种才能作为艺术家天生的创造性能力本身是属于自然的,所以我们也可以这

12、样来表达:天才就是天生的内心素质,通过它自然给艺术提供规则。”u天才的心理能力,康德认为大致由四种机能构成:想象力、知性、精神和鉴赏力。u鉴赏力:u鉴赏力是一种自由的情感判断,它可以使天才受到训育和磨练,指引天才扩展自身以保持其合目的性,同时它还以自身的清晰和秩序支撑起诸理念,获得别人的赞扬和追随。当在一部作品里发生了鉴赏力和天才的矛盾时,换句话说,当想象力与判断力发生矛盾时,康德宁愿牺牲掉天才,宁可损及想象力的丰富性,而保留鉴赏力中的知性功能充分发挥作用。u想象力:u想象力是天才心理机能中最活跃的力量,它始终活动在直观的感性表象之中。康德认为:“想象力(作为生产的认识机能)是强有力地从真的自

13、然所提供给它的素材里创造一个像似另一自然来。”想象力通过象征、类比等手法,把观念的东西具体化,或者把经验的东西完全具体化,同时,想象力是形成审美观念的重要心理因素。u知性:u知性在康德看来比想象力还要重要,正是由于知性能力,作为想象力成果的审美观念才变得有意义,并具有内在逻辑。知性不但运用想象力提供的材料以达到客观的知识,而且主观地鼓动认识能力。康德认为,天才的想象力和知性两种心理能力处在一种幸运的关系之中,“这关系是没有科学能讲授也没有勤劳能学习的,以便对于一给予的概念寻找得诸观念,另一方面对这些观念找到准确的表达”。想象力虽然是自由的、积极的,但是应该适合知性规律,“对于审美观念的丰富和独

14、创性不是那样必要的,而想象力在它的自由活动里适合着悟性的规律性却是必要的。因前者的一切富饶在它的无规律的自由中只能产生无意义的东西,而判断力与此相反,它是那机能,把它们适应于悟性”。u精神:u康德:“精神在审美的意义里就是那心意赋予对象以生命的原理。而这原理所凭借来使心灵生动的,即它为此目的所运用的素材,把心意诸力合目的地推入跃动之中,这就是推入那样一种自由活动,这活动由自身持续着,并加强着心意诸力。”u精神就是灌注生气于对象之中的能力,它使心理诸能力处在自由的、积极的、昂扬的状态,使心理诸能力持续地趋向于审美观念的生成,并赋予生机和魅力。u艺术天才的特征:u首先,独创性是天才的第一特征。天才

15、和模仿精神是完全对立的,他的作品是独一无二的,天才虽然为艺术立法,但是并不提供现成的、特定的艺术公式,而且这种独创性是无法传授的。u其次,典范性是天才的又一特征。有的独创性可能没有意义,而天才的独创性却可以成为评价其他艺术作品的准绳,成为后世艺术创作的范例。u第三,天才对自身的创作过程无法描述出来或者做出科学的说明,艺术形象如何在天才内心产生出来,这是一个不受控制的过程,不能随意地或者按照规划设想出来,也无法传达给他人。天才的创作过程和结果,是天才的一种无意识地、自然地流露,这就是天才的自然性。u第四,天才活动的领域是艺术,而不是科学。自然科学领域中的知识都是可传授的,在科学中最伟大的发明家和

16、学徒之间只有程度的差异,而在艺术中,天才和一般人却有着种类上的区别。u第五,天才的想象力和知性两种能力之间的自由的比例和协调是天生的,是由主体的自然本性造成的。u最后,天才除了具有卓越的鉴赏能力之外,更具有通过表象对审美观念的传达能力。“评定美的对象作为美的对象要求着鉴赏力,对于美的艺术自身,产生美的艺术却要求着天才”。三、审美理念u审美理念是康德艺术理论的核心概念。u“观念”是指包含了丰富内容的不确定的理性概念,如果它停留在概念的形式,没有直观表象与之契合,就形成理性观念;如果它获得了现实的直观感性形象,这就是审美观念,也可称为感性观念。从字面上看,感性、观念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也就是感性的

