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第三章 人生发展与职业生涯人生发展与职业生涯 上传 刘景波(snr5aliu)目的 仅用于学习交流2023-1-82第一节 生命周期与生涯发展一、工作职业周期与生物一、工作职业周期与生物/社会周期、家庭周社会周期、家庭周期的关联期的关联二、人生周期及其阶段任务二、人生周期及其阶段任务三、人生价值与人生需求的满足三、人生价值与人生需求的满足四、人生需求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四、人生需求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2023-1-83 一、工作职业周期与生物/社会周期、家庭周期的关联(一)人生的三大周期划分及其内容 1、生物社会周期即生物和社会成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2、家庭周期 涉及个人的家庭关系。3、
2、工作/职业周期 工作/职业周期的许多压力和机会不受个人或家庭的控制,相反,它们来源于社会需要、经济机构和制度、教育和职业结构形成的传统和政策,乃至用人单位自身的具体政策。2023-1-84(二)三大周期运行中的里程碑、选择点、目标和终点l生物社会周期包括成长、一个人能力的全面发挥,和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的端点阶段。l家庭周期包括生育、子女的教育和发展、以及使他们达到独立生活的“目标”。l工作/职业周期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的退休。2023-1-85(三)三大周期之间的互相作用三大周期之间有重叠并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对个人可能有益,也可能成为问题。2023-1-8
3、6二、人生周期及其阶段任务二、人生周期及其阶段任务关于人生阶段的划分方法,各国学者根据年龄、身体发育状况、社会生命发展任务,提出了自三阶段至十二阶段等多种划分方法。这些典型的人生阶段划分方法,表现了人在生理上发育、成熟、衰老的历程和心理上从启蒙到成熟的发展特征。此外在人的一生中还有学习、工作、家庭、社会角色等发展过程,因此可以从比较全面的角度去研究人生。2023-1-87孔子的人生七阶段划分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为政篇第二中讲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这一思想乃是将人生分为七个阶段。2023-1-88孔子的
4、人生七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从学前期即从出生到15岁 人的心智开始形成,以开始学习生活中的基本知识。这一时期的学习主要是靠家长的安排或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通常并非主动学习 第二阶段:立志学习并开始社会实践。即从15到30岁 这一阶段的学习更为主动、积极,并且与个人志向相结合,是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阶段 第三阶段:自立时期即从30岁到40岁 心智已完全成熟,懂得了很多道理,并且在经济上和人格上独立了 第四阶段:不惑时期即从40岁到50岁经过多年学习与实践,已形成完整的个人见解,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办事不再犹豫,行为果断第五阶段:知天命时期即从50岁到60岁丰富的人生经验可以让人认识自然规律,懂得自己的
5、人生使命。第六阶段:耳顺时期即从60岁到70岁 总结经验,能够冷静地倾听别人的意见,分真伪,辩是非第七阶段:从心所欲,不逾距时期。即从70岁以上从心所欲并非为所欲为,更不是为非作歹。处于这个阶段,能够做到言行自由,同时并不违背客观规律和道德规范2023-1-89生物社会周期的阶段和任务(男子)施恩的生命周期划分施恩的生命周期划分1年龄范围:青少年至20岁伊始 面临的广义问题:1进入成人世界;2对各种成人角色作出暂时性承诺;3发展个人的自我意识,获得与自己和朋友亲密相处的能力;4变得更能辨别个人的各种关系;5建立个人自身的生活结构和方式;2023-1-810特定任务1“拔腿而走”,脱离个人的原点
6、家庭(1824);2凭借同辈群体的力量,获得支持而不是一味仰赖支持;3作出有效的教育和职业选择;4学会与配偶相处;5不靠父母支持或个人的原有住房条件,建立自己的住房和家庭;6确立新的个人和群体成员资格和社团承诺;7发展未来的一种自我图像,一个人的“梦”;8寻找良师,吸取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9克服全知全能、自信早期选择不可改变和唯一有效的感情;2023-1-811施恩的生命周期划分2年龄范围:20几到30多岁 过渡面临的广义问题:1应付30岁的过渡,不论它对个人有什么的特定意义2第一次进行重估的时期,面临“我是自己所要成为的那种人吗?”和“我对生活有什么要求?”的问题;3第一次认识到人终有一死
