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论“世界文明史”涵盖的内容极其丰富。那么,它究竟涵盖了多少内容,学习这门课的意义又有那些呢?这就是我们第一堂课要解决的问题。一、文明史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宗旨n首先了解“文明”是什么?n要了解文明先要了解“文化”的涵义。因为在许多方面“文明”和“文化”的含义是相近的。n我们汉语中“文化”一词是西语“culture”的意译,是从日语翻译借用来的。而我们汉语中与此意相近的应该是“人文”。在中国古籍易传中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文字,把“人文”与“天文”和“地文”并提,用人类创造的东西来参天地之造化。文化的概念n西文的“culture”来自于拉丁语Cultura,而Cultura 又源于“Col
2、ere”一词,含有耕耘、培植的意思。这种用法今天仍在“农业”(agriculture)和“园艺”(horticulture)两词中保存着。n在相当长的时间内,“culture”的意思是“农作物的培育”。n在18世纪法国,象伏尔泰等人,开始在法语中赋予“文化”一词以全新的意义。对他们说来,“文化”意指训练和修炼心智(或思想,亦或趣味)的结果和状态。很快,“文化”的概念就被运用于形容某一位受过教育的人:良好的风度、文学、艺术和科学。所有这些都被称为“文化”,被认为是通过教育能够获得的东西。文化的近代定义文化的近代定义n欧洲学者克莱姆对“文化”的界定已经非常接近现代的概念。在他看来,文化的内涵非常广
3、泛,包括:n“习俗、工艺和技巧;和平和战争时期的家庭生活和公共生活,宗教、科学和艺术”。古斯塔夫克莱姆:普通人类文化史,莱比锡,1843,第1卷,第21页。n英国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爱德华泰勒(Edward Taylor,1832-1917)对“文化”概念的解释最为经典:n“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任何能力和习惯。”n泰勒之后,尽管许多学者对他的定义作了修正与补充,似乎始终都未能超出泰勒将文化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的基本观念。文化概念的不同内涵文化概念的不同内涵n1)“文化”指涉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宗教、政治、经济、艺术、科学、
4、技术、教育、语言、习俗等。n2)“文化”指代和物质文明相对的东西,即有关精神和情感方面的东西,如观念、知识、信仰、规范、价值等。n3)“文化”代表某些特殊的对象。譬如,人们经常谈论武器文化、建筑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在这些情况下,“文化”即为人们谈论对象的语义重复。文明的概念n根据德国学者诺贝特埃里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中的考察,“文明”的概念也出现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已为欧洲知识界广泛运用。n文明的进程,第一卷,王佩莉译,三联书店,1998年。n法国思想家弗朗索瓦基础(F.Guizot)撰写过欧洲文明史(1928)和法国文明史(1829-1932)。他对“文明”的界定流传很广,几乎成为学
5、术界的定论。基佐(1787-1874)对文明的定义n“在我们称之为文明的伟大事实中,似乎包含着两个要素,即其存在必须依赖的两个条件:社会的进步,个体的进步;社会制度的改善,人类智力和能力的扩展。”福泽渝吉(1835-1901)对文明的定义n福泽渝吉在其文明论之概略里,对文明作了如下的定义:n“文明有两个方面,即外在的事物和内在的精神。外在的文明易取,内在的文明难求所谓外在的文明,是指从衣服饮食器械居室以至于政令法律等耳所能闻目所能见的事物而言”。梁启超(1873-1929)对文明的定义n“文明者,有形质焉,有精神焉。求形质之文明易,求精神文明之难。精神既具,则形质自生;精神不存,则形质无附。然
6、则真文明者,只有精神而已所谓精神者何?即国民之元气是矣。自衣服、饮食、器械、宫室、乃至政治法律,皆耳目之所得闻者也,故皆谓之形质。”n梁启超:国民十大元气论,梁启超全集第一册,第267页。胡适(1891-1962)对“文明”的定义 “文明是一个民族应付他的环境的总成绩,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凡是一种文明的造成,必有两个因子:一是物质的,包括种种自然界的势力与质料;一种是精神的,包括一个民族的聪明、才智、感情和思想。凡文明都是人的心思智力运用自然界的质与力的作品。没有一种文明单是精神的,也没有一种文明单是物质的。”文明与文化的联系文明与文化的联系n“文明”的概念与“文化“的概念究竟有什
7、么关系和区别?主要有三种观点,或三种取向:n1、认为“文明”与“文化”可以作为涵义相近或等同的两个概念。n 2、认为“文明”与“文化”可以按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区分,前者是物质进步的产物,后者则与精神领域的遗产相联系。n 3、认为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或者说文明是文化的一个较高的发展阶段,也有的把它看作是文化的没落阶段。n根据我们对“文化”和“文明”含义的认识,我们的文明史,实际上应该包括政治史、经济制度和形态史、社会史、文化史等内容,那么如果这样的话,和世界通史又有什么区别呢?还是有区别的,世界通史,以政治事件史为主线,强调社会形态的变化;而我们的文明史,应该以狭义的文化为主线,则