17、和理性的、具体的和抽象的、有限的和无限的、特殊的和一般的、现实的和理想的统一体。在康德看来,审美理念既是艺术鉴赏的范本,又是艺术创造的目标。u康德把我们鉴赏的原型、最高的范本、评判的标准称为“美的理想”【康德在判断力批判第17节探讨了“美的理想”问题】,也就是理性的不确定的理念,不是通过概念,而是在个别的描绘中表现出来。u“要想从中寻求一个理想的那种美,必定不是什么流动的美,而是由一个有关客观合目的性的概念固定了的美”。u由此可见,康德在美的理想中抛弃了对美的纯粹形式主义的理解,指出一个事物必须趋向于一个目的才可能具有理想性,因为通过目的概念我们才能判定其是否完满。康德认为,只有人才能凭借自身

18、的理性规定自己的目的,只有人才在一切事物当中独具完满性的理想,所以,只有人才能有美的理想。u美的理想包含两部分:u一、审美的规格理念u审美的规范观念,就是想象力通过平均方法形成的对某类事物的经验性标准,也就是表象的类型或者共性 u二、理性理念u对于人而言,就是体现在人的形体上的道德精神,如慈祥、纯洁、刚毅、宁静等,这是普遍地同时又正确地给人快感的原因所在。u在审美观念之中,表象是具体的、高度丰富的,没有一个概念可以完全概括它,因而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也就是感性和理性、有限和无限的统一。另一方面,在审美观念之中,表象也努力无限地接近理性观念,以高度的完满性、完全性成为理性观念的感性外观

19、。u这也就是说,审美观念是理性观念的最完满的感性显现,它要么赋予永恒、无限的理性观念以感性形象,要么赋予经验中的观念以高度的、理想的感性外观,使人从感性世界上升到超感性世界,达于审美的超越和自由。u康德文艺思想的两个突出特点:u第一,康德的文艺思想是西方近代思潮和价值观念的产物,是西方资产阶级在审美领域诉求的体现。例如,康德在审美和艺术中对自由的强调、对愉快的普遍可传达性的强调,都渗透了欧洲资产阶级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和向往。康德在文艺创作上强调天才,在审美欣赏上重视崇高,这也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在美学和文论方面的必然要求。u第二,康德的文艺思想充分显现了人类文艺现象的矛盾特征,深化了我们对文艺

20、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康德做出了内容与形式、知性与想象力、理想与现实、艺术与自然等的区别,并因而把艺术理解为一个矛盾的存在。应该说,这种理解加深了我们对艺术现象特殊性的认识,推动了文学理论的发展,尽管康德在其形而上学哲学基础上并没有将这些对立真正统一起来。第二节 歌德u歌德(17491832),德国文学家、文艺理论家。作为“狂飙突进运动”和“德国古典文学”的代表,歌德在文学创作上为德国民族文学提升到欧洲先进水平做出了卓越贡献。歌德的文艺思想除了散见于一些杂志文章、演讲、书信、游记和自传(诗与真)之外,主要体现在爱克曼所辑录的歌德谈话录中。一、艺术与自然u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是歌德全部文艺思想的核

21、心之所在。u【这里的“自然”并不仅仅指自然界,也包括了人类的社会生活。】u艺术与自然的关系:u一、强调了自然的优先地位,他认为自然是文学活动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文学创作便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u歌德曾经给青年诗人提出这样的忠告:“世界是那样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丰富多彩,你不会缺乏做诗的动因。但是写出来的必须全是应景即兴的诗,也就是说,现实生活必须既提供诗的机缘,又提供诗的材料。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的诗,来自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坚实的基础。我一向瞧不起空中楼阁的诗。”u 因此,歌德号召艺术家应该仔细观察自然,深入现实生活,透彻了解每一事物,“依靠自然,研究自然,模仿自然,并创造出

22、与自然现象毕肖的作品来”。u二、歌德坚持自然的优先地位,并非要求艺术拘泥于现实,跟在现象后面亦步亦趋,相反,在承认自然是艺术的基础的前提下,歌德认为,艺术品事实上是一个可与自然匹敌的精神有机体,它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u康德:“一部完美的艺术作品是人的精神的作品,在这个意义上,它也是自然的一个作品。但是,由于它把分散的对象集中在一起,把甚至最平凡的对象的意义和价值也吸收进来,这样它就超过了自然。它必然贯穿一种和谐地产生和形成的精神,这种精神找到了恰如其分的东西,找到了就是按照它的自然属性也是完美无缺的东西。”u从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出发,歌德提出了一系列艺术创作原则。u艺术创作应当从客观世界出发,“