7、;特定任务1复查个人在职业、婚姻,子女和社会参与方面的全部暂时性承诺;2开始作出更多地属于最终选择的过程,这些选择将导致长期持久的成人承诺,3如果必要,选择方向上的重要变化;2023-1-812施恩的生命周期划分 3年龄范围:30岁 面临的广义问题:1“而立之人”扩展、深化和稳定个人承诺;2承认“时间有限”的事实;3从个人的幻象中成熟起来;4从观念和感情上为40岁作准备;5由关心亲身子女和双亲角色,第一次关心多产对停滞;2023-1-813特定任务1安常处顺,立足于成人世界;2承认自己的职业和一生或者加倍努力工作,“上得去”,或者放弃部分梦想,满足于安全;3承认个人的婚姻,以一种现实评估取代2
8、0岁时的理想图像;4管理家庭和职业要求之间的潜在冲突;5让配偶接受自己实际上是怎么回事;6管理一味沉湎于家庭与工作之间的潜在冲突,继续参与社团和朋友活动;7学会承认子女实际上是怎么回事;8学会承认父母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开始感到为个人的灾难,命运和个性负责;2023-1-814施恩的生命周期划分 4年龄范围:30几到40岁伊始:中年过渡或危机 面临的广义问题:1面临个人梦想和实际成就之间的不一致青春期冲突复活;2认识到体力下降的征兆,接受“衰老”,更强烈地认识到个人终有一死;特定任务1复查和承认个人梦想的要素,实际现状以及两者间的不一致更能意识到自我和他人是更好的未来选择的依据;2作出新的选择或接
9、受和寻找工作,家庭和自我的新意义,或朝新的方向前进;2023-1-815施恩的生命周期划分 40岁面临的广义问题:1一个重估和潜在着烦恼的时期,但是,如果对策适当,也是发现幸福和内心平静的时期;2查找个人自身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取得一种更稳定的整合和生活结构,摆脱以往的角色模式或一致压力;3一个时期的封闭之后,向世界重新开放自我;4开始懂得子女业已成人,承认他们的成人角色;5父母角色完成之后,确立与配偶的亲密模式;或解散家庭,开始新的生活模式;6与下属和其它人有更多的交往;2023-1-816施恩的生命周期划分 40岁的特定任务1增强自主意识和自愿承诺,这是一种个人自己作出选择的意识;2应付明
10、显的抑郁,承认抑郁感是生命的组成部分“木已成舟”;3承认生命只有一次;4作出最终的职业决策继续往上爬、讲求安稳,或重新选择职业;5成为一名良师,给人以监护、教诲和支持;S应付空巢综合症帮助配偶适应父母角色的消失,向其他角色过渡;7应付能力丧失的恐惧和“崭露头角”的年轻人的竞争;3应付年纪大,有所依赖和亲身父母的去世;9开发自我发展的具体计划,使这种发展与职业、家庭的需要相均衡;2023-1-817施恩的生命周期划分 5年龄范围:50岁至退休面临的广义问题:1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但对“时光飞逝”揣揣不安,身体衰退;2一个圆熟、宽厚,珍视配偶,子女和朋友的时期;3最终承认自我的本来面貌,不会为自己
11、的问题而责怪父母;4复查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对世界的贡献;5日益关心广泛的社会和社区问题,专业化丧失,智慧增长;2023-1-818施恩的生命周期划分 550岁至退休的特定任务1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但对“时光飞逝”揣揣不安,身体衰退;2一个圆熟、宽厚,珍视配偶,子女和朋友的时期;3最终承认自我的本来面貌,不会为自己的问题而责怪父母;4复查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对世界的贡献;5日益关心广泛的社会和社区问题,专业化丧失,智慧增长;2023-1-819施恩的生命周期划分 6年龄范围:60岁至离世面临的广义问题:1应付退职;2体力、脑力和社会角色发生变化,一个过渡和不确定的时期;3,应付健康和精力下降以及出现的
12、内在偏见;4适应配偶的逝世;5适应对孩子、朋友或机构的依赖;6为自己的去世做准备。2023-1-820施恩的生命周期划分 660岁至离世的特定任务1适应简化的地位和工作角色;2接受退休和简化的角色终究反映了个人简化的精力和动机的事实;3根据身体和健康条件,学会改变个人的生活方式;4适应日益内向和与外界沟通简化的情况;5适应一种简化的生活标准,应付新的财务问题;6通过多运用判断,谋略和积累的经验,学会弥补速度和体力的丧失;7为去世作好具体准备拟定和审核遗嘱,决定丧葬安排;8息事宁人取得某种合一意识,避免失望;9优雅静穆地离开人世。2023-1-821罗宾斯职业生涯阶段生涯阶段主 要 任 务探索期
13、受环境影响,想象和缩小职业选择范围,并朝着一定方向发展建立期找到第一份工作,学习如何工作,第一次体验在现实中的成功和失败,不断发生错误,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改进工作表现职业中期绩效水平持续改进,或保持稳定,可能出现需付出巨大代价的错误,自身能力再评价,成功地接受转换阶段的挑战,或变换工作、生活方式职业后期以自己多年日积月累并经过多次经历的判断力,及与其他人共享其知识和经验的能力,向组织证明其存在的价值。减少工作流动,放松、愉快地安心于现有工作衰退期对早期阶段持续获得成功的人尤为艰难,战胜失落感2023-1-822罗宾斯职业生涯阶段51535254555 6070102030405065绩效水
