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第七章 银行内部评级银行内部评级主要内容 一、银行授信与信用评级 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内部评级法 三、国内外内部评级的实践一、银行授信与信用评级 一、银行授信 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向非金融机构客户直接提供的资金,或者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的保证。简单来说,授信是指银行向客户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或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向第三方作出保证的行为。授信可分为表内授信和表外授信两类。表内授信包括贷款、项目融资、贸易融资、贴现、透支、保理、拆借和回购等;表外授信包括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一、银行授信与信用评级 二、银行授信评级 银行授信评级是银行在对客户授信
2、之前对客户的财务状况、生产运营情况、贷款用途、偿还贷款能力以及贷款收益等项目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后,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一、银行授信与信用评级 二、银行授信评级授信评级的作用(一)保证商业银行资金的安全性(二)提高商业银行资金的收益性(三)简化贷款程序,提高业务效率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内部评级法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概述 在银行资本充足率方面,新的资本协议框架为银行和金融监管当局提供了更多的衡量资本充足的可供选择的方法,同时新资本协议下的资本充足的监管要求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银行经营的风险状况,从而使巴塞尔委员会的资本充足框架具备更大的灵活性以适应金融体系的变化,能够更准确
3、、及时地反映银行经营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风险水平及其需要配置的资本水平,进而促进金融体系的平稳健康发展。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内部评级法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 1、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 2、第二支柱监督检查 3、第三支柱市场纪律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内部评级法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二)三大支柱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内部评级法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1、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定了三种信用风险的计算方法,即标准法、内部评级的初级法和内部评级的高级法。在新的资本协议下,银行和监管当局可以根据其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其银行业务发展水平及金融市场状况的一种或几种方
4、法。采用不同信用风险计算方法的银行特点比较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内部评级法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2、第二支柱监督检查新资本协议监督检查程序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银行有充足的资本对应业务中的所有风险,而且也鼓励银行开发并使用更好的风险管理技术来监测和管理风险。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内部评级法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3、第三支柱市场纪律新资本协议中引入的市场约束机制是对银行监管体系的极大完善。新协议从公众公司的角度来看待并对待银行,认为市场是一股强大的推动银行合理、有效配置资源并全面控制经营风险外在力量,强调通过市场的力量来对银行形成约束。二、
5、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内部评级法 二、内部评级法(IRB)(一)内部评级法(IRB)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内部评级法 二、内部评级法(IRB)(二)内部评级法(IRB)的风险要素 1、违约概率(PD)2、违约损失率(LGD)3、风险敞口(EAD)4、期限(M)5、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内部评级法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三)内部评级法(IRB)的步骤第一步:对持有的资产进行分类第二步:按照采用的初、高级法的各自要求,得到PD,LGD,EAD和M的估计值。第三步:计算相应的资本要求。对于公司、主权和银行暴露的风险加权资产。其资本要求的计算公式如下: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内部评级法二、
6、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内部评级法 三、内部评级过程(一)内部评级过程的分类 内部评级过程大体可分类:基于统计方法的评级过程,部分基于专家判断的评级过程,完全基于专家判断的评级过程。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内部评级法 三、内部评级过程(二)基于统计方法的评级过程 用于内部评级别统计模型大体包括:评分卡模型、违约模型、外部咨询机构所使用的模型。这些模型构成了一些银行风险评估过程的一个概率信息的财务变量。银行可运用历史数据估计出每个财务变量对所考察贷款样本发生违约的影响。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内部评级法 三、内部评级过程(三)部分基于专家判断的评级过程在一种情形下,首先由统计模型确定一种等级,但评级人员可