23、在特殊中显现一般”,而不应当从观念出发,“为一般寻找特殊”;艺术应该是“象征的”,而不应是“寓意的”;艺术作品应该是“生气灌注的”“显出特征的整体”;艺术作品应该介于纯客观的“简单模仿”和纯主观的“虚拟”之间,形成反映事物特殊本质的“风格”;古典的艺术是“健康的”,浪漫的艺术是“病态的”,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歌德的艺术理想还是古典主义的,但从歌德的艺术实践来看,由于他重视客观、强调现实,所以又呈现出现实主义的色彩。二、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u歌德首次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一概念,一方面热切地期待着民族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也预言了“世界文学”时代的到来。u当歌德在文学创作上崛起而成为世界瞩目的文

24、学大师的时候,德国在欧洲还是一个落后的、四分五裂的封建国家,德国作家在其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社会条件、教育水平、审美趣味、经济状况等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他们文学才能的发挥,使他们无法创作出伟大的、有世界影响的文学作品。但歌德也很清楚,尽管处在这种不利的境地,德国的民族文学还是在艰难地发展着的,优秀的作家作品还是不断涌现的,所以歌德坚决反对对待民族文学的各种激进的虚无主义态度,他把这种虚无主义态度称作“文学上的无短裤主义”。u歌德认为民族作家产生的条件有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从外在条件来看,一个民族作家必须深刻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必须扎根本民族的土壤,使自身与整个民族精神保持高度统一,让个体的小我

25、与民族的大我在思想情感上保持高度一致。从内在条件来看,一个民族作家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水平,能够广泛搜集素材,总结前人创作经验,并且具有一定的构思和传达等内在禀赋。u关于“世界文学”u韦勒克认为世界文学这个术语“从历史的角度来设想民族文学的演进;它们将彼此混合,最终融汇成一个宏伟的混合总体”。u世界文学实际上指的是一种民族文学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就像一个完整的文学有机体,每一种民族文学都是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民族文学的高涨使得精神交往日益频繁,相互之间可以取长补短,这必定会促成世界文学时代的到来;而世界文学的发展,又为各民族文学之间的交往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最终又推动了民族文学的繁荣。u歌德对于这样

26、一种文学共同体是这样强调的:“这并不是说,每个民族应该思想一致;而是说,各个民族应当相互了解,彼此理解,即使不能相互喜爱也至少能彼此容忍”,“我们一方面这样重视外国文学,另一方面也不应拘守某一种特殊的文学,奉它为模范”。第三节 席勒u席勒(17591805),德国近代著名诗人、剧作家、美学家和历史学家。席勒的文艺思想主要体现在论悲剧题材产生快感的原因论悲剧艺术秀美与尊严审美教育书简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等论著之中。第三节 席勒(一)素朴诗与感伤诗素朴的诗 古代 自然自然感伤的诗 近代第三节 席勒“在自然的素朴状态中,由于人以自己的一切能力作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发挥作用,他的全部天性因而表现在外部生

27、活中,所以诗人的作用就必然是尽可能完美地模仿现实;在文明的状态中,由于人的天性的和谐活动仅仅是一个观念,所以诗人的作用就必然是把现实提高到理想,或者换句话说,就是表现或显示理想。”第三节 席勒素朴的诗素朴的诗感伤的诗感伤的诗长于描述有限的事物长于表现无限的精神诗人与自己的对象是单一关系诗人与自己的对象是双重关系感到心灵平静活跃的紧张状态以现实性取胜以理想性取胜依赖经验依赖自身第三节 席勒u【辩证地看待】缺陷缺陷注意注意素朴的诗无法分辨“真实的自然”与“实际的自然”,作品易庸俗乏味区分两种自然,亲近自然,概括自然,否则会从现实主义引向自然主义感伤的诗放纵想象力,使对象理想化,作品易夸张荒谬寻找客