14、平探索期建立期职业中期职业后期衰退期2023-1-823三、人生价值与人生需求的满足三、人生价值与人生需求的满足 人的主体性是一切价值的根本。人的价值就是人对人的意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生价值或称人的社会价值人格价值自我价值2023-1-824人的需求与自我实现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2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3麦克利兰成就需要中心理论。2023-1-825 四、人生需求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四、人生需求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及其发展,职业生涯发展涉及到从友爱、归属的需求直到“天人合一”的精神需求,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需求与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心境相同。达到“天
15、人合一”境界的自我实现是真正理解了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人的社会贡献是满足社会需求这一社会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的自我实现。2023-1-826图3-1 人生总流程 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认识方法化学合成动力+品德+方法智力启蒙世界观初建建立世界观建立知识结构建立人格结构树立事业目标探索广义文化博通专深完善知识结构建立能力结构创新新学说新技术评价个人、家庭、集体、社会评价促成自觉反省、强迫反省发展总结完善后继传播启蒙期 学习继承期 探索创造期 收获总结期子女孙辈角色 有意识的性别角色 组建家庭 父母角色 多重辈分角色胎儿期 婴儿期 童年期 青春期 中年期 老年期个人家庭生活及主要角色人 生 社 会
16、生 命 周 期胚胎形成 出生 身体成长 第二性征发育 身体成熟 0岁 2岁 18岁 60岁人 生 生 物 生 命 周 期社 会 环 境人 类 社 会 历 史 进程2023-1-827第二节 职业生涯发展概述 一、职业生涯的内涵 1、职业生涯,又称职业发展,是指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遵循一定道路(或途径)所从事工作的历程,是指与工作相关的活动、行为、价值、愿望等的综合。职业生涯分为外职业生涯和内职业生涯。2023-1-828外职业生涯和内职业生涯 外职业生涯指经历一种职业(由教育始、经工作期、直到退休)的通路。包括职业的各个阶段:招聘、培训、提拔、解雇、奖罚、退休等。内职业生涯更多的注重于所取得的成功
17、或满足的主观感情以及工作事务与家庭义务、个人消闲等其他需要的平衡。施恩的定义强调了职业的过程,尤为可贵的是同时指出了职业过程中个人感情与工作、家庭、个人事物的关系。2023-1-829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崭新的问题,有关职业发展或职业生涯的运动过程和运行规律的讨论,乃至职业研究的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形成,主要是196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施恩(EHSchein)教授 提出的。个人在组织中应尽的义务,指出个人不能单纯把组织作为自己发展的工具,而应该着眼于整体,尽力而为,为组织效劳;同时他又强调组织领导者必须关心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心理状态,重视发挥个人的
18、潜力,因势利导,加强组织的凝聚力。2023-1-830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理论范畴(一)职业生涯的周期之“六分法”1职业准备期2职业选择期在这一时期,人要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的素质和愿望,作出职业选择,走上工作岗位 。3职业适应期2023-1-8314职业稳定期 l这一时期是人的职业生涯的主体,从时间上看也占据职业生涯的绝大部分,一般是在人的壮年时期。5职业衰退期l这一时期是人进入老年的时期,由于人的生理条件的变化,职业能力发生着缓慢的减退,心理上趋向于求稳妥,其职业生涯则一般是维持现状。6职业退出期 2023-1-8322023-1-8332023-1-8342023-1-8352023-1-8