8、重于文化形态的演进。在这里政治和经济我们作为人类创造物的一部分看待,作为文化的背景来看待,着重于政治制度和形态、经济制度和形态的变化。二、历史是什么?n历史是人类昔日在各个领域的活动的纪录和解释,是过去与现实的对话。历史就有了这三层意思:n首先,它纪录了过去人类的各种活动,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思想的,不仅是杰出人物的活动,也包括普通男女的活动,现在更多地关注给予了普通人的思想态度和生活方式;n其次,历史不仅是简单纪录下过去人类活动的轨迹,而且还包括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和人类成败的原因,解释人类组织和思想模式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历史就是不断探求着“为什么”;n第三,历史不是简单地纪录和解释所有
9、的历史(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哪些历史要纪录下来,哪些问题要作出解释,如何解释,它的着眼点始终是现实,历史如果不为现实服务,不和现实对话,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历史的历史历史的历史n1、中国历史概念的变化(从巫师到记事者,发展到事件叙述),近代引入西方历史概念。n2、西方历史概念的变化。n从希罗多德始,最早只关心生者的叙述,相当于我们今天的“调查”,史观是循环论的。n罗马帝国后期,在基督教教义的影响下,圣奥古斯丁引入历史线性发展的概念,上帝决定论。n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人维科引入历史的科学发展观,提出螺旋式理论,但他的回声到19世纪中叶才引起反响。n黑格尔、马克思等都认为历史是有规律的,实证主义
10、史学认为历史是一门如自然科学那样的学问,可以借助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历史在二十世纪的挑战历史在二十世纪的挑战n历史是客观的吗?n历史是有规律的吗?历史客观性的质疑历史客观性的质疑n历史相对主义:n1、书写的历史受到历史学家主观影响历史事实的纪录是有选择的,在选择中就带有主观的因素;n2、受到史料的限制。我们是根据史料来进行研究的,那么史料是不是客观,以前观察纪录必然打上当时纪录者主观看法的烙印,而且无法收集到全部的史料;n3、时空间隔带来解读的困难。n经过二十世纪的史学演变,认为历史能够完全客观地反映当时现实的史家已经越来越少,但是历史学家们仍然认为他们的研究可以得到相对的真理,对历史学家来说,
11、无论研究历史还是撰写历史,都应该做得尽量科学,不是简单地为那一种政治的、道德的、宗教的观点做注解。历史决定论遭遇挑战历史决定论遭遇挑战n英国学者卡尔波普尔(Popper)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他认为,人类历史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类知识的增长,我们无法通过某种合理的方法(或科学的方法)来预测我们的科学知识在未来的增长,我们因而无法预见人类历史未来的进程。这种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的观点现在在西方史学界十分盛行,甚至可以说是占主要地位的。历史有什么意义?历史有什么意义?n(1)记忆功能。)记忆功能。n(2)价值和道德评判功能。)价值和道德评判功能。n(3)拓展思路的功能。)拓展思路的功能。n(4)
12、认识现实的功能。)认识现实的功能。n(5)基础功能。)基础功能。三、应该关注的问题n1、我们所研究的文明是复数的文明,它是以地域或民族为单位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块块)要注意文明的共性和特殊性,重点在特殊性。世界上曾经有过多少个文明呢?这是我们研究世界文明史的一个难点。n根据斯宾格勒(18801936)的划分,在古代世界主要有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古典文化(希腊罗马文化)、伊斯兰文化、墨西哥文化以及西方文化。n西方的没落n阿诺德汤因比(18891975)认为,文明具有两个特点:首先,都经历起源、生长、衰落、解体和死亡五个发展阶段。其次,文明之间具有可比性。在哲学意义上,所有文明社会都是同时代的;从价值上看,文明社会又是等价的。n从这些界定出发,汤因比把人类历史划分为21个成熟的文明,另外还有5个中途夭折停滞的文明。问题二问题二n2、文明的特殊性是如何产生的?n(1)地理环境因素?n(2)民族因素?n(3)历史发展因素?问题三问题三n3、文明交流的作用和后果(世界文化的全球化和多样性问题)。n(1)文化的全球化和多样性是有层次的。n(2)全球化与民族化相辅相成,存在着一种统一性。n(3)全球化与民族化的排斥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