28、体,不能停留在夸张的表现之中第三节 席勒【席勒的审美理想】美的人性是各种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是感性与理性、现实与理想、必然与自由、思维与情感的完美统一,体现这种人性的艺术应是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统一。第三节 席勒u【评价】论朴素的诗与感伤的诗是席勒最成熟的文艺理论著作,他深刻分析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艺术类型的特征,指出人类个体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艺术的发展所具有的同步特征。尽管以抽象人性论和唯心史观为思想基础,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是符合艺术规律的一种理论总结,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第三节 席勒u(二)悲剧论u【背景】同其他处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理论家一样,席勒关注文艺的教化功能,文艺在

29、多大程度上能够提升人的自由的自主意识和道德意志,这是席勒判断文艺作品价值高低的一条准绳。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席勒看重戏剧;在戏剧艺术中,席勒最重视悲剧,因为悲剧更容易激发人们的道德感。第三节 席勒u【席勒的悲剧观】“悲剧可以说是对一系列彼此联系的事件(一个完整的行动)进行的诗意的摩拟,这些事件把身在痛苦之中的人们显示给我们,目的在于激起我们的同情。”席勒文集第六卷第三节 席勒u第一、悲剧是行动的模仿,其直观性让一切往事变成现在的事情。u第二、悲剧模仿“一系列彼此联系的事件”或者“一个完整的行动”,这使悲剧不但表现悲剧人物的感受和激情,而且模仿了这些感受和激情得以展示的情节、行动。u第三、悲剧要模

30、仿完整的情节行动,情节行动必须是一个有目的的、统一的有机整体,自然而然地层层推进。第三节 席勒u第四、悲剧是一种诗意的模仿,这种模仿只追求艺术真实。历史真实要服从于艺术真实。因此,悲剧作家面对客观材料,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掉偶然,突出必然和可能的东西。u第五、悲剧主人公必须是那些“像我们自己这样的有感情和有道德的生物”,具有“善恶交织的性格”,“介乎完全堕落和完美无缺的人物之间”。u第六、悲剧的最终目的是引起同情。第三节 席勒【评价】席勒的戏剧理论尤其是他的悲剧理论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时代性,他要求戏剧打破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合式”原则,要求戏剧真实、活泼;他把剧院理解为一种道德机关,反对悲剧表

31、现单纯的痛苦,强调对痛苦的道德的反抗;他要求普通人成为悲剧的主角,而不是过去的帝王将相等等。但席勒受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并不能真实理解悲剧的本质,而且其戏剧理论总体上也没有超越以往的戏剧理论。第四节 黑格尔u黑格尔黑格尔u黑格尔(17701831),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集大成者,近代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黑格尔被马克思恩格斯誉为“所有时代中最有学问的人物之一”。“他不仅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天才,而且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识渊博的人物,所以他在各个领域中都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黑格尔的文艺思想主要表现在美学中。第四节 黑格尔第四节 黑格尔u一、艺术的历史类型u(一)美与艺术 1、艺术作为自在

32、自为的理念的感性存在,是美的积极的承担者。2、美是理念和感性的矛盾统一体,理念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理念的运动变化产生了艺术类型的变化和发展。3、艺术的内在演进又要求各种确定的感性形式来显现自身,这就造成了一系列具体的艺术门类。第四节 黑格尔u(二)美1、美的定义 黑格尔认为,美的事物必须是真的,但是,当真的概念获得感性直观的时候,“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因此,“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评价 黑格尔对美的定义,综合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美学,继承了德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般原则,(康德、歌德、席勒)都渗透了试图超越近代形而上学片面性、寻求辩证统一的德国古典精神,黑格尔的定义更直接、更鲜明、

33、更概括地表达了美的本质所包含的感性与理性、现象与本质、具体与抽象、有限与无限、现实与理想、必然与自由的统一。第四节 黑格尔u(三)三种艺术类型u1、象征型艺术(1)象征型艺术 象征型艺术中理念和感性、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消极的、外在的,而不是融合的、统一的,这种艺术给人以怪诞离奇、神秘崇高的感觉。象征型艺术可以看作对内容意义和形象的互不适应所进行的持续不断地斗争。(2)三个阶段 不自觉的象征 崇高的象征 自觉的象征第四节 黑格尔(3)主要分布地域 从时间上看,象征型艺术是古老东方民族如波斯、印度、埃及的主要艺术形态。(4)建筑 在各种艺术门类之中,黑格尔认为建筑是“地道的象征型艺术”。“因为建筑