19、362023-1-8372023-1-8382023-1-840职业锚管理学家埃德加-施恩首先提出了“职业锚”(career anchor)概念:。一个人的职业锚是在不断探索过程中产生的动态结果。施恩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五种职业锚: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管理型职业锚、创造型职业锚、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和安全型职业锚。2023-1-8412023-1-842职业锚与五种职业生涯方向创造型锚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管理能力型职业锚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安全型职业锚2023-1-8432023-1-844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具有较强的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的人往往不愿往往不愿意选择那些带有一般管理性质的职业意选择那些带
20、有一般管理性质的职业。他们总是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保证自己在极大的技术或功能领域中不断发展的职业。以技术职能能力为锚位的雇员,有特定的职业以技术职能能力为锚位的雇员,有特定的职业工作追求、需要和价值观工作追求、需要和价值观。表现如下特征:强调实际技术或某项职能业务工作。绝全面管理工作。2023-1-845管理能力型职业锚管理锚位呈现以下特点:负单纯管理责任,且责任越大越好,这是管理负单纯管理责任,且责任越大越好,这是管理能力型职业锚雇员的追逐目标能力型职业锚雇员的追逐目标。他们倾心于全面管理,掌握更大权力,肩负更大责任。具有强有力的升迁动机和价值观,以提升,等级和收入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抛锚于管
21、理型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对组织的依赖性。2023-1-846创造型职业锚这是一个很难说清楚而又很独特的锚。在某种程度上,创造型锚同其他类型职业锚有重叠。追求创造型锚的人要求有自主权、管理追求创造型锚的人要求有自主权、管理能力,能施展自己的才干能力,能施展自己的才干。但是,这些不是他们的主动机、主价值观,创造方是他们的主要动机和价值观。有强烈的创造需求和欲望有强烈的创造需求和欲望。意志坚定,勇于冒险。立志抛锚于创造型的人,既然强烈要求标新立异、有所创造,一般都做了冒险的准备。2023-1-847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这种职业锚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摆脱组织约束,追求能施展个人职最大限度地摆脱组织约束,
22、追求能施展个人职业能力的工作环境业能力的工作环境。自主型职业锚与其他职业锚有交叉。如自主职业锚同时是技术能力锚,或者同时是安全型职业锚。以自主型职业为锚位的人在工作中显得很愉快,以自主型职业为锚位的人在工作中显得很愉快,享有自身的自由,有职业认同感,把工作成果享有自身的自由,有职业认同感,把工作成果与自己的努力相连结与自己的努力相连结。2023-1-848安全型职业锚又称作稳定型职业锚,具有这些锚位的人重视长期的具有这些锚位的人重视长期的职业稳定和工作的保障性职业稳定和工作的保障性。其特征如下:职业的稳定和安全,是这一类职业锚雇员的追求、驱职业的稳定和安全,是这一类职业锚雇员的追求、驱动力和价
23、值观动力和价值观。他们的安全取向有两类:追求职业安全和注重情感稳定的安全。在行为上,安全锚的人倾向于根据雇主提出的要求行事,不越雷池一步,以维持以工作安全、一笔体面的收入、有效退休方案、津贴等形式体现出的一种稳定的前途。对组织有依赖性对组织有依赖性。抛锚于安全型的人,一般不愿离开一个特定的组织,他们相信组织会根据他们的情况来识别他们的需要和能力,作出最佳安排。他们较其他人更容易接受组织。2023-1-8492023-1-8502023-1-8512023-1-8522023-1-853(三)职业生涯维度 员工在组织中职业发展道路可能的运动方向,通常不外横向与纵向两种:l横向运动是指跨越职能边界