7、根据主观判断将这种等级向上或向下调整最多一个或两个等级。在另一种情形下,定性因素与主观判断因素都被明确赋予了权重上限,由此可以有效地限制评级人员的主观判断对最终评级的影响。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内部评级法 三、内部评级过程(四)基于内部实情的评级过程 大多数银行都表示在等级评定时使用了大量的主观判断因素,而且对这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并没有正式的规定。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内部评级法 四、内部评级因素(一)客户评级的分析因素 所有采用主观判断评级系统的银行,在分析中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历史数据与趋势数据。所有基于主观判断的银行都将重点考查管理层的经验与能力。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内部评级法 四、内部
8、评级因素(二)债项评级的分析因素 所有银行在进行贷款的决策时都考虑了债项的特征,如在信用等级评定、内部盈利性分析或者资本金配置。三、国内外内部评级的实践 一、美国的银行业内部评级实践 美国各银行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都是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并以定量分析为主。评级人员在确定好评级对象后,收集与其有关的定量与定性信息,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然后将其结果与框定好了的各种特定风险因素的评判标准进行比较,权衡选定一个级别。三、国内外内部评级的实践一、美国的银行业内部评级实践(一)一般情况1、评级对象所有贷款企业或机构、家庭或个人、信贷资产2、考虑的因素(1)借款人的行业特征(2)财务报表分析(
9、3)借款人财务信息的质量(4)借款人资产的变现性(5)借款人的管理水平(6)借款人所在国(7)特殊事件的影响(8)被评级交易的结构3、模型与判断应用模型进行评级需要较少人力,运行成本低,而且容易保持评级的一致性。三、国内外内部评级的实践 一、美国的银行业内部评级实践(二)花旗银行的内部评级法“二元评级体系”即独立地测算客户违约概率(PD(和债项违约损失率(LGD),进而确定资产预期损失率(EL),这一过程实际上将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紧密地结合起来。三、国内外内部评级的实践一、美国的银行业内部评级实践(二)花旗银行的内部评级法具体步骤如下:1、筛选关键指标2、初步违约概率模型3、调整违约概率4、确
10、认客户风险评级5、计算违约损失率6、确定债项评级内部信用评级设计的国际比较三、国内外内部评级的实践 二、中国的银行业内部评级实践中国监管当局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要求银行直接采用规定的内部信用评级标准,或从自身风险防范和信贷管理需要出发,制定与规定的标准具有明确的对应和转换关系的内部信用评级制度。内部信用评级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判断为主的原则,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三、国内外内部评级的实践 二、中国的银行业内部评级实践(一)一般
11、情况1、内部评级流程:2、内部评级指标体系部分商业银行和江苏评级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比较三、国内外内部评级的实践 二、中国的银行业内部评级实践(一)一般情况3、我国银行业内部评级面临的局限(1)银行内部评级易受到主观因素影响(2)由于集团企业信息量大而且分散,集团企业的信用评级难度较大,对评级人员要求较高,在这方面内部评级凸显出较大的局限性。(3)大多没有考虑地域及经济水平的差异,以定量分析为主的评级系统在全国各地的适用性方面存在一定局限。三、国内外内部评级的实践 二、中国的银行业内部评级实践(二)中国工商银行的内部评级法1、基础准备工作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内部评级的方法体系建立内部评级的数据基
12、础建立内部评级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建立内部评级应用的制度基础建立内部评级的人才队伍三、国内外内部评级的实践二、中国的银行业内部评级实践(二)中国工商银行的内部评级法2、一期及二期工程研究成果内部评级法一期工程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工程,主要对工商银行风险管理现状与新资本协议要求、国际先进银行水平之间差距进行了分析诊断,整体规划了工商银行未来完成公司治理和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环境和实施路线图,设计了过渡阶段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达到最终目标环境所需完成的具体项目。二期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商业银行借款人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推进内部评级结果在非零售业务和零售业务方面的运用。三、国内外内部评级的实践 二、
13、中国的银行业内部评级实践(二)中国工商银行的内部评级法2、一期及二期工程研究成果内部评级法工程的实施使工商银行建立了由客户评级与债项评级组成的二维评级体系,初步实现了违约率(PD)和违约损失率(LGD)的科学计量,为风险限额设定、贷款定价、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风险拨备、绩效考核等全过程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三、国内外内部评级的实践二、中国的银行业内部评级实践(二)中国工商银行的内部评级法2、一期及二期工程研究成果在客户评级方面,工商银行借款人主体评级模型得到明显优化,评级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大大提高。在债项评级方面,初步测算出了表内外每笔非零售信贷业务的违约损失率,测算出了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房地产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等五大类十八个小类信贷产品平均违约损失率,测算出了不同种类抵押品在不同地区的回收率,准确揭示了各类信贷产品信用风险水平的序列和数量差异。三、国内外内部评级的实践 二、中国的银行业内部评级实践(二)中国工商银行的内部评级法3、深化内部评级法的实施和应用 加快内部评级项目成果在风险管理全过程的应用 推进零售内部评级项目,提高零售业务风险管理水平 加快风险数据库建设,完善债项评级体系,为实施内部评级高级法打下基础