34、一般只能用外在环境中的东西去暗示移植到它里面去的意义。”典型的象征型建筑是埃及金字塔。第四节 黑格尔u2、古典型艺术(1)古典型艺术 只有真正体现人的价值的具体的、真理性的观念才可以成为古典型艺术的内容,只有经过纯化的、必然的、理想的人的形象才能成为古典型艺术的形式,只有两者的完美契合才能称作古典型艺术。(2)评价 古典型艺术克服了象征型艺术的双重缺陷,“它把理念自由地妥当地体现于在本质上就特别适合这理念的形象,因此理念就可以和形象形成自由而完满的协调”。在黑格尔看来,只有古典型艺术才体现了艺术美的理想。德德 黑格尔:美学第黑格尔:美学第1 1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

35、9791979年版,年版,第第9797页。页。第四节 黑格尔(3)代表 古希腊艺术也被黑格尔认为是古典型艺术的代表,希腊人的美的个性造就了希腊人的美的艺术。(4)雕刻 在所有艺术门类之中,黑格尔认为雕刻最能体现古典型艺术的特征。第四节 黑格尔第四节 黑格尔u3、浪漫型艺术u(1)浪漫型艺术 艺术表现的内容变成了“自由的具体的心灵生活”,心灵的世界赢得了对外部感性世界的胜利;另一方面,感性现象失去了古典型艺术中自在自为的价值,凭情绪、幻想任意驱使,在艺术中成为非本质的、偶然的东西了。(2)时间 从时间上看,浪漫型艺术是指从中世纪一直到黑格尔时代的艺术发展类型。第四节 黑格尔u(3)代表 黑格尔认

36、为绘画、音乐和诗是最适宜于浪漫型艺术的表现方式,其中音乐又是浪漫型艺术的中心,它是“由绘画所用的抽象的空间感性到诗的抽象的心灵性之间的转捩点”。德德 黑格尔:美学第黑格尔:美学第1 1卷,朱光潜译,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19791979年版,年版,第第111111112112页。页。u(4)“艺术终结论”诗是最富于心灵性的表现,是艺术发展的最高阶段。艺术发展到这儿,就会让位于更高的宗教和哲学。第四节 黑格尔u(四)评价 黑格尔把艺术理解为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一个环节。象征型艺术是形式压倒内容,古典型艺术是内容与形式和谐一致,浪漫型艺术是内容压倒形式。由此黑格尔认为,人类艺术的发展不是

37、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这是黑格尔艺术哲学在总结前人(如温克尔曼、歌德、席勒等)智慧的基础上取得的巨大成绩之一,但其唯心主义体系又使得他的艺术类型理论僵硬、刻板,有时不得不以理论裁剪事实。第四节 黑格尔u二、诗论u(一)诗 在浪漫型艺术中,诗是艺术发展的最高阶段。作为语言艺术的诗,实际上是指广义的文学,“是把造型艺术和音乐这两个极端,在一个更高的阶段上,在精神内在领域本身里,结合于它本身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德德 黑格尔:美学第黑格尔:美学第3 3卷下册,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卷下册,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11981年年版,第版,第4 4页。页。(二)类型 诗分三种类型:史诗、抒情诗和戏

38、剧诗,三者的关系是正题、反题和合题。第四节 黑格尔1、史诗(1)史诗 采取造型艺术的原则、按照本来的客观面目描述客观事物和事件,这种诗就是史诗。(2)艺术原则 客观性(3)艺术手段 叙事第四节 黑格尔(4)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象征型的东方史诗,如印度的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和阿拉伯的牟尔拉卡特哈玛莎;第二阶段:古典型的希腊罗马史诗,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和古罗马维吉尔的伊涅意特;第三阶段:浪漫型的基督教各民族史诗,如但丁的神曲和密尔顿的失乐园。第四节 黑格尔2、抒情诗(1)抒情诗 抒情诗是对史诗的否定,心灵从事物的客观性转而沉浸于自身之中,诗人的内心生活成为诗歌表现的对象。(2)艺术原则 主体性(3)