24、的调动。l纵向运动是向上的,即沿着组织的等级层系跨越等级边界,获得职务的晋升。l这两类运动可以通常地以职能为横轴、层级为纵轴的两维组织结构系统图来观察 。施恩:沿“核心度”方向的运动 l员工虽然未获正式授职晋升,仍处于较下层级,但却通过某种获得更多的责任或上层人物的信任等方式,得于进入企业决策的核心圈层从而增大影响力。2023-1-854图图2-1 施恩的圆锥形三维组织系统模型施恩的圆锥形三维组织系统模型 2023-1-855(四)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因素教育背景1获得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在个人职业选择与被选择 时,具有不同的能量;2人们所接受教育的专业、职业种类,对于其职业生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25、3人们所接受的不同等级教育、所学的不同学科门类、所在的不同院校及其接受的不同的教育思想,会带来受教育者的不同思维模式与意识形态,从而使人们以不同的态度对待职业的选择与职业生涯的发展。家庭影响个人的需求与心理动机机会社会环境2023-1-856第三节第三节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一、金兹伯格职业发展理论一、金兹伯格职业发展理论(一)金兹伯格职业决策论(一)金兹伯格职业决策论 1职业决策是一连串过程职业决策是一连串过程 2职业选择是优化决策职业选择是优化决策 3影响职业决策的因素影响职业决策的因素 2023-1-857(二)金兹伯格职业性成熟论(二)金兹伯格职业性成熟论 1幻想期。2尝试
26、期。3现实期。现实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1探索阶段。2结晶阶段。3特定化阶段。2023-1-858二、萨帕职业发展理论二、萨帕职业发展理论(一)萨帕职业生涯阶段论 1成长阶段。该阶段从出生至14岁2探索阶段。该阶段从1524岁 3确立阶段。该阶段从2544岁 4维持阶段。该阶段从4564岁 5衰退阶段。该阶段为65岁以后 2023-1-859(二)萨帕职业生涯层面论(二)萨帕职业生涯层面论 萨帕认为,人生的整体发展是由时间、领域和投入程度决定的,即职业生涯包括时间、领域和投入程度三个层面。1时间层面。职业生涯的时间层面,按人的年龄和生命历程划分为成长、探索、确立、维持和衰退五大阶段。2领域层面。
27、职业生涯的领域或者范围层面,英文为breadth或scope,是指一个人终生所扮演的各种不同角色,如儿童、学生、公民、赋闲在家者、工作者或家庭主妇等。3深度层面。深度,即职业生涯的投入程度,指一个人在扮演每一个角色时所投入的程度。这一理论也称为“彩虹理论”。2023-1-860(三)萨帕职业生涯整体发展论(三)萨帕职业生涯整体发展论1个性与职业的适应。2职业选择与调适是一个连续过程。3职业发展过程具有可塑性。2023-1-861萨帕职业生涯发展萨帕职业生涯发展1212条基本主张条基本主张萨帕通过对职业发展、职业适应、职业自我观念等的纵向研究,总结和提出了关于职业发展的12条基本主张,这是对其理
28、论的核心观点的全面阐述。这12条主张是:2023-1-862萨帕职业生涯发展萨帕职业生涯发展1212条基本主张条基本主张(1)每个人在能力、兴趣及人格特质上均有差异,这以心理学中的个别差异理论为基础。(2)每个人在个性特质上分别适应不同的职业,而每个人均适合从事多种职业。(3)每种职业虽然需要一些特别的能力、兴趣和人格特质,但仍有很大的弹性,这样,每个人可从事多种职业,而同样的职业也可让不同的人来工作。(4)个人的职业兴趣、能力、工作与生活环境、自我观念会因环境、时间与个人经验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故职业选择与适应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2023-1-863萨帕职业生涯发展萨帕职业生涯发展1212条
29、基本主张条基本主张 (5)职业的选择和适应过程经历了一系列不同的阶段,即成长、探索、立业、维持和衰退。(6)个人的职业或生涯发展模式的性质受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个人的心理能力、人格特质和机遇的影响极大。(7)每个人的生活阶段的发展,可借助于个人能力与兴趣的成熟、实际尝试与自我概念的发展而实现。(8)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基本上是自我概念的发展和实践,是一种调和的过程。自我概念是核心力量,这种发展还受中枢神经和内分泌状况、担任各种角色的机会、他人的影响等制约。2023-1-864萨帕职业生涯发展萨帕职业生涯发展1212条基本主张条基本主张(9)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是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自我概念与现实之
30、间的一种调和过程。(10)工作满意和生活满意受下列两方面的制约:一是个人的工作与能力、兴趣、人格特质及价值观等的匹配程度。二是个人在成长与探索经验上,是否觉得所从事的工作或担任的任务皆很称职。(11)工作满意度与自我概念实现的程度成正比。(12)对大多数人来说,工作与职业是人格组织的核心,对少数人来说,它们是人格组织的边缘,或不存在。2023-1-865三、施恩职业生涯系留点理论三、施恩职业生涯系留点理论 在经过长期的职业实践后,人们对个人的“需要与动机”、“才能”、“价值观”各方面有了真正的认识,即寻找到了职业方面的“自我”与适合自我的职业,这就形成人们终身所认定的、在再一次职业选择(包括真
31、实的和假定的选择)之中最不肯舍弃的东西,即“职业生涯系留点”。或者说,某种因素把一个人“系”在了某一种职业上。2023-1-866职业生涯认知理论职业生涯认知理论 涅菲卡门波(Knefelkamp)和斯列皮察(Slepitza)从认知发展学说的观点出发,以裴瑞(Perry)的智慧伦理发展学说为基础,结合艾瑞克森(Erikson)的人格发展阶段学说,以及其他多位学者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了认知发展的生涯发展模式理论。2023-1-867生涯认知变化的项目 在涅菲卡门波和斯列皮察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在大学生的生涯发展历程中,有一系列认知项目发生变化。共有9项内容,它们构成了一个发展的系列。这些变化对个
32、人生涯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023-1-868生涯认知项目的具体内容 1控制信念。控制信念。即指个人对职业生涯决定因素的看法,由强调外在因素转变为以内在结构为核心的立场。2分析能力。分析能力。指个人从不同观点了解问题的能力的提高。3综合能力。综合能力。指将事物中不同的成分整合在一起的能力的提高。综合能力多在生涯的较后阶段才出现。4语意结构。语意结构。指个人在讲话或写作时,会逐渐地从绝对性的语意结构,变为较有弹性及开放性的动词及修饰词。这反映了人在职业生涯认知的思维模式的改变,即客观性思维增加。2023-1-869生涯认知项目的具体内容 5自我处理。自我处理。指检视自我并了解影响自我的因素的能力
33、。这一能力与上述“分析能力”的发展相似。6开放及有弹性的见解。开放及有弹性的见解。指知觉并认识到不同的观点与可能的解释方法,并能用开放的态度去了解并接纳与自己看法不相符的观点。这与上述“语意结构”变化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涉及和解决具体问题。7负责任。负责任。指个人愿意接受自己的决定或行为的结果,而不去计较一些未知的或不可抗的阻碍等因素。2023-1-870生涯认知项目的具体内容 8扮演新角色的能力。扮演新角色的能力。指主动寻求扮演新角色的机会,并能在新角色或新活动的情境中扩展个人能力与行动的基础。9自我冒险的能力。自我冒险的能力。类似于上述“扮演新角色的能力”。其特殊性在于当一个新的和适当
34、的要求来临时,个人会不顾及“自尊”地冒险进入。因为一个人对自己具有信心,他能接受新的学习及经验,所以不但心“自我”是否会受到伤害。2023-1-871生涯认知发展分期 按照上述九个方面的项目所构成的变量,该理论把人的生涯认知发展过程分为四个时期、九个阶段。认知过程的发展层次,是逐渐朝向对个人“自我”的认定,是对价值观与整个生涯历程间的互动关系有更加整体性的了解,因此也就能做出更为满意的生涯抉择。2023-1-872生涯认知发展分期 1 第一时期:二分法时期第一时期:二分法时期 个人以单纯的、“非黑即白”的二分法简单思维方式思考个人的生涯问题,认为人是完全由外界环境所控制,相信只有一条正确的职业
35、生活,即“非对即错”。这一时期,个人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仅能做粗浅的自我探索的工作。该时期包括两个阶段:1平衡阶段。人们完全依赖外界,因此在生涯决策方面没有心理冲突和失调,只想找到惟一可能的正确职业。2焦虑阶段。人们逐渐觉察正确抉择的可能性,因此产生焦虑及心理失调,但却仅能粗浅地了解抉择的过程,而无法有效处理其困扰。就个人来说,必须依靠权威者给予解疑,提供正确的答案。2023-1-873生涯认知发展分期2 第二时期:多元论时期第二时期:多元论时期 随着个人认知内容的增加和认知作用的逐渐复杂化,其心理失调现象也愈加严重,虽然个人已经能对“自我”进行检视,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能了解若干生涯方面
36、的因果关系,但这一阶段,人在“控制信念”项目方面的认识,仍然以外在因素为主。1冲突阶段。个人了解到在生涯的抉择过程中有非常多的可能性,导致个人的心理矛盾与冲突的增加。个人在咨询人员的协助下,开始进行自我分析的工作,并逐渐考虑自我,思索自我价值与生涯抉择的关系。2区分阶段。个人更加了解抉择过程中的各部分细节,亦能区别和分辨内在因素、外在因素的影响。但这时,外在因素仍然是对个人的主导力量,个人仍然依赖职业咨询人员。2023-1-874生涯认知发展分期 3 第三时期:相对期第三时期:相对期 “控制信念”由外在转变为内在。个人逐渐相信自我抉择能力,能够运用自我检视、自我分析能力,进行适合自身特殊情况的
37、抉择历程,并了解多种可能的途径,以及新的角色情境。1检视阶段。是个人对自身生涯的探索实践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人了解到各种可能的选择,并列出个人需求的优先顺序,从而分析清楚自己对生涯的期望,检视自己生涯的各种可能途径。2综合阶段。个人要综合第五阶段即“检视阶段”的所有检视成果,但面对职业生涯的最后抉择问题时,仍不敢有所承诺。2023-1-875生涯认知发展分期 4 第四时期:相对承诺期第四时期:相对承诺期 个人不仅具备了对职业生涯的综合、分析的能力,对生涯抉择的责任也能够予以承担。个人由早期的焦虑状态转为自我世界的扩展,能够整合自我与外在世界。而个人的价值观、思想与行为也更趋一致,从而能够面对新