39、艺术手段 抒情第四节 黑格尔(4)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中国人为代表的象征型的东方抒情诗;第二阶段:以希腊人和罗马人为代表的古典型抒情诗;第三阶段:以中世纪以来日耳曼民族、拉丁民族和斯拉夫民族为代表的浪漫型抒情诗。萨福萨福第四节 黑格尔3、戏剧体诗(1)戏剧体诗 戏剧体诗是史诗和抒情诗的结合,既能看到由冲突造成的事件从开端到结局的客观的、完整的发展过程,又能看到表现在客观进程当中的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2)艺术原则 史诗的客观原则和抒情诗的主体性原则的统一(3)艺术手段 通过舞台表演,把完整的动作情节以及人物性格和目的冲突生动鲜明地展现在观众眼前。第四节 黑格尔(4)发展阶段 根据动作目的、人

40、物性格、冲突和结果,可以将戏剧体诗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种类型。喜剧的目的是把绝对理性显现为一种力量,防止非理性的、无实体性的、虚假的目的、性格与手段、环境之间的对立在现实世界中取得胜利;正剧则是悲剧和喜剧之间的调解,性格充满了严肃性,但是冲突却被削弱到可以使不同的旨趣、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目的之间达成和解的程度。第四节 黑格尔u三、悲剧理论u(一)悲剧 悲剧的冲突与和解被黑格尔认为是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发展原则,普遍的伦理实体正是通过悲剧在现实生活中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u(二)悲剧的因素1、首要因素 悲剧表现的对象是由一系列关系和力量构成的、普遍的、完整的伦理实体,这种伦理性因素是形成悲剧人物性

41、格的基础,它推动着悲剧人物追求自己的目的、做出自己的行为。第四节 黑格尔2、第二因素 悲剧基于冲突的必然性。由于每一性格具体化的伦理力量各不相同,原有的各种力量之间的和谐被否定了,各种性格之间、性格的目的和行为之间就会产生相互排斥和对立。3、第三因素 悲剧冲突需要解决,解决的结果就是冲突双方的片面性、特殊性遭到毁灭,永恒正义把伦理的完整性重新实现出来。最能体现黑格尔悲剧观念的、也尤其受到黑格尔推崇的悲剧是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第四节 黑格尔u(三)黑格尔悲剧理论的评价u1、贡献 黑格尔是亚里士多德之后对悲剧做出较为深刻思考的哲学家、美学家。他指出悲剧发生的范围是人类现实社会生活,悲剧以冲突为基础

42、,悲剧的发生具有必然性,悲剧感除了恐惧和怜悯,还有一种更高层次的和解的、平静的感觉,所有这些都深化了我们对悲剧艺术的理解。第四节 黑格尔u2、不足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也对其悲剧观产生了一些明显的束缚。例如:悲剧冲突的根源在于观念性的伦理实体,而不是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双方都是正义的,反对悲剧表现邪恶的、坏的人物;冲突结果是所谓“永恒正义”对冲突双方各打五十大板,而完全无法区分正义与邪恶、先进与落后、正确与谬误。只有到了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才真正解决了悲剧的本质问题。小结一、德国古典文论家贡献:(一)倡导以自由为核心的近代资产阶级价值观念,强调文学艺术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的

43、进步、道德的提升和人生的幸福;(二)批判继承以往文艺思想的精华,吸收自古希腊以来的美学和文论的合理成分,在新的哲学基础上加以创新;(三)在以往两千多年文艺实践和文艺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宏大的体系,把文学艺术当做一个组成部分,试图对人类文艺现象做总体把握;(四)在文艺的本质、文艺与现实的关系、艺术的历史发展规律、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典型的塑造、悲剧的本质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小结二、德国古典文论的重要认识:(一)辩证关系 较为深刻地认识到文艺与现实、文艺的现实依存性与主体创造性之间的辩证关系。1、康德2、歌德3、黑格尔(二)文艺价值 德国古典文论强调审美和文艺在消除感性与理性的对立、摆脱人的异化状态、实现人的自由解放方面的重要价值。小结三、德国古典文论的评价:(一)积极方面:1、对19世纪以来的西方文艺思想具有重要影响,其中许多美学、文艺观念直接启发了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2、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产生也具有重大影响,可以说,没有德国古典哲学、美学和文论,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美学和文论。(二)消极方面:德国古典文论思想中存在着革命与保守、激进与软弱、理论与现实等方面的深刻矛盾,表现出两面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六章-德国古典文论-(《西方文学理论》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