38、的挑战及改变环境。1整合阶段。个人整合了自我及生涯的角色,有了自信,而不再处于焦虑状态,且会思索自己如何去实践新的角色。这是人的职业生涯认知开始取得结果的阶段。2承诺阶段。承诺是建立在“自知之明”基础上的。个人从各种承诺中,进一步澄清自己的价值观、目的与对自我的认定,也可以说是验证阶段。3自觉阶段。人的生涯认知已经清晰了的完成阶段。个人能够自我肯定,也能够深入了解他人、自我及环境的交互作用,积极寻求新的学习经验及发展。2023-1-876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的观点 社会认知的职业理论,认为职业选择的核心要素有三个,即自我效能、结果期待和个人目标。1 指人们对组织和实施所要得到的行为结果的能力的信念
39、。自我效能不是个单一的、固定的、与环境联系较少的特质而是与特定的操作领域有关的一套特定信念,该信念与他人、行为和环境相互作用。这些信念通过四种学习经验类型而获得和修正,即(1)个人作业的完成情况;(2)替代学习;(3)社会劝说;(4)生理状态和反应。2023-1-877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的理论观点 是个人对从事特定行为的结果的信念。自我效能是对能力的信念,而结果期待是对从事某活动所想象中的结果。是从事特定活动或影响某未来活动结果的决定者。2023-1-878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的模型 个人特点:个人特点:特性、性别、种族、能力、健康状态背景:社会经济地位学 习经 验自我自我效能效能结果期待结果期待兴
40、趣职 业职 业 目 标目 标 职业选择行为绩效领域绩效领域绩效表现绩效表现与选择行为靠近的环境因素(社会、经济 因素)2023-1-879四、个人职业生涯选择原理人职匹配(一)人格特性-职业因素匹配l所谓人格特性-职业因素匹配理论,指的是依据人格特性及能力特点等条件,寻找具有与之对应因素的种类的职业的理论,也称“特性一一因素匹配理论”。l该理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Parsons)所创立。l人格特性-职业因素匹配过程:(1)特性评价(2)因素分析(3)二者匹配:2023-1-880特性因素论的指导策略 特性因素论最基本的指导策略是重视心理测量技术的运用和问题的诊断。1、心理测量技术的运用指
41、导过程的实施是以测定人的特性为前提 2、职业问题的诊断 2023-1-881人们在职业选择中的问题 求职者处在一种混混沌沌的状态中,不知道也无法表达自己要选择的职业;求职者虽然能说出自己希望选择的职业名称,但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求职者所选择的职业与自身的能力、人格特征等不相符合;对某项工作兴趣高但能力低,能力适合某项工作但兴趣低于能力,兴趣与能力不在同一个工作领域。2023-1-882职业诊断的意义诊断的意义在于:以一种逻辑的程序,由各项相关的或无关的资料中,了解求职者的特性,寻找出前后一致的方向或目标,并进一步预测判断该方向或目标对求职者未来适应的重要性。2023-1-883特性因素论的指导
42、步骤 (1)分析 通过各种测验工具及其他途径,收集有关求职者个人的兴趣、性向、态度、家庭背景、知识、教育程度及工作经历等资料。(2)综合 以个案研究法及测验的侧面图,综合整理所收集的资料,以显示求职者个人特点的资料。(3)诊断 描述求职者显著的特征和问题,将个人能力的侧面图与职业要求相对照,分析其匹配的程度,查出问题之所在。2023-1-884特性因素论的指导步骤 (4)预测 依据各项资料,预测个人职业成功的可能性,或者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调整职业的可能性,据此确定选择或调整的方向。(5)咨询 协助求职者了解、接受并运用各项有关的个人与职业方面的资料,进而与求职者晤谈有关择业或调整的计划。(6)
43、追踪 协助求职者执行计划,若有问题产生,则再重复上述有关步骤。2023-1-885(二)人格类型-职业类型匹配人格类型-职业类型匹配理论,是将人格与职业均划分为不同的大的类型,当属于某一人格类型的人选择了相应类型的职业时,即达到了匹配。这一理论由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Holland)提出,沿用至今并被公认为是有效的理论。2023-1-886霍兰德将职业活动意义上的人格分为六类:1现实型2调研型3.艺术型4.社会型5.企业型6.常规型2023-1-887表 霍兰德职业人格类型需要技能、力量、协调性的体力活动害羞、真诚、持久、稳定、顺从、实际机械师、钻井操作工、装配线工人、农场主 需要思考、
44、组织和理解的活动分析、创造、好奇、独立 生物学家、经济学家、数学家、新闻记者 需要创造性表达的模糊且无规则可循的活动富于想像力、无序、杂乱、理想、情绪化、不实际 画家、音乐家、作家、室内装饰专家 能够帮助和提高别人的活动社会、友好、合作、理解 社会工作者、教师、议员、临床心理学家 能够影响他人和获得权力的言语活动自信、进取、精力充沛、盛气凌人 法官、房地产经纪人、公共关系专家、小企业主 规范、有序、清楚明确的活动顺从、高效、实际、缺乏想像力、缺乏灵活性 会计、业务经理、银行出纳员、档案管理员 2023-1-888职业人格类型工作适应性理论的指导策略 主要指导策略是人格类型的评定与分析。上述六种
45、人格类型可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评定。1、定性方法。以个人自己表示的职业或教育方面的偏好。2、定量方法。运用心理测量手段来测量并进行分析。3、人格组合的评定。个人的人格可依测量结果分数高低排列所得的侧面图,以最高分数前三项代表个人的人格组合。2023-1-889 4、一致性分析。类型一致的程度与个人人格稳定性及职业的成功有密切的关联。5、区分性分析。测量结果所得的六种类型的分数,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的差距大小可显示人格组合的区分性高低。6、和谐性分析。在个人生活或工作环境中,其人格类型与环境类型之间的和谐程度与职业稳定及成就密切相关。职业人格类型工作适应性理论的指导策略 2023-1-890职业指导注
46、意事项 根据上述的测评结果,在职业选择中,应注意以下的问题:当事人对自己的兴趣、能力或自我意识了解不足;当事人对自己的兴趣、能力或其他特性了解不具体或相互矛盾;当事人缺乏职业环境资料的学习经验;当事人对职业环境资料的学习经验相互矛盾;无上述问题,但缺乏自信心、决断力或其他职业选择障碍。2023-1-891生涯发展心理动力理论 20世纪早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nd)等人开始讨论关于人类动机和本能驱动的问题。延伸出了大量的理论概念,用来解释人类的行为。比如说本能驱动、进攻型行为以及对社会和家庭问题的反应等。很多在孩童时期产生的兴趣和爱好对于成年后的行为有影响。这些讨论后被应用
47、到职业生涯开发行为中,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鲍亭(Edward Bordin)将这一理论发扬光大。鲍亭等人以弗洛伊德的个性心理分析为基础,吸取了特质一因素理论和心理咨询理论的一些概念和技术,对职业团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一种以强调个人内在动力和需要等动机因素在个人职业选择过程中的重要性的职业选择与职业指导理论,故称之为“心理动力论”(Psychodynamic Approach)。2023-1-892心理动力理论的基本观点 鲍亭等人依据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探讨职业发展的过程,将工作视为一种升华,而影响个体职业选择的动力则来源于个人早期经验所形成的适应体系、需要等人格结构。
48、它们影响个人的能力、兴趣及态度的发展,进而左右其日后的职业选择与适应。个人在人格与冲动的引导下,通过升华作用,选择能够满足自身需要与冲动的职业。个人生命的前六年决定着他未来的需要模式,而这种需要模式的发展则受制于家庭环境,成年后的职业选择就取决于早期形成的需要,旨在满足个人的这些需要。如果缺少职业信息,职业期望可能因此受到挫折,在工作中会显示出一种婴儿期冲动的升华,一旦个人有自由选择的机会,则必然选择能满足其需要的而又可免于焦虑的职业。2023-1-893心理动力理论的基本观点 心理动力论者认为,社会上所有职业都能归入代表心理分析需要的、分属以下范围的职业群:养育的、操作的、感觉的、探究的、流
49、动的、抑制的、显示的、有节奏的运动等,并认为这一理论除了那些由于文化水平和经济因素而无法自由选择的人之外,可以适应其他所有的人。心理动力论者认为,职业选择为个人综合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的结果。个人在人格与冲动的引导下,通过升华作用,选择可以满足其需要与冲动的职业。职业指导的重点看重“自我功能”的增强。若心理问题获得解决,则包括职业选择在内的日常生活问题将可顺利完成而不需再加指导。2023-1-894心理动力理论的指导策略 心理动力论强调个人需要的满足与焦虑的降低。,职业指导人员必须以诊断与测评的方法,了解求职者的人格动力状态。产生职业问题的求职者一般具有如下五种情况:1、依赖性。2、信息缺乏。3
50、、自我矛盾。4、选择焦虑。5、没有问题。2023-1-8952023-1-896职业发展目标导向理论 洛克(1970)在他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个体目标的建立,对个体工作绩效具有影响作用的目导向理论。主要观点是,个体建立的目标越困难,个体的工作绩效也就越高,但是这一点必须在个体完全接受这一目标时才能成立。综合研究成果目标导向理论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1、目标建立与绩效之间的相关。即已接受的目标越困难,绩效也就越高。2、目标对完成任务绩效的影响是通过直接注意、直接行动、长期增加的努力,以及激励个体采取实现目标的有关策略等方式进行的。3、特定的、困难的目标比容易的切实可行的目标,以及没有目标产生的工作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